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特約記者李曉瑜北京報導】今年中國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下全球唯一一個正增長的經濟體幾乎已無懸念。2021年中國經濟會否繼續領跑全球?政策基調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一枝獨秀」不再?
平安宏觀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認為,隨著新冠肺炎疫苗的推出和推廣,預計2021年世界經濟可能逐漸走出疫情陰霾,實現更全面的復甦,中國經濟在全球「一枝獨秀」的態勢會有所弱化。這提現了中國宏觀政策的拿捏有度,也是全球經濟復甦節奏的差異所致。
他預計,明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低基數的擾動,下半年則將相對真實地展現向潛在增速的回歸。全年料將不會有明顯的通脹壓力,但二季度物價升高可能會對貨幣政策操作節奏和資本市場情緒造成擾動。
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也表示,明年上半年中國可能還會保持「一枝獨秀」,但下半年全球就會進入共同復甦的軌道上。隨著疫苗的推出和廣泛接種,新冠肺炎疫情最終會得到控制,並推動海外經濟加快恢復。當全球生產活動恢復後,中國將不再是保證供應鏈穩定唯一的選擇,全球經濟將回復到疫情前的框架,中國經濟增長也將重回潛在水平。
丁安華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前高后低,全年增速升至8.5%-9%。
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逐漸恢復活力。圖為主播通過直播推薦產品。(圖片來源:中新社)
政策回歸中性?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有分析認為,這或許意味著此前各種疫情之下的「非常之舉」將逐步淡出。
丁安華認為,明年中國貨幣政策將回歸中性,財政政策依然積極。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也表示,2020年為應對疫情出臺的臨時性、階段性的特別政策措施可能會在2021年適度退出,包括赤字率下調、不再發行特別國債等,貨幣政策可能回到中性「相機抉擇」狀態,較難再出現明顯寬鬆。
「明年政策刺激力度應該會低於今年」,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稱,此前官方已提出貨幣政策回歸常態,財政政策方面預計抗疫特別國債也不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的規模可能也會比今年減少,赤字率可能從2020年的3.6%重新降回到3%左右。
圖為中國福州市民在超市挑選鮮肉。(圖片來源:中新社)
消費增速將創10年新高?
明年中國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的格局或將發生變化。
因疫情之下多國工廠停工、生產能力驟降,而中國率先恢復供貨能力,2020年中國出口錄得多年少有的高增長。但在丁安華看來,這種替代效應不會延續。到明年下半年,隨著全球經濟恢復常態,中國進出口會回到潛在增長水平。
出口大概率「絢爛歸於平淡」的同時,消費或將大踏步前進。李迅雷認為,考慮到基數原因,加上促消費力度加大,預計明年中國消費增速將創10年新高。
諸建芳表示,消費和製造業投資將成為2021年中國需求側的主要推動力。隨著居民收入和預期的恢復,2021年消費對總需求的貢獻將明顯提升,中國消費驅動型經濟特點將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