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當臺灣窮了怎開口跟大陸談條件

2021-02-15 星島環球網

星島環球網消息:中評社桃園4月3日電  國民黨前「立委」、廣東佛山資深臺商黃良華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臺商都看到一個現象,就是兩岸差距愈拉愈大,未來若「窮臺」真正發酵,擔心臺灣根本沒有條件跟大陸談判。他認為,民進黨蔡政府面對大陸祭出31項惠臺政策,唯一可以做,就是努力跟大陸和好。 

黃良華,曾任第六屆「立委」(2007年不分區遞補)、國民黨第17、18屆中常委,廣東佛山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第二、三屆會長、冠華教育集團總裁、佛山市榮譽市民。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於2日至6日受邀前往陝西,出席「戊戌年清明節軒轅黃帝祭祀典禮」,也會順道了解當地西鹹新區、高新區,這裡是「一帶一路」的起點,內設金融貿易能源區,本次交流團成員20人,以臺灣中小企業成員為主,黃良華也是成員之一,出發前,在桃園機場接受中評社訪問。 

說起兩岸交流,黃良華以臺商立場,說明內心的擔憂。 

黃良華說,2000年陳水扁執政,他受邀出席座談會就直言,兩岸要趕緊坐下來談怎樣統一,因為根本沒有人會知道,20年後大陸發展會是怎樣? 

他說,臺灣在2000年,還在討論要不要「戒急用忍」,因為自己1990年就進入大陸投資設廠,在大陸已經待了10年,看到大陸的發展模式,知道臺灣沒有幾個20年可以等待,果然18年後的今天(2018年),所有預言一一實踐,大陸經濟、政治都在快速改變,兩岸差距,確實也愈拉愈大,臺灣恐怕沒有條件跟大陸談判。 

黃良華告訴中評社,現在比較麻煩的是,如果「窮臺」真的發酵,臺灣比大陸還窮,屆時怎麼開口跟大陸談條件?趁現在大陸「聘金」都準備好,還想要娶臺灣,只怕臺灣發現嫁不出去,又回頭來找大陸說要結婚,別人都不會理睬。 

談到統一時間表,黃良華分析,這涉及層面太複雜,恐怕至少20年,這也是為何2000年,就提出要大家好好思考怎樣統一,當時他的言論,還在平面媒體大幅引用,無奈的是,警語沒有效果,現在大陸經濟還在不斷提升,臺灣經濟停滯甚至退後,兩者差距拉大很慘。 

他說,很多臺灣人,還是沒有真正認識大陸的真實情況,至於大陸31項惠臺政策,就是當年太陽花學運原本要通過的兩岸服貿協議的延續,當時自己以臺商協會立場,曾建議大陸重新思考惠臺,何必要等臺灣「立院」通過?單方面宣布就好了嘛,「現在大陸真的想通了」,大陸真的單方面宣布,給臺胞來大陸直接優惠。 

黃良華說,經貿往來都是雙向,當然大陸農民也會抗議,大陸農產品怎不能輸往臺灣?這樣單方面歡迎臺灣農產品輸往大陸,當然不公平,但是大陸就是歡迎臺灣來大陸,即使沒有雙向優惠,也沒有關係。 

他分析,臺灣最頂尖的產業,好比半導體產業,臺積電現在當然是世界頂尖,不過10年後呢?會不會被大陸傾國家之力發展,迎頭趕上?就算大陸打不贏臺灣,還是有辦法去歐美或其他地方購買技術,甚至併購大廠,臺灣現在的強項優勢,10年後還是一樣嗎?臺灣仰賴單一產業若是崩盤,對臺灣衝擊有多大? 

被問到,蔡政府怎樣因應?黃良華說,就是「跟大陸和好」。

相關焦點

  • 觀察 這一次,還有多少大陸臺商回臺投票?
    距離臺灣2016選舉投票日還有三天,在臺商聚集的珠三角與長三角地區,返臺的臺商投票大軍也即將啟動。據臺灣聯合報1月13日報導,16號之前的上海回臺航班,班班客滿,很多臺商都是專程回去投票。相較上海臺商的投票熱情,大陸珠三角地區相對冷淡。目前長榮航空從廣州、深圳飛臺北的客座率約六、七成,還有剩餘機票;而華航從廣州飛臺北的機票價格壓低到人民幣六百五十元,仍沒賣完。
  • 臺灣社會敵視大陸臺商已成風
    部分媒體仍以「臺商包機」稱之,甚至有些名嘴刻意帶風向,指陸方檢疫不力,如同縱放臺商通過返臺擾亂臺灣防疫。這種言論居然有市場,說明臺灣敵視大陸臺商已成風,而抹煞後者對臺灣經濟的貢獻,無異於自挖牆腳,恐怕會大傷臺灣整體利益。
  • 返臺臺商被「烏龍確診」新冠,臺灣的防疫檢測跟兒戲一樣?
    (圖片來源:網絡)臺防疫部門10月13日向大陸通報一名自江蘇返臺的臺商為「輸入病例」,14日又稱二次檢驗結果「轉為陰性」,直到28日終於承認檢測流程中出現低級失誤:在第一次的病毒檢測中,把江蘇返臺男子的唾液檢體(陰性)和其他人的唾液檢體(陽性)搞混了。如此荒唐草率的低級錯誤,讓大陸網友不禁感嘆:臺灣的防疫檢測怎麼跟兒戲一樣,這也太不靠譜了。
  • 大陸經濟發展新形勢對臺商意味著什麼(三)
    編者按:面對未來一段時間較為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及兩岸緊迫的經濟形勢,我們邀請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教授朱磊從「如何理解『雙循環』戰略」和「『雙循環』戰略下的市場機遇」為廣大臺商解進行深度分析。大陸經濟發展新形勢對臺商意味著什麼(一)大陸經濟發展新形勢對臺商意味著什麼(二)消費內循環的機遇主要包括臺灣品牌商品、高質量產品及新型消費。目前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消費仍有很大潛力,疫情控制下的中國大陸經濟復甦會鼓勵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
  • 大陸離臺灣最近的鐵路開通 平潭臺商:迎來發展好機會
    中新社平潭12月26日電 題:大陸離臺灣最近的鐵路開通 平潭臺商:迎來發展好機會  作者 閆旭 鄭江洛  26日9時43分,從平潭站開出的G5322次列車駛向福州,坐在車廂內的平潭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吳政言最大的感受是,「平潭真的跟其他城市『接軌』了!」
  • 臺商:臺灣無緣RCEP,未來應該更加積極擁抱大陸
    與會臺商陳祖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臺灣是海島,經濟外向型明顯。臺灣無緣RCEP,未來臺灣應該更加積極擁抱大陸,蔡英文當局應該看清目前大形勢,審慎評估其未來執政走向。臺商陳祖望表示,蔡英文當局應該看清目前大形勢,審慎評估其未來執政走向(圖自文匯網)陳祖望1987年首次「登陸」,今日以「世華巨晶(福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身份參加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陳祖望告訴記者,美國在川普執政下,挑起了中印、南海和臺海的摩擦與緊張,而在科技、貿易和金融貨幣三方面,亦對華採取強力舉措。
  • 臺商大舉回臺,為何臺灣企業卻在大陸賺更多?
    美中貿易戰打了2 年,臺商紛紛回流臺灣地區設廠,但從數據看,臺灣企業2020 年出口大陸金額,以及從大陸取得的投資收益卻雙雙創下新高。為何兩者數字互相悖離?數據顯示,大陸大陸持續在狂吞臺灣供應鏈產能。2020 年臺灣出口傳來好消息,全年出口總金額為3,452.8 億美元,打破紀錄為歷年最高。
  • 臺商樂團:唱出在大陸打拼心聲
    一首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傳唱兩岸,也唱出了在大陸創業臺灣商人的心聲。不過,今天在大陸生活的臺商除了會打拼奮鬥,還比從前更有閒情逸趣和精神追求。  打拼之餘放鬆身心  在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建石獅,幾位在大陸工作生活多年的臺灣音樂老師、臺灣企業家組建了一個特殊的樂團。
  • 《旺報》:還大陸臺商一個公道
    《旺報》19日頭條發布評論文章「還大陸臺商一個公道」。文中提到,依據中華徵信所最新報告,2019年臺灣整體上市公司認列大陸轉投資事業收益新臺幣3744億元,繼2018年創3695億元歷史新高后再攀高峰,也是近10年來第5次刷新紀錄。事實證明,大陸市場依然甜美。
  • 大陸臺商返臺12天後確診 臺當局:可能是臺灣本土病例
    (觀察者網訊)臺灣防疫部門發布消息稱,島內今日新增兩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病例,其中一人為浙江臺商。不過臺灣防疫部門在今天下午的記者會表示,由於這名臺商是入境十二天後發病,「雖然機率小,但確實可能是臺灣本土病例」,臺灣防疫部門將培養病毒,查清病毒序列是否與大陸流行病毒株相似。
  • 臺商被逼打「飛的」來大陸?奉勸蔡英文一句:別再折騰臺灣民眾了
    臺灣地區本來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但是臺「衛生部門」負責人陳時中曾經再三表示不會引進大陸疫苗。這也逼得比較了解大陸情況的臺商暗中籌謀,他們計劃自己包機到大陸注射新冠疫苗。也難怪有人嘲諷稱,自己沒能力獲得「想要的」疫苗,蔡當局就不要再折騰臺灣民眾了。
  • 臺灣沒進RCEP,臺商怎麼辦?來大陸投資創業!
    臺灣沒進RCEP,臺商怎麼辦?來大陸投資創業!  臺灣被RCEP拒之門外,這是臺灣執政當局選擇錯誤道路的必然結果。但這一局面會否影響臺胞臺商未來參與區域經濟活動的權益呢?在11月25日的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朱鳳蓮為廣大臺商臺企指明了道路。
  • 臺商在臺媒講述大陸見聞「上海1年發展,給臺灣100年都難追上...
    「上海1年的發展」,「別說5年了,給(臺灣)100年可能都很難(追上)」一位在大陸十三年的臺商在和臺灣節目《觀點》主持人連線時,不禁發出了這一感慨。聽得主持人表情一臉複雜......9月28日,在臺灣節目《觀點》上,主持人陳揮文隨機連線了一位聽眾:一位自稱來大陸13年、定居江蘇崑山的臺商。「上海進步1年的時間,臺灣5年都追不上。」,在被主持人問及兩岸為什麼在十幾年的時間裡有這麼大的差距,這位臺商網友直言,在他13年前剛到大陸的第一天,就有了這一感嘆。當時正好是上海在蓋世博會園區的時候,「那時候我就覺得,上海1年,臺灣5年追不上。」
  • 國臺辦:大陸是臺商臺企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和最大機遇
    國臺辦:大陸是臺商臺企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和最大機遇 2020年12月16日 11:1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16日北京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
  • 臺商共享機遇 兩岸共創雙贏——訪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
    說起30多年來大陸的發展進步,這位臺商領袖更是感慨良多:「現在,北京的汽車是滿滿的,許多城市都在建地鐵,社區建設和老百姓房子的裝潢設計都很現代化,大陸社會發展和民眾富裕程度真是今非昔比。」40年改革開放壯闊進程中,活躍著臺灣同胞的身影。兩岸恢復交流後,臺商掀起一波波「大陸投資熱」,成為大陸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 新黨陳麗玲:臺灣不能想賺大陸錢,又要罵大陸
    陳麗玲接觸很多臺商或者曾經到大陸求學的臺生,如果要兩岸連線,多半低調婉拒或藉故不錄視頻,要不就是參加論壇踴躍度很低,會有這樣的態度在於民進黨相繼完成「國安法」、「反滲透法」或者用「社維法」來「查水錶」,中天關臺更是衝擊大,寒蟬效應「綠色恐怖」全面蔓延。
  • 臺灣企業家揭秘「臺商回流」真相
    全臺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從去年中美貿易摩擦到今年疫情爆發,蔡英文當局一直高喊臺商回流,選前還說臺商有7千億(新臺幣,下同)、8千億回流,其實都是「講講而已」,因為資金都是直接在臺灣投資;而且臺商從大陸撤離的情形也不多,因為已經做好全球布局,而且民進黨當局5缺問題未解,叫愈多的臺商回流,5缺問題愈嚴重。
  • 對接臺灣健保 蘇州明基醫院設「臺商門診」
    臺商門診的等候區內,病人們可以坐在沙發上邊喝茶,邊看雜誌或看電視,環境十分溫馨,看病秩序井然有序。孫世昌介紹說,明基醫院實行一人一診間的「門診跟診制」。每個診檢都配備一名專業的護士,醫生專責診療,護士向病患提供衛教諮詢、用藥指導等服務。在這裡,沒有混亂、擁擠、嘈雜,病人們可以安心地看病。
  • 「臺商春節泡泡」難成行 留大陸過年成趨勢
    據臺灣媒體報導,日前,臺灣海基會和陸委會預計,今年從大陸返臺過年的臺胞僅兩萬多人,不到往年的三分之一,且數字還有可能往下降。
  • 紅利越多臺灣越「獨」?關於ECFA存續的思考,臺青臺商說了這番話
    眾所周知,臺灣一直是中國必不可少的領土之一。大陸方面一直致力於臺灣的早日回歸。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九二共識更是深入兩岸人民的腦海。此外,大陸方面還做出很多助力臺灣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臺商希望續籤ECFA臺商方面表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讓他們在早期就享受到了十分可觀的優惠條件。這些優惠條件能夠使他們在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競爭中佔據優勢。他們表示如果停止續籤將會使平均關稅提高到7.3%,這對於臺灣的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