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會,愛情就像快餐,很多人換對象比換衣服還勤。而談到婚姻,更像是交易,不再是「我是否愛你」,而是「你能給我什麼」,這也讓人格外懷念曾今那個「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時代。
在上世紀的日本有這樣一位女子,她雖淪落風塵,卻愛了一個男人60年,直到自己最後離開人世,也沒有改變這份愛。
那個時候日本剛剛在二戰中落敗,領土上有大批美軍駐紮,為了維護和美軍的良好關係,日本政府對那些長相出眾的年輕女子發起號召,希望她們去親近這些美國士兵。而這位女子就是其中之一,大家並不知道她的名字,只記得她的藝名叫瑪麗。
瑪麗當時只有24歲,不過由於容貌非常出眾,她很快就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在這些狂熱的追逐者中,常有人不惜重金包下整間酒館,只為能和她有片刻歡愉。
由於父親的去世,家產被哥哥吞沒,16歲的瑪麗就被掃地出門,無奈為了生計這才不得不淪落風塵。但瑪麗並不以此為恥,她非常尊重這份職業,每一次工作的時候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總是一身白色蕾絲裙,手持摺扇,藝姬妝濃豔,這讓登門的美國大兵絡繹不絕。不光如此,瑪麗也很有才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甚至還學習了英語。對於長期在外打仗的美國大兵,這樣的瑪麗無疑是引人注目的對象。
正因為自身條件出眾,瑪麗也不再隨便接客,而只和較有修養的軍官接觸。曾今流落街頭的瑪麗格外珍惜這份工作,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能夠衣食無憂她感到非常滿足。終於,在瑪麗33歲時,她迎來了自己的愛情。
那是一個年輕俊朗的美國軍官,一見鍾情的他們很快就陷入了愛河。這名軍官送給她一個翡翠戒指作為定情信物。但甜蜜的時光並沒有持續太久,只是暫時駐紮在這的軍官很快就接到了命令被召回。分別時,軍官深情地注視著瑪麗,告訴她自己要娶她,一定會回來接瑪麗回美國結婚。瑪麗與他緊緊相擁,不捨得望著他上船,直到在濃霧中再也看不見。
瑪麗的故事逐漸傳開,有人就製作了一部紀錄片叫做《橫濱瑪麗》。隨著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部片子也流傳到了美國,無數人被瑪麗的故事打動。後來在很多熱心觀眾的持續努力下,終於找到了當初那個「負心」的軍官。原來是天災而非人禍,那個軍官在回美國後不久就被查出了癌症,雖接受了治療但仍沒能活下來,這才讓瑪麗苦等了數十年也沒能等到他的到來。至此,瑪麗和軍官的故事就畫上了句號,但由此引發的討論卻並未就此結束。
瑪麗漫長的等待究竟是否值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我們這一生中,能遇到愛情是幸運的,而最終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則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當愛情來臨時,我們一定要努力去爭取,不要讓這樣的機會輕易流失。只有經過努力地追求,自己最終才能做到真正的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