劉邦明明擔心呂雉圖謀不軌,為何在世時不殺呂雉,反而殺樊噲呢

2020-12-25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呂雉在歷史上給人的形象就是兩個字:狠毒。劉邦與呂雉是多年的夫妻,雖然兩人聚少離多,再加上劉邦又是皇帝,後宮妃子不止呂雉一人,但劉邦識人的眼光還是非常毒辣的,整個秦末時期,沒有人識人眼光能超過劉邦。

呂雉在劉邦在世時,曾經做過兩件連劉邦也不敢做或者不願意做的大事,一是殺韓信,二是殺彭越。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只是把韓信貶為淮陰侯,遷到京城監視居住而已,並沒有殺韓信的心,是呂雉趁劉邦在外平定陳豨叛亂之時,呂雉在京城與蕭何聯手果斷地殺了韓信,不僅殺了韓信,而且是先斬後奏。

劉邦

彭越同樣如此,也是有人告彭越造反,劉邦不相信彭越會反,於是把彭越貶為庶人,遷到蜀地居住,劉邦也沒有要殺彭越的意思,但是,呂雉在路上遇到了彭越,認為應該殺死彭越,而不是把他貶到蜀地,同樣自作主張把彭越又帶了回來,同時把這事報告劉邦,認為彭越不應該留著,應該要殺死,而劉邦也聽從了呂雉的建議,處死了彭越。

事實上,彭越是所有異姓王中死得最無辜的,韓信還有一點造反的苗頭和證據,但彭越根本就沒有任何造反的動機和證據,就這樣被呂雉帶回處死,可以說彭越的死,就是呂雉造成的,想想看,一個後宮之中的皇后,一時之間殺了劉邦手下兩個異姓王,劉邦會不知道呂雉的狠毒嗎?

呂雉

事實上,劉邦一直都知道呂雉的狠毒,還有一件事也能證明,這事就是劉邦在臨死前的時候,有人報告劉邦說:

樊噲和呂氏結黨,皇帝假如有一天去世的話,那麼樊噲就要帶兵把戚夫人和趙王如意這幫人全部殺死。

當時劉邦又老又病又有傷,處於生命的最後時刻,史記中沒有記載是誰跟劉邦說了這話,但劉邦聽到這話後,非常憤怒,劉邦馬上把陳平和周勃召來,讓他們馬上去把樊噲殺了,然後把樊噲的首級帶來,當時樊噲是相國,正在前線帶兵討伐盧綰的叛亂,但陳平和周勃經過商量後,並沒有殺樊咐,而是把樊噲關在車中帶回京城,由劉邦親自處理。

這裡要注意一個細節,當劉邦聽說樊噲與呂后勾結圖謀不軌有可能會殺自己最寵愛的妃子和兒子時,他是深信不疑的,而且立即就做出殺樊噲的決定,也就是說劉邦一直就對呂后有所懷疑,同時也對樊噲有所懷疑,但劉邦並沒有殺呂雉,而是下令殺樊啥,這是為什麼呢?

樊噲

第一個原因:呂雉是皇后,殺呂雉政治影響太大了。

劉邦再不怎麼喜歡呂雉,也無法改變呂雉是皇后的身份,劉邦雖然是皇帝,也不是為所欲為的,皇帝殺皇后這事,歷史上都沒有幾件,大多是貶或者廢除,而且還是皇后犯了嚴重過錯或者皇后不受寵沒有生下兒子,比如漢景帝廢除自己的薄皇后是因為皇后沒有生兒子而且不受寵,漢武帝廢除自己的陳皇后,除了與漢景帝同樣的原因外,還因為陳皇后有用無辜之術詛咒人。

呂雉並無過錯,而且是劉邦正妻,又有嫡子,劉邦無法廢除皇后,更不用說殺了,皇帝無法殺一個沒有犯法且沒有過錯的人,更不用說皇后,這個政治影響太過惡劣,劉邦本身就是一個仁慈的皇帝,也做不出這事來。

第二個原因:呂雉一黨勢力太過強大,殺呂雉會引發政治動蕩。

呂雉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集團,這就是西漢初年的第一個外戚集團,包括呂雉、呂雉的妹夫樊噲、呂雉的大哥呂澤,二哥呂釋之,以及他們的後代,呂澤、呂釋之都是隨劉邦一起帶兵打仗的功臣,在西漢功臣表上榜上有名,呂澤排第141位,呂釋之排第142位,而他們妹夫樊噲則是當時相國和大將軍,手握兵權。

呂雉

劉邦要是殺呂雉,一定會引發呂氏家族的動亂,而西漢剛建立時,劉邦在不停地消滅反叛的異姓王,外戚一族還是和劉邦聯合起來對付異姓王的,同時這個時候的外戚也是唯一捍衛劉氏江山的政治集團,因為他們與劉邦的關係是靠太子劉盈維繫的,劉邦已經確定了劉盈為太子,不會再更換,所以外戚集團當然會保劉盈,同時以維持漢朝的穩定,劉盈才能名正言順地當皇帝。

雖然後來的漢武帝會有立子殺母的政治行為,但漢武帝的情況與劉邦的情況完全不同,劉邦時期的呂雉一黨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政治集團,除不掉了,而漢武帝則吸取了劉邦的經驗,在外戚還沒有形成集團的時候就殺了未來皇帝的母親,剷除了外戚掌權的可能。

第三個原因:呂雉是劉邦嫡長子劉盈的母親。

劉邦其實是個仁慈的人,終其一生,也沒有亂殺無辜,韓信、彭越死於呂雉之後,韓王信、英布、臧荼等異姓王是自己起兵反叛的,劉邦的狠毒甚至不如呂雉,劉邦確實不忍心殺呂雉,畢竟這是自己兒子的母親,又是自己的正妻,劉邦認為如果殺呂雉,如何跟劉盈交代?

劉邦仁慈

第四個原因:劉邦老了,也病了,不願意再折騰了。

殺呂雉不是簡單地殺一個人這麼簡單,而是要剷除整個政治集團,需要很多精力和時間,要一步一步穩妥地剷除,劉邦晚年的時候,連打仗不願意去了,甚至有厭世的感覺,明明知道自己有病了,都不願意讓醫生醫治,反而把醫生打發走了,這是劉邦覺得自己已經快要走到生命終點了,所以也不願意折騰了。

但是,劉邦卻把矛頭對準了曾經幾次救過自己性合的樊噲,這是為什麼呢?

劉邦這是想殺雞駭猴,殺樊噲相對來說沒有這麼大的政治影響力,樊噲只是劉邦手下的大臣,雖然他有恩於劉邦,但是顯然劉邦曾經懷疑過樊噲,並且樊噲表現得過於傾向呂雉,不然有人這麼一說,劉邦就馬上要殺樊噲了。

呂雉狠毒

殺樊噲可以讓呂雉震懾,並且表達了劉邦對呂雉的不滿,同時,劉邦還有白馬盟誓也是用來防備外戚,也就是呂雉一族的,白馬盟誓的內容是:沒有功勞不能封侯,不是劉姓不能封王。這不擺明了是針對呂雉的,只要呂氏不能封王,是永遠不可能篡奪劉氏江山的。同時在白馬盟誓中,劉邦刻意拉攏功臣集團,並且以讓功臣集團永遠享受榮華富貴為條件,讓他們捍衛劉氏江山。

事實上,劉邦一點也不糊塗,殺樊噲不是一時性起,這從劉邦與陳平商量,以議事為由,讓周勃藏在車中,然後陳平見樊噲,周勃再出來逮捕樊噲,這是一個兵不血刃的計劃,不用動用軍事手段就能逮捕並殺死樊噲的計謀,只是陳平擔心劉邦去世後呂雉對他們不利,所以沒有殺樊噲,這是劉邦沒有想到的,但這個時候劉邦已經去世了。

相關焦點

  • 劉邦明明擔心呂雉圖謀不軌,為何在世時殺樊噲,反而不殺呂雉呢?
    歷史上,呂雉給人的形象是兩個字:狠毒。項羽和呂雉是多年的夫妻,雖然二人聚少離多,加上項羽又是皇帝,後宮妃子不止呂雉一人,但項羽識人的眼光還是很毒辣,整個秦末,識人的眼光都無法超過項羽。劉邦在世時,呂雉曾做過兩件大事,連劉邦都不敢做或不願做,一是殺韓信,二是殺彭越。
  • 樊噲分明是劉邦的連襟,為什麼劉邦臨死前,還要殺樊噲呢?
    劉邦臨死前,有人告密說:樊噲計劃等劉邦死後,幫助呂后殺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劉邦聽後大怒,馬上命令陳平和周勃去把樊噲殺了。劉邦為什麼聽到這樣一句話就下令殺樊噲呢?劉邦和呂雉這時候的夫妻關係名存實亡,但因為呂雉的兒子是長子,劉邦還是立呂雉的兒子劉盈為太子。戚夫人憑著劉邦的寵愛,一心要劉邦廢了太子劉盈,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宮廷爭鬥是非常殘酷的,戚夫人既然卷進來,如果失敗了,就要搭上自己和兒子的性命。劉邦深愛戚夫人,認為太子劉盈太軟弱,不如劉如意更像自己,在戚夫人的一再要求下,也有意廢太子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
  • 對劉邦最忠心的人就數樊噲,為什麼晚年的劉邦卻要殺他?五個原因
    在劉邦的幫助下,樊噲成功地與呂嬃喜結良緣,而他與劉邦也就走動得更加頻繁了。聽說劉邦鬧革命時,樊噲默默地變賣了祖產,毅然決然地投身行伍,成了劉邦身邊的跟班。樊噲之勇,與後世之張飛不遑多讓,每逢打仗,他總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每次劉邦有難,樊噲總能站出來替主公擋刀子,十分忠心。 在鴻門宴事件中,樊噲手持兵器隻身入帳,「西向立,凝視項羽,目眥盡裂,頭髮上指」。
  • 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
    了解一點西漢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樊噲不僅是劉邦的挑擔(農村的一種親戚間的叫法,樊噲娶了劉邦的妻子呂雉的親妹妹,有些地方也叫連襟),還是劉邦的忠實擁護者。著名的《鴻門宴》中,劉邦正是由於有了樊噲的幫助才逃過一命。可以說自劉邦起兵時起,樊噲就是劉邦最忠心的心腹。
  • 呂雉的情夫審食其,能搞定第一夫人,八面玲瓏,卻為何慘遭錘殺?
    審食其是劉邦的同鄉兼好友,好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可以把妻子與老爸託付給他的哪一種。劉邦常年徵戰在外,對家裡的事情確實也沒有花太多的精力,審食其就以舍人的身份,24小時照顧劉邦的家人,相當於生活秘書了。 呂雉對審食其的照顧是很信任與感激的了。
  • 千古一後——呂雉
    縣令覺得有理,就派樊噲前去將劉邦接回。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呂文將長女嫁給了又老又窮的劉邦,將二女兒嫁給了屠夫樊噲,呂夫人痛哭流涕,但卻無可奈何。樊噲很快就將劉邦接了回來,但是,此刻縣令卻變卦了,他擔心逃跑在外的人回來後,局勢會無法控制,於是決定關閉城門,不讓他們進來,並準備殺掉蕭何、曹參。
  • 劉邦的原配呂雉,為何被稱「創造了眾多史上第一的女人」?
    呂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 呂雉在年僅不到20歲,正值花季年華之時,就因為父親個人的感覺劉邦此人忠厚老實,便被下嫁給了年近40歲,愛好酒色的劉邦,於是她就成為了劉邦這個老男人的第一個正門妻子。
  • 劉邦還沒發跡前,曹氏就給他生出了兒子,可為何劉邦卻娶了呂雉?
    一:劉邦最重要的三位女人劉邦這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有三個。第一個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呂后,她是劉邦的正室,結髮妻,開創了三個史上第一:史上第一位皇后,史上第一位皇太后和史上第一位全部娘家人被殺的太后,前兩個是喜劇,最後一個則是悲劇!
  • 劉邦臨死前為何一定要殺掉妹夫樊噲?學者:其中有不能說的秘密
    「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劉邦開創了我國歷史上開國後皇帝殺功臣的先河,雖然殺了不少功臣,但跟著劉邦混的,還是有不少人得了善終,比如說蕭何、張良、陳平等人。 與劉邦起於市井的好兄弟兼妹夫樊噲,本來也沒啥事兒的,可是劉邦臨終前卻派陳平一定要殺掉樊噲,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劉邦真的老糊塗了?
  • 呂雉早年賢惠,為何後來卻變得蛇蠍心腸?主要是因為劉邦
    呂公初來乍到,不知道劉邦的流氓行徑,當地人能不知道嗎? 但是呂公知道劉邦撒謊,卻不在乎,他會相面,看到劉邦有帝王之象,便把女兒許配給劉邦。 送上門的老婆誰會不要?劉邦高高興興把這個比自己年齡小十幾歲的呂雉娶回家。 然而呂雉嫁給劉邦之後才發現,劉邦已經有了一個與曹氏生的兒子名叫劉肥!
  • 呂雉和戚姬的恩怨
    大家都知道劉邦的原配是呂雉,跟著他吃了很多苦,好不容易等劉邦當了皇帝,卻讓戚夫人收割了大西瓜。在劉邦死後,呂后剁了戚夫人的胳膊和腿,挖了眼睛和舌頭,扔在了糞坑裡。聽著夠毒,夠變態!可實際上常年被虐的人是呂后,戚夫人極端的迫害為她引來了極端的報復。
  • 西漢王朝權力遊戲:劉邦訂盟約,呂雉掌朝政,劉恆撿漏當皇帝
    當時,異姓集團主要有兩派,一派是開國功臣集團,代表人物有周勃、陳平、樊噲、灌嬰等。另一派是呂氏外戚集團,代表人物呂雉、呂產、呂祿、審食其等。此外,個別功臣張良、酈商也成為呂氏外戚的重要幫手。劉氏家族主要為劉邦的弟弟、兒子、侄子、長孫等。淮南王劉長、齊王劉肥、代王劉恆,後來的漢文帝,值得關注。
  • 呂雉和審食其有私情,為何劉邦不廢呂雉的後位,還給審食其封侯?
    趙姬在監獄裡生下劉長後懷著巨大的怨憤自殺了,劉長被抱到劉邦的面前,劉邦愧疚不已,把劉長交給呂后撫養。劉長是劉邦的第七子,趙姬則應是劉邦的妃子,為何會被趙王張敖的相國貫高牽連,趙姬的弟弟為何不直接找劉邦,而要找審食其,再有審食其找呂后,最後由呂后找劉邦呢?這裡邊涉及到了漢初皇室的兩個隱秘。第一個隱秘乃是關於趙姬身份的問題。
  • 漢朝最擅用女人的毒士,一次獻祭2000美女,就連呂雉都是他的棋子
    不過此刻恰逢劉邦病發,於是就派樊噲去平叛。不過樊噲前腳剛走,後腳就有人告訴劉邦:「樊噲與呂后串通一氣,等劉邦死後就殺死戚夫人與劉如意。」這戚夫人與劉如意可是劉邦的心頭肉啊,劉邦怎麼可能允許。不過呂雉現在手握大權,是太子劉盈的生母,呂后肯定是動不得的,那麼只能動樊噲了。於是劉邦欲將樊噲除掉。
  • 劉邦是怎麼殺死樊噲的?樊噲及其家人的下場如何?
    肯定是張良的精心策劃,事先就告訴樊噲這些話,以樊噲這樣一個粗人的形象說出這番話更能打動項羽。樊噲與劉邦是同鄉,早期以賣肉為生,沒少受泗水亭長劉邦的「欺負」,常常買肉不給錢,讓樊噲甚是苦惱這個「地痞流氓」。不過後來樊噲卻是追著劉邦要給他送肉,是因為當地有一戶呂姓人家,有兩位千金小姐都生得十分美麗,劉邦娶了呂雉,也就是後來的呂皇后。
  • 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秘密殺掉妹夫樊噲?是老糊塗了嗎?
    觀看劉邦的崛起歷史,我們都知道,漢初三大將,彭越、韓信(非韓王信)、英布這三個人能力超群,但是心思不純,也就是有能力有隱患。而劉邦的連襟樊噲,雖然沒有那麼強的能力,但是他有當年信陵君身邊的朱亥的忠誠和為主獻身的赤誠果敢,要說高祖末年漢朝廷誰最穩,仍舊是當年那個屠狗戶樊噲是也。於情於理,劉邦都應該像重用曹參並且顧命一樣,把樊噲安排在兒子劉盈身邊輔佐,但為何最後反而要殺他?
  • 淺析呂雉不殺他的原因!
    但是彼時的劉邦已經貴為天子,如果真的打定主意改立太子,那麼以戚姬恃寵生嬌的個性,未來的路恐怕要比現在更為悽苦,多年的顛沛流離,讓呂雉母子備受人間冷暖,戚姬一來就把本屬於自己與兒子的東西都拿走,這樣的殘酷現實,如果呂雉不反擊,那她就不是呂雉了。
  • 呂雉:你嫁了個啥玩意兒!
    每天都有讀者留言給我,讓我寫寫呂雉。呂雉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太好,但名聲不好的女人為什麼你們還如此感興趣呢?我想,你們一定是感覺到了哪裡不對。呂雉嫁給劉邦,本來就是不對的。呂家還是比較有錢的,一個喬遷之喜就有好多達官貴人去送禮。當時,呂家從別處搬到沛縣,沛縣縣令很開心,也和呂家關係極好,主動幫忙張羅。
  • 呂雉有任意殘害劉邦諸子的能力嗎?根本沒有
    想想當年,呂雉在家辛苦操持家業,甚至受劉邦牽連入獄,又被項羽關了三年。一雙兒女被項羽追殺,還遭到劉邦遺棄。而戚夫人母子,躲在大營不經風不經雨,跳跳舞喝喝酒就從「小三」變正房,有這麼便宜的事嗎?劉如意有兩道護身符,可惜依然抵擋不住呂雉的毒性。第一道護身護是劉邦留給劉如意的相國周昌,他多次阻止劉如意進京,讓呂雉鞭長莫及。
  • 呂雉:多少人只看見了我的陰毒殘暴,卻不懂得我的委屈隱忍
    很有可能一開始他選擇的保護傘是沛縣縣令,但經過相處發現,縣令的一文一武兩個幫手,蕭何和曹參,都只聽亭長劉邦的,不聽縣令指揮。街上的樊噲等一些沛縣的「地頭蛇」都是劉邦的「鐵哥們」,再加上劉邦「仁而好施」,所以沛縣中最有人望和最有實力的人不是縣令,而是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