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裡波利戰役:邱吉爾的一戰噩夢,奧斯曼的迴光返照

2020-12-19 船長趣談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1914年英法與德國在西線對峙,陷入僵局。為了打破僵局,英國海軍大臣邱吉爾提出在加裡波利登陸,直取伊斯坦堡,既能迫使奧斯曼退出戰爭,也能緩解俄國在東線的壓力。於是英法組織近五十萬大軍遠徵奧斯曼,結果英法慘敗,邱吉爾被撤職。那麼此戰具體的情況是啥,船長為你一一道來。

一,戰前局勢

一戰

1914年9月英法聯軍在馬恩河擊敗德軍,阻止了德軍向巴黎進攻的企圖,但也使雙方在西線長期對峙。不久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陣營,切斷了英法與俄國的海上聯繫。

邱吉爾

面對西線對峙的局面,法國希望開闢第二戰場打破僵局,英國海軍大臣邱吉爾提出登陸加裡波利打破僵局,再加上俄羅斯請求英法進攻奧斯曼支援俄軍。於是英法決定登陸奧斯曼,打通與俄國的海上航線。

二,突襲加裡波利

加裡波利半島

1915年2月英軍飛機在達達尼爾海峽上空進行偵查,不久英法軍艦對達尼爾海峽發起進攻。面對英法聯軍的突然襲擊,奧軍倉皇失措,退守內陸。在德國軍事顧問奧託·利曼·馮·桑德斯的指揮下,退守內陸的奧軍加緊挖掘戰壕,修築防禦工事進行抵抗。

3月英法調集近百艘艦艇駛入達達尼爾海峽,對加裡波利半島發起進攻,奧軍憑藉岸防炮臺進行抵禦。由於奧軍在達達尼爾海峽布了水雷,加上海峽狹窄僅有1.6公裡寬,再加上英法輕敵,在海峽來回穿梭,導致多艘軍艦觸雷沉沒,英法海軍損失慘重,被迫撤退。

三,登陸加裡波利

奧託·利曼·馮·桑德斯

英法在加裡波利海戰失敗,認為必須發起登陸作戰,才能控制達達尼爾海峽,於是急忙從英屬埃及等殖民地調集援兵。奧軍則在德國軍事顧問奧託·利曼·馮·桑德斯的指揮下,加緊在灘頭構築防禦工事。

4月英法援軍剛到戰場,就在軍艦的掩護下發起夜間登陸作戰,奧軍在穆斯塔法·凱末爾的領導下進行反擊。由於來援的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英屬殖民地的士兵沒有受過夜間登陸訓練,再加上對地形不熟,使得聯軍士兵雖然登陸,但被奧軍死死壓住,無法深入內陸,雙方在灘頭形成僵持局面。英軍的失利使邱吉爾備受保守黨指責,首相阿斯奎斯(自由黨)被迫在5月將邱吉爾撤職

5月奧軍發起反攻,德國潛艇則擊沉了英國多艘軍艦,英軍將大批艦艇撤離,使得協約國失去了火力優勢,聯軍死守灘頭與奧軍仍然維持僵局。

6月到7月奧軍發動多次反攻,但仍然無法消滅英法聯軍。8月英法聯軍在蘇弗拉灣發動登陸作戰,但由於登陸部隊行動遲緩,奧軍及時反擊,使得雙方仍然維持僵局。

四,英法退軍

英法

11月英國國防大臣基欽納見大軍傷亡慘重,無法突破奧軍防線,下令按階段退兵。12月英法聯軍開始秘密撤軍,第一批部隊成功撤離,奧軍沒有發現。1916年1月英法聯軍最後一批軍隊撤離時,奧軍才發現敵軍在撤退,急忙發動反攻。擔當掩護的聯軍部隊死守灘頭陣地,挫敗了奧軍的反攻,使得全軍成功撤退。

加裡波利一戰英法沒有達到支援俄國的戰略目的,撤軍則宣告此次遠徵的失敗。英法調集50萬大軍參戰,傷亡超過30萬人,可以說是損失慘重,最後雖然成功撤退,但遺棄了大量物資給奧斯曼帝國。奧軍參戰兵力超過30萬,雖然成功擊退英法聯軍,但自身也損失慘重。

1916年英國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失敗的原因。1919年委員會認為責任主要是首相阿斯奎斯與陸軍大臣霍雷肖·赫伯特·基奇納,與邱吉爾無關,邱吉爾得以逃過一劫。奧斯曼雖然贏得加裡波第戰役的勝利,但是無力改變一戰的結局,最終在戰後走向滅亡。

五,英法慘敗原因

(1),英法計劃不足,指揮失誤。當時奧斯曼帝國處於覆滅前夕,國力衰落,多次被歐洲小國擊敗,使得邱吉爾認為奧斯曼很容易就能擊敗,因此準備不足。臨陣指揮的英法軍官也十分輕視奧斯曼,結果出現多次指揮失誤。

(2)英法聯軍部隊情報不準。3月英法海軍發動加裡波利海戰時,執著於摧毀奧軍的岸防要塞,導致多艘軍艦觸雷沉沒,沒有及時發動登陸作戰,導致後面的長期對峙。其實當時奧軍在達達尼爾海峽僅有26枚水雷,如果英軍不撤退,及時佔領加裡波利半島,就不會有後面的長期對峙。奧軍突遭襲擊,彈藥不足,英法的情報機構沒有發現。

(3)英法聯軍許多部隊的經驗不足,地圖有誤。4月英法調來的澳新軍團大都是新兵,沒有夜間的作戰經驗。澳新軍團不熟悉當地地形,加上地圖有誤,未能成功攻入內陸。

(4)加裡波第天氣惡劣、不利英法進攻,奧軍佔據有利地形、要塞堅固。加裡波利的天氣惡劣,既使得英法空軍無法發動有效空襲,也使得英法海軍多次推遲登陸,給奧斯曼加固工事爭取了時間。奧軍在加裡波利半島的高地上構築了牢固的防禦工事,憑藉有利地形阻擊英法聯軍。英法聯軍只能佔據加裡波利半島的灘頭狹窄地帶,無法對內陸發動有效攻勢。

(5)英法後勤不足,士兵水土不服,奧軍以逸待勞。英法聯軍在加裡波利半島長期與奧軍對峙,許多士兵遠洋作戰,水土不服,患上各種疾病,非戰鬥減員嚴重,因為後勤不足,傷病士兵得不到有效救治。奧軍在本土作戰,後勤供應充足。

總的來說戰爭初期奧斯曼突遭襲擊,彈藥不足,英法若能及時登陸,就可控制加裡波利半島,但英法軍官輕敵,多次指揮失誤,使得奧軍得以及時向後方求援,同時憑藉堅固工事抵禦,使得雙方長期對峙,拖垮了英法聯軍。

相關焦點

  • 加裡波利戰役和澳新軍團日的由來
    這要從100多年前的一場發生在萬裡之外的加裡波利戰役說起。歷史上的加裡波利戰役加裡波利(Gallipoli)在哪裡?登陸地點就選擇在了加裡波利半島。協約國一方共有兩隻登陸作戰部隊,前後動用軍力約50萬人。除了英法聯軍以外,另外一隻就是新成立不久,遠赴重洋參與一戰的澳新軍團。
  • 加裡波利戰役丨走向凋零的奧斯曼帝國是如何「涅槃」翻身的
    加裡波利戰役在世界軍事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並產生了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輝煌的奧斯曼帝國走向衰落,飽受西歐各國的欺凌,一場密謀的瓜分暗地展開,成為加裡波利戰役的導火索加裡波利戰役的爆發與奧斯曼帝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 一場戰役死傷全國0.6%人口——加裡波利戰役,澳大利亞最慘痛之戰
    1915年初,一戰進行正酣,1914年底爆發的馬恩河戰役挫敗了德國的施裡芬計劃,迅速解決西線戰場戰鬥的計劃破滅。協約國雖然守住了巴黎,逼退了德軍,卻並沒有將之擊潰,隨之而來的就是大規模的塹壕戰。奧斯曼帝國是英國的傳統盟友,此時卻在德國的外交攻勢下倒向同盟國。
  • 又一部土耳其視角加裡波利戰役題材電影即將上映
    由土耳其導演哈坎·庫森(Hakan Kursun)執導的一戰電影《我的手絹有百裡香味》(Mendilim Kekik Kokuyor)將於2020年3月6日在土耳其國內上映,影片歷史背景依然是著名的1915年加裡波利大捷,這次戰役中奧斯曼軍隊在德國顧問的指揮下,阻擋住了幾十萬協約國登陸部隊挺進內陸的企圖
  • 盤點30部一戰相關題材高分電影,你看過幾部?歡迎留言區討論
    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於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簡稱「一戰」,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同盟國陣營包含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協約國陣營包含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美利堅合眾國、塞爾維亞王國、比利時王國、羅馬尼亞王國和希臘王國等。
  • 推薦:28部經典一戰電影
    11:加裡波利 豆瓣評分7.5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利普裡戰役是盟軍慘敗的一場戰役,卻有無數澳洲人參予和犧牲。導演藉這場戰役寫一個少年夢,阿奇裡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本來是運動場的跑手,為了伸張正義參戰,便把體育精神也帶到戰場上。
  • 奧斯曼照相館
    ,這組照片全部都是拍攝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晚期的一八八零年代,這些照片中的人有的是當時土耳其的貴族、武士、商人、農民,還有帝國境內的少數族裔(希臘人、阿拉伯人)的男男女女。(附奧斯曼土耳其歷史簡介)文/吳盛傑圖/photographium.com
  • 一戰中,沙俄可以輕鬆擊敗奧匈、奧斯曼,卻為何打不贏德國
    到19世紀時,拿破崙直接將奧斯曼帝國稱為「歐洲病夫」。而到一戰的時候,奧斯曼帝國已經只是一個即將崩潰的黃昏帝國。要抵禦住沙俄的進攻,顯然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再來說說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繼承於1806年滅亡的神聖羅馬帝國。1848年,奧地利在俄羅斯帝國的支持下,對匈牙利革命進行了殘酷的鎮壓。
  • 疫情下的澳大利亞澳新軍團日:特殊方式紀念一戰犧牲將士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澳大利亞澳新軍團日:特殊方式紀念一戰犧牲將士中新社雪梨4月25日電 (記者 陶社蘭)25日清晨6點,10歲的雪梨男孩Dylan在自家門口車道上用小號吹奏起近期練習的《最後的崗位》(The Last Post)。
  • 「鹹魚翻身」邱吉爾
    「官迷」邱吉爾長期沒能實現財富自由,以至於生第三個閨女時,他老婆認真考慮過要不要送養。直到47歲,「半截入土」的邱吉爾才算緩了口氣,有了固定資產。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經典手勢「勝利V」,他的人生前段並不順利,卻在關鍵處成功翻盤人倒黴時,喝涼水都塞牙縫兒。
  • 《帝國的崛起:奧斯曼》:史詩級紀實劇,全景式回望歷史進程
    年僅21歲的奧斯曼對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實施了長達兩個月的圍攻,最終覆滅了東羅馬帝國。這部紀實劇表面上是對「歷史戰役」的演繹,以及關鍵戰爭的還原,實際上是對「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崛起」的揭秘。觀眾能夠在劇中探尋不少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奧斯曼是如何稱霸歐洲地區的?」、「這場改變世界格局的戰爭是如何打響的?」、「傳奇人物奧斯曼到底是怎樣的人?」
  • 《帝國的崛起:奧斯曼》:史詩級紀實劇,全景式回望歷史進程
    如無意外,《帝國的崛起:奧斯曼》會是2020年口碑最好的紀實劇。而這些都源於剛剛登基不久的奧斯曼。年僅21歲的奧斯曼對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實施了長達兩個月的圍攻,最終覆滅了東羅馬帝國。這部紀實劇表面上是對「歷史戰役
  • 中亞霸主兩大帝國霸主之爭,帖木兒和奧斯曼的決戰,安卡拉戰役
    相比之下,奧斯曼軍隊只有9萬軍隊,奧斯曼軍隊分為三部分,由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塞爾維亞國王率領的2萬歐洲騎士被部署在左翼。奧斯曼帝國的精英,耶尼切裡軍團被部署在中間,這隻軍團的兵員由被徵服的基督教地區提供,從小就被訓練成為優秀而殘酷的士兵。很多奧斯曼帝國的官員和大維齊爾也徵集於這隻軍團。
  • 「至暗時刻」之後,邱吉爾說了這段話
    這部豆瓣評分8.6的電影講述了1940年,邱吉爾從出任英國首相到成功組織英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20天中所發生的事。正是在這一期間,邱吉爾在英國下議院發表那段經典的「決不投降,戰鬥到底」的演說。-Winston Churchill小編今天要推送的這篇短文是邱吉爾發表的另一次著名演說,時間大約是在「至暗時刻」的半個月之後。溫斯頓•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英國最偉大的政治家、歷史學家、畫家、演說家、作家、記者。1874年,邱吉爾生於英格蘭牛津郡伍德斯託克的一個貴族家庭。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邱吉爾領導的五次海戰(下)
    全文共2925字 | 閱讀需5分鐘  如果沒有一戰中急功近利、固執己見的海軍大臣邱吉爾,也就不可能有二戰中帶領英國人走向勝利的邱吉爾。這次戰役聯軍付出巨大代價:死亡、受傷和被俘人數達到4.33萬人,是英國海戰史上少有的。  如此慘重的失敗在國內掀起了輿論狂潮,以《晨郵報》為首的主流媒體連續發表文章對邱吉爾進行譴責,似乎他是失敗的罪魁禍首。保守黨領袖博納·勞發表聲明,表示如果邱吉爾不辭職,保守黨拒絕參加正在籌組的聯合政府,拒絕承認阿斯奎斯領導的戰時內閣。
  • 邱吉爾雪茄何時成為了邱吉爾雪茄
    邱吉爾雪茄邱吉爾型號雪茄的來源羅密歐與朱麗葉邱吉爾、帕迪拉邱吉爾、大衛杜夫邱吉爾、富恩特邱吉爾、奧利瓦邱吉爾、蒙特白金邱吉爾、黑房邱吉爾……世界上有很多品牌雪茄有邱吉爾型號,顯然這個型號就是因為那個著名的英國人溫斯頓邱吉爾
  • 10部經典佳作,帶你徹底看懂一戰
    戰爭片迷恐怕都知道,關於一戰的電影遠不及二戰多。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我們對於一戰似乎缺少了解。這也難怪,一戰不像二戰那樣條理清晰、有多場可以被後人津津樂道其戰術成敗的經典戰役。一戰中的大多數戰鬥都只能用「慘烈」來形容,卻很難說清哪一方才是贏家,只好用恐怖的傷亡數字來比較。這完全是一場消耗戰,勝利的天平兩端擺的都是堆積成山的血肉。
  • 毀容式表演還原真實的「邱吉爾」
    觀影前言第90屆奧斯卡提名名單終於揭曉!
  • 奇葩的澳大利亞軍隊,從未保衛過國家,卻參與過每一場戰役
    剛好,《奇襲60陣地》講述的也是「帕斯尚爾戰役」,就順道一起看了。《奇襲60陣地》是一部澳大利亞影片,它講述的故事是澳大利亞軍隊在一戰中的表現,尤其是「帕斯尚爾戰役」期間的表現。更具體一點,是「帕斯尚爾戰役」裡的「梅西納山脊戰役」。其實,「帕斯尚爾戰役」與「梅西納山脊戰役」都屬於「第三次伊普爾戰役」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