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崛起——探析奧斯曼帝國興盛之因

2020-12-24 青樓大茶壺

公元1453年5月30日,穆罕默德二世親率數十萬大軍,策馬進入千年之城,古典文明的最後堡壘——君士坦丁堡,這座基督教名城從此落入穆斯林的控制之下。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僅僅標誌著持續了千年的東羅馬帝國的最終滅亡,也意味著接下來的三個多世紀裡,整個歐洲基督教世界都將被奧斯曼帝國投射出的可怖陰影所籠罩。

對於法蘭西人、英格蘭人而言;仿佛東方的地中海海岸上突然冒出了這樣一個恐怖的巨頭。對於威尼斯人、熱那亞人而言,操縱地中海貿易的美好時光轉瞬即逝。

奧斯曼人仿佛沿著東地中海構築起一道銅牆鐵壁,在政治與軍事上令西歐世界寢食難安,又阻斷了向西歐輸送香料與奢飾品的東方航路。眾所周知,熱那亞的無名水手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前往西班牙尋求新航路的一個原因,便是奧斯曼人阻斷了義大利諸商業城邦的海運與財路;進而將西歐帶向大航海時代與資本主義時代的巨大變革。

對於基督教世界來說,奧斯曼人仿佛巨人天降於近東。但它又不同於洪水般轉瞬即逝的匈人與蒙古人,保持了長久的強盛、另一方面,奧斯曼帝國在幾個世紀裡也在近東創造了海量的文化碩果與文明成就。這使得探究奧斯曼人與歷代蘇丹身後的這個強大帝國崛起,成為了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公元1683年如日中天的奧斯曼帝國,仿佛盤踞西歐世界上空的陰影

一、"龍傲天"一般的崛起歷程

在公元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這一帝國崛起的高潮事件以前,與其他民族相比,奧斯曼的壯大可能少了一些波瀾壯闊。但奧斯曼人的崛起密碼,很大一部分隱藏在其篳路藍縷的徵程中。

奧斯曼,作為一個來自中亞、西亞地區的遊牧部落,在13世紀跟隨塞爾柱人進入安納託利亞,經歷了伊斯蘭化。歷史學界對於奧斯曼人的來源並不清楚,其早期歷史也沒有文字的記載。隨著14世紀初塞爾柱人的崩潰,奧斯曼部落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小國。不過此時安納託利亞邦國林立,其中毫不起眼的奧斯曼人能夠在14世紀一統諸邦,建立帝業,其過程必然體現出奧斯曼人早期的與眾不同。

奧斯曼人的崛起路上,首先需要提到的便是奧斯曼一世,他不僅開疆拓土更建立了一個完整的政府系統;將統治逐步擴張至巴爾幹地區。通過攻佔希臘重鎮塞薩洛尼基,並在1389年的在科索沃戰役中大敗塞爾維亞,奧斯曼帝國得以進軍歐洲。1396年天主教會組織的最後一次大規模十字軍東徵也被挫敗,至此西歐人意識到他們已經無法阻止奧斯曼人繼續擴張。

穆罕默德二世策馬進入君堡

公元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大軍攻陷君士坦丁堡,而時任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年僅21歲。君士坦丁堡成為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穆罕默德二世甚至沿用了羅馬帝國的名號,稱自己為"羅馬人的皇帝"。"徵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徵戰一生,在他去世時,他身後的奧斯曼帝國已然地跨三大洲,掃清巴爾幹基督教王國,降服埃及馬穆魯克與北非穆斯林,甚至進軍美索不達米亞與中歐。奧斯曼帝國在150年內迅速完成了崛起之路。

二、星月旗如何飄揚?帝國政治與軍事的構建

在宗教、民族與歷史極其複雜的近東世界塑造出一個空前強盛的帝國,奧斯曼星月的高揚與其帶給西歐人的恐懼,離不開其內在的制度建設與優勢。

與今人所想像的不同,奧斯曼人作為穆斯林,並不強烈排斥其他宗教族群。奧斯曼一世建立了著名的"米利特"制。即穆斯林在法律上受奧斯曼人的統治,基督徒、猶太人等其他宗教信徒則由各自族群中選出的信徒組成的"米利特"管制。奧斯曼人則通過管理米利特來間接統治異教徒。這樣,奧斯曼人能夠召集與安撫失去土地、受戰火之苦的基督徒,尤其是安納託利亞的希臘人群體。奧斯曼人將廢棄的無主土地分給基督徒,並要求他們承認奧斯曼人的保護與統治。這樣,奧斯曼人不僅能獲得糧食與兵源,還在處於混亂狀態的基督教與伊斯蘭文明交界處重建了秩序與民心。

19世紀晚期的伊斯坦堡景象

"米勒特"制被認為是宗教多元主義在近代歷史中的重要實踐。它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宗教寬容與融合態度,促進了奧斯曼帝國的內部整合與統治秩序的維持。在宗教多元主義的"米勒特"制下,帝國法院系統就合共有三個,穆斯林及異教徒各佔一個,另一個則是貿易法庭。儘管穆斯林為主的帝國以依託於《可蘭經》的沙裡亞法為法律主幹,但其他族群的法律體系仍然得以局部通行。儘管奧斯曼人對東正教徒有所迫害,其精神領袖君士坦丁堡牧首、君士坦丁堡基督徒社區與座堂,以及其聖地希臘的阿索斯聖山確實受到了奧斯曼統治者的尊重與維護。

另一方面,與其他基督教、伊斯蘭教政權相比,奧斯曼人對異教徒在軍政的態度要寬容得多。奧斯曼統治者大量收攏基督徒為奴婢,並任用他們參與朝政與徵戰。其稍許類似於滿清政權曾採取的"包衣制"。大量希臘人、拉丁人在奧斯曼帝國軍隊中擔任將領與工匠,為帝國製造軍艦與攻城器械。例如奧斯曼人與威尼斯人對地中海霸權的爭奪戰爭中,相當數量的海軍指揮官出身希臘人家族。

蘇丹在高門前接見各國使臣

除了統合帝國族群,奧斯曼蘇丹們建立了不遜於東羅馬帝國的中央集權與專制制度。蘇丹,兼任哈裡發與兩聖地監護人,成為新月帝國政教合一的最高領袖。蘇丹之下則是類似於宰相的大維齊爾,輔佐蘇丹施行政令。帝國政府被稱為"樸特",或"莊嚴樸特""高門",是蘇丹的外廷。蘇丹擁有大量的貴族顧問,他們被稱為"維齊爾",討論並就政務向蘇丹提出建議。與同一時期貴族封建制盛行,權力分散的天主教世界來說,上下整合,政令出自一人的奧斯曼帝國無疑有著明顯的制度優勢。

蘇丹檢閱切尼耶裡

同樣,奧斯曼帝國擁有令西歐各國聞風喪膽的強大軍隊。蘇丹周圍的近衛軍,也叫切尼耶裡,類似羅馬帝國近衛軍。其由出身被徵服的巴爾幹斯拉夫人組成,他們自幼改信伊斯蘭教,學習土耳其語,終身不婚,並接受軍事訓練。他們好戰嗜血,希冀蘇丹帶領他們踏上戰場,大肆擄掠;甚至擁有廢立蘇丹的實力。不過這也使得蘇丹擁有一支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精兵。奧斯曼軍隊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實戰軍隊,也是歐洲第一個使用火槍和加農炮的軍隊;例如在穆罕默德二世時期近衛軍便裝備了火槍。被稱為"西帕希"的騎兵戰術類似蒙古人,顯然高於馬穆魯克與歐洲人一籌。這樣鮮衣怒馬的新月大軍,戰鬥力遠高於鬆散騎士民團組成的西歐軍隊;也難怪強如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也一度被奧斯曼人打到維也納城下。

三、另一個伊斯蘭黃金時代:東方經濟與社會的復興

奧斯曼帝國的強盛,離不開經濟與社會的復興。經歷了長期戰亂的巴爾幹與安納託利亞,在14世紀經濟凋敝,滿目瘡痍。而奧斯曼帝國每徵服一處,皆大幅改革當地經濟。因工商階層對於創造大都會、發展經濟尤其重要,穆罕默德二世與其繼承人巴耶塞特二世鼓勵歐洲受到天主教政權迫害的塞法迪猶太人移居奧斯曼帝國境內。猶太人善於經商,使得奧斯曼帝國商業迅速壯大,生產力大增。

奧斯曼人在攻陷君士坦丁堡以後,接管了拜佔庭帝國讓渡給威尼斯人的商業利益,加之強大的海軍,迅速掌控了東地中海的貿易霸權與西歐通往南亞、東亞的商路。奧斯曼人得以對東方輸送的香料等奢飾品課以重稅,可謂財源滾滾。

沙裡米耶清真寺,奧斯曼建築大師希南的傑作

直至17世紀,奧斯曼帝國的國庫管理與法治組織皆領先周邊,與歐洲封建王國、伊斯蘭世界其他國家不同。奧斯曼人重視金融業的發展。大批經過高度訓練的金融人才得到重用。這些組織發展出來的文書官僚,部分經受過高等教育,使這些組織成為專業化的管理團體,許多奧斯曼帝國政治家的成功都是基於這些專業團體發揮的效能。擺脫歐洲人對奧斯曼人野蠻好戰的負面印象之後,我們得以窺見奧斯曼人對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的熱忱,這也是為什麼一個依靠軍事強權建立的帝國得以保持長期興盛的重要原因。

可以說,奧斯曼帝國既有文治,也有武功。它利用地處歐亞文明十字路口的地緣優勢,融合了東方的專制體制與西方的經貿頭腦,成功地將一個小小的部落國家迅速蛻變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穆罕默德二世以後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成為了地中海世界最繁華雄偉的大都會,而星月旗在其上的天空中長久地飄揚,彰顯著奧斯曼人的崛起智慧。

相關焦點

  •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
    在奧斯曼帝國的崛起這款遊戲中,玩家將會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國王,你需要帶領自己的士兵去攻打其他的領土,並以此來擴大自己的領地,建立一個全新的奧斯曼帝國,而且遊戲的畫面非常的精緻,這無疑讓遊戲中的戰鬥變得十分逼真,感興趣的玩家可一定不要錯過哦。
  • 奧斯曼帝國崛起
    喜歡動作類遊戲的玩家們有福了,今天給你們推薦的這款奧斯曼帝國崛起遊戲,玩起來是非常有趣的,遊戲的畫面是非常真實的,是可以給我們帶來不錯的遊戲體驗的。玩家將控制自己喜歡的士兵,不斷的進行戰鬥,戰鬥結束後,還可以輕鬆的獲得喜歡的裝備,從而提升自身實力。
  • 奧斯曼帝國和大明王朝誰更強?奧斯曼帝國又是怎麼滅亡的呢?
    然而同一時期,西方也有一個大國崛起,那就是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在他們領袖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奧斯曼帝國成為了西部最強的國家。同一時期的兩個大國誰的實力更加強大呢?因此,在地中海沿岸貿易興盛的大航海時代,依靠商貿和軍事的需求交換可以使奧斯曼帝國保持強盛和統一,一旦停止擴張,就很容易還原成為之前的邦聯關係。 其次,忽略文化區的傳統差異和利益衝突,可以把奧斯曼18世紀後的改革和現代化嘗試與美國的發展相比較,就能發現它們的相似性。同樣是引入歐洲的體制和發明,奧斯曼甚至更有地緣優勢。
  • 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國際關係發生了哪些劇變?
    一手建立了奧斯曼帝國的奧斯曼一世 奧斯曼帝國崛起,不斷發動侵略歐洲的徵服戰爭然而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卻毫不自知,依舊像過去一樣不斷發動對歐洲的徵服戰爭。這其實可以理解,畢竟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都想要完成前人所想完成而無法完成的任務。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接二連三的戰爭又一次消耗了奧斯曼帝國的國力。但問題在於,奧斯曼帝國不但沒有取得戰爭的最終勝利,卻因一次又一次的戰敗而不得不割讓大片土地,這反而加速了帝國的衰落。
  • 兄弟齊心:奧斯曼帝國的崛起(三)
    一位19世紀的奧斯曼詩人高度評價了兄弟兩人:「他們讓這個部落變為了稱霸世界的帝國」在布爾薩的奧爾汗得到了這樣的稱號:蘇丹,眾加齊的蘇丹,加齊,加齊之子(奧斯曼加齊之子),世界之英雄。在科尼亞的羅姆蘇丹國消失後,伊爾汗國任命的羅姆總督就表現出一種自治宗王般的傾向,我們已經看到朱潘(Amir Chupan)之子帖木兒塔什(Timurtash)已經在爭取獨立,要不是他家族遭災的話,在不賽因死後,他很可能在科尼亞,或者是在開塞利建立一個安納託利亞的蒙古蘇丹國,這一蘇丹國很可能成為阻止奧斯曼帝國擴張的障礙。
  • 超越彎刀:奧斯曼帝國崛起過程中的國家戰略
    它就是奧斯曼帝國。人們對奧斯曼帝國崛起的理解,大多集中在它的非凡武功。但是在戰爭之外,外交戰略與統治之道對帝國的形成同樣至關重要。本文即是以此入手,通過對奧斯曼帝國崛起初期的國家戰略進行梳理,為大家搭建一個理解奧斯曼帝國成敗的思路框架。 如歷史上所有帝國一樣,奧斯曼帝國在其漫長的歲月中也經歷了崛起、巔峰和衰落三個不同階段,每一個階段之內也包括了多次反覆和曲折。
  • 穆拉德之劍:奧斯曼帝國的崛起(五)
    但是,這一舉動卻使強大的卡拉曼成為了格爾米揚的死敵,為了對抗卡拉曼,蘇萊曼便試圖得到奧斯曼帝國的支持。阿拉丁則與艾裡特納的統治者達成了聯合行動協議,一同出發去懲罰奧斯曼帝國,在1362年的冬天過後,穆拉德一世在布爾薩聚集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也向小亞細亞內陸進軍,在貝伊謝希爾地區,艾裡特納和卡拉曼的聯軍被奧斯曼擊潰,暫時解除了卡拉曼的威脅。
  • 小亞細亞的傳說---星月土耳其(一)
    「亞細亞」在閃米特語裡的意思就是「東方日出之地」,同樣,古希臘人把這裡叫做「安納託利亞」,意思也是「太陽升起的地方」。隨著文明的發展,西方人也慢慢知道了他們東邊是片更加遼闊的大陸,那就是咱們所處的亞洲。所以最早進入他們視野的緊鄰的半島(雖然也很大),就被叫做了「小亞細亞」。
  • 「基督教聖城」到「伊斯蘭之光」:探析伊斯坦堡的蛻變重生!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的四個多世紀裡,伊斯坦堡經歷了一系列的重建與先後的伊斯蘭化、現代化進程。同時這座城市也在奧斯曼帝國的經濟與文化中、以及近代的歐亞歷史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另外,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教文明的交替為這座城市留下了獨特的歷史記憶,其文明的衝突與融合一直持續到當代,同樣值得後人的探索與思考。
  • 海產攝入過多的危害 初代吸血鬼的戰鬥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1)
    奧斯曼獨立時的疆域(三角形內)西洋古代軍事戰略 第五章 中世紀晚期第十講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上)主講人
  • 埃爾多安野心勃勃的奧斯曼帝國夢
    埃爾多安此番演講足見其想要重拾土耳其歷史上奧斯曼帝國影響力的野心。野心勃勃的性格支撐著埃爾多安從底層出身一路拼殺到國家領導人的職位,他的執政風格極其強硬。在擔任伊斯坦堡市長和國家總理期間,他創造了土耳其經濟奇蹟,為土耳其收穫了地區影響力,也讓埃爾多安得到了中下層民眾的廣泛支持,順利成為該國歷史上第一個民眾直選產生的總統。
  • 奧斯曼帝國的拐點:1683維也納之戰(一)
    無獨有偶,當年2月也曾上映了以奧斯曼帝國攻佔君士坦丁堡為題材的《徵服1453》,由土耳其導演法魯克·阿克蘇伊執導——二者相映成趣,可作為絕妙的對照。《徵服1453》被認為過分偏向土耳其立場,在希臘民眾中一度引發了軒然大波;而《維也納之戰》也有著過分突出波蘭功績、貶低哈布斯堡王室的嫌疑,於奧地利和波蘭影迷中掀起了一輪「口誅筆伐」。
  • 奧斯曼帝國分裂後,變成了幾個國家?數量驚人!
    除了羅馬外,還有奧斯曼帝國,國度面積一度超過550萬平方公裡!那麼,這個國家為何會滅亡?滅亡後分裂成了今日的哪些國家?當時,東羅馬帝國拜佔庭王朝是龐然大物,然而奧斯曼帝國皇族卻通過很多技巧,成功的絆倒了東羅馬帝國,結束了拜佔庭王朝的統治。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奧斯曼帝國疆域橫跨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總面積達到550萬平方公裡,人口也到了2380萬!
  • 為什麼星月菩提玩不出「開片」?用對了方法星月才能盤「畢業」
    ,追捧的玩家眾多,但是星月菩提一路走來卻並不順遂,文玩佛珠手串崛起初期,最大的特徵就是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是基於事實適度的誇張,有的則壓根就是沒有的事兒,完全依靠商家硬編,為的就是賣高價!
  • 俄國割佔奧斯曼帝國大片領土,為何沒有控制黑海海峽?
    奧斯曼帝國的「人生」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幸運的是,奧斯曼帝國崛起於哈裡發(阿拉伯帝國)日漸沒落之時,在百餘年迅速的由小亞細亞西南小國崛起為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但奧斯曼帝國又是不幸運的——因為後來遇到了俄國!
  • 夢碎維也納,奧斯曼帝國徵服歐洲的夢想破滅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克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東羅馬帝國,此後奧斯曼蘇丹以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居,積極進軍歐洲,夢想徵服整個歐洲。1683年奧斯曼大軍在維也納慘敗,使得奧斯曼帝國停止了向歐洲的擴張,夢碎維也納。那麼奧斯曼帝國的夢想是如何興起與破滅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加裡波利戰役丨走向凋零的奧斯曼帝國是如何「涅槃」翻身的
    在蘇萊曼大帝的帶領之下,奧斯曼帝國達到了一個頂峰時期,並一舉成為了中東範圍內最為強大的帝國。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至十九世紀時期,西歐列強逐漸崛起,奧斯曼帝國開始走下坡路,「虎落平陽被犬欺」,曾經輝煌無比的奧斯曼帝國在衰落的過程中,除了不斷遭到西歐國家的欺壓之外,還經常被嘲諷,被戲稱為「歐洲病夫」。
  • 法國歷史上的外交糾紛:駐奧斯曼帝國的使臣,卻被送進精神病院
    公元1525年,為了對抗哈布斯堡王朝,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和奧斯曼帝國組成聯盟。在此後一段時間裡,弗朗索瓦一世不斷派出使臣前去拜見奧斯曼蘇丹蘇萊曼一世,而蘇萊曼一世則表示願意和法國人建立外交關係,不久之後,奧斯曼帝國和法國開始互換大使,這兩個此前並沒有太多接觸的國家正式成為盟友。
  • 昝濤:當代中國人為什麼要了解奧斯曼帝國的歷史?
    (3)16世紀中後期之後,奧斯曼帝國就進入到一個漫長的兩百餘年的危機、調整與相對平衡的時代,直到18世紀後期的1789年;(4)正是在1789年,蘇丹塞裡姆三世開啟了具有現代化意義的、長達一百多年的改革時代,這一百多年可以稱之為「挫折、現代化與收縮並行的時代」,奧斯曼帝國面對著西方的崛起以及許多內部問題,需要應對種種挑戰,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帝國戰敗,很快就徹底解體了。
  • 如果沒有這個「強盜」,歐洲會不會插滿星月旗?
    於是,巴巴羅薩趁著西班牙艦隊後撤、基督徒船隻一片混亂之時,殺了出來。威尼斯人求戰心切,立刻迎了上去。誰也沒想到,多裡亞竟然讓西班牙戰艦躲在後面觀戰,出賣了威尼斯人。當天晚上風向轉變,西班牙艦隊就趁機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