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在疫情面前「低頭」,中國製造「一枝獨秀」,意味著什麼?

2020-12-24 華爾街見聞

01

全球經濟在疫情面前「低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20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中稱:

由於疫情,2020 年全球經濟預計將急劇收縮3%, 比2008-2009 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情況還要糟糕得多。

隨後其在6月24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內容中預計:

今年全球經濟將下滑4.9%,面臨自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衰退。

同時,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今年一季度僅僅與新冠沾了個邊,GDP就已經年化衰退5%,二季度由於經濟關閉應對新冠,數據會更加慘不忍睹,三季度由於目前二次疫情的爆發,最後可能會超預期地差。IMF在隨後發布的《展望》中,恐怕還會因為美國的拖累而繼續下修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02

中國製造「一枝獨秀」

按理說,全球經濟下滑,全球最大消費國美國沒落,中國製造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但結果卻出人意料:4、5月份,中國出口表現持續超預期,非但沒有出現類似2008年的斷崖下滑,反而在海外經濟大面積減速的情況下,保持在了零增長附近。

圖:中國出口「意外」穩定

當然,這背後有一個非常直接的原因:防疫用品的出口「抵消」了其他品項出口的下滑。

單看4-5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了0.1%,但如果剔除紡織品和化學品防疫相關項目的增長因素後,出口為-5.7%。換言之,防疫物資對4、5月份出口增長,貢獻了5.8個百分點。

但是,如果再進一步來看,中國令人意外的出口數據,有著更深幾層的含義。

第一層是中國製造在疫情中擴大了其在全球主要市場的份額。

5月日本進口中來自中國的比例達到30%的歷史新高;4月歐盟和美國的這一比例也分別上升至24%和32%,歐盟是歷史新高,美國扭轉了中美貿易戰以來的下滑趨勢。

圖:中國製造在疫情中擴大了其在全球主要市場的份額

當然,有人可能據此推斷:那還不是因為「口罩」麼!?

不全是。「口罩」只是短時支撐,如果將視角拉到更為宏觀的高度,我們會發現,這背後是中國製造的快速升級。

實際上,在中國出口市場份額擴大中,最受益的是裝備製造等產業升級類行業。從工業企業利潤增長來看,1-5月計算機通信、專用設備、儀器儀表的利潤增速分別達到34.7%、16.6%和8.9%。

在中國經歷新冠衝擊,復產復工之後,計算機等裝備製造業的出口恢復程度是最高的,相比之下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恢復程度最差。

這一點從外資在華的部署中「可見一斑」。

根據瑞銀一項針對1000多家跨國企業的調查,70%的美國企業、85%的日韓企業、甚至60%的中國企業,已經或計劃將部分產能移出中國。

同時,2020年前5個月,國際併購導致的跨境資本流動在中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市場機構報告顯示,今年1-5月外資在中國公布的併購總額達到了90億美元,超過了同期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規模,此番逆轉成為近十年來的首次,顯示出外資對中國資產的持續熱情以及對中國持續對外開放的信心。

這兩條看似矛盾的信息,實際上在本質上是統一的。

在疫情之下,中國的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的比較優勢加快喪失,導致跨國企業加速分散生產布局;同時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和在整個全球生產鏈中不斷上升的地位,又吸引外資加快在中國進行新的布局。

最新的貿易順差數據也提供了類似支撐:

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29日公布的2020年5月中國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數據顯示,2020年5月,中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15894億元,支出11654億元,順差4240億元。

這一規模的順差創出了201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直接原因是出口保持強勁,但進口下降。但在這背後主要有兩點:第一,中國製造的供應鏈在縮短,製造業的戰略縱深在加強;第二,中國製造在價值鏈上的位置上移,留住了更多利潤——根據OECD的相關統計,在2005年中國出口中約26%的價值是在中國境外創造,到了2016年這一比例已經下降至17%。雖然現在還沒有較權威的最新統計,但這一比例估計還在繼續大幅下降。

03

未來如何演變

儘管現在美國在大肆宣揚「脫鉤」論,但實際上這一可能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正在變得越來越小。

……

因為某些原因,部分內容不能發布在微信,全部內容請前往「見聞VIP」中查看,新註冊用戶可免費暢讀7天。

04

投資策略

外部環境表面上看似越來越惡劣,但本質上是由於外部某些國家的內部矛盾造成的(詳見:美股進一步脫離「現實」 什麼將觸發終極「攤牌」?),中國崛起的步伐並沒有因此而放慢。

未來如何沒有人可以準確預見,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資產的實際價值,在目前底線思維、吸引外資、人民幣加快國際化(詳見:人民幣國際化加速「準備」 未來10年的機遇)的情況下,長期來看是被低估的。

同時,短中期來看,中國在對疫情完全控制的情況下,復甦還將繼續,不僅僅是因為強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更由於國外需求的相對復甦和巨大的「補庫存」需求。

4月份受新冠衝擊,全球貿易量較3月份斷崖式下跌12.1%,其中歐元區進口量暴跌17%,美國進口量暴跌11%,其他發達經濟體進口量暴跌15%。

此後5月份將公布的數據預計會有所好轉,但是或主要受到歐美大量進口「防疫」製品的影響,歐美此前供應充足的各類「中國製造」產品,目前在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斷貨的情況。

圖:儘管防疫用品貿易抵消的一部分下滑,但這實際上也加快了歐美的「去庫存」

以上內容節選自「見聞VIP」APP中的付費會員文章《全球經濟在疫情面前「低頭」 中國製造「一枝獨秀」意味著什麼? 》,全部內容請前往「見聞VIP」中查看,新註冊用戶可免費暢讀7天。

讀完全文後請「三連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國經濟猜想:「一枝獨秀」能否保持?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李曉瑜北京報導】今年中國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下全球唯一一個正增長的經濟體幾乎已無懸念。2021年中國經濟會否繼續領跑全球?政策基調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一枝獨秀」不再?平安宏觀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認為,隨著新冠肺炎疫苗的推出和推廣,預計2021年世界經濟可能逐漸走出疫情陰霾,實現更全面的復甦,中國經濟在全球「一枝獨秀」的態勢會有所弱化。這提現了中國宏觀政策的拿捏有度,也是全球經濟復甦節奏的差異所致。
  • 美國迪士尼大裁員、上海迪士尼「一枝獨秀」 迪士尼們還好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美國迪士尼大裁員、上海迪士尼「一枝獨秀」,迪士尼們還好嗎?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美國加州迪士尼樂園在關閉6個月後,沒有等到明確的重開時間,卻等來了裁員「噩耗」。當地時間9月29日,迪士尼宣布將在美國境內主題公園裁員2.8萬人,佔樂園員工總數的25%。
  • 當中國電影市場全球一枝獨秀成為習慣,對這個世界意味著什麼?
    而且是全球獨此一家的火爆,中國電影市場和全球電影市場的對比,就如同跨年夜武漢和紐約的街景對比。 以前人們總愛問,中國電影票房什麼時候追上美國?有人說3、5年,有人說還要10年,誰也想不到,中國電影票房居然是這樣超越了美國。 回顧這一年來,中美兩國面對疫情衝擊下的電影市場變化,真是頗令人感慨。
  • 青歌賽「退隱江湖」,金鐘獎「一枝獨秀」,中國最優秀歌唱家唱響...
    信息,從這裡觸達民歌圈 自從青歌賽「退隱江湖」,中國音樂金鐘獎幾乎成了「一枝獨秀」,始終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它的關注度有多大呢? 10月19日晚,「放歌十月·盛世金鐘」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在成都開幕。
  • 5萬億的白酒板塊,為什麼能「一枝獨秀」?
    今年幾乎所有明顯漲幅的板塊都在年底進入補跌狀態,唯獨酒類板塊「一枝獨秀」。根據老虎財經統計,今年白酒行業整體漲幅高達130%,為所有中信一級行業漲幅之最。而截至12月17日收盤,目前整個飲料製造板塊總市值已經超過5萬億元。為什麼白酒能一枝獨秀?除了「需求測改革」之外,放到更大的經濟金融環境下,我們似乎更容易獲得回答。
  • 青歌賽「退隱江湖」,金鐘獎「一枝獨秀」,中國最優秀歌唱家唱響開幕式音樂會
    信息,從這裡觸達民歌圈自從青歌賽「退隱江湖」,中國音樂金鐘獎幾乎成了
  • 子政:年增1.9%,既是經濟也是政治指標,但歸根到底是一個政治指標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一枝獨秀」,不僅僅是經濟增長GDP數值上的「一枝獨秀」,而是包括了「四個全面」、「五位一體」、「六穩」「六保」並且「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這種新發展理念在新發展階段中的「一枝獨秀」。另外,很多人還沒意識到,曾經被經濟學家們拿來與中國歸為一類進行類型研究的其他經濟體,在中國新發展階段的「一枝獨秀」面前已經喪失其可比性了。
  • 全球五大晶片代工巨頭誕生!國產芯成「一枝獨秀」:中芯國際排名墊底
    眾所周知,自從華為、中興事件爆發以後,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的發展也是空前的火熱,阿里巴巴、格力、聞泰科技等眾多國產巨頭也是紛紛加入到了「自研晶片」隊伍之中,但我們都知道,在整個晶片產業鏈流程中共有設計、製造、封測三個主要的流程,其中晶片製造更是成為了整個晶片產業鏈中,對於資金、技術等門檻最高的一個領域
  • 全力重啟中的CBA,成「一枝獨秀」,但跟NBA還有很大差距!
    因為那個特殊因素,幾乎全世界的體育聯賽都被按下「暫停」鍵,而CBA正全力重啟中,有望成為「一枝獨秀」,可是跟NBA的差距還是很大。通過「重啟聯賽」這個標準來評定CBA和NBA,可能有些偏面。當下正全力重啟中的CBA,將成為世界體育聯賽的「一枝獨秀」,也是期待聯賽能早日重啟。由於前面NBA在休賽期發生一件事兒,很久沒有寫關於那個聯賽的內容。最近一段時間,差不多就是從本賽季CBA開始,到前半程賽季被迫暫停,一直重點關注著CBA。
  • 看懂2020中國經濟成績單,100萬億意味著啥?
    縱觀中國經濟總量的增長趨勢,2000年邁上10萬億元的臺階,2012年突破50萬億元,2014年突破60萬億元,2016年突破70萬億元,2017年突破80萬億元,2018年超過90萬億元,2020年突破100萬億元大關,中國經濟總量再創歷史新高。GDP突破了100萬億元大關,對於中國意味著什麼?
  • 財經觀察:明年經濟增長將重回正軌 內需擔當「發動機」
    這一年,經濟走勢將如何?增長動力在哪?中國經濟仍是全球「一枝獨秀」嗎?  重歸增長「正常態」軌道  2020年已進入收官倒計時,中國經濟在「極不平凡的一年」裡交出令世界矚目的答卷: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 李迅雷:全球疫情蔓延對中國經濟影響及應對之策
    來源:李迅雷金融與投資(ID:lixunlei0722)近日,李迅雷作了關於《全球疫情蔓延下對中國經濟影響及應對之策》的報告。主要觀點如下:1、在全球貿易摩擦不斷、全球疫情大概率失控的情況下,全球經濟可能出現衰退,而且這種衰退的跡象恐怕還是會持續下去,整個全球化或要告一個段落了。
  • 專訪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看好明年中國消費復甦...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湯翠玲)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近日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20年中國不僅是全球唯一維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更是最早回到疫情前產出軌跡上的國家,預計中國2021年GDP增速將回升至9%,尤其看好消費復甦行業。中國資產方面,他認為,滬深300指數明年底有望漲至5570點。
  • 央視財經熱評丨這個「全球唯一」了不起!
    如果把時間的指針回撥到去年上半年,誰敢奢望中國外貿取得這樣的年度成績呢?——據海關統計,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這個「全球唯一」了不起!
  • 外媒:中國經濟獨自騰飛,美國人離不開中國製造,狂掃中國貨,有進展
    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12月14日分析報導稱,中國在新冠危機最艱難的時刻起飛,而當前,全球近一半的國家正在抗擊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歐元區等地區也因為第二波疫情再度陷入經濟萎縮。與此同時,經歷兩個季度連續正增長的中國經濟開始獨自騰飛。中國成為全球貿易最大贏家。
  • 一款軒逸,養活了半個東風日產,「一枝獨秀」真的好嗎?
    軒逸出色的市場表現自然值得肯定,但對於日產來說,「一枝獨秀」真的好嗎?先來看看跟日產齊名的豐田和本田,它們在國內都有兩家規模相近的合資品牌,「雙車戰略」玩得飛起。不難看出,「一枝獨秀」的日產確實難敵「百花齊放」的豐田和本田,畸形發展的產品鏈讓日產在跟豐田和本田的較量中逐漸處於下風。不僅車型單薄,日產的技術運用也比較單一,下至藍鳥和騏達,上至天籟和樓蘭,東風日產旗下所有車型均採用的是CVT變速箱,完全是靠著一款CVT變速箱走天下。
  • 財經觀察 : RCEP為疫情下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新動力
    新華社金邊11月16日電 在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連續衝擊背景下,東協十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15日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發出了致力於推動自由貿易、多邊主義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向前發展的強音。
  • 大陸經濟發展新形勢對臺商意味著什麼(二)
    生產內循環的重點是高端製造、自主可控和新基建。在中美經貿關係充滿著諸多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建設完整的現代化產業鏈,是中國大陸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關鍵推動。例如,臺灣工具機產業在世界產量排名第7,位列中國大陸、德國、日本、義大利、美國、韓國之後,全球市場佔有率5%-6%。臺灣在上遊材料部分的滾珠螺杆、線性滑軌等較發達,是全球第2大滾珠螺杆供應地。臺灣90%的工具機及零部件廠商集中在大臺中,臺灣中部地區成為全球唯一的工具機及零部件產業聚落。臺灣印刷電路板產業的全球市佔率第一,臺灣LED組件產業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為全球前三大供應地。
  • 繼經濟和軍事領域後,印度又揚言:手機製造5年內超越中國
    在手機製造業方面,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製造國,印度是全球第二大製造國。多年來,印度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各方面都喜歡與中國相比,一直將超越中國作為目標。近日,印度又對外喊話了,想在手機製造領域和中國一較高下。
  • 麥可·斯賓塞:疫情後的全球經濟復甦|國際
    文/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chael Spence導語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經濟開始逐漸復甦。同時,疫情環境也倒逼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本文指出,中國在推動經濟增長和經濟復甦的速度上,對於整個全球的復甦而言,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