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寒冬的到來,在熱愛這個冬天的觀眾心中總會流傳一句話:「又到了看1988的季節」。
「1988」是一部電視劇,也是至今國內引進的韓劇在豆瓣有62萬多人打出了驚人的9.7分的「神劇」。
它的全稱是《請回答1988》,2015年10月30日起在為韓國tvN播出後引進國內,講述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以韓國首爾普通的雙門洞的三個家庭和鄰裡之間的親情友情愛情為主軸,卻感動了億萬觀眾和網友。
該劇5年前首播時,網上和各大論壇關於劇情和「猜老公」的討論一度成為熱點,也是其經久不衰的經典。
不同於申元浩導演和李祐汀作家之前合作拍攝的《請回答1997》、《請回答1994》兩部電視劇以往將初戀作為重心,觀眾之所以喜歡第三部的《請回答1988》,正如評論一樣:
「太好看了,這個韓劇都是淚點。」
「真的太好看了,看不夠。」
「劇中的音樂一響,我就不行了。為劇中的每個人又哭又笑。」
「這是最感人的一部韓劇。」
如今,距離該劇播出五年過去了,回首再看,才發現那些溫暖的細節之外,觀眾之所以喜歡《請回答1988》,就是因為裡面藏著每個人的成長。
這部劇最大的特點就是把感情非常真實的拍出來了,不是一些非常起伏的劇情,但是感情特別真實細膩。
即,《請回答1988》的感人之處,把細膩的感情自然而然的表達出來。
一部小說以及電視劇,寫兩個人乃至一群人的愛情很容易,但是寫一個人乃至一群人的成長其實最難。
有人說成長是一瞬間的事。其實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很慢,但是長大卻是一瞬間的。
在《請回答1988》的前兩集,成德善成為韓國奧運會舉牌小姐候選人而苦練,最終卻被告知因為她舉牌的小國家不能參加而讓她也無緣奧運會舉牌小姐接受採訪後,情緒低落地回到家,卻又加上和日期相差三天的姐姐又一起過生日被忽略其感受,瞬間點燃了她失望及失落的悲痛情緒。
這是德善第一次情緒的爆發,將一個在家中上有被寵愛的姐姐,下有作為兒子的弟弟,自己處在中間既得不到父母的過多寵愛,又總是被忽略的心情演繹的淋漓盡致。
加上貧窮的家庭,出生和成長於這樣的家庭,德善的性格就顯得敏感自卑而又渴望被愛,卻不知道如何去愛別人。
她喜歡小區的善宇,可是善宇偏偏喜歡她姐姐;她又在兩個閨蜜的試探中得知正煥喜歡自己,也就對其多了一份愛戀,可是這份愛戀總是得不到正面和明確的回應;阿澤喜歡她,可是她遲鈍的神經又總是感覺不到。
愛情就這樣總是擦身而過卻又無疾而終。
她最終受到深深傷害後問過娃娃魚,「為什麼自己總是沒人喜歡?」
娃娃魚告訴她,「別在乎誰喜歡你.你呢?你喜歡誰?除了等待別人喜歡你,你大可以喜歡別人。」
所以,最開始的德善是不懂愛,覺得自己不配被愛。這種自卑一方面來自原生家庭,一方面又來自不會主動選擇。
歷經家庭和愛與被愛的洗禮、高考的挫折、愛情的錯失,德善的成長雖然最慢,可是卻來得剛剛好。
而相比德善的姐姐成寶拉,是整部劇中一直以來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
姐姐偷聽妹妹德善在奧運會上舉牌的電視聲音,就足夠說明,姐妹在一起互相討厭互相看不爽,可是分開又想念,這就是親姐妹。
親姐妹從打鬧開始到最終德善看到複習備考司法考試的姐姐,在逼仄的房間裡吃泡麵學習而感動的抱著姐姐哭,兩個人的和解由此也促成了親情的和解。
很多觀眾覺得,大部分都做不到寶拉的篤定,也做不到德善的隨性,還盼著善宇喜歡,阿澤偏愛。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德善和寶拉的性格多半是因為家庭的原因,所以她們的成長是由內而外,作為長女,寶拉是內心過分成熟,外表卻用兇悍來掩飾,德善的成長是由外而內,過於自卑和敏感,所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點隨波逐流,又總是等待被愛。
直到她遇到了「明目張胆」的阿澤,她的愛情才能夠開花結果,根深蒂固。
很多觀眾看該劇的時候,前半段有多討厭寶拉,後面就有多喜歡她,也會突然理解寶拉的成長是犧牲了自我,用帶刺的鋒芒掩蓋內心的善良,只是很少被善良眷顧罷了。
還好最後遇到了同樣善良的善宇,完成了從孩子到成人的蛻變,也勇敢地表達了對父親不善表達的愛意和歉意。
所以,寶拉是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撒嬌罷了,只是適應了環境做懂事的孩子,適應了別人錯把他當大人的眼神。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孩子而已。
而作為讓觀眾最意難平的角色大概金正煥,和媽媽性格其實一樣,不善於表達,但是溫暖善良。
之所以最意難平大概就是因為劇中的正煥除了愛情都是最完美的,有幸福的家庭、經濟富裕、學習第一、體育好、重義氣、懂禮節,會迎合爸爸,是媽媽「最貼心的二女兒」,但是卻因為他對德善的愛總是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沒有哥哥和善宇的勇敢及「死纏爛打」,更是欲拒還迎,愛在心口難開。就像是俗語說的「茶壺裡煮餃子——肚裡有貨倒不出。」
如果他能夠哪怕是勇敢地向德善前方走進一點點,說一句關懷的話,牽一次溫暖的手,也不至於最終把失敗怪給那討厭的紅綠燈。
網友留言:「狗煥啊,你哪怕勇敢一次也好啊,也不會錯過了全世界啊。還是阿澤有福氣啊。」
相對應的,阿澤的成長和圍棋有著緊密的聯繫。
圍棋就像是人生一樣,複雜多變卻又蘊含著最深的生活哲理。阿澤看似平靜的外表小卻有一顆最成熟的心性。從小缺少母愛,所以更懂得母愛的珍貴,從小看著父親一個人孤獨,所以渴望父親能再次遇到一個好人,從小孤獨,所以更看重朋友和友情。
尤其是在面對愛情時,因為看到正煥和德善的合影而放棄過,但是最終卻因為愛上一個人而放棄了最重大的國際比賽。
相比正煥的猶豫不決,這份果然也為他贏得了最終的愛情,童年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可是他卻把最溫暖和無私的愛給了德善。
「人生導師」娃娃魚東龍,除了學習墊底,不會解決求根公式,其他生活哲學和處事道理都明明白白,也一度是雙門洞小夥伴的情感加性啟蒙導致。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生活全能型孩子,哪怕是餘暉都有過一次談戀愛的情節,他卻是劇中唯一一個沒有感情線的主角,也相應的最後一個知道寶拉和善宇的戀情。也是極度缺乏家庭父母溫暖的孩子。
娃娃魚的成長主要來自於三次經歷:得了痔瘡用民間療法住院後得到媽媽照顧、騎摩託車摔傷後等媽媽去警局接他、因為父母無視他的生日而獨自跑去郊區。
他會開導德善,會幫正煥分析其爸媽生氣的原因,卻始終得不到自己父母的關愛和溫暖,在極度缺乏父母愛護的環境中長大,練就了他過人的聽覺和對生活情感的洞察甚至是敏感。
後來,他也明白父母其實並不是不愛他不關心他,只是如媽媽所說,「我的人生一直被人們稱呼為一龍媽媽、東龍媽媽,卻沒有做過自己,其實她也是有名字的,叫趙秀香。」
作為雙職工家庭最小的孩子,東龍的童年一直是被獨自放在家中自己生活,雖然不缺金錢,穿著名牌,可是,他也渴望父母的愛。
善良聽話的善宇,雖然因為爸爸早逝而一直很聽媽媽的話,但其實和寶拉一樣,對人生規劃有強烈的目標和毅力。劇中的生活也是中規中矩,沒有經歷太大的變化。
相比大哥金正峰,弟弟成餘暉這對CP,他們就像是雙門洞最機敏卻又最勇敢的不起眼的孩子。正峰除了學習,喜歡一切事物,餘暉身上是有些福爾摩斯附體的,對身邊哥哥姐姐們的戀愛早已洞悉明了,可是父母們卻不願意相信。
這兩個人也是最讓觀眾出乎意料的,平平無奇的外表下掩藏著最勇敢的心,正峰遇到了最有錢的美玉,大膽表白並成為極盡撩妹高手,最終成為美食家;餘暉著急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一顆成為明星的實力,長大後成為了專業歌手。
對比三對家庭的父母。
第一對是德善的爸爸媽媽。
成長來自於渴望衝出貧窮家庭的衝動以及對於身邊幸福的把握。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夫妻和幸福,不如抓緊自己身邊的幸福。
第二對是正煥的爸爸媽媽。
媽媽豹子女士性格強勢,但是自始至終也是一個媽媽,關於兒子無小事,而且還很享受被丈夫和兒子需要的感覺。
在這些父母中,最典型的其實是正煥的爸爸。從最開始玩世不恭喜歡開無聊玩笑且有點半吊子的寵妻人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蛻變,是劇中成長和變化最大的父輩。
他的老頑童性格,他遇事樂觀豁達,有一點摳門,有一點無釐頭,可也是最善解人意、最疼愛老婆、關愛孩子的父親。
他的成長像極了眾多父親從孩子型性格成長為父母型性格的轉變。
第三對是善宇的媽媽和阿澤的爸爸。
媽媽操勞著這個家庭,貧窮辛勞,但是卻把家裡收拾的整潔乾淨,兩個孩子養育的聽話懂事。阿澤像極了爸爸,不善於表達,只會用行動去表示。
一句「冬天了,我們以後要不一起過吧。」足以是最感動的情話。
三對父母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難免會在很多方面對子女照顧不周,顧此失彼,也會因為生活的拮据而無法保障孩子們過上富足的生活。
可是,他們都是全心全意地愛著孩子。
縱觀國內,寫成長的電視劇很多,可是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卻並不多。
就像金庸的小說之所以好看,在於他寫的是人的感情。感情比愛情更加複雜。
金庸的眾多武俠小說一樣,他寫郭靖楊康的成長就和寫張無忌、楊過的成長是不一樣的。
《請回答1988》中有一句經典臺詞:「人真正變強大,不是因為守護著自尊心,而是拋開自尊心的時候」。
無論是哪個國家,其實情感的喜怒哀樂都是相通的,不管是在大門外所受的傷,還是在每個人人生所留下的傷痕,甚至是家人所帶來的悲傷,最終站在我這邊給我安慰的,還是家人。
這也是《請回答1988》溫暖感人的地方,三個家庭的故事看似平淡,卻也是最溫暖的。
在最後搬離雙門洞時,離別的三個媽媽抱作一團泣不成聲。
在劇中看著這些善良的人們,仿佛就看到了每個不同年齡段的人的成長像極了我們自己。
雙門洞的幾戶人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每個人都善良,都在成長,有些是看得見的由外而內,有些則是由內而外看不見的長大,只是都希望遇見好人,但更希望,我們就是好人。
願那些喜歡《請回答1988》的善良的人們,都能收穫平凡、踏實的幸福。
羿雲天,本名徐亨福,非著名寫作者。寫點感悟,聊點能聊的,說點想說的。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眾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