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取材上古神話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籌資成功。
(上接C12版)
動畫電影《大魚·海棠》 上映時間:2015年
「眾籌引來機構投資者」
啟動 八年籌備,倆月募款
與「快男」相比,更多眾籌項目發起人更加默默無聞。表現「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微電影《最後的戰士2》就通過「眾籌」獲得網友6.8萬元的支持,負責該項目的李先生告訴記者:「導演靳浩拍這部片的動機很單純,得到很多網友的支持,加上一些老兵和企業家的私人贊助,目前劇組已籌集30萬元,在西安開拍。」
心懷夢想的還有梁旋和他的動畫片《大魚·海棠》,2005年從清華大學輟學的他和清華美院的張春成合作成立彼岸天動畫公司,想將這個源自中國神話的故事拍成動畫電影,但八年過去了,資金一直沒到位。2013年6月4日,他們將做好的短片放上新浪微博,尋找「可以幫到我們的人」。
微博得到網友熱情轉發,國內最早做「眾籌」的網站「點名時間」也找上門談合作,經過一個多月,3598位網民為這個項目籌款超過158萬元。
吐槽 回報過低?「肯定會提高」
儘管讓動畫愛好者們熱血沸騰,《大魚·海棠》的眾籌回報設計還是引起了一些專業人士的「吐槽」。譬如捐款50元的回報只有劇照6張、捐款100元回報劇照和海報一張。
對於回報定得如此之低,梁旋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解釋,這是為了測試哪些人真想支持他們。他本想向網友公布驚喜:眾籌結束後,任何資助者都將分享電影的股份。但點名時間網站認為,如果將股份明確作為回報,「眾籌」就變成了「非法集資」。以股份、股權為回報條件,資助者參與利潤分享,不光是中國,就連在美國都不被允許。
結束「眾籌」兩個多月後,《大魚·海棠》正式進入了製作階段,150萬的「眾籌」資金只佔到總投資不到10%。記者採訪彼岸天工作人員得知,眾籌引起了機構投資者的注意,最終讓影片得以順利製作。彼岸天方面還強調,電影上映後會給予粉絲比想像中更多的回報。
對於國內影視項目類「眾籌」,眾籌網站的先行者「追夢網」媒體負責人彭小姐表示,電影投資需求比較大,完全指望大眾支持不是特別現實。而關雅荻則認為,「眾籌」其實也能起到市場調查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說,或許能對電影行業有些幫助。
■ 臺灣個案
《Z108-棄城》
支持者可當「群演」過戲癮
曾導演過《紐扣人》《混混天團》的臺灣導演錢人豪,2011年想拍攝喪屍電影《Z108-棄城》,由於完全放棄了大陸市場,加上投資方不看好商業回報,他一直找不到資金。為了追夢,他就模仿美國kickstarter網站的「眾籌」模式,通過Facebook和微博等社交網絡籌集資金。
錢人豪設定的籌款限額相對較高,每人1萬新臺幣。回報是紀念電影票40張,也就是每張電影票等價為50元人民幣。除此之外還贈送周邊產品,而最吸引人的回報是,籌款人可以在電影中扮演喪屍。最後有500多人參與籌款,成功募集到872萬新臺幣,2/3的支持者參與拍攝。
該片收益最終勉強持平。錢人豪說:「我賺到的不是錢而是更大的機會和格局,譬如現在香港太陽娛樂文化請來安志傑、熱狗、尹子維讓我拍喪屍電影《Zombie Fight Club》,雖拿到的資金一般,但遠比1000萬新臺幣要充裕很多。」
至於「眾籌」對電影行業有何影響,錢人豪表示暫時還看不出來。「我不喜歡把熱情、熱血掛在嘴上,要付諸行動。以前沒有眾籌這個東西,但很多年輕人通過貸款、信託,甚至找好友刷信用卡也把電影給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