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全球經濟在疫情面前「低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20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中稱:
由於疫情,2020 年全球經濟預計將急劇收縮3%, 比2008-2009 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情況還要糟糕得多。
隨後其在6月24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內容中預計:
今年全球經濟將下滑4.9%,面臨自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衰退。
同時,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今年一季度僅僅與新冠沾了個邊,GDP就已經年化衰退5%,二季度由於經濟關閉應對新冠,數據會更加慘不忍睹,三季度由於目前二次疫情的爆發,最後可能會超預期地差。IMF在隨後發布的《展望》中,恐怕還會因為美國的拖累而繼續下修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02
中國製造「一枝獨秀」
按理說,全球經濟下滑,全球最大消費國美國沒落,中國製造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但結果卻出人意料:4、5月份,中國出口表現持續超預期,非但沒有出現類似2008年的斷崖下滑,反而在海外經濟大面積減速的情況下,保持在了零增長附近。
圖:中國出口「意外」穩定
當然,這背後有一個非常直接的原因:防疫用品的出口「抵消」了其他品項出口的下滑。
單看4-5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了0.1%,但如果剔除紡織品和化學品防疫相關項目的增長因素後,出口為-5.7%。換言之,防疫物資對4、5月份出口增長,貢獻了5.8個百分點。
但是,如果再進一步來看,中國令人意外的出口數據,有著更深幾層的含義。
第一層是中國製造在疫情中擴大了其在全球主要市場的份額。
5月日本進口中來自中國的比例達到30%的歷史新高;4月歐盟和美國的這一比例也分別上升至24%和32%,歐盟是歷史新高,美國扭轉了中美貿易戰以來的下滑趨勢。
圖:中國製造在疫情中擴大了其在全球主要市場的份額
當然,有人可能據此推斷:那還不是因為「口罩」麼!?
不全是。「口罩」只是短時支撐,如果將視角拉到更為宏觀的高度,我們會發現,這背後是中國製造的快速升級。
實際上,在中國出口市場份額擴大中,最受益的是裝備製造等產業升級類行業。從工業企業利潤增長來看,1-5月計算機通信、專用設備、儀器儀表的利潤增速分別達到34.7%、16.6%和8.9%。
在中國經歷新冠衝擊,復產復工之後,計算機等裝備製造業的出口恢復程度是最高的,相比之下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恢復程度最差。
這一點從外資在華的部署中「可見一斑」。
根據瑞銀一項針對1000多家跨國企業的調查,70%的美國企業、85%的日韓企業、甚至60%的中國企業,已經或計劃將部分產能移出中國。
同時,2020年前5個月,國際併購導致的跨境資本流動在中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市場機構報告顯示,今年1-5月外資在中國公布的併購總額達到了90億美元,超過了同期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規模,此番逆轉成為近十年來的首次,顯示出外資對中國資產的持續熱情以及對中國持續對外開放的信心。
這兩條看似矛盾的信息,實際上在本質上是統一的。
在疫情之下,中國的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的比較優勢加快喪失,導致跨國企業加速分散生產布局;同時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和在整個全球生產鏈中不斷上升的地位,又吸引外資加快在中國進行新的布局。
最新的貿易順差數據也提供了類似支撐:
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29日公布的2020年5月中國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數據顯示,2020年5月,中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15894億元,支出11654億元,順差4240億元。
這一規模的順差創出了201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直接原因是出口保持強勁,但進口下降。但在這背後主要有兩點:第一,中國製造的供應鏈在縮短,製造業的戰略縱深在加強;第二,中國製造在價值鏈上的位置上移,留住了更多利潤——根據OECD的相關統計,在2005年中國出口中約26%的價值是在中國境外創造,到了2016年這一比例已經下降至17%。雖然現在還沒有較權威的最新統計,但這一比例估計還在繼續大幅下降。
03
未來如何演變
儘管現在美國在大肆宣揚「脫鉤」論,但實際上這一可能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正在變得越來越小。
……
因為某些原因,部分內容不能發布在微信,全部內容請前往「見聞VIP」中查看,新註冊用戶可免費暢讀7天。
04
投資策略
外部環境表面上看似越來越惡劣,但本質上是由於外部某些國家的內部矛盾造成的(詳見:美股進一步脫離「現實」 什麼將觸發終極「攤牌」?),中國崛起的步伐並沒有因此而放慢。
未來如何沒有人可以準確預見,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資產的實際價值,在目前底線思維、吸引外資、人民幣加快國際化(詳見:人民幣國際化加速「準備」 未來10年的機遇)的情況下,長期來看是被低估的。
同時,短中期來看,中國在對疫情完全控制的情況下,復甦還將繼續,不僅僅是因為強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更由於國外需求的相對復甦和巨大的「補庫存」需求。
4月份受新冠衝擊,全球貿易量較3月份斷崖式下跌12.1%,其中歐元區進口量暴跌17%,美國進口量暴跌11%,其他發達經濟體進口量暴跌15%。
此後5月份將公布的數據預計會有所好轉,但是或主要受到歐美大量進口「防疫」製品的影響,歐美此前供應充足的各類「中國製造」產品,目前在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斷貨的情況。
圖:儘管防疫用品貿易抵消的一部分下滑,但這實際上也加快了歐美的「去庫存」
以上內容節選自「見聞VIP」APP中的付費會員文章《全球經濟在疫情面前「低頭」 中國製造「一枝獨秀」意味著什麼? 》,全部內容請前往「見聞VIP」中查看,新註冊用戶可免費暢讀7天。
讀完全文後請「三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