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華科技戰略的「小院」與「高牆」

2020-12-26 環球網

本文轉自【《環球》雜誌】;

從空中俯瞰美國甘迺迪宇航中心

李明波

美國國會「中國特別工作組」下設的中美科技關係專家小組11月發表了長篇政策報告《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美國的技術競爭新戰略》,從中可以看出,美國國內已經開始對川普政府執政期間對華的全面科技封鎖政策進行反思。

隨著大選結果塵埃落定,美國即將迎來政府換屆,而這份報告,或可透露美國未來幾年對華科技政策的新思維。一方面,新政府將強化科技領域的對華「防禦」,從川普時期的一刀切封鎖方式修改為「小院高牆」的精準打擊模式;另一方面,新政府將強化科技領域的對華「進攻」,確保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全球地位,確保領先於中國。

「小院高牆」精準策略

2018年10月,「新美國」(New America)智庫高級研究員薩姆·薩克斯率先提出了「小院高牆」的對華科技防禦新策略。「小院高牆」原本是一個軍事防禦概念,最早是指由歐巴馬時期的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提出的美國太空防禦戰略。

以薩克斯、洛蘭德·拉斯凱為代表的一批美國學者認為,川普的對華全面科技封鎖猶如在整個高科技領域建立一堵巨大的圍牆,切斷中美高科技領域的一切聯繫,但這樣的效果並不理想。首先,以美國監管機構的現有人力物力,很難有效地進行篩查和阻隔;其次,對華限制也對美國造成附帶損害,因為美國和中國的科技一體化程度遠遠超出了川普政府的評估。中美作為兩個技術領先的大國,已牢牢構築了一個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在研究、供應鏈、人才和投資方面,美國也需要來自中國的合作。強行在科技領域將中美分開只會適得其反,甚至可能造成毀滅性結果。

因此,薩克斯認為,在「小院」修建高圍牆有助於監管機構更有效地篩查「小院」範圍內的有害活動,同時減輕對相鄰高技術領域的附帶損害。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學界討論、國會辯論,「小院高牆」策略逐漸成為美國國會推崇的對華科技防禦策略,並在上文提到的報告中被明確採納。報告來源機構中美科技關係工作小組,由來自於美國學術界、工業界和智庫的29名中國問題和科技專家構成,經過長達一年之久的審議和研究後完成了此報告。

報告指出,美國需要闡明與美國國家安全直接相關的特定技術和研究領域(即「小院」),並劃定適當的戰略邊界(即「高牆」)。「小院」內的核心技術,應採取更嚴密更大力度的對華科技封鎖,但對「小院」之外的其他高科技領域,美國可重新對華開放。

不過,「小院」的範圍是什麼,美方目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方案。薩克斯2019年在國會參議院作證時曾提出,符合三大標準的高科技和新興技術應該納入「小院」的管制範圍。中美科技關係工作小組的報告對此表示認同,認為可將這些標準作為進一步討論的起點。這三大標準是:這些技術對軍事至關重要;中國對此技術擁有的知識相對匱乏;美國確實處於該技術發展的前沿。

2020年10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公布了《關鍵技術和新興技術清單》,共計20大類,包括先進計算、先進的常規武器技術、人機互動、醫療與公共衛生、量子計算、晶片、太空技術等。稍早一點的版本是2018年12月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公布的出口管制類新興技術列表14大類,包括生物技術、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定位與導航、晶片等。在這兩個版本中,晶片、航空航天、量子計算、人工智慧、數據分析存儲、生物是六個重疊領域,很可能成為美國對華科技防禦的重點領域。

相比「小院」,「高牆」策略是明確的,主要有三大手段:多邊出口管制,限制中國投資美國技術領域,限制中國人進入敏感的實驗室。

2018年,美國制定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明確提出限制「新興和基礎技術」的出口。但美國發現需要加強多邊出口管制,修改現有的《瓦森納協定》,動員盟國和夥伴國家參與到對中國的高科技封鎖,才能實現既有目標。

在限制中國投資方面,2018年,川普籤署了《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該法案允許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審查由中國國家支持的基金對美國新興科技公司的投資,可用「國家安全」的名義否決中國的投資。

此外,美國的大學實驗室等機構將嚴格審查研究人員,禁止中國公民參與「小院」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高校也會採取措施將高度敏感的研究轉移到安全管理更加嚴格的國家實驗室。國會還將要求高等教育機構適當地披露參與敏感技術研究者的個人信息,防止有中國公民可能繞過初始的籤證安全檢查。

美國欲確保科技領先於中國

美國精英階層近年來反覆強調的是,美國在科學領域的成就和全球領導地位,成就了美國今天的繁榮、安全和美國的生活方式。但是,美國在高新技術和關鍵技術領域的領導力面臨著中國越來越強大的挑戰。在美國新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關鍵技術和新興技術被認定是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當前美國最大的擔心是,如果中國在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等關鍵技術上超過美國,美國的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競爭力和美國的生活方式將會發生重大變化。

因此,美國接下來的對華科技政策不僅是簡單的防禦作戰,還要有進攻作戰。美國將力爭確保聯邦政府繼續發揮在高新技術和關鍵技術領域的領導作用,加大研究投資、促進私營部門的夥伴關係、加強政策創新,減少監管障礙。根據美國國會中國特別工作組的政策報告,美國對華科技重點進攻領域將是人工智慧、5G無線通信、量子信息科學、無人駕駛汽車、網絡安全和生物技術。

同時,美國政府為繼續維持對中國的創新優勢,將加大資金投入培養一支有競爭力的美國本土人才隊伍。

美國國內相關研究發現,美國本土學生準備申請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等相關學科學位的人數持續萎縮。過去幾十年來,大學費用的上漲速度也超過通貨膨脹,從而增加了學生承擔債務的風險。在美國就業市場,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和薪資水平並不高。美國政府意識到,必須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為這些專業的本國學生提供更多獎學金,在就業市場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僱主們合作,為員工提供更多的繼續教育培訓機會,提高美國勞動力人才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能力。

分析人士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拜登新政府上臺後,中美關係可能在戰略層面趨於穩定,但雙方在技術領域更深層次的衝突並不會停止。針對美國對華科技政策新思路,中國必須高度重視,認真準備應對。

要指出的是,美國的對華科技政策新思維雖然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其對華科技競爭的戰略,但其競爭的範圍、方式和邏輯都會與川普政府有所不同,中國在兩國科技領域的競合中仍然存在大量可作為的空間。

(作者系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傳播中心主任)

來源:2020年12月23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6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大面板+小模組」戰略顯成效 華映科技業績扭虧多款產品亮相高交會
    作為全球重要的面板顯示部件專業製造商華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華映,以下簡稱華映科技)本次作為參展商帶來了公司多款產品,公司董事長林俊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在高交會展示的項目,以金屬氧化物的產品為主,涵蓋小尺寸以及中尺寸。
  • 「科技小院」成為遼陽農民致富加油站
    向企業展示農業新成果 根據農戶需求隨時「出診」「科技小院」成為遼陽農民致富加油站  8月3日,盛夏酷暑,遼陽縣甜水滿族鄉謝家大榛子種植家庭農場的大棚靈芝剛進入噴粉時節  謝家農場只是遼陽科技共建高效食用菌產業「科技小院」科技服務團隊開展服務的一個縮影。食用菌是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項目,近年來,遼陽科技共建高效食用菌產業「科技小院」科技服務團隊立足重點科技示範戶、科技帶頭人、合作社領頭人等,建設打造「科技小院」,不僅讓農民嘗到了科技幫扶的甜頭,也讓「科技小院」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加油站。
  • 啟迪數華與軟江科技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召開,標誌雙方將進入全方位合作
    2020年1月14日,啟迪數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迪數華)與重慶軟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軟江)在重慶觀音橋皇軒大飯店舉行隆重的合作籤約儀式。啟迪數華總裁王英傑,副總裁孫金樹,總監金迪和軟江科技總經理陳強,項目經理吳洪凱,銷售總監周強等出席儀式。
  • 華映科技重組方案出爐
    ■本報首席記者 楊劍峰  本報訊 去年頻陷重組傳聞的華映科技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終於水落石出。公司昨公告稱,擬出資7億元再度收購華映光電35%股權以解決同業競爭。受此利好影響昨日華映科技復牌交易強勢漲停。
  • 【經驗】河北沽源:「科技小院」寫活扶貧「大文章」
    為了給縣裡留下一支不走的農業科技培訓專家隊伍, 2017年8月產業扶貧幫扶小組在沽源縣架豆種植核心區的西辛營鄉東辛營村建立起全縣首家「科技小院」,由中國農業大學與雲天化集團駐河北員工派專人長期駐守。我家豆角去年讓火霜給毀了,今年該怎麼預防呀?我家豆角長不直,不好賣是怎麼回事?……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問題,在「科技小院」都有很好的答案。
  • 北京科技小院:專家「駐院」為京郊鄉村帶來發展動力
    …… 在北京市,北京農科院建立的12個北京科技小院你追我趕,成為帶動京郊鄉村產業提級換代的科技引擎。北京科技小院是在北京市委統戰部的統一組織和指導下,借鑑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院士科技小院建設模式,結合北京實際形成的一套集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示範推廣、人才培養及精準幫扶於一體的科技服務平臺。
  • 尋求自救的華映科技 現在怎麼樣了?
    最終導致華映科技2018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虧損49.66億元、25.87億元。   深陷泥潭的華映科技開始尋求出路。同時臺灣中華映管欠華映科技的近29億款項,也正在訴訟當中,目前公司已基本從中華映管破產事件中恢復。
  • 「經驗」河北沽源:「科技小院」寫活扶貧「大文章」
    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西辛營鄉東辛營村,有一座深受農民歡迎的「科技小院」。說到這個成功的科技小院,還真多虧了駐沽源產業扶貧幫扶小組。為了給縣裡留下一支不走的農業科技培訓專家隊伍, 2017年8月產業扶貧幫扶小組在沽源縣架豆種植核心區的西辛營鄉東辛營村建立起全縣首家「科技小院」,由中國農業大學與雲天化集團駐河北員工派專人長期駐守。我家豆角去年讓火霜給毀了,今年該怎麼預防呀?我家豆角長不直,不好賣是怎麼回事?
  • 華映百慕達持有華映科技股份流拍,市場各方似乎無意入主華映科技
    2月12日晚間,華映科技披露稱,根據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頁面顯示的拍賣結果,華映百慕達所持1.53億股拍賣流拍。據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此次二度拍賣,華映百慕達所持華映科技股份的拍賣價格均有所下降。在首度拍賣時,華映科技8300萬股股份的拍賣價格為2.2825億元,7000萬股股份的拍賣價格為1.925億元。經計算,在首次拍賣時,華映科技1.53億股的拍賣價格合計為4.2075億元,二度拍賣時華映科技1.53億股的拍賣價格合計為3.366億元,二度拍賣的價格較首次拍賣的價格降價8415萬元。
  • 華映科技「護盤式重組」告吹 渡過爆倉危機
    北京商報訊(記者 馬元月 董亮)在停牌逾一個月之後,昨日華映科技(000536)發布公告稱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而這也意味著備受質疑的「護盤式重組」正式告吹。
  • 【2020綠博會】華自科技:專注於水,長守於電
    受訪者供圖 身處千變萬化的時代浪潮中,華自科技的諸多選擇都經受住了時間地檢驗。 二十餘年砥礪前行,華自科技專注於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拾階而上,成為行業內極具競爭力的多能物聯技術領航者。 秉承「智能創造價值,綠色承載未來」理念,華自科技書寫著一頁頁華彩篇章。
  • 技經觀察|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報告《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稱跨大西洋國家面臨著中國帶來的經濟、安全和價值觀挑戰,並應為此制定協調、有效的跨大西洋對華戰略。報告提出跨大西洋國家應把戰略重點放在六大關鍵優先事項;報告認為,可以通過成立「跨大西洋協調理事會」,促進討論和協同行動,實現國家間的戰略兼容性與協調性。
  • 周建明:美對華「理性派」的戰略競爭說,會比「脫鉤派」更難應付嗎?
    1確實,美國雖把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但「脫鉤派」的政策莽撞,對這種競爭的性質、內容、形式與邊界都未做出清晰的界定,甚至對政策的利弊得失都未及考慮。 近來,美國對華戰略中「理性派」的聲音漸起。他們強調:對華戰略中對中國的實力低估會產生自滿,高估會產生恐懼,兩者都可能導致誤判,2並提出了與「脫鉤派」不同的「戰略競爭」解說,值得我們重視。
  • 華映科技斷臂求生、扣非淨利仍為負 董事長坦言首要任務保殼摘帽
    華映科技曾過度依賴於控股股東在境外業務,導致2018年底原控股股東臺灣中華映管進行破產重整後,華映科技整個業務模式沒有辦法運轉。面對華映科技困境,大股東電子信息集團??指派林俊2018年底到華映科技任職,任職常務副總經理。2019年2月,林俊??接任董事長。
  • 唯物鏈與廈門昱佳善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7月13日,唯物鏈與廈門昱佳善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廈門昱佳善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物技術推廣服務為核心的科技推廣應用服務公司,隸屬於寧波國瑞健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以磁性健康產品研發生產力為主的高新科技企業,有著強大的科研團隊,在新型材料和新技術方面擁有國家發明專利以及實用新型專利。廈門昱佳善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陳玉寬認為唯物鏈的技術水平在全球範圍內屬於領先水準,也對未來雙方的合作表示了極大的期待。
  • 唐健:建構「敵人」——美國的秩序構想、制度戰略與對華政策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對美國的「門戶開放」和「美中提攜」的亞洲政策造成了毀滅性打擊。韓戰爆發後,美國單獨對日媾和,並締結了《美日安保條約》,使其服務於自己的亞太戰略,這一舉措並不單純是為了「『打退蘇聯共產主義的擴張』,而是有著控制亞歐大陸局勢、擴張資本主義制度體系的深遠戰略意圖。」
  • 華映科技重組獲證監會核准 收購完成每股收益或增兩成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彭飛) 華映科技今天公告,5月9日,公司獲得證監會批覆,核准公司的重組方案。  華映科技目前持有華映光電40%股權,公司此次重組是以7億元繼續收購華映光電35%股權,收購完成後,公司將形成以液晶模組為基礎,兼有觸控組件材料及觸控一條龍產品的戰略布局。
  • 華映科技債臺高築 TCL承認業務合作否認參與重組
    業內人士稱,華映科技大股東中華映管或將我國臺灣地區的面板企業注入上市公司,將面板主力移至內地  因重大重組事宜,華映科技停牌已近一周,而關於此次神秘重組方或是TCL的傳聞不斷,但是雙方均對此進行了否認。華映科技董秘辦人士表示,公司停牌皆因籌劃資產重組,不便透露更多內容。
  • 誰來接手華映科技?
    據高工新型顯示了解,華映百慕達向渤海信託(含一、二、三期)累計借款7.11億元,質押了華映科技總股本15.97%的股權。在中華映管破產同月,法院當即裁定拍賣、變賣華映百慕達持有的華映科技129,600,000股股票(佔華映科技總股本4.69%)。此次拍賣於12月24日進行,掛拍價格約2.94億元,且出現了競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