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的出現,成就了很多夢想家」
提出一個好想法,證明有能力實現它,獵奇網友就可以預付一筆資金,幫助你完成夢想。它可以幫你降低實現夢想的門檻,得到一份靠譜的市調報告,也是一種積聚勢能的營銷方式。
「但是,並不是所有夢想家都靠譜」
最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正式提出了首個眾籌醜聞案例,涉及金額高達12萬美金——該案例的發起人在14個月內更新製作進度,然後突然表示項目取消。
以下三大撕逼戰況,邀你觀戰,避免大坑。
別看歪果仁們都在講誠信社會,即使成功難產也是常有的事:
2013年6月,憑藉著「防水」、「語音&手勢控制」、「7天續航」、「支持多款軟體」等優勢,Kreyos Meteor在Indiegogo上一炮打響,迅速獲得了150萬美元的籌資。一年後,曾經的支持者紛紛吐槽Kreyos Meteor系統存在大量漏洞,籌資時所宣傳的幾大優勢也「缺斤少兩」。為此,用戶們在眾籌平臺Indiegogo上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討伐,逼迫難產的Kreyos站出來進行清晰全面的闡釋。
其實一般早期用戶的心理預期本身不是十分嚴苛,對創意產品有一定的接受度,但Steve Tan(Kreyos CEO)選擇避重就輕,給開發無能和錯誤誘導安上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更引發用戶不滿。
這樣回首一看,兩年前的產品宣傳片就是一場幻想,等到產品誕生,才發現結果遠不及理想。
內心os...
「 還沒有原型,還沒有原型……還沒有原型你都信。呵呵...」
這樣的情況在美國並不少見,現在眾籌想要能被權威媒體被報導,基本上都需要帶著原型面見媒體。看清團隊背景只能算條件之一。剩下的就要看智慧的你,火眼金睛和一點運氣了。
幫剛才提到的Kreyos做眾籌的公司叫Agency 2.0,扶持過眾多項目,但也是有無數人吐槽,它又攤上了另一件不靠譜的事情 —— Storm eBike
Storm eBike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夢:默默無名的發明者Storm Sonders和觸手可及的夢想——一臺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的電動車(500美金左右)。到4月2日眾籌渠道關閉時,它已經是Indiegogo史上排名第二的成功案例(截至目前是 $6,109,595)。
然而Storm Sonders遭到了Agency 2.0的「合同詐騙」罪名起訴——狀紙於4月9日呈至洛城最高法院,直指Storm Sonders和其聯合創始人Jon Hopp仍未支付公關服務費用$524,000。(這個投入的數字也是驚人)
Agency 2.0高層Olenik表示:在規定時間內,已幫助Storm Sonders取得了超額籌資,卻未獲得應得報酬。可是,Storm eBike說當時負責聯繫Agency 2.0的Jon Hopp並無籤署協議權利,並當時Jon Hopp也撤銷過通過Agency 2.0在indiegogo上發出的campaign。
於是,一場持久但撕逼戰開始了——再加上雅虎專家等媒體由開始從產品的角度去質疑Storm Bike,估計創始人是睡不好了。聽說就在這個月,2015年10月,他們要發貨……
內心os...
「對於合作前期雙方應該都有一個合理的合作預期及評估」
最近還有一件Skarp剃鬚刀事件,我們可以看出,也許在眾籌這件事上,平臺大佬們也是暗自相爭的。
這把Skarp剃鬚刀,號稱21世紀的雷射剃刀(試想一下,每天起來剃鬍子跟在美容院裡雷射脫毛一樣,也是爽)這款產品在Kickstarter上市後,僅僅幾個小時就達成了最初的16萬美元的眾籌目標,然後這個數字奔著100萬就去了,接著是200萬,300萬,到了10月12號的時候已經超過400萬了。
Kickstarter也許在審核的時候並沒太注意,原來視頻中沒有產品原型,而Reddit(類天涯論壇)裡面KOL的發言,即可指出這玩意兒不靠譜的多種原因。網友們的質疑引起了Kickstarter的重視,最終導致了項目在Kickstarter的下架。(惹誰都不該惹reddit上面都憤青)
被叫停之後的Skarp立馬跑去跟Indiegogo合作了,indiegogo欣然接受。這次,他們小心翼翼地放了兩周的眾籌周期,還是募集到了39萬美元。
用戶不免對眾籌的不同標準有疑惑:
內心os...
「為什麼Kickstarter不能上,Indiegogo卻可以?」
Kickstarter對項目的審核更嚴格,包括項目的首發性、原型可用性等,相比之下在Indiegogo的項目更容易被審核通過,兩個平臺的pk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用戶導向,Kickstarter更傾向於用戶,而indiegogo也許更傾向於開發者。
這樣一撕,你認為他們各自戰鬥力如何?
編輯大白白:大萌/冰搖沙拉拉/Julianna/momo
以上Skarp項目內容摘自雷鋒網「矽谷鋒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