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富曉星:作為行動者的攝影機——影視人類學的後現代轉向
人類學家將攝影術與人類學原理進行有效結合,於20世紀70年代發展出人類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影視人類學。長期以來,人類學家對於攝影術的青睞在於其技術產品——影像,因為具有客觀性的影像資料可以有效地服務於科學研究。在此種意義上講,影視人類學的發展史某種程度上體現為作為論據的影像輔助人類學理論發展的過程,這或多或少造成了影視人類學從誕生至今的邊緣地位。
-
富曉星 | 作為行動者的攝影機:影視人類學的後現代轉向
作為行動者的攝影機:影視人類學的後現代轉向富曉星自人類學誕生以來,攝影機作為重要的研究工具應用在田野工作之中。在後現代視域中,攝影機的科學性被質疑和解構,其能動性漸漸呈現。本文提出「作為行動者的攝影機」這一概念,由此重新審視影視人類學的理論發展脈絡,揭示影視人類學的後現代轉向。
-
年度書單︱歐陽曉莉:古代文明研究與人類學和考古學的交織
簡言之,「共識性」分析是在特定時空中針對某一對象的個案研究,而「歷時性」分析著眼於對象在時間進程中的發展變化。該著作上篇為理論篇(第一到第五章)。「文化」是人類學的核心概念,因此也構成了歷史人類學的基礎。第一章回顧了此概念自19世紀晚期以來的流變,指出文化的象徵本質而非物質生產日益主導了其意涵。這正是人類學的「文化」與考古學的「文化」的分野之處。
-
論文及影片徵集 | 2019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中期會議影視人類學論壇
2019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中期會議影視人類學論壇徵集
-
梁君健:影視人類學的第一次轉向:斯賓塞對澳大利亞中部原住民的電影拍攝及其影響
和早期旅行者的採風行為不同,他是第一個有意識地在人類學田野研究中系統使用電影媒介的學者,並且拍攝了具有民族志價值的較為完整的影像文本。同時,斯賓塞的影視人類學實踐還處於一個更大的歷史背景中,對於早期影視人類學實踐的式微具有標誌性意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影視人類學的第一次轉向。
-
【對話】何翠萍:從景頗研究到西南界域人類學(上)
她的研究開始於雲南的景頗人,之後擴展到對西南作為一個「界域」探討的關懷。從聯姻價值與表演性的理論出發,其景頗研究一直以跨境的緬北克欽與中國景頗的文化議題為焦點;而她對西南的探討,不是只有當代國界所畫出的西南,或是歷史間接統治下邊疆意義的西南,而是在中國與高地東南亞之間的界域上活動,繼而發展出自己生存之道的西南。
-
首屆中國民族題材紀錄片回顧展之清華影視人類學論壇
2015年4月19日(周日)09:00-12:30l 胡臺麗(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愛戀排灣笛》:民族志紀錄片的情感與美學l 梁君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雷建軍(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
困境與希望同在:「中國人類學重建四十年」會議紀實
老一輩人類學家們在中國人類學發展道路上鋪設一磚一瓦,年輕的人類學家在前輩的研究基礎上更進一步,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在研究與發展的道路上,學者們不會「背靠大樹好乘涼」,相反,勇往直前不辭辛苦的精神屬於中國人類學工作者們。
-
「人類學視野下的博物館收藏、展示與詮釋」- 2017博物館人類學研討會議程
博物館人類學試圖理解與物與人之間的聯繫,致力於在自然之物與人為之物中探尋結構性秩序,並反思博物館實踐過程中的知識建構與文化政治。2017博物館人類學研討會以「人類學視野下的民族博物館收藏、展示與詮釋」為議題,結合2017年國際博物館日研究熱點,探討人類學的博物館實踐等相關問題。
-
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鄭連斌潛心民族體質人類學研究 破譯...
身為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他走遍祖國千山萬水、歷經千辛萬苦,只為做好一件事——潛心民族體質人類學研究,擔當繪製中國人體質地圖的大任。 四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 何為民族體質地圖?可別小看了它的作用。如果掌握了我國最基礎的人體數據,對國家工業、教育、衛生等各行各業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意義。
-
別了學院派 大眾人類學的美麗與哀愁
第一期於2012年5月出刊,以「地方」為主題,共有5篇芭樂。 不久前,一本書的封面廣告引起我的注意:「企業中的人類學家,炙手可熱的管理界新星,政大科管所名師蕭瑞麟」。很顯然的,作者並非人類學家,而是商學院的學者,然而「人類學」這個詞可以成為企管書籍廣告的一部分,著實讓人好奇,於是我買了這本《讓脈絡思考創新》,想了解商學界如何看人類學,人類學對於企業研究可以有怎樣的幫助。
-
對視與交融:人文紀錄片與人類學影像跨界論壇暨學術展映回顧
31日上午8:30開始的論壇開幕式上,在紀錄片導演、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黎小鋒主持下,主辦方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常務副院長(主持工作)李麟學教授與聯合舉辦方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影視與影視人類學專委會副會長朱靖江先生先後為論壇致辭。此後,逾20位嘉賓圍繞論壇主題展開了精彩發言與討論。
-
「冷戰人類學」始末:記大衛·普萊斯的一場在線講學
早期的中情局收集全球知識,作為監測和控制國際事態發展的一部分。該機構設想,即使是通過隨機收集所獲取的知識,如果有組織並且可檢索,最終也可用於提高情報能力。在同一時期,公開追求唯物主義或者批判地研究美國社會分層的學者,都受到來自麥卡錫主義的蹂躪。
-
潘守永談人類學博物館:從「遠方文化之謎」轉向「世界文化」
馬拉甘儀式雕塑 巴布亞紐幾內亞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 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藏人類學的博物館發展的比較快,在歐洲、美國一直都發展,這也和他們的學科發展有密切關係,人類學、民族學發達的地方,這類博物館一直都比較發達。
-
毛坦廠、七聖廟、妙峰山:10部2017年影視人類學優秀影片
2017年中國民族學學會影視人類學分會年會舉辦了第
-
武漢大學陳奕雲當選英國皇家人類學學會會士
據悉,英國皇家人類學學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人類學專業學會,致力於推進人類學的發展,促進公眾了解人類學以及人類學對公共事務的貢獻。根據專家推薦,學會每年遴選英國及國際上在人類學研究相關領域取得傑出成就和為推動人類學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學者為其會士。
-
社工社會人類學笑話
於是百度之,谷歌之,發現少得可憐,能夠找到的大都是臺灣那邊的。實際上社工相關的搞笑視頻啊、歌曲改編啊,也是臺灣那邊更多一些。在這些笑話裡面,社工扮演捧哏的角色比較多,當主角的時候少。 這在許多影視作品裡也是如此,比起律師醫生這樣的職業,社工更多充當了讓別人說話的過渡角色。同時,黃色笑話多,正經笑話少。
-
10位大咖共話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
本次專場學術活動以「弘揚區域文化精神 推動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莫礪鋒、陳尚君、朱萬曙、範金民、汪湧豪、王彬彬、王堯、吳滔、王永平、王衛平等10位學者大咖共話文化古今之變,建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
影視大咖齊聚南海共論影視產業發展
珠江時報訊(記者/洪曉詩)昨日,2020中國(佛山)大灣區影視產業高峰論壇在南海舉行。以「灣區新時代,光影新未來」為主題,300多名影視業界學界嘉賓齊聚,共論大灣區影視產業發展。 本次論壇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指導,佛山市委宣傳部(市版權局)、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廣東財經大學主辦。
-
【學術會議議程】人類學視野下的博物館收藏、展示與詮釋」 2017博物館人類學研討會議程
本屆博物館人類學研討會將以「人類學視野下的民族博物館收藏、展示與詮釋」為議題,結合2017年國際博物館日研究熱點,探討人類學的博物館實踐等相關問題。從他者的視角到多元化的身份認同——人類學視野下的博物館策劃研究劉凡-武漢紡織大學作為方法論的民族文物鄭茜-中國民族博物館茶歇 (Tea Break): 3:25-3:35三、博物館與認同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