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種「整理魔法」是怎樣一種體驗?

2020-12-27 葉隨楓漂

真正的人生,從整理之後開始。

上星期難得回家一趟,一進家門就看到老媽在廚房忙碌的身影,瞬間覺得幸福感滿滿的。

我放下背包,來到廚房:「老媽,我能幫你做點啥?」

老媽想了想:「那你去小房間裡拿點香菇過來。」

我欣然應聲道:「好咧。」

一來到小房間裡,我被眼前堆得快到天花板的東西嚇了一跳,搗騰了半天才把香菇找著。

拿到老媽面前,老媽說:「怎麼這麼慢的?」

我無奈地說:「老媽,你把小房間塞的滿滿當當,門都快推不開了。找個時間我們一起收拾一下,把沒用的東西清理出來唄。」

老媽不以為然:「我跟你爸已經收拾過了,那些東西都是有用的,不能丟掉。」

前幾天看了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我的腦海裡蹦出的就是上面的那個畫面,真的是太形象了。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近藤麻理惠是誰?

近藤麻理惠,5歲就開始閱讀各種家居雜誌,初中開始閱讀整理類書籍,經過苦心鑽研,她驚覺,「心動」才是決定物品棄留的正確標準,自創了「心動整理魔法」,入選了《時代》周刊「影響世界的100人」。

剛開始看《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時候,我心裡就在想,這不就是一本整理居家和個人用品的書麼,跟人生有什麼關係啊?後來我才發現,我這是過早下結論了。

這是一本可以幫助你重新找到幸福感的人生整理書,告訴你如何通過整理你的身邊物品環境,來整理你的人生、改變你的人生。

一、明確整理目標,丟棄不心動的,留下砰然心動的。

麻理惠說:「在丟棄任何東西之前,首先你要明確你的整理動機是什麼?你想通過整理究竟達到什麼樣的效果?也就是你要思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就拿我家的情況來說,為什麼整理完物品之後還是堆滿整個房間?我想有兩個原因:

1、沒有明確整理目標。

我想我爸媽在整理的時候,沒有明確整理的目的是把房間騰出來可以住人,純粹只是為了看到這麼多物品想整理而整理,結果整理一番,還是這麼多。

2、捨不得丟掉,覺得都有用。

我爸媽是比較節儉的人,經常覺得這個物品有用,那個物品給也有用,都捨不得丟掉。但其實,真正用到的物品卻沒有幾樣。而且,還有很多東西真的是幾年都沒有用過的,扔在角落裡鋪滿灰塵。如果這些東西是有生命的話,感覺有種被人拋棄的感覺,甚是可憐。

在我爸媽的薰陶培養下,我在整理物品的思維觀念上也被潛移默化了,覺得確實好像是跟我媽說的那樣,都是有用的。

在看了麻理惠的這本書後,我的想法發生了轉變,覺得這麼簡單的整理方法,我也是可以做到的。我試著跟我爸媽商量,要把小房間好好整理出來,並把這個事情當做我們家的一件大事。我制定出了以下幾個步驟來實施:

第一步,把小房間真正的騰出來,可以住人,也可以用來讀書學習作為此番整理的目標,而不是把房間堆滿東西連落腳的地方都找不到。

他們覺得也有道理,因為當初的目的就是騰出多一個空間住人的,現在的結果確實不是他們想要的。

第二步,我們把所有的東西全部拿出來,按照食品、生活用品、餐具三大類分好,我們每個人負責一個大類,我媽負責食品、我爸負責餐具、我負責生活用品。

第三步,把分類好的物品從食品開始,每樣東西都採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是丟棄還是留下。

麻理惠說:「在判斷物品該留下還是丟掉時,應該以『擁有它是否幸福』,『擁有它是否覺得心動』作為標準。」

我們花了一整個上午的時間,從200多件的物品中,留下了讓我們心動的100件物品。剩下的一部分送給了那些有需要的朋友;一部分可以回收利用的,二手變賣了;一部分丟棄到垃圾回收站。

第四步,按照物品的大類,分別又進一步設置了家裡各個大類的放置區域,在放這100件物品的同時,我們又順便把其他的物品也進行了整理。

一天下來,除了看到小房間終於像個可以住人的房間之外,整間屋子都被整理的整潔有序。我們甚至從來都沒有想過,原來我們的小房子也可以變得這麼寬敞,這麼舒服。

看著老爸直接躺在地板上的那種雀躍心情,我發現,原來麻理惠說的幸福感就是這樣來的。只有與家人認真實踐過,體驗過,用心去整理物品,幸福其實來的很自然。

幸福且有溫度的家是怎樣的?是有一群讓你心動的物品圍繞著你,陪著你一起度過春夏秋冬;有愛你的家人;有散發著母親味道的家常美食。

二、梳理人生,自信前行。

麻理惠說:「擁有什麼樣的物品等同於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態度。」

在日常中,我們就很容易被外界的一些信息幹擾自己的判斷,比如超市大特價,我媽就會買一大堆的物品回家囤積著,總覺得是自己撿了便宜,可因為物品太多,又無法及時用完,最後物品是因為過期或者腐爛而被丟棄。那我媽是真的撿了便宜嗎?不。這不但沒有撿便宜,還浪費了。

類似這樣的現象結果,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們過多的給自己附加了「負價值」,製造一些貌似有幸福感的假象,其實是對生活的一種不安感。這種不安感,會讓我們產生焦慮,產生疲憊感,無形中卻降低了我們的幸福指數。

朋友小安跟我說,她遇到職場瓶頸期,處於一種升職難,辭職不敢的狀態。經常感覺焦慮不安,以為報了很多網課學習就會緩解,可學完之後還是很焦慮。

小安的情況其實就是沒有好好梳理自己的職場問題,想著多點提升不同的工作技能,這樣在工作上就多一些競爭力。其實不然,沒有垂直目標的學習,會導致學完忘記,忘記了就一樣還會焦慮的後果。

把太多的東西往自己腦子裡塞,卻沒有真正問過自己的內心:這個知識點是我需要的嗎?對我真的有用嗎?能解決我目前的問題嗎?

有些時候,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或許,你就能很好的梳理出自己的問題,帶著目的去尋求解決方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取捨,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前行的道路就會看到幸福的曙光。

寫在最後

麻理惠在書中講述的整理物品,其實就是在梳理人生;學習從心動的方向去判斷物品的丟棄還是留下,就是在學習審視自己人生的過往、現在和未來。

只有懂得審視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才能更加珍惜那些真正值得我們為之怦然心動的東,懂得取捨人更容易幸福。

相關焦點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真正的人生,從整理之後開始
    人人需要的整理魔法近幾年,許多新型職業逐漸流行了起來,整理師就是其中之一。《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近藤麻理惠,就是一位頂級整理大師。什麼是職業整理師呢?就是給客戶提供家居整理、收納方案和服務的專業人士。好的職業整理師,收入非常高。中國新聞網曾報導過「中國整理界第一人「韓藝恩的收入,每小時是500元人民幣甚至更多。而2017年時,在整理師行業,大部分人都能達到日薪1000元以上。經驗越豐富、等級越高,整理師的收入越豐厚。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整理,讓生命蛻變
    》 分享09:27來自pony在1993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父母很生氣地對我們大喊:「你把房間給我好好整理一下!」但他們很少會認真地去教我們,該怎樣去整理房間。一項調查說,「曾經學習過整理相關理論的人」,實際上連百分之零點五都不到。
  • 開啟極簡生活,讓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課
    這不僅僅是一本生活類型的整理術,同時也是心靈療愈書。從精神層面到整理方法俱全。本書介紹「一旦整理,就不會變亂」的整理方法,作者按照心動的標準選擇物品,按照首先丟掉不必要的東西,然後收納的順序,按照物品類別,進行整理等。書中的魔法整理,其實不僅僅是整理收納物品,而是從物品的收納升華到對自己生活的的整理,從而學會珍惜已擁有的東西。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整理只會斷舍離,其實是本末倒置
    正如麻理惠在前言中所說:「我所傳授的整理法不是所謂物理性的整理和收納的技巧,而是一種通過使其具備整理上的正確認識,成為」會整理的人」 的方法。這就是整本書所說的整理的魔法:無論是誰,只要體驗過一次完善的整理,就會體會到心動般地感覺,而且,還會實際感受到「整理之後」的人生所產生的的戲劇性變化。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學會判斷,擺脫對過去執著和未來恐懼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近藤麻理惠是日本非常著名的室內整理專家,日本整理協會把整潔的最高等級叫做「近藤」級就是從她的名字來的。她拋開讓人越做越沮喪的收納技巧,把「心動」視作決定物品棄留的標準,創立了「心動整理魔法」。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整理房間是一門技術活
    這裡是【卉說】陪你度過的第223天《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是日本人近藤麻理惠的代表作,旨在幫助大家快速高效地整理出怦然心動的房間。近藤麻理惠5歲開始通過閱讀雜誌,對歸納整理興趣濃厚,初中,她又得到暢銷書《丟棄的藝術》的啟發,真正開始研究整理。 並於19歲那年成立了一家整理諮詢公司,為客戶提供上門整理服務。她的收納整理法轟動一時,讓她名聲大噪。日本為此成立了心跳收拾協會。
  • 讓人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
    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真的有這麼神奇嗎?看完麻理惠整理秘訣的紀錄片我內心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學會這兩點,沒有整理不好的房間
    最近讀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發現整理是一門學問。所謂的整理就是對過去的整理,我們也在整理的過程中清楚地知道人生中什麼是必要的,什麼是不必要的。很多人整理完房間之後,沒過多久又亂作一團,感覺整理好像浪費了時間。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通過整理過上全新的生活,可以嗎?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是一本關於整理房間的書,以上是摘自書中的一段原話。我就是上面所說的這種人,從來都是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來收拾房間。每次看到孩子把書桌弄得亂七八糟,就會衝孩子生氣大吼,但是又從來不會把好的方法教給孩子。
  • #BeWell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兩年前,我第一次從朋友那裡聽說」怦然心動「整理方法,感到的既是好奇、也是懷疑。她說:「打開你的衣櫥,觸摸每一件衣服,如果感到一種喜悅的火花(a spark of joy),那麼就留下它。」據說,這是一位日本主婦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方法。巧合的是,在聽到這個方法之後的兩年之內,我因為工作的原因,曾經兩次在中國和歐洲之間往返搬遷,而整理行囊的痛苦過程則全靠了這個方法。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Em……雖然我看的時候也覺得很詭異,但是實踐的時候,不同物件給到的內心體驗確實是不一樣的,你可以通過觸摸很清楚的知道這件物品的定位。況且整理一定有終點,當你決定好所有物品的定位,那一瞬間就是終點。而且這與工作、念書或運動不同,完全不需要跟別人比較,基準完全操之在己。
  • 體會「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擺脫'髒亂雜'困境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可以給到你答案這本書的作者近藤麻理惠被稱為 「日本新一代整理教主」。近藤從五歲起就著迷於整理這門藝術,最大的樂趣是翻閱媽媽買的生活類雜誌,裡面就有收納的欄目。儘管沒有辦法完全讀懂文字內容,但小小年紀的近藤就已經學會了用牛奶紙盒去做抽屜的隔板。
  • 驚恐發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那時,他常受到一種突如其來令人驚恐萬分的「心靈風暴」的侵擾,這種恐懼和抑鬱交替的狀態循環往復,毫無先兆,令他近乎絕望,屢屢產生輕生的念頭。從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清楚驚恐發作是怎樣一種狀態,直到我有了親身的體驗。我曾想像它大概就比你弄丟了家門鑰匙,或重要約會遲到時內心的焦灼,更煎熬一些。
  • 【讀書】《讓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讀書心得
    比如,每個詞彙上,會有詞彙小仙;件物品上,會有物品小仙;每顆植物上,會有植物小仙;每個靈魂上,會有靈魂小仙……很多時候,我們貌似在與詞彙、物品、人打交道,而事實上,和我們做內在溝通的是這些萬事萬物上居住著的小仙們。 看到近藤麻理惠的這本《讓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似乎又讓我堅定了這樣的念頭。
  • 女生會撒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撒嬌是一種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不過要看撒嬌的對象是誰,不是誰都可以去撒嬌的,一般來說親密關係的愛人,父母長輩,閨蜜是可以撒嬌的。撒嬌是女生的天賦,更是一種待開發的技能~相比於那些動都不動就撒嬌的女生,會撒嬌的女孩子,知道什麼時候該撒嬌,適當的撒嬌才是最令人舒服和青睞的。分得清對什麼人,怎麼撒嬌。對閨蜜撒嬌,當然是怎麼噁心怎麼來,畢竟你們之間的關心噁心也沒用!對男性朋友撒嬌,無論什麼時候,會撒嬌的女生會簡單大方的行動。對爸爸媽媽,會撒嬌的女生會讓家庭更和睦。
  • 粉絲福利丨真正的人生,從整理之後開始!《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1、2》
    在整理的魔法中,孕育出人生的自信,把你更多的時間和熱忱,投注在真正心動的事業上。真正的人生,從整理之後開始!在整理的魔法中,孕育出人生的自信請把你更多的時間和熱忱,投注在真正心動的事業上真正的人生,從整理之後開始整理是一個發現自己的過程;在整理的過程中喜歡上自己;通過整理清除負能量;讓整理帶來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 《每天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超有用的整理方法,不會再亂!
    近藤麻理惠,日本知名整理師、整理專家、空間規劃師。2015年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影響世界的100人之一。代表作:《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是一本告訴你如何進行整理的書,更是一本整理人生的書,因為你需要對自己進行提問,然後遵從內心的意願,用「怦然心動」作為鑑別的標準,去捨棄,去整理,去找尋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 日本主婦:把「做家務活」變成一種事業,是一種什麼體驗?
    前有近藤麻理惠,後有山下英子,前者憑藉一本《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大紅大紫,後者憑藉一部《斷舍離》奠定地位。對於這群日本主婦而言,她們完全沒有被「全職」的標籤所束縛,而是憑藉「做家務活」創出了自己的基業。
  • 體驗日式整理:整理師上門,效果太驚人了
    最近,她寫了一篇關於日式整理的文章,裡面的整理原則跟馬睿欣老師寫的《理家理心》裡的原則和方法很相似,媽媽們可以借鑑一下。本文轉載自公眾號: 楊太太的成長日記作者:楊太太原標題:楊太太|體驗日式整理事先聲明:我自掏腰包花了不少錢體驗了日式整理,沒有從任何人那裡拿錢。開門見山,今年11月我請了個日式整理師來整理家裡。
  • 整理人生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