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金剛川》(我思)

2020-10-30 我思WORDS

寫一下嗎?還是寫一下吧,終歸能把自己叫回影院的電影並不多,前些時的《八佰》是一部,今日《金剛川》又是一部。觀影后,也在自問,為什麼這兩部電影自己要去電影院看?不是因網絡上的熱議,似乎每一部知名導演的影片上映,網上都會被掀起一陣波瀾;我想,還是緣於自己從小在部隊長大而對軍人的情愫,更是緣於內心對英雄的崇拜,還有對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的不能忘懷的紀念。

那場打出了我們國威、軍威和民族尊嚴的抗美援朝戰爭,捍衛了我們新中國的安全,奠定了我們新中國的國際地位;那場戰爭是正義抵抗侵略的戰爭,是當時落後的經濟與先進的科技進行的一場戰爭,也是彰顯我中華民族偉大意志力的戰爭。是的,這場戰爭我們勝利了,更加證明了劣勢裝備的軍隊可以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更加證明了決定戰爭輸贏的在於人,在於人與人智慧的較量,在於人的信念、意志和精神。

誠然,《金剛川》這部電影想表達我英勇指戰員的大無畏精神。當影片最後由我血肉之軀搭建的橋梁在兇頑的敵機前巍然屹立的時候,我激動的心難以自抑;當「英雄回家」時,淚水也溼潤了我的眼眶;但是,僅就這部電影而言,我要打個差評!

一曰假。前文所言,抗美援朝是一場我國當時落後的經濟與美國所謂聯合國軍先進的科技進行的一場戰爭,而影片全篇都是圍繞炸橋、建橋,再炸、再建所進行。試問,在敵人上有飛機炸彈、下有密集炮火的情況下,如此架橋可行嗎?這是對我指揮員戰術大智慧的否定,也是對觀影群眾智商的嘲弄。真實的歷史往往是最精彩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不斷的運輸線」在歷史書中早有記載,我志願軍早在剛剛跨過鴨綠江之時,就已經開始考慮要如何在敵人掌握制空權優勢的前提下,對那些運輸線上的重要橋梁進行保護,從而誕生了「水下橋」。「水下橋」在平時不用的時候,別說飛機,甚至在岸上就根本看不見。當部隊需要通過時,工兵在橋的兩端拉起綁著小紅旗的繩子來指明水下橋的位置,這樣就能沿著兩道繩子指示出的方位順利通行。若說「人橋」,確實有,土地革命時,我紅軍有過這樣英勇的壯舉,但把這個強拉到抗美援朝時期,是對歷史的不尊重。這麼一座重要的橋,這麼多的部隊要通過,就靠兩門高射炮和幾百發炮彈去防空?不要說電影是藝術的升華,這是在開玩笑。

二曰媚。在這裡,我要說TMD!一部是為了要紀念抗美援朝而拍攝的電影,是打著致敬歷史與英烈旗號的電影,滿篇卻是我無數英烈與三個美國佬在戰鬥,把我們活生生的戰士矮化成一個個沒有思維,只靠人海堆砌的符號,把我們有血有肉的生命變成不知躲避敵人子彈的目標。視死如歸是一種精神,但絕不是無謂的犧牲!還從什麼敵人的視角,還TMD什麼牛仔帽,不知影片想表達什麼?是為了逢迎美帝所推崇的崇尚自由、熱愛冒險的牛仔精神吧?簡直就是GP,高空極速的氣流怎麼沒把美國佬外露的狗頭吹掉。編、再編,在凌晨五點,距部隊最後必須全部通過還有半個小時的時候,橋再次被炸了,編劇真的編不圓了,竟然杜撰出美國飛行員怕殺孽太重,不想玩了的劇情。哦,善良的美帝,我們這場戰爭的勝利,原來得益於你們良心的發現,不是我們打贏了,是你們放過了我們。再次喊一聲,去TMD!

其三,誤人子弟。每一個有辨別能力的成年人,都能看出這部影片的假。孩子們呢?孩子們看見過抗洪搶險中我們子弟兵用堅實的胸膛組成的堤壩,用鐵的臂膀扛起的人橋;他們會相信電影中的人橋是真的,他們也會相信電影中美國飛行員說的話,也會相信影片凸現的「美帝的善良」,這在孩子們心中也許遠遠超過辛勤園丁的說教。這個世界從來就不平靜,苦難輝煌的歷史絕不能讓我們的後代忘記!

這樣的電影,趕快下映封藏吧……

相關焦點

  • 看完《金剛川》之後我期待這兩個場景登上大熒幕(無劇透)
    《金剛川》電影質量很不錯,個人認為比《八佰》《紅海行動》更好。戰爭是雙向的,尊重對手才是更好的尊重國家的先烈們。坦白說電影場景並不宏達,而金剛川這場戰鬥在整個金城戰役裡面也毫不起眼。但是多角度的敘事方式,將這場看似不起眼的作戰描繪的淋漓盡致。致敬先烈,電影場景很殘酷,但是我相信真實的戰爭必然更加殘酷。《金剛川》之後我很想看到這兩個場景登上大熒幕。
  • 《金剛川》內容重複問題在哪?(輕微劇透)
    然而《金剛川》這部電影口碑兩極分化嚴重,有觀眾表示,影評重複臺詞鏡頭過多,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金剛川》出現這種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與《敦刻爾克》這部相同類型題材,相同敘事方式的影片,通過以下角度來對比分析:(以下輕微劇透)拍攝角度從《金剛川》影片中的小標題就可以知道,影片前期的三個角度分別是士兵、美軍飛機和高炮陣地,而《敦刻爾克》的三個敘事角度分別是撤退士兵、救援船隻和英軍空軍。
  • 金剛川:我看了半部主旋律
    金剛川最近,有部電影很火,那就是描寫韓戰的《金剛川》對於電影愛好者來說,衝著《八佰》的好口碑,我是一定要去看這部《金剛川》的。這一天,電影7點半開始,5點去學校接完上小學孩子,快速地吃完下午飯,一頓河東獅吼的陪伴下,孩子才做完作業,這時應經過了8點,等坐到電影的時候,過了8點半了。
  • 《金剛川》值得看嗎?看完本文自己決定(深度劇透)
    此片主要講述的是我國建國後第一次對外戰爭「抗美援朝」中,我軍部為抵達金城,途中要度過湍急的金剛川,金剛川水深4米,只能走橋無法泅渡,而美軍不願我軍主力部隊抵達主戰場金城由張譯(張排長)、吳京(關班長)、鄧超(高連長)主演。
  • 我所看的《金剛川》
    電影《金剛川》上映的第一個周末,我帶我兒子一起去看了此片。他看不懂也很正常,畢竟才十幾歲,沒有經歷過那段艱苦歲月。但是,做為七十年代出生的我,不吐不快。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國人,歸根到底是差不多的,兄弟姐妹很多,基本上就是放養;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完全不一樣,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基本上都是精養。
  • 《金剛川》觀影后沒有人離開,為什麼沒有女主角?(GIF圖)
    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正如影片的英文片名一樣,「The Sacrifice(犧牲)」,非常直接地把戰爭的另一面展現在觀眾面前,更是將抗美援朝精神以年輕觀眾最能接受的方式展現出來。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在過去,電影《英雄兒女》裡王成一句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 看完《金剛川》,我懂了這些
    看完《金剛川》真實的情況是志願軍戰士很有智慧為了過金剛川採用了夜晚繩索划過江可供重型裝備過江的水下橋等等等所以《金剛川》評分低不冤枉三是哪怕電影邏輯讓我吐槽我依舊為志願軍的愛國主義精神犧牲自己也要讓大部隊過江是拼了命不怕你的英雄精神久久不能平復的心讓我用心看了一遍
  • 金剛川!!!年度王炸的戰爭片!看的我熱血沸騰!
    歌曲出自1964年的抗美援朝電影《英雄兒女》,如今又是同題材新片《金剛川》的主題曲。而更優秀的戰爭片,落點永遠在超越時空的人性通感。對於《金剛川》。中學語文課本名篇《誰是最可愛的人》,作家魏巍這樣寫: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我祖國的朋友們。但我最急於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金剛川,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川,是後勤物資和增援部隊通往前線的必經之地。
  • 對不起,看《金剛川》時,我沒掉眼淚
    說實話,《金剛川》上映時,是衝著張譯去的。老戲骨的演技令人熱血澎湃,再加上有管虎導演的《八佰》在前,對這部影片很是期待。看《八佰》時,同樣有很多負面評論,可是對我而言,電影剛開始8分鐘,我就忍不住感動的掉眼淚。
  • 《金剛川》,我不感動
    好久沒有寫東西,手痒痒了,今天和大家聊聊新電影《金剛川》。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有位網友說,帶著11歲的兒子去看《金剛川》,孩子的觀後感是「最後是美國人放過了我們」。這就是導演用力過猛起到的反面效果。等到發現,怎麼炸都炸不完,就感覺很沒面子,於是賭氣我今天一定要炸死你。最失敗的是在電影的高潮部分,志願軍的高射炮和美軍飛機生死對決,竟然是這貨不聽指揮的賭氣之舉。這貨先是關閉了電臺,又開著飛機喝著小酒,還戴上了一頂牛仔帽,一個人開著飛機就去炸炮兵陣地了。
  • 看了《金剛川》,我才明白為什麼有人要給差評了
    1.今天我去看了《金剛川》,感覺整部電影裡就是圍繞一門大炮演的,而且炮彈也只有100多發,打下幾架飛機,這期我們姑且不說,我可以理解為技術高超。2《金剛川》主要想表達的重點應該是大部隊渡江,但是整部電影的目的好像是為了打飛機和修橋
  • 看完《金剛川》,我只想重刷這部13年前的戰爭片
    看了剛上映的戰爭片《金剛川》,說實話我有點失望。「不說人話」,不好好講故事,活脫脫「形式主義陷阱」下炮製出來的「自嗨片」。「你們往我耳朵裡塞大糞,還想讓我冷靜?」,發洩了倖存後被自己人反覆懷疑的憤懣。「我看的時候,旁邊那個男的說花倆小時看三遍。」「其實看到第二段我就覺得沒意思了,還以為過了橋有大戰呢!」
  • 我眼中的《金剛川》與韓戰
    這個設定原本沒有問題,但在戰爭末尾,我軍主動出擊的金城戰役第三階段即金城反擊戰(此戰以南朝鮮軍為打擊對象,以戰促停為目的),這個設定反而顯得勉強。講嚴重點,這是對三年來我後勤部隊忍受嚴重傷亡,在洪學智將軍把我國現代戰爭的後勤保障系統從無到有到完善建立,在蘇聯對華軍事援助有充分保證的的基礎上的一種無視和不尊重!
  • 我為什麼被「金剛川」震撼?
    這份可愛可敬,在《金剛川》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方面,是普通戰士在生活中的血肉感,和戰友之間相處的人情味。幾位主要角色,都塑造得立體豐滿,很有辨識度。工兵連戰士劉浩(李九霄 飾),出場自帶一股子衝勁兒。想上前線,想執行任務,偶爾還和連長開開玩笑。
  • 自我、無我、大我——隱忍的力量(我思)
    宅在家裡,看電影成了自己隔三差五的娛樂,今天想起《血戰鋼鋸嶺》這部片子,一氣看完。或許我是錯的,與眾不同的人只應該生活在影片裡,只能供人們去欣賞,也許那種針尖麥芒的性格遠比不上隱忍的力量,我想,裝逼也可以理解成靜以修身的素養?忍,是一種在內心裡孕育著的力量,是在信念力支撐下的陰柔的力量,這種力量,更能以柔克剛。
  • 看完《金剛川》,我翻查了無數資料,才知道這不是真實的金城戰役
    這些都沒有拍出來,實際上在我看來,如何修橋這才應該是重點,不明白為何會被弱化。我不太喜歡第二個視角,也就是美帝戰機飛行員視角。以下幾點,對比《金剛川》,我特意翻查了金城戰役的相關記載,回答了關於電影與實際歷史的一些疑問,若有不正確之處,還請指出。
  • 觀《八佰》,我只想看不屈的血性(我思)
    很久沒有寫影評了,緣於很久沒有看電影了,只因很久沒有一部引的眾人熱議或眾人所期盼的電影出現了;但《八佰》是一部,在觀影后的深夜,自己不禁提筆,也想點評一番。未觀影前,筆者認為這部電影應該是對戰鬥慘烈、敵人殘酷、英雄無畏進行的濃墨重彩的描寫,是為弘揚我中華民族熱血男兒抗擊日本法西斯,令我輩熱血沸騰的一部正能量佳作
  • 我看《金剛川》——糊弄觀眾的草臺片
    聽說最近影院裡上映《金剛川》,大火!對於我們70後一代,戰爭片,是有著獨特的感情的。兒時的電影記憶,也主演是戰爭片。清末戰爭,抗日,紅軍的,抗美援朝的,對越自衛反擊的,這些都留下了深刻記憶,每每看到這些方面的電影,都會熱血沸騰,激情澎湃!
  • 《金剛川》:請原諒我的不堅強
    前言:看完影片到成文足足五天,一是這種題材和體量的電影我不敢亂寫,怕誤導了各位;二是我還想多了解一些這場戰役,花了兩天時間看完了《金剛川上的英雄橋》,方才下筆。當然不是,他們比誰都要想家,這也是導演聰明之處,沒有家字但處處都有家,說著江西話的連長高福來(鄧超)、四川話的劉浩(李九霄)、陝西話的工兵班長閆瑞(魏晨)、陝西話的排長張飛(張譯)……說著家鄉話,不就是最好的闡釋麼?持續近三年的戰役,可愛的志願軍為國出徵,將兒女情長、妻女家庭放在一邊。
  • 《金剛川》首映,張譯:「我以我的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次於八佰」
    10月23日《金剛川》首映,由演員張譯、吳京等人主演,導演管虎、郭帆、路陽。這樣的王炸組合,拍出來的電影肯定炸翻全場。張譯真的,日常是男神,片中是戰神 《金剛川》中張譯飾演的張飛,為保護渡橋,點燃身邊的木材,將偵查的敵機引來,不啻於另一種形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