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坦廠、七聖廟、妙峰山:10部2017年影視人類學優秀影片

2021-02-16 凹凸鏡DOC

2017年中國民族學學會影視人類學分會年會舉辦了第2屆學會獎評議。影視人類學學會秘書處組織的專家評審從36部入圍作品中,評選出中國民族學學會影視人類學分會「學會獎」獲獎的10部紀錄片。分別是:《神聖的治療者》《喜馬拉雅天梯》《卯節》《七聖廟》《毛坦廠的日與夜》《魂歸何處》《妙峰山》《祖魯》《北灣祭事》《姑婆》。


1.神聖的治療者

  59分鐘,編導:雷亮中  攝像:龐濤 雷亮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攝製,2014

影片是關於僜人的信仰與醫療的專題民族志影片,是喜馬拉雅山地民族影像民族志研究項目成果之一。影片通過當地僅有的巫師色畢為僜人婦女鄧紅羊的治療儀式出發,展現僜人傳統治病儀式過程和當地人的信仰與疾病觀念,醫療選擇及其實踐。同時,影片也力圖表明當地人日常醫療實踐深受傳統信仰觀念和現代醫療資源分布這一結構關係的雙重影響。僜人信仰為萬物有靈。信仰的幾個層次:德;打洛等。

其中,「德」是僜人規模較大送鬼活動, 送所有的大鬼,也有豐收慶祝祈求平安之意,舉辦時間不固定,因耗費巨大(殺牛,牛也是財富象徵),也能為舉辦者贏得社會聲望;「打洛」則是指為去世的死者舉行的送鬼活動,殺豬殺雞,目的是將死者的靈魂順利送到,以免找活人的麻煩。有時,同姓家族也可以集中為本家族死者舉辦此儀式;還有就是為病人、產婦、搬遷等舉行的送鬼活動。

在僜人的觀念裡,鬼導致人生病,「送鬼」治病是十分重要方法。同時,現代醫療在僜人現實生活中有著重要影響。本片僅有的(來自印控區)巫師色畢對僜人婦女鄧紅羊治療儀式出發,展現僜人傳統治病儀式過程和當地人的信仰與疾病觀念,醫療選擇及其實踐。同時,本片也表明當地人日常醫療實踐深受傳統信仰觀念和現代醫療資源分布與經濟這一結構關係的雙重影響。片中僜人婦女達卜羅紐·鄧紅羊腰腿疼痛,有時甚至無法行走。她去當地縣醫院做了檢查和治療,但卻沒有任何療效。縣醫院醫生建議她去內地(如成都)去治療,否則有癱瘓風險。然而,這意味著需要巨額的醫療、長距離交通、食宿等費用語言以及語言、文化等方面的阻礙;巫師色畢也認為她得了 「教麻努」病,需要「送鬼治療」,否則會癱瘓。

鄧紅羊是從夏尼村的達卜羅妞家族嫁到新村的德勒·美友夏。她娘家達卜羅紐家族曾經舉行過大規模的殺牛(豬)送鬼活動(如「德」、「打洛」儀式)。隨著當地大巫師(「瓜」)消失,後人因為經濟原因和缺乏儀式主持者而中斷了這些祭祀和供奉的「送鬼」活動。已經中斷的儀式導致了大鬼(「教麻努」)影響後人主要是家族女性得病。這種從家族緯度的傳統信仰(殺豬送鬼的傳統義務中斷或者破壞祭祀場所驚擾鬼神)是關於疾病本土文化解釋。因而,在送鬼治病儀式過程中需要鄧紅羊本家族(達卜羅紐家)提供部分儀式物品(比如雞爪谷酒、錢)為病人「送鬼」,病人才能康復。同時,儀式中的祭品的文化象徵意義(小到大遞進,鬼/病人/巫師共享豬的八個部位、生熟之分,家族性,責任與義務,食物的分享等)可以看到當地的信仰和社會關係以及巫師傳承中斷對家庭以及個體的重要影響。


2.喜馬拉雅天梯

  88分鐘 導演: 蕭寒、梁君健 編劇:梁君健

  出品:杭州潛影文化創意

建於1899年的上絨布寺位於珠峰北麓,距峰頂約20公裡,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寺廟,相傳蓮花生大師曾在此修行。阿古桑吉是寺中唯一的僧人,他將珠峰視作空行母的化身,人類不應當打擾她,但他的兒子卻是一名畢業於「西藏登山學校」的出色高山嚮導。這所全球唯一持續招生的登山學校主要面向珠峰腳下的兩個縣招生,目的是花四年時間把牧民的孩子培養成勇敢堅毅的高山嚮導,他們將在每年僅有幾天的登頂期到來之前鋪路、修保護繩、搭建從大本營到8400的所有營地、搬運物資和行李,給登山者專業協助,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登山客的安全,好讓他們不斷突破自己,前往獨自無法抵達的高處。

 

3.卯節

  45分鐘,編導:張小軍  拍攝時間:2015年8月

  出品: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貴州荔波水族卯節——卯節,是《中國節日影像志》子課題項目之一。水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黔南州三都縣和荔波縣境內,其節日主要有端節、卯節和艾節等,端節和卯節為地域的循環節日,具有通過節日和祭祀儀式結成地域聯盟的明顯特點,有「中國的庫拉」之謂。不同地區的村寨有各自的節日循環圈。端節主要分布在三都縣都柳江流域,卯節主要分布在荔波縣樟江流域。水族有「過端不過卯,過卯不過端」的習俗,即過端節的村寨聯盟不會過卯節,而過卯節的村寨聯盟不會過端節。

端節分為七個批次。每個批次的節日是由幾個村寨聯盟共同組成,有二十多個村寨參與,以此為基礎形成一個更大的地域共同體循環交換圈。卯節分為四個批次,有十多個村寨參與;在樟江流域形成一個四個批次的節日地域共同體。這兩個節日濃縮了中國西南和東南地區一些具有循環特點的節日,如侗族的三月三,漢族的端午龍舟巡賽,苗族的鼓髒節等。這些節日循環促進地域聯盟,反映出中國民間社會的集體智慧。在人類學中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4.七聖廟

  62分鐘 朱靖江 鬼叔中 聯合導演

  攝像:鬼叔中,朱靖江,陳汝輝,張子介,張鳳英,陳瑤,黃凱恆

  出品: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福建省寧化縣安樂鄉夏坊村至今保留著遊儺習俗,每年農曆正月十三日,夏坊村的吳、夏、賴三姓村民都要前往村中的「七聖廟」,請出供奉於廟中的「七仙祖師」面具,裝扮成面目猙獰的儺神在夏坊各自然村進行全境巡遊。儺神所到之處人人稽首,「儺神」手執竹須左右揮舞,為社區追瘴驅鬼,為子民祈福延祥。夏坊村的遊儺習俗保留了儺文化的原始韻味,它的組織實施過程反映出地方宗族社會潛藏的矛盾衝突以及它自我調節的方式。時至今日,「七聖遊儺」廟會已演變成夏坊及周邊客家地區一項重要的節慶習俗。

5.毛坦廠的日與夜(上、下)

   50分鐘+ 50分鐘 編導:賈丁  

   出品:中央電視臺

在中國,高考,每年一次,周而復始;舉國上下、命運攸關。它是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的考試,是觸及千萬個中國家庭神經的考試,更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考試。毛坦廠,大別山麓的一個不到3萬人的小鎮裡,外來的復讀生和陪讀家長接近2萬人,本地人卻成了少數族群,毛坦廠鎮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高考鎮」。

毛坦廠中學,復讀生8000多人,應屆生3000餘人,佔全體在校生的近一半,號稱「亞洲最大的高考工廠」。校牆將世界一分為二,牆內是如流水線般的課堂,補習中心的班主任程曉東帶領160多位高考補習生為再一次的高考衝刺,補習生何飛從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到公然反抗,最終和目標失之交臂。校保安隊長吳俊和應屆高三生吳世康是一對相處並不融洽的父子,升入高三,吳世康的成績從全校前300名一落至3000多名,父子矛盾一觸即發,在父子的努力下,吳世康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考上全國重點大學。

    

在毛坦廠中學,高考倒計時牌從140天到100天、到58天、28天、0天,備考的緊迫感時時壓迫在所有師生和家長的心中。 在「亞洲最大的高考工廠」裡,內心的廝殺和身體的無影搏擊掩映在每一年的280多個日與夜中。

6.魂歸何處

  57分鐘,編導:王寧彤

  2017年,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國傳媒大學聯合製作

1994年,一群在中國生活了十四年的越戰後寮國的苗族難民回到了自己的國家。他們選擇了靠近中國邊境的琅南塔省哈瑤村定居,並以在中國學會的橡膠種植技術換得了寮國的身份。中國的巨大橡膠市場,讓這個村逐漸成為寮國最富有的村寨之一。

從中國中原一帶到東南亞再到世界各國,苗族的歷史幾千年來就是一部遷徙史。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革命戰亂,世界性移民,全球化浪潮,以及崛起的中國經濟在改變著寮國邊界苗民的生計方式,重塑著他們的流動的認同。

影片記錄了這個苗村2016年的苗族新年慶典,回歸難民韓冉雄家,老大不僅是巫師,還割膠、做中文導遊;老七在中國念書,是27歲未嫁的老姑娘;侄子是回村找媳婦的美國苗族……世俗的生活與神靈的信仰在苗歷新年的村寨中交織,節日濃縮的時空讓人們團聚在一起,「想像的共同體」分享著流動的記憶,傳統的儀式以及生活的變遷,展現了大時代背景下跨境苗族的生活狀態以及精神訴求……

7.妙峰山廟會四百年的歷史

  118分鐘,編導:範華 攝製時間:2015年

  出品: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北京妙峰山廟會——妙峰山廟會 四百年的歷史,是《中國節日影像志》子課題項目之一。妙峰山廟會是華北最隆重的朝山進香的宗教活動,從農曆四月初一到十五有十幾檔香會來表演,在山頂上也有很多茶棚專門為香客提供饅頭、粥、茶水等。廟會的第一個重要儀式叫「開山」,開山儀式從子時開始,有上千個香客來燒頭一炷香。範華先生近二十年來一直在研究妙峰山的廟會,他對參加廟會的文會(茶棚)和武會的會長(板兒頭)也很熟悉,幾乎認識所有住在妙峰山當地的村民,他們都非常了解香會的歷史。

這部影片用影像表現出古往今來廟會的傳承和連續性。如今,在妙峰山廟會還可以看到十多檔香會。如:開路會、五虎棍、少林、中幡、地秧歌、高蹺秧歌、小車會、旱船、太獅會、花壇、天平、石鎖、雙石會,還有很多其他的,比如:八仙會、修道會、竹馬、跑驢等等。

8.祖魯

  56分鐘,編導:劉湘晨 拍攝時間:2015年2月

  出品: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新疆蒙古族祖魯節——祖魯,是《中國節日影像志》子課題項目之一。祖魯節是蒙古族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10月25日,每到節日信眾們均通過點燈的方式以此紀念藏傳佛教格魯派宗喀巴大師的圓寂日。影片記錄了彭才和才才一家人和鄰居巴登才次克,在喬格隆爾冬牧場過冬期間過「祖魯節」前後的生活和節日過程。

9.北灣祭事

  47分鐘,編導:王海飛  

  出品: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中心

這是一部反映遊牧民族傳統信仰的存在和表現、與宗教的關係以及現代化背景下民族群體對信仰儀式記憶與建構的影片。郭強是湖邊子村今年推出負責祭祀鄂博儀式的「頭星」。也是本片的主人公。湖邊子村地處河西走廊中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明花鄉,這裡的裕固族世代遊牧,近幾十年來逐漸定居,很多人由牧民變成農民。

湖邊子村的鄂博叫北灣鄂博,是村裡唯一的鄂博。祭祀鄂博儀式是湖邊子村裕固人傳統的信仰儀式和民間節日,1958年後中斷,20世紀90年代末,在村裡一些老人的主持下又恢復起來,每年一次,農曆二月初二舉行。裕固族各部落或傳統村落都有自己的鄂博,但湖邊子村的鄂博有一些特殊,最大的不同是儀式過程中要以傳統方式宰羊並將羊頭、羊心獻祭,將羊血潑灑於鄂博之上,當地人稱其為「紅鄂博」或「葷鄂博」。

  

「頭星」是祭祀鄂博儀式中的關鍵人物,負責儀式準備、儀式過程和儀式後的交接,為輪流負責制,由群眾共同推選產生,多是村落中能力較強、認真負責的年青人。本片以2017年湖邊子村選出的「頭星」郭強為主要人物線索,通過記錄鄂博修葺、建設和祭祀的全過程,呈現出鄂博祭祀儀式在恢復過程中裕固族人的文化心理表達。影片將不同時期鄂博祭祀儀式中核心環節的影像並置,嘗試通過持續的影像記錄與比較,展現湖邊子村的裕固族人對儀式核心環節的群體記憶與建構,闡釋古老的遊牧民族在今天的自我認知與文化變遷。

10.姑婆

  92分鐘 編導:楊宇菲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清影工作室 2016年6月出品

影片以客家農村一位獨身修行守齋堂的齋姑為拍攝對象,拍攝了雲香姑婆所經歷的齋堂倒塌、拆除到重建的一年四季,呈現了客家女性的公共空間。影片紀錄了齋姑群體的宗教信仰、社會互動,探討在男權為主的客家社會中女性如何利用宗教實踐走出家庭並獲得社會資源,追求女性主體性。通過口述生命史、遁世修行的生活,呈現出客家女性在隨歷史洪流跌宕的一生中所迸發出的生命力量、豐富的精神世界,以及對命運、生死、孤獨、傳承等主題的情感態度。

本文轉載於微信號「視覺人類學觀察」(ID:mucvac)

作者:張小敏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加微信☞aotujing-doc 進紀錄片分享群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長按或掃碼關注

凹凸百態   光影日誌

相關焦點

  • 【資訊】共話影視人類學研究與發展
    【資訊】共話影視人類學研究與發展  中國民族學學會影視人類學分會2020年年會日前在蘭州大學舉行。  此次年會以「交融與共生——新時期中國影視人類學的道路」為主題,由中國民族學學會、蘭州大學共同主辦。共有來自省內外50餘所高校和科研、出版機構的180餘名代表參會。年會共收到學術論文80餘篇、影片90餘部,經審慎評選,共有14部(篇)學術著作和論文獲得年會優秀學術成果獎,共有48部影片入圍,其中學術單元23部,學生單元25部,最終有22部影片獲得學會優秀學術成果獎。
  • 論文及影片徵集 | 2019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中期會議影視人類學論壇
    Call for Visual Anthropology Programmes, IUAES 2019 Inter-Congress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影視與影視人類學專業委員會編輯 主辦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波蘭波茲南密茨凱維奇大學民族學與文化人類學系
  • 【學術會議議程】人類學視野下的博物館收藏、展示與詮釋」 2017博物館人類學研討會議程
    i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Museum Anthropology Conference北京 中國民族博物館2017年8月1日-8月2日本屆博物館人類學研討會將以「人類學視野下的民族博物館收藏、展示與詮釋」為議題,結合2017年國際博物館日研究熱點,探討人類學的博物館實踐等相關問題。
  • 「人類學視野下的博物館收藏、展示與詮釋」- 2017博物館人類學研討會議程
    博物館人類學試圖理解與物與人之間的聯繫,致力於在自然之物與人為之物中探尋結構性秩序,並反思博物館實踐過程中的知識建構與文化政治。2017博物館人類學研討會以「人類學視野下的民族博物館收藏、展示與詮釋」為議題,結合2017年國際博物館日研究熱點,探討人類學的博物館實踐等相關問題。
  • 2017年這10部影片中籤
    10部大陸影片,且引進哪10部電影由抽籤的方式決定。陶晶瑩所說的奇怪的政策,就是臺灣當局對大陸電影實施的配額限制,相比好萊塢等外國影片可以不受限制的進入臺灣市場,大陸電影想要進入臺灣地區必須通過臺當局的抽籤制度,該制度規定每年只能引進10部大陸影片,且引進哪10部電影由抽籤的方式決定。臺灣地區對大陸電影之前實行的是配額制,每年只有10部大陸電影可以在臺灣發行。
  • 【學術】富曉星:作為行動者的攝影機——影視人類學的後現代轉向
    本文提出「作為行動者的攝影機」這一概念,由此重新審視影視人類學的理論發展脈絡,揭示影視人類學的後現代轉向。賦予攝影機及影像以充分的獨立,有助於從知識論角度解答作為交叉學科的影視人類學的根本問題。 關鍵詞:攝影機、影視人類學、行動者、後現代  攝影術與人類學幾乎同時誕生。人類學家是攝影術的最早使用者之一。
  • 濱湖毛坦廠中學政策
    濱湖毛坦廠中學政策, 毛坦廠中學為什麼那麼出名,為什麼每年都有很多考生爭先到毛坦廠中學來復讀,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毛坦廠中學的復讀費用是多少,僅供大家參考。毛坦廠高復讀班怎樣收費毛坦廠中學復讀生實行的是按分階梯收費制。高考分數在550分以上的,復讀費用男生只需要2500元,女生需要2800元,多出的這300元是住宿費。
  • 富曉星 | 作為行動者的攝影機:影視人類學的後現代轉向
    作為行動者的攝影機:影視人類學的後現代轉向富曉星自人類學誕生以來,攝影機作為重要的研究工具應用在田野工作之中。在後現代視域中,攝影機的科學性被質疑和解構,其能動性漸漸呈現。本文提出「作為行動者的攝影機」這一概念,由此重新審視影視人類學的理論發展脈絡,揭示影視人類學的後現代轉向。
  • 2017年以來山東省攝製完成影片142部 《瘋嶽撬佳人》票房6370萬元
    原標題:哪部魯產電影票房最高?《瘋嶽撬佳人》票房6370萬元新銳大眾記者 趙琳提起魯劇,很多人都對「山影出品 必屬精品」耳熟能詳。那麼山東電影製作情況如何呢?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了解到,2017年以來,我省攝製完成影片142部,部分影片上映後取得不俗的票房業績。
  • 2017年這10部影片中籤
    陶晶瑩所說的奇怪的政策,就是臺灣當局對大陸電影實施的配額限制,相比好萊塢等外國影片可以不受限制的進入臺灣市場,大陸電影想要進入臺灣地區必須通過臺當局的抽籤制度,該制度規定每年只能引進10部大陸影片,且引進哪10部電影由抽籤的方式決定。臺灣地區對大陸電影之前實行的是配額制,每年只有10部大陸電影可以在臺灣發行。
  • 《食人錄》丨一次感官人類學分析
    200小時粉紅電影的拍攝實錄尚未剪出成片(卡斯坦因-泰勒笑談「等到10年後吧」) ,另一部與主角佐川一政(也就是那位臭名昭著的食人魔)訪談的紀錄片率先完成了。這部《食人錄》也是呂西安·卡斯坦因-泰勒和維瑞娜·帕拉韋爾兩位人類學家在《利維坦》之後拿出的另一部傑作,無疑向我們指出了未來電影發展的某種方向。
  • 2017年五大上市影視公司業績大PK:萬達電影更勝一籌
    在本公司成立前,中影集團作為新中國三大電影基地之一,就已擁有《青春之歌》、《林家鋪子》、《早春二月》、《駱駝祥子》、《南徵北戰》、《霸王別姬》、《末代皇帝》、《小兵張嘎》等眾多優秀影片的創作歷史。數據顯示2012-2017年間中國電影營收整體呈增長趨勢,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4.93%,增長較為迅速。
  • 2017企鵝影視青夢計劃扶持影片展映將開啟 影片上線騰訊視頻接受市場檢驗
    與此同時,2017屆扶持導演的項目歷時一年打磨,成果匯報也即將全面拉開帷幕。8月13日起,2017年企鵝影視青夢計劃所扶持的15部青年導演的作品將陸續在騰訊視頻亮相,包括10部微電影和5部網絡電影。微電影將於8月13日-8月24日期間、網絡電影將於8月28日-9月11日期間逐一上線展映。
  • 沂源電影《二槓三》榮獲2020年國防萬映優秀扶持影片
    中國山東網11月2日訊 10月31日,2020年度「國防軍事電影盛典」在浙江橫店隆重舉行,《二槓三》等4部電影榮獲2020年國防萬映優秀扶持影片。電影《二槓三》由淄博木易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故事圍繞2017年在沂源發生的一個緝毒大案而衍生改編,充分展現了基層民警不畏艱難、矢志報國的精神面貌。
  • 困境與希望同在:「中國人類學重建四十年」會議紀實
    最後她總結中國人類學重建四十年值得探討的六點問題。一、都市人類學取得長足的發展。二、理論範式的交鋒產生妙趣橫生的文化的解釋的多種可能性。三、人類學的體和用的關係。四、學科彈性。五、技術支持影視人類學的發展。六、介入還是不介入,這是個問題。這六點問題集中表達了對當下民族志實踐與理論思潮動向的學科批判語言的可能性。
  • 梁君健:影視人類學的第一次轉向:斯賓塞對澳大利亞中部原住民的電影拍攝及其影響
    和早期旅行者的採風行為不同,他是第一個有意識地在人類學田野研究中系統使用電影媒介的學者,並且拍攝了具有民族志價值的較為完整的影像文本。同時,斯賓塞的影視人類學實踐還處於一個更大的歷史背景中,對於早期影視人類學實踐的式微具有標誌性意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影視人類學的第一次轉向。
  • 首屆中國民族題材紀錄片回顧展之清華影視人類學論壇
    2015年4月19日(周日)09:00-12:30l 胡臺麗(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愛戀排灣笛》:民族志紀錄片的情感與美學l 梁君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雷建軍(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 60餘部影片待映,4大關鍵詞解讀2017年下半年影業動向
    剛剛過去的「五一檔」,《速度與激情8》票房「稱霸」,《拆彈專家》《喜歡你》《春嬌救志明》《記憶大師》4部新國產影片發揮穩定,口碑良好。「五一檔」的小高潮能否延續?2017年下半年的定檔影片表現出哪些趨勢?華誼兄弟、華納兄弟、迪士尼等老牌國內外影視娛樂公司有哪些布局?網際網路影視公司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值得關注。
  • 毛坦廠中學要求學生睡覺後不能去廁所,白巖松回復:我沒法批評它
    毛坦廠被稱作「高考工廠」的原因就是學生多,升學率高,以2014年為例,毛坦廠的應屆畢業生超過了5千人,補習中心的復讀生有8000多人,這加在一起就超過了13000人。而毛坦廠2017年一本達線的有3761人,600分以上的62人,應屆一本達線率52.12%,本科達線率92.5%,2018年本科達線率是95.7%,2019年的時候更是有146人突破600分,這也就是說毛坦廠的學生大部分都能達到本科錄取分數線,因此家長都願意把孩子送到這裡讀書。
  • 自駕京郊,妙峰山悠遊兩日星空之旅
    北京是我長大的地方,這些年經常會來尋親探友一番,六月來北京參加個發布會,剛好留了兩天時間,準備約上幾個夥伴去自駕遊。雖還未至盛夏,北京氣溫已稍顯炎熱,而北京周邊群山連綿,正是消暑度假的好去處,所以我們一行人向著北京城郊的妙峰山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