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選」選情冷清,大陸臺商返臺投票意願也不高;有臺媒報導,這次選舉返臺投票的臺商人數有可能創下近10年來的新低,預估只有10萬人回臺投票,比2012年少一半。距離臺灣2016選舉投票日還有三天,在臺商聚集的珠三角與長三角地區,返臺的臺商投票大軍也即將啟動。據臺灣聯合報1月13日報導,16號之前的上海回臺航班,班班客滿,很多臺商都是專程回去投票。相較上海臺商的投票熱情,大陸珠三角地區相對冷淡。目前長榮航空從廣州、深圳飛臺北的客座率約六、七成,還有剩餘機票;而華航從廣州飛臺北的機票價格壓低到人民幣六百五十元,仍沒賣完。一名深圳臺商表示,回不回去,大選都已經成定局,現在只能期望未來兩岸能維持和平關係。
跟四年前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相比,今年返臺投票的臺商少很多。有一位曾多次參與大陸臺商選舉造勢的臺協會長認為,今次的選舉氣氛竟還比不上2014年的九合一地方大選,動員情況實在冷到連一些向來不關心選情的臺商都感覺情況不對。
一位臺企聯高層坦言,這次國民黨選情慘澹,連帶影響航空公司的票價談不下來。過往一些臺協會長甚至會自掏腰包補貼給會員,但這次差距太懸殊,「各方面的積極度都沒有以前高。」
大陸臺協中只有上海臺協強力動員,上海臺協副會長林玉珍說,14日晚間會安排一架包機回臺投票,但頂多只能送三百人。
根據非官方統計,大陸大約有百萬臺商定居,在藍綠基本盤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臺商在臺灣大選中依舊扮演關鍵少數的角色。
大陸臺商群體堪稱為國民黨的大票倉。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大陸臺商約有25萬人返臺投票,據統計,其中約有17萬餘人投給國民黨的馬英九,另約有7萬餘人投給民進黨的蔡英文。大陸臺商讓馬英九多贏蔡英文10萬票,貢獻度為1/8(因馬英九總得票數贏過蔡英文80萬票),若再加上挺藍臺商拉攏在臺親友投給馬英九,則其貢獻度也許會提升到1/4或更高。這是眾多挺藍臺商頗為得意的經驗。
但這次選舉,挺藍臺商感知,自己的選票已完全無法幫朱立倫扭轉選局,回臺投票意願大幅降低;挺綠臺商則認為蔡英文已勝券在握,「不差我這一票」,也無回臺投票興趣。
由此看來,本次大陸臺商返臺投票人數,將遠遠不如上次選舉之時,也許數目會到「腰斬」程度甚至更低。
60歲的重慶臺商鄭先生出身軍人家庭,是外省第二代,不諱言因為家庭背景而是深藍選民,往年必定會返臺投票的他,第一次提不起勁。
2014年九合一大選的結果讓鄭先生異常焦慮,因為臺灣內部藍綠選民結構已經翻轉,他擔心民進黨執政會讓好不容易和緩的兩岸關係倒退。現任重慶臺協會長李文勳1990年到重慶設廠,25年來經歷了兩岸關係由好轉壞、由壞轉好的更迭,對扁政府與馬政府執政時的兩岸關係感受很深。他認為,2016年若民進黨執政,兩岸交流可能會停滯一段時間,「彼此要重新摸索」 。
李文勳認為,撇開意識形態不談,馬執政8年,國共高層互動良好,確實對臺商有實質幫助。許多臺商在大陸的糾紛透過國民黨高層轉達大陸官方,較能被有效的處理。他以重慶為例,約有十七、八件延宕10年以上、數千萬人民幣的陳年投資糾紛,在馬執政8年內處理完畢。
「過去沒有官方介入很難,國民黨高層有臨門一腳的效果,這種交情和關係是民進黨較難做到的」 。
臺企聯總會長郭山輝表示,臺企聯的成員,不一定支持藍或綠,但他憂心的是民進黨缺少兩岸高層的溝通管道、互信與明確的大陸政策,希望能儘快補齊,讓臺商放心。
也有臺商坦言,這次選舉的成敗,已經不是臺商把所有回臺飛機坐滿所能撼動的,所以反而覺得,政黨輪替也是好事,希望民進黨趕快上臺,當身份不再是「反對黨」,就能夠沉澱下來,不要再謾罵,坐上執政的位子,了解真實世界的競爭已到了何等迫切與殘酷,然後儘快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