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小院:專家「駐院」為京郊鄉村帶來發展動力

2020-12-27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門頭溝區齋堂鎮白虎頭村地處京西深山區,煤礦關停後村民一直以山上的野棗樹為生,收入始終沒有起色,白虎頭科技小院的到來,讓白虎頭村迎來了蛻變。

在門頭溝區齋堂鎮白虎頭科技小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以下簡稱北京農科院)林果院駐院專家潘青華為白虎頭村引進京棗31等88個優良鮮食棗品種,改進地產劣質棗樹200畝。

在延慶區四海鎮菜食河科技小院,北京農科院生物中心駐院專家黃叢林為菜食河村研發推廣「四海高山胎菊」等菊花各類新品種30個。

……

在北京市,北京農科院建立的12個北京科技小院你追我趕,成為帶動京郊鄉村產業提級換代的科技引擎。

北京科技小院是在北京市委統戰部的統一組織和指導下,借鑑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院士科技小院建設模式,結合北京實際形成的一套集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示範推廣、人才培養及精準幫扶於一體的科技服務平臺。

北京農科院院長李成貴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北京市委統戰部的領導下,北京農科院北京科技小院通過引導和支持廣大科技人員開展駐地研究、示範,堅持「零距離、零門檻、零時差和零費用」服務農戶原則,通過科研人員與當地農戶「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形式,發揮出了「科技創新與成果推廣、技術支撐與科技服務、人才培養、豐富農村生活、精準科技幫扶」等功能。

白虎頭村的蛻變記

門頭溝區齋堂鎮白虎頭村地處京西深山區,煤礦關停後村民一直以山上的野棗樹為生,收入始終沒有起色,白虎頭科技小院的到來,讓白虎頭村迎來了蛻變。

駐院專家潘青華的一堂棗樹科普課,打開了白虎頭村脫低致富的大門。

2015年,白虎頭村的金絲小棗得了一種叫棗銹病的「皮膚病」,收成受到嚴重影響。村民一籌莫展時,在清水鎮掛職的北京農科院林果院研究員潘青華來到白虎頭村講了一節棗樹課,從春天坐果期到秋天的病蟲害,講得深入淺出,詳實生動。這節棗樹課對症下藥,幫助村民掌握了預防病蟲害的基本方法。

這堂棗樹課讓村民對果樹專家很服氣,這以後,村裡人經常邀請潘青華來指導,從棗樹剪枝塑形到引種嫁接,「老把式」也心服口服。慢慢地,金絲棗的產量、品質都有所提升,村民的收入也有了些起色。

北京農科院還組織來自林果院、植物保護環境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植保所)、生物中心、草業中心、玉米中心等8個部門的專家組成科技小院幫扶隊,他們在山上種鮮食玉米、林下培養食用菌、梯田裡栽百合、路邊種觀賞草,打造了一個三季有花賞、有景看、有果採的京西美麗鄉村。

「我們組織專家編制了《白虎頭村全產業鏈農旅融合發展規劃》等規劃,為村莊發展提供科學指引;多措並舉助推產業發展,引進和示範京科甜608等優良鮮食玉米品種100畝,指導村裡開展林下觀光採摘食用菌種植示範;引進百合、菊花等觀賞植物品種,打造村落景觀節點15畝。」潘青華介紹。

「短短3年,依託科技小院專家技術團隊的科技力量,白虎頭村不僅完成了自我蛻變,還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脫低致富先進村。」白虎頭村村支書宋福強說。

「軟弱渙散村」變「凝聚村」

大興區青雲店鎮六村歷史上是鎮裡有名的「軟弱渙散村」「白點村」,是市級掛帳的落後村,集體經濟極度薄弱單一,平原造林的402畝林地是六村僅存的發展資源。

北京農科院將科技小院帶到六村並紮根下來,由營養與資源研究所(以下簡稱營資所)副研究員左強牽頭組建了11人的專家幫扶團隊,引入適合村內林下種植的食用菌、紅薯、洋蔥、大蔥等優良品種,全程提供栽培方式、施肥、病蟲草害防治等方面的技術指導,實現了作物增產50%,商品率提高到95%。形成了林下經濟發展的「六村模式」。

「依託營資所發揮土肥技術優勢,並會同植保所等專家,組建跨專業技術幫扶團隊,分別從林下經濟發展規劃、林地土壤有機質提升等方面開展技術服務。通過技術幫扶,引入並篩選了紅薯、洋蔥等新品種,適宜林業產業園規劃種養。」北京農科院營資所六村科技小院駐院專家左強說。

與此同時,營資所黨支部還與六村黨支部建立「一對一」聯絡,每年開展支部共建活動20餘場,形成兩個黨支部間水乳交融的親密關係,提升了六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行政能力。

六村村支書王立雪說,在科技小院助力下,2019年六村集體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突破,新增收入185萬元,低收入農戶增收45%以上,實現了全面「脫低摘帽」。

「四海高山胎菊」成為一張名片

延慶區四海鎮是北京市一個以花卉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的鄉鎮。

北京農科院菊花專家黃叢林牽頭在四海鎮菜食河村建立科技小院,確定了以茶菊種植為主線的發展路徑。逐步探索形成了「科研單位+專業合作社+低收入村」的科技小院運行模式。

「我們立足延慶區花卉產業發展需求,推廣茶菊、食用菊花、綠化小菊、色素萬壽菊等新品種,推廣配套栽培新技術,研發推廣『四海高山胎菊』等菊花各類新品種30個。」黃叢林說。

目前,科技小院帶動了四海鎮前山、菜食河村、王順溝、樓梁、黑漢嶺、南灣6個村200多戶農民種植茶菊,輻射低收入戶100餘戶。

菜食河村村支書說,每年9月茶菊採摘期,低收入戶每斤可以獲得4.3元採摘收入,年人均增收1.2萬元。「四海高山胎菊」已經成為了四海地區的一張名片,茶菊產業已經成為四海鎮促進低收入戶增收的有效途徑。

12個科技小院你追我趕

就這樣,北京農科院的12個科技小院你追我趕。

順義雁戶莊小院劉華貴研究員牽頭研發與推廣應用林間草地低密度生態放養北京油雞的健康養殖方式,結合應用別墅式雞舍、益生菌發酵床等技術,實現林—草—雞生態種養結合,實現每畝林地新增經濟效益1.4萬餘元,同時節約了管護勞務支出和肥料支出,實現了林地優美生態景觀。

房山東村小院劉宇研究員牽頭建立林下食用菌示範基地,集中試驗示範了山區林下杏鮑菇和白靈菇春秋二季種植技術、香菇免割袋保水膜出菇技術、蘑菇麵食等新型食用菌加工技術,同時開發了多個特色蘑菇菜品,帶動當地農家樂從事「蘑菇宴」,實現戶均增收萬元以上,年均旅遊綜合收入達200萬元。

密雲黑山寺小院魏丹研究員牽頭立足密雲水庫水源保護,重點解決當地農林廢棄物處理、水土流失、生活汙水超標排放等問題,助力當地農業產業與鄉村旅遊業的融合發展。

……

「統戰雲端繪桑田,科技小院領風騷。青雲做強向前蔥,白虎青華抬頭棗。黑山寺外山丹豔,菜食河邊林菊俏。浦窪村旁育菇忙,雁戶莊裡貴雞鬧。襄駙馬追中國夢,朱家灣裡百家安。農科八院星如火,璀璨京郊顯英豪。」生動描繪了北京農科院科學小院牽頭專家帶領駐站專家服務特色產業,推動村域經濟發展的畫面。

李成貴特別介紹,為了加強對城市副中心農業發展的支持,根據通州區產業需求,2020年在通州區掛牌科技小院3個,其中漷縣軍屯村科技小院圍繞林下經濟發展謀劃了林下百合、林下洋蔥(胡蘿蔔)、林下食用菌、林下菊花等種植,提高平原造林的綜合收益,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

於家務鄉富各莊村科技小院由北京農科院食用菌團隊牽頭,圍繞食用菌生產,開展食用菌品種篩選、食用菌制種、高效節水栽培技術推廣以及林下食用菌、林下蔬菜種植等技術推廣,著力支撐富各莊村食用菌專業村發展。

於家務鄉果村科技小院由院蔬菜團隊牽頭,採取一院兩地的模式,在果村活動中心建立專家服務窗口,定期服務並展示新品種新技術成果,在駐果村的院蔬菜中心展示示範基地開展實操培訓、技術培訓和新品種展示推廣,為果村開展芹菜育苗和全程的技術支撐,繼續推動果村芹菜專業村建設。

相關焦點

  • 521給她一個親密假期,京郊12家適合情侶的民宿小院兒推薦
    12家適合情侶或家庭的京郊私密小院或民宿客房,在無人打擾的空間裡體驗至情至真的「浪漫」。這個用微笑化解各種鄉村創業的問題矛盾的女子,也用民宿告訴我們溫柔、沉靜和堅持的力量。在這些日式風格的院落裡,浮躁的心得以平靜,伴著暮鼓晨鐘感受愛情的美好。
  • 【經驗】河北沽源:「科技小院」寫活扶貧「大文章」
    說到這個成功的科技小院,還真多虧了駐沽源產業扶貧幫扶小組。扶智培訓富頭腦沽源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為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國家部委及河北省直部門下派了多名幹部駐村幫扶,又從駐村幹部中抽出部分骨幹組成駐沽源產業扶貧幫扶小組。幫扶隊來了,如何幫?怎麼幫?從哪兒入手?
  • 京郊泳池民宿小院盤點!是時候「泳」敢做自己了
    京郊民宿度假·夏日推薦 泳池·民宿 2020仿佛被按下「快進鍵」, 01.合宿 延慶區 · 姚官嶺村 位於是四季花海的第一站,也是7家品牌民宿聯合打造的民宿度假村,這裡的小院,或INS、或徽派、或清新北歐,多種風格匯集為合宿。7座小院中有3座帶泳池或水池的小院,分別是1號院、5號院及汀風小院。
  • 「經驗」河北沽源:「科技小院」寫活扶貧「大文章」
    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西辛營鄉東辛營村,有一座深受農民歡迎的「科技小院」。說到這個成功的科技小院,還真多虧了駐沽源產業扶貧幫扶小組。為了給縣裡留下一支不走的農業科技培訓專家隊伍, 2017年8月產業扶貧幫扶小組在沽源縣架豆種植核心區的西辛營鄉東辛營村建立起全縣首家「科技小院」,由中國農業大學與雲天化集團駐河北員工派專人長期駐守。我家豆角去年讓火霜給毀了,今年該怎麼預防呀?我家豆角長不直,不好賣是怎麼回事?
  • 2020年北京首屆鄉村民宿大會暨第四屆北方民宿大會在京召開
    在本次大會開幕式上,北京市文旅局對2019年12月市文旅局等八部門印發的《關於促進鄉村民宿發展的指導意見》進行了深入解讀,樹立全市一盤棋的總體戰略思維,逐步形成以屬地責任為依託,以部門責任為承載,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賦予鄉村民宿經營住宿業務的合法身份,形成「一照兩證一系統」的規範運作平臺,為鄉村民宿合法經營奠定堅實基礎,實現深度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在後疫情時代促進本市鄉村民宿持續健康發展
  • 走進京郊這17家民宿小院兒,邂逅一位有故事的民宿女主人
    京郊的民宿如火如荼,各種不同理念的民宿也如雨後春筍,令人眼花繚亂。男人們喜歡商業化規模化發展,女人們更善於把民宿過成一種生活方式。民宿介紹:這個依山傍水、抬頭望長城的幽靜小院兒,如遺世獨立般的存在。小院兒所在的村子只有三個院落依山錯落,遙相呼應。小院兒有三個家庭套房,兩個一室一廳,一個360度觀景的大玻璃陽光房loft,躺著就可以看到星空和不遠處的長城。小院兒適合三家人休閒度假,提供設施齊全的廚房可做飯、燒烤。
  • 「科技小院」成為遼陽農民致富加油站
    ,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的專家團隊就前來提供技術支持,解決當前遇到的難題。  謝家農場只是遼陽科技共建高效食用菌產業「科技小院」科技服務團隊開展服務的一個縮影。食用菌是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項目,近年來,遼陽科技共建高效食用菌產業「科技小院」科技服務團隊立足重點科技示範戶、科技帶頭人、合作社領頭人等,建設打造「科技小院」,不僅讓農民嘗到了科技幫扶的甜頭,也讓「科技小院」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加油站。
  • 院士專家雲集武川,共促院企合作發展——首屆中國·武義工業科技...
    院士專家雲集武川,共促院企合作發展——首屆中國·武義工業科技合作洽談會今召開 2020-12-26 2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助力發展|30多位高校教師、設計師集體為晉江鄉村振興賦能!
    東南鄉建創始人張明珍以《從地方文化到地方參與的設計落地》為主題展開精彩分享;廈門大學嘉庚學院葉茂樂副教授從高校介入村落微景觀的角度,以龍湖鎮福林村為例進行深入剖析;駐村設計師史文昌也以豐富的駐村經歷,現場分享了他在廈門黃厝村的三年駐村實踐經驗。
  • ...駐重慶特派辦:創新宣講形式,將全會精神轉化為幹事創業的不竭動力
    活動現場近日,國家稅務總局駐重慶特派辦以「學習全會精神,共創美好未來」為主題,舉辦「新時代講習所」集中講習活動,受到專家好評和幹部點讚。「通過『新時代講習所』集中講習來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青年幹部上臺講、實景教育結合講、專家答疑輔導講、知識競賽拓展講,很有特色、很具亮點!」重慶市委直屬機關工委副書記汪新竹參加活動後如此評價。「這樣的形式,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講清了、講透了、講活了,我們愛聽!」
  • ...青島西海岸新區:「鄉村會客廳」留住鄉愁 點「靚」藏馬
    作為「鄉村廚師」,她的主要工作是為來村裡的遊客做做家常菜,客人走後就收拾一下衛生,根據遊客的飯菜定製標準,每次可獲得50元至100元不等收入。和王維英大姐一樣,郭瑞芳、孫光花等其他幾位婦女,也在另外幾間「鄉村會客廳」幹著同樣的工作。王維英等姐妹們之所以能夠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是因為駐藏馬鎮鄉村振興工作隊傾心打造了融農旅為一體的「鄉村會客廳」。
  • 北京京郊展開教育新地圖
    同時,八中京西教育集團建立,實現了北京八中京西校區與八中永定實驗學校、八中齋堂中學、八中京西附屬小學的文化和管理融合。「引入名校,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模式,在京郊各區已漸成規模。例如,延慶區開展了名校辦分校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永寧學校與人大附中、康莊中學與北京171中學、延慶十一學校與育英學校、延慶第二小學與史家小學等相繼牽手;在大興區,北京八中、清華附中、海澱實驗小學等陸續「落戶」……市教委介紹,「十三五」期間,本市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基礎教育城鄉間、區域間、校際間的發展差距不斷縮小,全市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態勢基本形成。
  • 北京房山博士小院民宿,元旦打造「跨年巡山」親子遊,驚喜多!
    他希望能利用這些閒置資源,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生態旅遊和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新型業態,讓更多遊子歸巢,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博士小院的創立始終圍繞著「博士」二字,博士古指專精某種技藝的人,可授為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而小院之「博士」二字,非指學歷,而是能找到熱愛的事情、在某一方面沉心鑽研、有所專長的人,這體現生命價值的深度。
  • 開化以鄉村與民宿設計大賽為牽引,創意繪就鄉村綠色發展新圖景
    導讀11月7日,以「綠色點亮鄉村•創意美好生活」為主題的「新時代美麗鄉村綠色發展高峰論壇暨開化縣鄉村與民宿設計大賽頒獎典禮」在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舉辦。潘書記表示,能夠承辦本次民宿設計大賽,為開化的鄉村旅遊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既是設計師的榮幸,更是清華同衡的榮幸。清華同衡近年來參與了多項國土空間規劃、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等國家重大領域的規劃編制工作,擁有國土空間規劃全流程服務的業務整合能力,在深化空間規劃改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希望在日後能與開化有更多更深更廣的合作。
  • 讓科技星火點燃鄉村振興燎原之勢
    科技扶貧體現責任與擔當,彰顯情懷和信仰,是創新為民的具體實踐,為我國扶貧開發工作貢獻了重要力量。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實踐證明,科技扶貧作為「授人以漁」的重要方式,已然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發揮了科技支撐作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對「三農」工作作出的新戰略部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 美對華科技戰略的「小院」與「高牆」
    本文轉自【《環球》雜誌】;從空中俯瞰美國甘迺迪宇航中心 李明波 美國國會「中國特別工作組」下設的中美科技關係專家小組11月發表了長篇政策報告《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美國的技術競爭新戰略》,從中可以看出,美國國內已經開始對川普政府執政期間對華的全面科技封鎖政策進行反思
  • 北京民宿預訂-原鄉裡.木禾民宿-桃花源般存在的北京鄉村民宿!
    北京民宿-原鄉裡.木禾民宿環境原鄉裡.木禾民宿也是原鄉裡.水泉031小院的的新鄰居,2019年6月開門迎客~原鄉裡.木禾民宿小院坐落於半山腰北京民宿-原鄉裡.木禾民宿周邊院落古樸設計合理,鄉村環境也是北京周邊少有的安靜和原生態。
  • 好個民宿理想中的山居歲月,就隱藏在這些有腔調的京郊院落裡
    小院一趟五間大瓦房,包括兩套特色鮮明的房間和洗衣房、餐廳。其中一房以土炕、泥牆為特色,陳年老舊的房坨直接在房頂裸露著,房間的擺設和裝飾,有復古的桌椅、床榻,大紅大綠的被褥,@叮噹媽看著就開心得不得了!馥馥時光是可以帶寵物的,院子裡有為狗狗準備的舒適小木屋!要知道在北京幾乎很難找到能帶狗狗入住的旅店呢!房價:包院3800元,租單間周末和節假日550元/間,包院可在白天免費使用KTV。
  • 林州駐村第一書記陳軍:心駐鄉村促發展 盡責擔當
    通過建立健全黨組織,村內黨員士氣得到很高的提升,自信心得到增強,但如何把村莊變得更加美好、讓村內的貧困戶擺脫貧困,又成為擺在陳軍眼前的難題,為解決這一問題,陳軍組織黨員幹部先後到各地學習先進經驗,積極發揮廟荒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臨近市區的區位優勢,陳軍聯合村黨員幹部統一思想,從發展鄉村休閒旅遊入手,鼓勵和幫扶農戶發展農家樂,成立了廟荒村旅遊開發公司,讓村民真正從廟荒村的發展中得到實惠
  • 堤圈村民宿小院吃住遊一體 脫貧攻堅與鄉村旅遊發展並行
    很多當地人都知道,原來這裡是一個發展後勁不足、人均收入低,村容村貌髒亂差的落後村,如今是全區甚至全市有名的山東省美麗鄉村、山東省鄉村振興示範村、「美麗庭院」示範村。一個落後村是如何變成如今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明星村」?帶著這個疑問,10月17日,「扶貧看霑化媒體行」採訪團來到了霑化區黃升鎮堤圈村,詳細了解堤圈村在助力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