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假的!臺灣企業家揭秘「臺商回流」真相

2020-12-27 華夏經緯網

  全臺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從去年中美貿易摩擦到今年疫情爆發,蔡英文當局一直高喊臺商回流,選前還說臺商有7千億(新臺幣,下同)、8千億回流,其實都是「講講而已」,因為資金都是直接在臺灣投資;而且臺商從大陸撤離的情形也不多,因為已經做好全球布局,而且民進黨當局5缺問題未解,叫愈多的臺商回流,5缺問題愈嚴重。

  蔡練生,72歲,逢甲國貿系畢業,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曾任「經濟部」國貿局主秘、投資審議委員會執秘、智慧財產局局長,曾擔任貿易談判代重要成員,現為兩岸企業家峰會副秘書長、全臺工業總會秘書長。

  蔡練生表示,蔡英文當局在選前說臺商有7千億、8千億回流,都是「講講而已」,用選舉口號振奮人心,臺經濟部門次長在立法機構答覆時是0,因為資金都不是從大陸回來,而是直接在臺灣投資。例如鴻海到南科投資設廠,

  算不算回流?如果把這些加進來,當然金額龐大,但真正從大陸回來的不多,所以這些說法的關鍵在於如何定義臺商?

  他向中評社分析,另一個觀察指標,如果真有那麼多臺商回流,但5缺問題未解(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為何都沒人跳出來說沒有地?因為地都是現成的,本來就有了,只是工廠增加兩條生產線。

  蔡練生說,臺灣就這麼大、資源就是只有這樣,能發電的能力也就只有這麼多,要怎麼變出來?民進黨當局怎麼可能解決?所以不能天天叫臺商回來,因為回來愈多,5缺問題更嚴重。

  他指出,疫情舒緩後,行政當局要振興經濟,下半年服務業有在回升,所以應先考慮製造業,要持續紓困維持廠商的「那口氣」;其次要提高臺商的競爭力,可從AI、數位轉型加速,讓臺灣變成創新研發中心,靠腦力賺錢,

  非勞力賺錢;而且這些都是整體產業結構要處理,不需要太多的水電。

  他表示,從去年到現在,臺灣整個工商業都受到蠻多挑戰,一開始是中美貿易摩擦。大陸是臺灣最重要的製造基地與貿易夥伴,不管是臺商從臺灣進口東西到大陸加工,或是在大陸投資生產商品,最終都以出口到美國的市場

  為主,其次是歐洲,整個生產供應鏈就是臺灣接單、大陸生產、銷到美國,所以當中美這兩隻大象在打架時,臺灣就是很大的受害者。

  他說,中美貿易摩擦一開始擔心會不會造成「斷鏈」的現象,因為臺商在外從事生產製造很重要的關鍵是必須依賴群聚,如果貿易摩擦導致一些臺商企業遷離大陸,這就會把原有的供應鏈給打散了;不過事後來看,這個衝擊

  沒有想像中的大,因為臺商已經做好全球布局,也就是臺商透過轉單方式分散出口,這樣基本上就可以迴避掉中美貿易摩擦的衝擊。

  蔡練生向中評社分析,關稅通常是進口商在負擔,但還得看到底是買方市場或賣方市場。美國進口商當然可以為了降低高關稅成本,轉向其他地區採購,但問題於大陸是製造基地,美國進口商不一定能找到替代品,所以一旦

  非要向臺商購買產品時,關稅就會由美國進口商負責;如果不是,臺商就得分擔一些關稅,而關稅最後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所以中美貿易摩擦沒有想像中的嚴重,大陸的臺商也因為這樣,撤離大陸的情形並沒有想像中的普

  遍。

  蔡練生表示,部分臺商撤離大陸,一方面是大陸的投資環境在改變,各項成本不斷增加,例如「五險二金」(五險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二金為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等。另方面,大陸

  某些沿海地方也是缺工,工人、白領的人事成本有時還比臺灣高。

  他指出,臺商撤離大陸後,一是回臺灣,但臺灣有「5缺」問題。二是轉往東南亞各國,但東南亞基礎建設都更落後、不完備,都是「淺碟式經濟」,市場不大、土地不大、人口也不多,包括印度在內,行政效率低,對企業服

  務熱忱都不如大陸積極;三是大陸企業、日韓等外商也搶著去東南亞,一下子就把當地的土地炒高起來,所以真正遷離大陸的臺商不多。

  他說,今年初爆發疫情且還在持續中,各地方陸續管制人流、物流,從封城擴大到鎖境,一下子把整個地球都凍結起來了,影響貿易往來與消費;臺灣剛開始很多在大陸生產的零配件出不來,造成很多任務廠處在「停工待料

  」的階段;過去工廠有很多庫存,現在為求資金流通、減少成本風險,已經變成「0庫存」經營。

  蔡練生表示,到了下半年,大陸疫情穩定,各地陸續復工,但臺商主要市場在歐美,美國現在疫情正好很嚴重,消費力下降,訂單都沒有了,所以臺灣的製造業上半年是缺料,下半年是普遍缺訂單。

  蔡練生指出,臺行政機構近期推出「紓困3.0」2100億元,事實上其中1千多億已經用掉了,就是前一階段紓困時蔡當局加碼釋出,所以實際上剩下約800多億,蔡當局紓困方向,該思考如何幫助製造業維持下去。

  來源:中評網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蔡英文炒作的臺商回流資金到底是怎麼回事?
    ,臺商的回流金額已經逼近7000億元新臺幣。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在接受世界華聲採訪時說,蔡英文回流資金的說法其實是一種欺騙行為,已經引發了島內民眾的強烈憤慨。民進黨當局緊急滅火,蔡英文本人更是「一日三澄清」,強調「回臺投資是真的」,同時不忘反咬一口、倒打一耙,說國民黨是為了選舉在唱衰臺灣。
  • 不認同臺當局宣稱的臺商回流效益
    有趣的是,過去在馬英九時期,民進黨對大陸臺商並不友善,認為臺商資金回臺只會助長資產泡沫,無助實體經濟發展。當馬英九當局積極鼓勵臺商回臺投資時,民進黨主張必須嚴格控管大陸臺商回流資金。如今物換星移,助長資產泡沫的聲音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臺商回臺有助形成產業群聚效應,提高產業產值與加快技術提升,甚至帶動產業升級轉型並促進經濟發展。
  • 確保根留臺灣引導資金回流 臺「陸委會」擬設「境外銀行」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2月13日報導:「陸委會」主委蔡英文昨天在出席新黨「立院」黨團早餐會時表示,一定要做到「根留臺灣」,而根留臺灣最重要的是做好資金回流的機制。據「立委」轉述「陸委會」高層的說法,目前「陸委會」所評估的資金回流政策,除了兩岸生意合併報表以外,還包括在臺灣成立「境外銀行」,以引導資金回臺。
  • 臺商:臺灣無緣RCEP,未來應該更加積極擁抱大陸
    (觀察者網訊)據香港文匯網12月9日報導,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9日在廈門舉行。 8日下午,該峰會先行舉行了3個分論壇。與會臺商陳祖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臺灣是海島,經濟外向型明顯。臺灣無緣RCEP,未來臺灣應該更加積極擁抱大陸,蔡英文當局應該看清目前大形勢,審慎評估其未來執政走向。臺商陳祖望表示,蔡英文當局應該看清目前大形勢,審慎評估其未來執政走向(圖自文匯網)陳祖望1987年首次「登陸」,今日以「世華巨晶(福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身份參加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
  • 蔡英文說今年臺商回臺投資能有5千億元
    文章指出,先看看「中央銀行」最新公布的金融帳,攸關外資赴臺直接投資的金額在當局口中龐大臺商資金回流潮帶動下,今年第1季卻不增反減,僅8.4億美元,為上一季15.1億美元的一半左右。若與去年陸美貿易戰還沒正式開打前的同期相較,銳減57%。如果臺商回流真如臺灣當局所說已經超過3千億新臺幣,為何外資直接投資出現負成長?
  • 臺商宋福祥稱「從不做中國生意」的真相及思考
    那麼事情真相究竟是怎樣的?這件事情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新普科技(集團)有限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新普」)成立於1992年,總部設在臺灣新竹,最初是經營各種可攜式電池組之加工買賣(經營代工)。【臺當局陸委會《大陸臺商經貿網》截圖】還要特別指出的是,今天,臺灣各媒體,包括綠媒《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等都將兩天前宋福祥的「從不做中國生意」這篇報導刪除了。
  • 新銳臺商在大陸的漂亮身影,她說:沒來之前不想來,來了不想走
    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 2月4日,第八屆傑出大陸臺商頒獎典禮在臺北舉行,選出年度傑出臺商,包括昆明臺商協會會長勤彭蓁女士等16位企業家獲獎。獲第八屆傑出大陸臺商獎的16位企業家合影 一段時間以來,臺灣民進黨當局無視兩岸經貿高度依存關係,更無視大陸經濟前景及產業轉型帶來的機遇,而是放任臺商「自生自滅」,甚至還「橫柴入灶」
  • 臺商大舉回臺,為何臺灣企業卻在大陸賺更多?
    美中貿易戰打了2 年,臺商紛紛回流臺灣地區設廠,但從數據看,臺灣企業2020 年出口大陸金額,以及從大陸取得的投資收益卻雙雙創下新高。為何兩者數字互相悖離?數據顯示,大陸大陸持續在狂吞臺灣供應鏈產能。2020 年臺灣出口傳來好消息,全年出口總金額為3,452.8 億美元,打破紀錄為歷年最高。
  • 沈臺情誼重 兩岸「經」緣深 ——記2019年臺灣青年企業家瀋陽行
    11月4日至8日,由瀋陽市臺辦、瀋陽市青聯、全國臺企聯青委會、臺灣青年聯合會、瀋陽臺協青委會共同主辦,以「共創、共贏、共享」為主題的2019年臺灣青年企業家瀋陽行活動在古都瀋陽成功舉辦,近40位臺灣青年企業家與部分瀋陽優秀青年企業家一道,暢敘人生、縱談事業、商議合作、探索文化、緬懷歷史,助推沈臺經濟交流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 春節加班機按往例 臺商:民進黨不想我們回來
    臺商呼籲延長春節加班機運行時間,提早到「大選」前;臺「交通部」昨仍說,目前照往例辦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呼籲延長明年兩岸春節加班機運行時間,提前到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臺「交通部長」林佳龍昨仍說,兩岸春節加班機目前照往例辦理;如要增加,會配合臺灣陸委會辦理,「我們都希望臺商返鄉,可以投票、可以過年,我們會全力協助」。臺灣陸委會則說,春節加班機「以外」的需求,仍有很多機位。
  • 臺灣的企業家與「豬隊友」
    但是臺灣經濟的寒冬恐怕已經開始了。從農牧業來看,最近的新聞很多,比如說臺灣的一些甲魚蛋之類的,過去大陸花七塊錢一個向臺灣農民購買,現在呢我們可以看到從本周開始呢,甲魚蛋已經降到了三毛錢一個。還有臺灣的一些水果。海南省的果農抱怨說,我們這芒果啊,十五塊錢一斤新鮮上市,但政府不讓賣,說讓臺灣同胞先賣。
  • 大陸經濟發展新形勢對臺商意味著什麼(三)
    編者按:面對未來一段時間較為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及兩岸緊迫的經濟形勢,我們邀請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教授朱磊從「如何理解『雙循環』戰略」和「『雙循環』戰略下的市場機遇」為廣大臺商解進行深度分析。我們知道,作為戰略主軸的「內循環」模式主要由生產和消費兩方面支撐,為臺商提供重要的市場機遇。今天奉上該篇內容的第三部分:消費內循環方面市場機遇的深度解讀。
  • 2019三亞臺商峰會召開 劉賜貴拜會蘇輝
    (記者 孫婧 王玉潔 彭青林)參加2019三亞臺商峰會的臺商代表期待搭上自貿區自貿港建設「快車」海南發展機遇多 臺商投資信心足  3月30日上午,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名臺商、臺灣青年企業家相聚三亞,參加2019三亞臺商峰會。
  • 境外資金回流閒錢爆量,臺灣今年超額儲蓄首度飆破3兆
    觀察臺灣超額儲蓄變化,2014年首度衝破2兆元大關,超額儲蓄率則在2013年便已超過10%,2017年更衝上15.15%的高點,凸顯臺灣閒置資金亂竄,卻未能有效引導到投資、建設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臺灣超額儲蓄連年處在2兆元以上的高水位,主計總處8月時估2020年、2021年超額儲蓄分別為2.47兆元、2.70兆元,但11月底最新發布的國民所得統計,今明年超額儲蓄大暴衝,分別跳升至3.05兆元與3.01兆元。臺灣超額儲蓄水位激增,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點出3大因素,其中也不乏疫情帶來的影響。
  • 臺灣創新創意「黑科技」扎堆亮相臺博會,青年臺商:這裡有奮鬥的感覺,有股力量在推著你向前
    迄今,每屆展會都有新一批企業舉旗前來,藉助這一平臺尋找發展機會。本屆臺博會,臺灣寶島桃園市、苗慄縣的一批企業,就是由地方政府帶隊來尋覓商機。其中,苗慄縣由縣政府組織7家企業參展,涵蓋食品、文創、茶器、保健、藥妝等行業,產品如用火龍果萃取的精油、醋,臺灣特有的墨玉茶器等,吸引了不少觀眾關注。「經過我們篩選,來參展的都是年輕人創辦的企業,在當地已有一定知名度。」
  • 臺商樂團:唱出在大陸打拼心聲
    一首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傳唱兩岸,也唱出了在大陸創業臺灣商人的心聲。不過,今天在大陸生活的臺商除了會打拼奮鬥,還比從前更有閒情逸趣和精神追求。  打拼之餘放鬆身心  在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建石獅,幾位在大陸工作生活多年的臺灣音樂老師、臺灣企業家組建了一個特殊的樂團。
  • 臺海 臺媒:臺商海霸王集團發聲明支持「一中」震動臺灣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2月5日報導,海霸王集團表示,近期在兩岸關係充滿不確定氛圍之下,不斷有傳聞海霸王集團為綠色臺商,一邊賺大陸錢,一邊回臺支持「臺獨」,為了讓大眾了解事件真相,並為維護集團聲譽,才發表聲明。
  • 臺灣薪資停滯20年 蔡英文「神總結」:都怪大陸
    據臺灣媒體報導,近日蔡英文參加臺灣地區信息軟體協會的一場活動,在談到臺灣目前面臨的低薪困境時,竟然又一次把大陸找來當「替罪羊」。;可是當臺商回臺,以及外商擴大對臺投資後,現在的薪資結構就開始往先進市場的工資水平調整。」
  • 臺商陳森田:投資夢想 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
    臺商陳森田:投資夢想 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 2020-05-06 19:07:49 山東省委臺港澳辦公室供圖   中新網濟南5月6日電 題:臺商陳森田:投資夢想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  作者 李欣 陳心如  「我希望能在三年內,與中國50所非高校型的職業學校或者學院合作,培養出200個在新媒體營銷領域的人才,孵化出1萬家創業公司。」
  • 2019三亞臺商峰會召開,劉賜貴拜會蘇輝,傳來這些消息……
    參加2019三亞臺商峰會的臺商代表期待搭上自貿區自貿港建設「快車」 海南發展機遇多 臺商投資信心足3月30日上午,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名臺商、臺灣青年企業家相聚三亞,參加2019三亞臺商峰會。峰會現場,穎奕集團董事長凌臨貴說,企業做投資,除了順應大趨勢,還會考量政策和環境,而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的各項好政策,優良的自然環境,為瓊臺合作搭建的好平臺,都給了投資者信心。  藍圖繪就,未來可期。峰會上,不少臺商代表和凌臨貴一樣,認為現在的海南已經迎來投資發展的大好時期,他們有的已經在海南開啟新一輪投資,有的正計劃來這裡投資,有的正準備籤約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