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播出的《三十而已》、《歡樂頌》、《都挺好》等都市情感劇一度叫好又叫座,讓很多人都感嘆大陸劇的崛起,與此同時,曾經一度輝煌的TVB劇集卻連續多年難以再創有突破的作品。
這樣的對比讓人不禁想感嘆一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可若追溯回劇集本身,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我們這些觀眾想要看到的,不過是生活裡的煙火氣。
此話怎講,我下面跟你細細來說。
看劇不僅只是看劇,我們還希望得到投射和回歸日常問題的解決思路。
最近兩個月掀起狂潮,播完前在微博上幾乎天天上熱搜的都市女性成長劇《三十而已》,為什麼能引起觀眾那麼多的共鳴,無非是我們仿佛都能從它裡面找到我們生活的痕跡。
哪怕我們沒有住著顧佳的幾千萬豪宅,哪怕我們像王漫妮那樣升艙去坐商務郵輪,哪怕我們沒有能像鍾曉芹那樣隨便寫個小說就能賺個百來萬。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看到婚姻和戀愛裡那些讓人無奈又痛心的場景,也不妨礙我們看到職場上複雜人性和境遇的艱辛。
至於上年的《都挺好》就更是讓人在扎心的同時,看到了原生家庭對個人一生的影響,小家和大家之間的利益權衡,多兄弟姐妹家庭的硝煙和溫情等元素。
而幾年內已出兩季的《歡樂頌》擊中的是廣大在大城市漂著的女性群體。看了劇後,不少人都希望能有「五美」這樣的溫馨小團體,可也更看到在情感和事業上,遭遇的同款暴擊。
即便不少人說,這些劇的結尾很多都是不合常理,強行和諧,難以讓人滿意。但這不也合乎常理嗎?就如生活的本身,每個人都懷著不同的標尺去度量問題,哪裡時時都能有爽劇。
觀眾看的就是個生活中煙火氣的熱乎。沒有人能有跟劇中人設同款的人生,但我們多少都曾遭遇他們曾有的同款問題。
這時候的看劇,看的已經不是劇情,而是與自己境遇的共鳴。劇中主人公遇上的問題甚至可能是觀眾正面臨的問題,將來可能面臨的問題,或過去已經遇過的問題,劇中的呈現,其實是提供了解題思路,即便不盡人意,但至少引發了直面和思考。
早年的TVB抓住了煙火氣,讓觀眾都輕易融入劇集的生活圈子。
以前的TVB有過非常輝煌的歲月,膾炙人口的作品,輕易就能拉出好一些,創世紀、刑事偵緝檔案、溏心風暴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曾熱烈追過的,甚至如今有時候都會拿出來翻炒的老劇。
可如今的TVB劇集,除了有的借著翻炒經典劇集的續集而讓人期待一些外,其他的,幾乎都已經出了我們關注的範圍。
但就是經典劇集的續集,有時都會讓人覺得荒腔走板。例如幾個月前播出的《法證先鋒4》,我看著的時候就完全沒有在看《法證先鋒》續集的感覺。倒不是說演員是不是原班人馬,或者是案件夠不夠精彩曲折的層面。
讓我最失望的是它無法再給我一種溫情的感覺。看TVB港劇一度讓我很著迷的原因是,不管什麼題材,他們裡面對生活的煙火氣的呈現,總是讓我覺得很溫暖,很有安全感,好像能輕易讓人融入。例如破案後,上司請吃的火鍋。
而《法證先鋒4》裡,他們破案後,一團人拿著紅酒,以精緻的精英分子姿態來評價案件裡的人物和細節。生活的煙火氣消失殆盡,留下的是精英分子冷漠的距離感。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這的確在任何時代都有意義,不能說是脫離現實的瑪麗蘇或者是精英式路線劇不夠好,畢竟這個社會上年齡層的廣泛分布和喜好差異,就決定了劇集市場多樣化的合理性。然而,在我看來,若想要給人以更多的共鳴和回味,對生活煙火氣的呈現,還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