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裡波利戰役丨走向凋零的奧斯曼帝國是如何「涅槃」翻身的

2020-12-19 華太師

引言

加裡波利戰役是世界歷史上的著名戰役,不僅改變了土耳其的歷史進程,還在某種程度上促進澳大利亞民族的形成以及發展,這場戰役使得同盟國在東南歐地區取得了巨大的戰爭優勢。英國與法國開闢了一條新戰線企圖打破西線戰場的僵局,然而卻失敗了,這不僅使得俄國國內的政治以及經濟上的危機大大加重,還間接地推動了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的爆發。加裡波利戰役在世界軍事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並產生了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輝煌的奧斯曼帝國走向衰落,飽受西歐各國的欺凌,一場密謀的瓜分暗地展開,成為加裡波利戰役的導火索

加裡波利戰役的爆發與奧斯曼帝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中世紀時期,隨著奧斯曼帝國進軍攻入了君士坦丁堡,曾經輝煌的神聖羅馬帝國也隨之而宣告破滅,君士坦丁堡也成為了伊斯坦堡。在蘇萊曼大帝的帶領之下,奧斯曼帝國達到了一個頂峰時期,並一舉成為了中東範圍內最為強大的帝國。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至十九世紀時期,西歐列強逐漸崛起,奧斯曼帝國開始走下坡路,「虎落平陽被犬欺」,曾經輝煌無比的奧斯曼帝國在衰落的過程中,除了不斷遭到西歐國家的欺壓之外,還經常被嘲諷,被戲稱為「歐洲病夫」。

歐洲各個強國開始對沒落的奧斯曼帝國進行討論,並形成了所謂的「東方問題」。在德國強大起來之前,東方問題主要圍繞在英國與法國兩個國家之間,利用強大的實力來防止俄國對奧斯曼帝國進行吞併。

隨著德國的逐漸崛起,在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力也日益上升,在經濟方面了,兩國之間的出口額翻了好幾倍,至二十世紀末期,雖然英國與法國對奧斯曼的貿易排名前兩位,但是德國緊隨其後,並且與奧斯曼進行貿易的數額呈直線攀升狀態,此後短短的十年裡,德國對奧斯曼帝國的貿易額增加了166%。

在青年土耳其革命爆發之後,除了經濟方面,德國在政治以及軍事方面在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力也迅速上升,之後不久,奧斯曼帝國爆發了革命,並一舉推翻了素丹哈米德二世的統治,與此同時,青年土耳其也上臺執政,並最終確立了由「恩維爾」、「塔拉特」以及「傑瑪爾」三巨頭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巨頭中,恩維爾十分親近德國,在奧斯曼帝國中官居要職,是戰爭部長以及總參謀部部長,是三巨頭中最有權勢的一位。奧斯曼帝國在軍事上大肆效仿德國,不僅對陸軍模式進行了改革,還聘請了大量的德國軍官,引入了大量來自德國的先進武器,因此,德國在陸軍軍事方面對奧斯曼帝國影響力巨大。

德國在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力逐漸上升,而這引起了英國、法國以及俄國三個國家的警惕以及強烈反對。一戰爆發時,飽受欺凌的奧斯曼帝國忍無可忍,加入了同盟國陣營,這也使得歐洲大陸對於「東方問題」的討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英國與法國改變了之前對俄國抵制的政策,開始實行聯盟,於是一場密謀的瓜分在英國、法國、德國之間展開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戰術的不完善,加上莽撞追擊奧斯曼大軍,英法兩軍「兵敗如山倒」,成就奧斯曼帝國最後的輝煌之戰

在三個強國的聯合之下,奧斯曼無疑是不堪一擊的,這一次則被徹底分解了,其核心部分變成了如今的土耳其,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奧斯曼從此覆滅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對於奧斯曼而言,曾經無比輝煌,怎麼會就此放棄呢,於是最後的輝煌之戰由此而發。

馬恩河戰役之後,協約國集團以及同盟國集團之間,在西線戰場陷入了僵局狀態,而英法聯軍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強行闖入達達尼爾海鮮,然後突破博斯普魯斯海峽,最終佔領奧斯曼帝國的首都。

毫無疑問,這個行動帶動的回報是高的,但與此同時風險也是並存的,但是無可奈何的是,此時位於歐洲大陸戰場上的英法與德奧陷入了僵局狀態,為了打破這種僵局狀態,英國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

對於英法來說,首先想讓土耳其退出戰爭,這樣可以減輕俄國的壓力,於是在接受到了沙皇的請求之後,英國企圖在達達尼爾海峽開闢一條新的戰線,目標直指土耳其。

此後英法兩國投入了大量的海軍進行增援,並不斷的炮轟達達尼爾海峽,與此同時,在陸地上,奧斯曼的軍隊在遭受到了攻擊之後,即刻撤退,英國軍隊直接衝上了海岸,然而奧斯曼大軍只是戰略撤退而已,並不是戰敗而亡。

德國在此刻火速調動部隊進行援助,並建立起了頑固的防禦系統,還擁有兇猛的炮兵部隊。英法大軍在奧斯曼軍隊撤退之後趁勝追擊,卻在德國建立起的防線上碰得頭破血流,第一次登陸行動就此失敗了。

第一次登陸行動的慘敗使得英國心裡清醒了,僅僅只靠海軍是無法取得勝利的,陸軍也必不可少,於是緊急召集澳大利亞、印度以及紐西蘭的陸軍前來增援,並開始了又一輪的登陸行動,目標土耳其。

然而讓英國等軍隊意想不到的是,這一次的登陸是一場噩夢,無論是在地形、人數上,土耳其軍隊都佔有極大的優勢,對於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軍隊來說,一方面對地形不熟,另一方面這些軍隊甚至沒怎麼接受過訓練,於是這次登陸的結果可想而知,戰場變成了充滿血腥味的屠宰場。

在英國多艘戰艦都被打沉的情況下,戰爭仍然在繼續,一直打到了冬天,英國等國家的軍隊在嚴寒之中還在苦苦掙扎,無數人死於凍傷 ,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的國防大臣知道大勢已去了,於是下令撤退,土耳其軍隊並沒有發現協約國的舉動,所以這次撤退很成功,但也意味著整場行動的失敗。

作為登陸作戰的經典案例,加裡波利戰役產生了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軍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加裡波利戰役是沒落的奧斯曼帝國最後一場輝煌的戰爭,對作戰雙方及登陸作戰戰術有著極大的影響。

土耳其的歷史進程發生巨大改變對於衰落的奧斯曼帝國而言,加裡波利戰役是最後的輝煌之戰,這場戰爭的勝利使得奧斯曼暫時免於被瓜分,同時也改變了土耳其的歷史。此後的土耳其「國父」就是在加裡波利戰役中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領導能力,才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將晉升至影響土耳其命運的人。

在土耳其人的眼中,凱末爾在加裡波利戰役中成為一名軍事指揮官的同時,也成為了對抗英法的民族影響,而凱末爾出色的領導能力極大的改變了土耳其的命運。

澳大利亞民族意識從此覺醒「澳大利亞誕生於加裡波利戰役的海灘上」。澳新軍團在加裡波利半島上登陸作戰的這一天成為了澳大利亞的假日,這個節日在澳大利亞的歷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標誌著澳大利亞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

澳大利亞政府以加裡波利戰役為起點,開始撰寫一些戰爭史,這些此後都成為了國家檔案的重要來源,自此以後,澳大利亞人民有了自己的歷史的記錄,這場戰役使得澳大利亞更像一個國家。

戰後各國登陸戰術有了顯著提升,為「諾曼第登陸」提供重要模板加裡波利戰役在世界軍事作戰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是第一次大規模的海倫聯合登陸作戰,並且大量的現代化武器也在其中使用,這使得一個具體化的作戰雛形由此而生。

作為一場經典的登陸作戰,英法兩國失敗的教訓和經驗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並從中加以研究總結,這使得登陸作戰的理論依據大大增加,此後的「諾曼第登陸」也深受影響。

結語

加裡波利戰役的勝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可思議的,英法兩國的軍事實力在當時的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對於已經沒落,進入晚期的奧斯曼帝國來說,這是一場惡戰,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加裡波利戰役才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作為一場現代化的戰爭,加裡波利戰役的影響廣泛而深遠,甚至可以說,這場戰役大大影響了世界歷史的走向,成為了現代立體作戰的典範。

參考文獻:

《世界歷史》

《西洋世界軍事史》

相關焦點

  • 加裡波利戰役:邱吉爾的一戰噩夢,奧斯曼的迴光返照
    不久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陣營,切斷了英法與俄國的海上聯繫。二,突襲加裡波利加裡波利一戰英法沒有達到支援俄國的戰略目的,撤軍則宣告此次遠徵的失敗。英法調集50萬大軍參戰,傷亡超過30萬人,可以說是損失慘重,最後雖然成功撤退,但遺棄了大量物資給奧斯曼帝國。奧軍參戰兵力超過30萬,雖然成功擊退英法聯軍,但自身也損失慘重。1916年英國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失敗的原因。
  • 一場戰役死傷全國0.6%人口——加裡波利戰役,澳大利亞最慘痛之戰
    1915年初,一戰進行正酣,1914年底爆發的馬恩河戰役挫敗了德國的施裡芬計劃,迅速解決西線戰場戰鬥的計劃破滅。協約國雖然守住了巴黎,逼退了德軍,卻並沒有將之擊潰,隨之而來的就是大規模的塹壕戰。奧斯曼帝國是英國的傳統盟友,此時卻在德國的外交攻勢下倒向同盟國。
  • 加裡波利戰役和澳新軍團日的由來
    這要從100多年前的一場發生在萬裡之外的加裡波利戰役說起。歷史上的加裡波利戰役加裡波利(Gallipoli)在哪裡?加裡波利戰役土耳其一方的勝利,讓正義一方的土耳其人終結了奧斯曼帝國過去數十年中屢戰屢敗的歷史,新的民族主義由此萌生。新的領袖也誕生了,就是穆斯塔法·凱末爾,人稱「凱末爾」,其後帶領土耳其在戰後走向國家獨立,號稱土耳其國父。彼時的凱末爾只是一名年輕的軍官,帶領他的戰士們在登陸日迎擊了入侵的澳新軍隊,贏得了軍事奇才的美名。
  • 夢碎維也納,奧斯曼帝國徵服歐洲的夢想破滅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克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東羅馬帝國,此後奧斯曼蘇丹以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居,積極進軍歐洲,夢想徵服整個歐洲。1683年奧斯曼大軍在維也納慘敗,使得奧斯曼帝國停止了向歐洲的擴張,夢碎維也納。那麼奧斯曼帝國的夢想是如何興起與破滅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又一部土耳其視角加裡波利戰役題材電影即將上映
    由土耳其導演哈坎·庫森(Hakan Kursun)執導的一戰電影《我的手絹有百裡香味》(Mendilim Kekik Kokuyor)將於2020年3月6日在土耳其國內上映,影片歷史背景依然是著名的1915年加裡波利大捷,這次戰役中奧斯曼軍隊在德國顧問的指揮下,阻擋住了幾十萬協約國登陸部隊挺進內陸的企圖
  • 奧斯曼帝國和大明王朝誰更強?奧斯曼帝國又是怎麼滅亡的呢?
    然而同一時期,西方也有一個大國崛起,那就是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在他們領袖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奧斯曼帝國成為了西部最強的國家。同一時期的兩個大國誰的實力更加強大呢?在1911年的義土戰爭,巴爾幹同盟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戰爭裡失去了巴爾幹的領地,除了色雷斯及埃迪爾內。德國控制的巴格達鐵路成為國際局勢緊張的源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肇因之一。奧斯曼帝國在追擊戈本號及布累斯勞號(Pursuit of Goeben and Breslau)及介入中東戰線後正式參戰。
  • 超越彎刀:奧斯曼帝國崛起過程中的國家戰略
    他們不再需要擔心水源乾涸的問題,但面對著一個全新的問題:如何統治其他種族。 ——阿諾德·湯因比 在歐亞大陸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多個盛極一時的由草原民族建立的大帝國。從匈奴到蒙古帝國再到帖木兒帝國,這些源於馬背與彎刀的強大力量無不給世界以震撼,卻又如流星般驟然隕落。
  • 中東所有的苦難,為什麼說都是由奧斯曼帝國解體開始的
    值得欽佩的是,這麼多的民族,語言不通,習慣信仰不同,民族仇恨根深蒂固的一個雜牌國家,拼湊的國家居然就讓奧斯曼帝國整整統治了四五百年。 在這四五百年中,奧斯曼帝國國內的民族矛盾還是比較平和。雖然彼此之間因為歷史原因打打殺殺,但整個幾百年間相對平靜。否則也不能夠維持這麼長時間。當時奧斯曼帝國中還沒有猶太人,猶太人雖然是在這個地區出生的,但後來基本都跑到歐洲去了。
  • 馬穆魯克王朝與奧斯曼帝國的國運之戰,為什麼形勢會呈現一邊倒?
    1514年,奧斯曼帝國與薩非王朝為了爭奪安納託利亞東部地區的控制權而爆發戰爭,最終奧斯曼帝國大獲全勝。馬穆魯克王朝的蘇丹(統治者稱號)認為如果任由奧斯曼帝國擴張將會嚴重危及到地區的勢力平衡,因此他希望將奧斯曼帝國的擴張腳步限制在安納託利亞,而將波斯留給薩非王朝,馬穆魯克王朝則繼續控制阿拉伯世界。 然而令馬穆魯克意想不到的是,他們出手幹預不僅沒有遏制奧斯曼帝國擴張的步伐,反而將戰火引到了自己身上。
  • 奧斯曼帝國滅亡後,總共分裂了多少國家?竟多達40多個
    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奧斯曼帝國,滅亡拜佔庭,稱霸歐亞非,可是在一戰之後,迅速分崩離析。 奧斯曼帝國早在17世紀至19世紀間就已經長期滯止發展,再加上歐洲國家的強勢崛起,奧斯曼逐漸走向衰落。
  • 影響世界深遠的兩天,1683年,維也納那場改變人類走向的大戰
    古往今來,戰爭,在人類的世界中從來沒有消失過,即便戰爭如何邪惡,即便無數生命財產為之消失,戰爭依然是一個人類永遠趨之若鶩、津津樂道的話題。戰爭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人類歷史上,有很多戰爭甚至左右和改變了人類歷史的走向。讓人類社會的軌道開始出現重大變軌,從而馳向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 奧斯曼帝國英雄
    奧斯曼帝國英雄是一款戰略遊戲,玩家要招募不同的士兵去戰鬥,還有多種對戰可以讓你感受熱血的對戰,體驗冷兵器時代的戰鬥是如何的,會有多種不同的武器。合理的安排不同的兵種,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力,遊戲的玩法是很簡單的,快來試試吧。
  • 錫諾普戰役:俄國海軍制霸黑海,一場戰役如何推動世界海軍近代化
    1853年11月的一天,濃霧瀰漫了黑海的南岸,這無疑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俄羅斯之間的戰役蒙上了一層陰影,加劇了海上緊張的氛圍。但此時奧斯曼的海上艦隊寧靜地停駐在錫諾普角的海灣,並未意識到危險的來臨。
  • 星月崛起——探析奧斯曼帝國興盛之因
    通過攻佔希臘重鎮塞薩洛尼基,並在1389年的在科索沃戰役中大敗塞爾維亞,奧斯曼帝國得以進軍歐洲。1396年天主教會組織的最後一次大規模十字軍東徵也被挫敗,至此西歐人意識到他們已經無法阻止奧斯曼人繼續擴張。
  • 尤金·羅根:奧斯曼帝國的衰亡與20世紀世界格局的形成 | 文化客廳NO.10
    「1683年9月11日,奧斯曼帝國大軍最後一次圍困維也納,這場三百多年前的「9·11」戰役,有一些人把它當成2001年「9·11」事件的前身。歷史的確是這樣子被記住的,從17世紀的民間傳說和歌謠,到20世紀的《魔戒》,再到21世紀的爛片和一群歷史迷的討論,「維也納之役」總是被描述為一場兩大文明兩大宗教之間的「聖戰」。」
  • 奧斯曼帝國的拐點:1683維也納之戰(一)
    隨著錫蓋特堡戰役的大獲全勝,維也納已經門戶洞開。奧地利人惴惴不安地等候著奧斯曼人對帝國首都的第三次進犯(1529和1532年土耳其曾兩次試圖攻佔維也納),然而,令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奧斯曼人竟撤軍了。尼古拉不知道,在他發起自殺衝鋒這一天,偉大的蘇萊曼一世蘇丹,已經在軍營中因病與世長辭,享年71歲。
  • 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國際關係發生了哪些劇變?
    也正是在奧斯曼帝國形成之後,西歐格局乃至國際局勢都發生了劇烈變化。我們不妨大膽假設一下,如果當時西歐某個國家和某個君主在抵抗奧斯曼帝國入侵時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或許整個西歐也會在土耳其人退去後逐漸走向統一。可惜的是,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
  • 從流散部落到跨亞非歐:奧斯曼帝國的西進徵途都遭遇了什麼?
    奧斯曼帝國的地理位置很優越,東部不易受敵,西部可以擴張。爆發於14世紀的科索沃戰役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在這場戰役中,奧斯曼帝國戰勝了塞爾維亞、保加利亞以及阿爾巴尼亞的聯軍,整體上控制了巴爾幹半島。科索沃戰役後,奧斯曼帝國才開始攻打君士坦丁堡。
  • 凱末爾何以使已經被肢解的奧斯曼帝國成為了今天土耳其?
    奧斯曼帝國曾經是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國家。疆域廣闊,擁有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的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天的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天蘇丹和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