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發展新形勢對臺商意味著什麼(二)

2020-12-23 央廣網

編者按:面對未來一段時間較為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及兩岸緊迫的經濟形勢,我們邀請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教授朱磊從「如何理解『雙循環』戰略」和「『雙循環』戰略下的市場機遇」為廣大臺商解進行深度分析。我們知道,作為戰略主軸的「內循環」模式主要由生產和消費兩方面支撐,為臺商提供重要的市場機遇。今天奉上該篇內容的第二部分:生產內循環方面市場機遇的深度解讀。

生產內循環的重點是高端製造、自主可控和新基建。

在中美經貿關係充滿著諸多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建設完整的現代化產業鏈,是中國大陸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關鍵推動。電子元器件、半導體、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高科技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和智慧財產權是佔領該賽道的核心與關鍵,在政策助力和企業自身需求的共同驅動下,重點關注高端製造及自主可控領域,優先進入半導體、生物醫藥、新能源等行業。布局5G、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行業,在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企業融資難度降低,研發優惠有望加大。

高端製造在不少領域都是臺商的強項。例如,臺灣工具機產業在世界產量排名第7,位列中國大陸、德國、日本、義大利、美國、韓國之後,全球市場佔有率5%-6%。臺灣在上遊材料部分的滾珠螺杆、線性滑軌等較發達,是全球第2大滾珠螺杆供應地。臺灣90%的工具機及零部件廠商集中在大臺中,臺灣中部地區成為全球唯一的工具機及零部件產業聚落。臺灣印刷電路板產業的全球市佔率第一,臺灣LED組件產業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為全球前三大供應地。大陸新的市場形勢為臺商赴大陸投資或與陸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成長機遇。

自主可控核心領域是半導體行業機會。作為自主可控領域的核心基礎產業,半導體行業的國產替代正在加速,後續有望迎來政策及資金的多重支撐。半導體先進位程領域臺灣企業目前幾乎是執世界之牛耳。臺灣半導體代工晶圓產能和封測規模居全球首位,與大陸形成優勢互補。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成長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在全球半導體市場將佔據一半。同時大陸的半導體產業產能不足,自給率僅15.4%,這個巨大缺口就是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難得機遇。目前中國大陸是臺灣半導體產品出口的重要市場,佔比近6成。臺資企業如果能夠設法在中國大陸加大投資生產或技術轉移,目前應該是最佳時機。

醫藥生物行業在後疫情時期有優先收益。後續國家和各地方省市將逐漸加大醫療補短板新基建,在政策加碼以及科技創新的驅動之下,國產替代有望進一步加速,醫藥生物行業景氣上行空間進一步打開,重點關注疫苗及醫療器械賽道。臺灣生物醫藥產業一直具有領先優勢,值得深度參與。臺灣西藥製劑產業發展已超過30年,目前從藥品研發、原料供應、藥品產制產業結構完整。臺灣化妝品市場由國際企業居主導地位。臺灣化妝品廠商多為中小企業,為擴大營業收入,拓展海外市場已是勢在必行。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能夠有效促進高端製造業升級。在世界各國紛紛出臺政策布局新能源產業的大背景下,中國大陸將鼓勵進一步提升製造業的盈利能力,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產業。臺灣9家汽車廠旗下的零部件代工廠約494家,加上供應售後維修體系的零部件廠商,臺灣汽車上中下遊供應廠商約2569家,赴中國大陸投資廠商超過百家。目前臺灣廠商多已從局部製程自動化而發展出少量多樣的彈性製造能力,品質也達國際水平。臺灣汽車零部件產業上中下遊供應鏈相當完整,未來發展方向是整合智能製造、物聯網,串聯研發、生產、銷售、物流與維修等生態供應鏈,與大陸產業發展方向契合。

 5G、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具有大量投資機會。臺灣在信息通信行業有較強競爭力,蘋果公司的前200大供貨商名單中,臺廠佔42家,以泛鴻海集團最多;陸廠21家。目前在大陸廠商的有力競爭下,臺灣網通廠商已逐步往中高階、全網管型產品、以及低功耗廣域網絡應用發展。5G建設周期長,隨著建設的逐步開展,通信相關企業具有良好發展前景。5G建設後期還會帶動超高清、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虛擬實境等下遊應用端的投資及發展。雲計算是新基建的重要一環,後續政策有望持續加碼,雲計算加速發展能夠有效推動數據中心發展,提升雲應用的滲透率。

臺灣傳感器產業基本完整,上遊傳感組件投入廠商相對較多,且在傳感器製造與封測都有島內半導體產業鏈的支撐。中遊模組廠商相對較少,相較國際大廠島內廠商在模組產品布局也相對落後。目前臺灣上遊感測組件以光學傳感較佳,除光學鏡頭與觸控傳感器廠商長期是蘋果的供應鏈廠商外,光傳感器也已打入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主流品牌,光學滑鼠影像傳感器廠商更是穩居全球領導地位。5G作為最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產業發展前景廣闊,臺商應充分利用大陸當前經濟發展機遇發展和壯大自身的水平和實力。

相關焦點

  • 大陸經濟發展新形勢對臺商意味著什麼(三)
    編者按:面對未來一段時間較為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及兩岸緊迫的經濟形勢,我們邀請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教授朱磊從「如何理解『雙循環』戰略」和「『雙循環』戰略下的市場機遇」為廣大臺商解進行深度分析。我們知道,作為戰略主軸的「內循環」模式主要由生產和消費兩方面支撐,為臺商提供重要的市場機遇。今天奉上該篇內容的第三部分:消費內循環方面市場機遇的深度解讀。
  • 臺灣前經濟主管:大陸是臺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要素
    尹啟銘(右)指出,兩岸貿易已成為驅動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圖片來源:資料圖)中國臺灣網5月14日訊綜合媒體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化進展等原因,臺灣內部日前不斷出現與大陸經濟「脫鉤」的議論。對此,臺灣前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尹啟銘表示,2000年以來,臺灣進入以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其中最大動力來自大陸,已是臺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綜合臺灣「中國時報」等媒體報導,5月13日,臺灣前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尹啟銘發表評論指出,1990年10月臺當局開放3353項產品可對大陸間接投資,迄今整整30年。對臺商而言,大陸是生產基地也是重要的市場機會。
  • 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兩岸區域合作
    ,兩岸關係出現了新的變化,在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推動下,兩岸經貿合作關係也在進一步發展,大陸對於臺灣經濟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在新形勢下兩岸要通過加強政治互信,堅持共同的政治基礎;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兩岸經貿合作新的著力點;要促進兩岸經貿多渠道交流,積極促進兩岸融合等路徑來實現兩岸經貿合作關係的不斷深化和發展。
  • 《旺報》:還大陸臺商一個公道
    評論清晰列出中華徵信所報告中的數據:4696家的大陸轉投資事業中,超過一半獲利,其中1/4獲利超過1億元以上,4成超過5000萬元。細分產業類別,獲利超過百億者,除了以外銷為主的電子產業外,水泥、食品及塑化等專注內需的產業,也紛紛擠進百億俱樂部。隨著大陸外需轉內需的經濟結構調整,臺商營運重心與方向也跟著轉移,從過去側重加工出口的模式,轉而強調內需市場的布局,最終形成多角化的經營型態。
  • 臺灣社會敵視大陸臺商已成風
    臺灣經濟支柱大陸臺商對臺灣經濟的重要性,從春節後臺股行情表現即可看出;即隨著臺商企業在大陸逐步復工,春節後初期臺股加權指數一直守住1萬1千點大關,且一度出現收復1萬2千點大關勢頭。至於其在3月10日左右跌破1萬1千點,及接著曾一度失守萬點大關,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在美歐蔓延開來,並非大陸的問題。
  • 新銳臺商在大陸的漂亮身影,她說:沒來之前不想來,來了不想走
    此項活動的主辦單位是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目的是表揚大陸臺商在本業的傑出成就及對兩岸經貿的卓越貢獻,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八屆。「2020年傑出臺商」選拔時,強調突破困境的「優質經營」與無私的「公益回饋」二大特質。
  • 第十五屆臺商論壇日程表!
    第十五屆臺商論壇日程表! 意指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背景下,充分發揮臺商論壇品牌效應及平臺作用,推動兩岸產業進一步契合共存、融合發展,共同應對新形勢、克服新挑戰、發掘新契機、探索新模式、把握新機遇,拓展兩岸合作新領域,開創產業合作新局面。
  • 「莞香花飄臺」東莞臺商發展歷史展在臺中開幕
    華夏經緯網7月25日訊: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由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簡稱東莞臺商協會)、東莞市臺胞臺屬聯誼會,及東莞市莞臺經濟文化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莞香花飄臺」東莞臺商發展歷史展,24日在臺中世貿中心一館開幕,展期至8月2日。
  • 國臺辦:大陸是臺商臺企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和最大機遇
    國臺辦:大陸是臺商臺企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和最大機遇 2020年12月16日 11:1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在今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上,有臺商受訪提到,今年在大陸上市臺企有7家,明年有望可以達到20多家。根據我們最近民調,臺灣有72%的民眾擔心臺灣未來經貿發展會受到沒有加入RCEP的影響,請問發言人怎樣解讀這種差異。謝謝。  朱鳳蓮:你提到在大陸的臺商臺企和島內的民眾對於兩岸經濟的發展存在一個認知的差距。
  • 臺商:當臺灣窮了怎開口跟大陸談條件
    他認為,民進黨蔡政府面對大陸祭出31項惠臺政策,唯一可以做,就是努力跟大陸和好。 黃良華,曾任第六屆「立委」(2007年不分區遞補)、國民黨第17、18屆中常委,廣東佛山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第二、三屆會長、冠華教育集團總裁、佛山市榮譽市民。
  • 【視頻】臺商二代李德治:接力創新再出發
    首位獲得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的臺灣青年企業家李德治,是上海翔茂企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也是一位臺商二代。他說,受惠於大陸這些年「31條」等惠臺措施的實施,臺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享有了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能夠獲得這一殊榮,身為臺胞感到無上榮光。李德治回憶,他與金山的緣分已有25年,也早已把日新月異的金山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
  • 臺擺脫不了對大陸依賴,若大陸動用經濟手段,比軍事手段更狠
    再看兩岸投資情況,2020年1-11月臺有關部門核准臺商赴大陸投資445件,投資金額同比大幅增長50.43%。  臺灣統計的數據表明,1月到11月,臺灣對外貿易順差530.4億美元,其中對大陸貿易順差高達783.2億美元。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兩岸貿易特別是臺對大陸出口的高速增長,臺灣經濟很難實現正增長。
  • 「臺商二代」楊迪風築夢紹興:這是一片創業創新熱土
    兩岸民間來往已超30年,繼第一批臺商跨越海峽到大陸投資興業,如今越來越多「臺商二代」繼承父輩衣缽,在大陸經濟社會嶄露頭角。楊迪風是名副其實的「臺商二代」,從小聽長輩敢闖敢拼故事長大的他,一直懷著闖天下、拓事業的雄心。  「大學畢業後,我追隨長輩的腳步到上海繼承家業。一年後,我在機緣巧合之下走進紹興,才真正推開了大陸創業之門。」
  • 大陸離臺灣最近的鐵路開通 平潭臺商:迎來發展好機會
    中新社平潭12月26日電 題:大陸離臺灣最近的鐵路開通 平潭臺商:迎來發展好機會  作者 閆旭 鄭江洛  26日9時43分,從平潭站開出的G5322次列車駛向福州,坐在車廂內的平潭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吳政言最大的感受是,「平潭真的跟其他城市『接軌』了!」
  • 臺商:臺灣無緣RCEP,未來應該更加積極擁抱大陸
    與會臺商陳祖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臺灣是海島,經濟外向型明顯。臺灣無緣RCEP,未來臺灣應該更加積極擁抱大陸,蔡英文當局應該看清目前大形勢,審慎評估其未來執政走向。臺商陳祖望表示,蔡英文當局應該看清目前大形勢,審慎評估其未來執政走向(圖自文匯網)陳祖望1987年首次「登陸」,今日以「世華巨晶(福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身份參加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陳祖望告訴記者,美國在川普執政下,挑起了中印、南海和臺海的摩擦與緊張,而在科技、貿易和金融貨幣三方面,亦對華採取強力舉措。
  • 臺商在臺媒講述大陸見聞「上海1年發展,給臺灣100年都難追上...
    「上海1年的發展」,「別說5年了,給(臺灣)100年可能都很難(追上)」一位在大陸十三年的臺商在和臺灣節目《觀點》主持人連線時,不禁發出了這一感慨。聽得主持人表情一臉複雜......9月28日,在臺灣節目《觀點》上,主持人陳揮文隨機連線了一位聽眾:一位自稱來大陸13年、定居江蘇崑山的臺商。「上海進步1年的時間,臺灣5年都追不上。」,在被主持人問及兩岸為什麼在十幾年的時間裡有這麼大的差距,這位臺商網友直言,在他13年前剛到大陸的第一天,就有了這一感嘆。當時正好是上海在蓋世博會園區的時候,「那時候我就覺得,上海1年,臺灣5年追不上。」
  • 臺商大舉回臺,為何臺灣企業卻在大陸賺更多?
    美中貿易戰打了2 年,臺商紛紛回流臺灣地區設廠,但從數據看,臺灣企業2020 年出口大陸金額,以及從大陸取得的投資收益卻雙雙創下新高。為何兩者數字互相悖離?數據顯示,大陸大陸持續在狂吞臺灣供應鏈產能。2020 年臺灣出口傳來好消息,全年出口總金額為3,452.8 億美元,打破紀錄為歷年最高。
  • 臺商嘆服大陸40年來巨變:從「走路有風」變「甘拜下風」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 臺媒稱,時逢改革開放40周年,甫結束的「兩岸新媒體東莞行」,不少臺商分享過去在大陸的心路歷程,感嘆改革開放40年來,大陸各領域日新月異的推進與發展,讓臺商們從「走路有風」變「甘拜下風」。
  • 「臺商3.0」開創新事業(圖)
    在對869位20歲至49歲臺灣青壯年的訪問中,有過半數認為,在大陸就業的薪水與發展較臺灣好,其中,20歲至29歲比例甚至高達56%;有將近1/3的20歲至39歲的年輕人會選擇到大陸工作,20歲到29歲族群達到34%。
  • 前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兩岸須合作 臺商應順應大陸潮流
    「臺灣競爭力高峰會」今天下午舉行,前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強調,兩岸必須合作,尤其臺商要順應大陸現在是海內雙循環的潮流,掌握大陸惠臺31條、26條、11條措施,以及大陸產業鏈重組過程要掌握樞紐地位等4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