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打了2 年,臺商紛紛回流臺灣地區設廠,但從數據看,臺灣企業2020 年出口大陸金額,以及從大陸取得的投資收益卻雙雙創下新高。為何兩者數字互相悖離?
數據顯示,大陸大陸持續在狂吞臺灣供應鏈產能。
2020 年臺灣出口傳來好消息,全年出口總金額為3,452.8 億美元,打破紀錄為歷年最高。其中以出口大陸與香港的成長幅度最大,高達14.6%,佔臺灣整體出口總金額的43.9%,同樣也創下歷年同期的佔比新高。
一如既往,出口大陸的主要貨品為電子零組件,只是佔比提升到從所未見的55.4%,顯示大陸對臺灣貨需求孔急。
臺企出口大陸總金額「創新高」
耐人尋味的是,2018 年中美爆發貿易戰,陸續帶動臺商返臺投資潮,但臺灣企業2020 年出口大陸的總金額,反而創下新高。
換個角度看,也意味著臺灣對大陸出口倚賴度加深,主因之一正是新冠疫情。
時常往來兩岸的「凱博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上市項目總監發現,2020 年中國管控住疫情之後立即復產復工,年中6 月時訂單就回來了,然後愈來愈多。反觀世界其他國家大多無力管制疫情,連帶影響了供應鏈的運作,無法正常出貨。
於是造成一個有趣的現象──疫情全球爆發之前,因為中美貿易戰,企業把訂單從中國移往海外。疫情發生之後則出現大翻轉,訂單從印度、墨西哥等疫情嚴重的生產基地又移回中國。
長期製作兩岸三地1,000 大臺商排名、「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特別關注到,兩岸經貿的往來,其實並沒有因為產業鏈移出大陸,而出現重大改變。
同樣是從數據得知,臺灣對大陸投資金額由2010 年後一路下降,由146 億美元的高峰,降至2019 年的41.73 億元,投資金額與件數可說是腰斬再腰斬。
劉任指出,即便如此,也沒有撼動臺灣地區對大陸市場的依賴程度,最好的證明是臺灣上市公司認列的大陸投資收益竟逐年增加。
經過爬梳整理,2010 年上市公司認列大陸投資收益為1,768.86 億元,接續數年皆往上攀升。只有2015 年認列收益下滑到2,121.99 億元,但隔年的2016 年,又再暴增到2,953.92 億元。
臺灣商人從大陸賺到的錢,甚至在中美貿易戰的期間達到高峰。
2018 及2019 年中美貿易戰交火愈趨激烈,但上市公司大陸投資收益卻反向突破3,000 億元大關,分別創下3,684.65 及3,739.76 億元新高。2020 年前三季上市公司大陸投資收益為2,931.70 億元,亦為歷年同期新高。
2020 臺灣在大陸投資收益可能突破4,000 億元
劉任預估,2020 年全年上市公司的大陸投資收益可能將會突破4,000 億元。
「這反映出大陸對臺灣而言,無論是內需市埸或是加工再轉出口,都仍然有利可圖。」劉任說。
無論美中如何爭霸,無論關係好壞,臺灣地區商人聰明地沒有選邊站,而是務實採取「向錢走」的策略方向。
若再繼續深究,臺灣上市公司在大陸的投資收益,以往大多來自於鴻海集團,往往蘋果iPhone 賣得好,大陸投資收益便增長。近年來,這種「一家撐盤」的現象卻有改觀。
舉例而言,當2019 年鴻海的大陸投資收益衰退之時,其他臺灣公司的大陸投資收益依舊往上走,代表臺灣業者雨露均沾,多數能從大陸市場受惠。
臺灣地區應該無法短期內找到取代大陸的新出海口;換句話說,兩岸經貿眼下還難以脫鉤,大陸整體經濟活動持續往上,有助推動臺灣地區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