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的陰曹地府在哪裡?酆都大帝和東嶽大帝誰才是地府的主宰?

2020-12-23 玄都玉京七寶玄臺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鬥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以來,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餘座。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

中國大約1.73億人自稱信奉道教,其中大約1200萬人是明確的道教徒;還有大約2億多人信奉祖宗神靈,大約1.41億人信奉道教財神,大約2億人信奉海神;大約1.45億人相信風水堪輿,大約3.62億人相信命理相學。根據2011年南嶽國際道教論壇上的介紹,大陸正規的全真住觀道士有近3萬多人,散居道士約6萬多人,登記備案的道教活動場所3萬多座,其中道教宮觀約9000座,還有數不勝數、難以計數的民間信仰祠廟。

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太上老君的化身老子的萬經之王《道德經》等為修仙境界經典非修真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鍊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以及積德行善濟世救人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

陰曹地府:在中國,大量的道教典籍中都有陰曹地府的記載,中國人把世界萬物都分為兩極,這就是中國的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把人類生存的空間分為天(陽)、地(陰);人分男(陽)、女(陰);時分白(陽)、晝(陰);天分日(陽)、月(陰);在中國有三界之說,就是天上、人間、地獄;認為人是有靈魂的,每個人有三魂七魄,至少在周朝以前,人們就認為人分魂魄,作為陽氣的魂和作為陰形的魄結合形成人,人死以後,神魂靈氣歸於天,精魄形骸歸於地,以魂氣形魄來解釋人前世、現世和來世的演化,並將精靈世界分為三界:地上的人間,天上神靈的天堂,地下精魄的地府。

黃泉可能是中國宗教信仰中最早出現的陰間地府的概念。後來,漢代出現了道教中的陰曹地府,佛教傳入後受其影響在道教原有的惡曹地獄基礎上發展出了系統的地獄體系,即十八層地獄。地府的概念大於地獄,陰間的概念又大於地府。陰間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間,因而不局限於地府,甚或可能和地上人間在空間上重合而人無法感知;地獄特指囚禁和懲罰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說是陰間地府的監獄和刑場;而一般人死後在地府仍可能含笑九泉,像在人間生活一樣,上善之人死後甚至成仙成神榮入天堂。

酆都大帝(酆都北陰大帝)以及五方鬼帝中的其他四鬼帝、閻王(閻羅王)或分立的十殿閻羅等則是冥界的主宰者,地母至尊(后土皇地祇)、泰山府君(東嶽大帝)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地藏王菩薩、城隍尊神、福德正神土地神等也是掌管人生死的神。這裡的「三界」就是指的道教的三界,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有草木成精的說法「藤精樹怪」,這個道理也出於道教的陽神可以 「聚則成形,散則為零「。甚至可以成精的包括石頭,有靈氣的任何物都可以變化成形。並不拘泥於六道。但是始終包含在陰陽的理論中。

陰曹地府是掌管萬物生靈生命的地方。凡天地萬物,死後其靈魂都在被黑白二常拘到陰界,其在陽間的一切善惡都要在此了結。正所謂是活人在陽間,死人在陰間,陽間一個世界,陰間一個世界。世人都說陰間陰森恐怖,到處是孤魂野鬼。其實,又有誰親眼見過呢,稱為一個世界,就有美有醜,陽間是這樣,陰間也是如此。

在道教的幽冥世界中,存在很多大道神祇在地獄中飛身救苦,如鍊度九天尊、十方靈寶天尊等。其中,鍊度九天尊分別是太乙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轉輪聖王天尊、法橋大度天尊、火煉丹界天尊、金闕化身天尊、朱陵度命天尊、逍遙快樂天尊、寶華圓滿天尊。那麼道中的哪位尊神是陰曹地府的主宰呢?

酆都北陰大帝

道教信仰中稱酆都大帝又稱酆都北陰大帝。地府冥界的最高神靈,主管冥司。古代中國道教中的地獄之神。酆都大帝信仰起源較早,《山海經》中即有鬼國的記載,稱度朔山上有大桃木,出蟠三千裡,其枝問東門叫鬼門,為萬鬼出入的地方,門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鬱壘,主閱領萬鬼。

酆都(fēngdū)大帝,又稱北陰大帝、北太帝君、酆都北陰天子,酆都大帝是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的幽冥化身,是陰間最高神(陰曹地的主宰,也是道教尊神中的五方鬼帝和十殿閻羅的上司,他的職責是統管酆都之下的羅酆六天的六天鬼神。酆都大帝的聖誕日是九月初九。

他所管轄區域是酆都,即地獄,內分有六官,其專責處陰間事物。古語說:十惡不赦及大奸大惡的人及鬼怪魑魅等都要關進此地酆都地獄, 永不能超生天界。

北帝可以指北極紫微大帝,也可說是北陰酆都大帝。此二尊北陰酆都大帝為北極紫微大帝與幽冥的化身,為幽冥酆都界中最高總領。北帝領北極四聖眾部將帥及眾多陰兵安鎮酆都羅山(此即是人曰酆都。處極北而廣大茫茫又稱北羅酆)鎮守,制約幽冥。因眾生造作惡業,不修道德,至感妖魔邪鬼,枉害生人。元始天尊哀憫眾生,故大興慈悲,特遣九天延祥滌厄四聖真君,下降世間,掃除邪鬼,救護群生,彰顯大道。四聖真君永鎮玉皇大帝殿前。

《太平經》中亦有陰府召人靈魂考人魂魄的說法,文曰:「大陰法曹,計所承負,除算減年。算盡之後,召地陰神,並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晉葛洪枕邊書亦云:「張衡楊云為北方鬼帝,治羅酆山(fēng)」(冥界區域地方官)。

上清派宗師高道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將道教真靈分為七級:第七酆都北陰大帝——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

酆都大帝的地位

酆都大帝,是地獄的主宰。位居冥司神靈之最高位,主管冥司,為天下鬼魂之宗。凡生生之類,死後均入地獄,其魂無不隸屬於酆都大帝管轄,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殺鬼魂,處治鬼魂。舊時奉祀酆都大帝的廟內,多設有七十五司或(七十二司),各司分別承擔收捕、追逮鬼魂,關告鬼魂出入之職能。陽司親屬如有為陰間鬼魂超度贖罪者,亦由酆都大帝決斷赦免,發送鬼魂受煉升天。

亦稱「北帝大魔王」。《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隱書》:「北臺金玄洞微玉清消魔大王,生乎始劫之中.二儀分判,三象植靈,天地翳莽,幽幽冥冥,正誕於北漠廣寒之庭。平丘中域,寒谷之賓,元為我父,玄為我母,始結我身以三氣為字。高上玉皇授以《金真玉光紫文》、丹章、玉空、鳳函命、魔靈幅、封掌九玄,總領五嶽,撿攝北酆,匡正三五、馘斬六天,受任上官,鹹制萬靈。消魔大王治天北廣寒七宮,下領北羅酆山,北帝大魔王即住在山上紂絕陰天宮中,有大魔王姓宛躬,諱產生(後演變為五帝之黃帝大魔王的隱諱)官屬三萬八千人名,悉隸屬於消魔大王。凡後學成仙,消魔大王皆使大魔王保舉列言,然後用乃得飛行上清。故《步虛》頌云:魔王敬受事,故能朝諸天,由是而言,若學土堅持素志,功績行著,則魔王敬奉反為之用,又何敢而魔障也。」(《元始無量度人上品經法》卷二)。

註:道教的魔王與一般我們熟悉的魔王不同,是元始天尊創造的,用以代表道法的另一面,雖然也為惡,但其實是奉元始的命令試探學道者的黑臉角色。

所以,不單魔王座下各種小魔小怪騷擾你,誘惑你,折磨你,魔王本身作為無處不在的大道的「陰暗」也無時不刻不在考驗你。成仙與長生只是小成,一旦你歷遍酒氣財色,嘗盡世間苦樂,領悟了無分善惡正邪的大道,就會得到魔王接引,升入上清,成就修仙的終極目標,常伴至真妙道左右!

酆都大帝,道教尊為北方五炁天中太陰北帝、北陰酆都玄卿大帝、太陰真君總理大化天尊等,居陰景天宮,又北陰酆都宮,掌管一切獄(《太極祭煉內法》),主構二百四十司,管轄五萬眾,考掠罪人,推窮輕重,纖細不漏,舉奏善惡。《洞淵集》載,酆都在北方,癸地為鬼戶,死黑之根,山高二千六百裡,周回三萬裡,其山有洞宮,皆鬼神之都。山內外各有十二宮,合為二十四陰宮。主考罰罪魂之所,其三官、九府、二十四獄。所以,在《上清天蓬伏魔大法》中,酆都大帝又稱北方癸地酆都羅山五靈玄天北帝神君。

冥官鬼神主黑簿之司,皆濁黑凝滯為地之根,陰黑之主,乃九地樞機焉。山林草木,皆稟毒惡之黑。所生為鋒刃爍空,黑煙濛勃,晝夜不停,中有執罰神兵,常考理罪魂。三元八節之日,北帝冥官引出歷劫窮魂,責問罪釁端由、州縣鄉土,墳墓所在,居住年代去處。或罪法深重,天未原赦者,即流殃見世子孫,災難自此而生。

據《靈寶領教濟度金書·九煉生屍》記載,酆都大帝九幽拔罪天尊「黑帔,玄冠,青圭,坐玉局座,在空玄中,左右二侍真亦青衣,玄冠,執圭,光景燁然。」放白玉毫光紫炁慶雲,照耀十方,取索罪籍,大神乘光下九幽,索亡魂罪籍來呈,天尊發心火焚之,一時燒盡,所有三生冤結,隨光攝至,亦以白玉毫光燭之,自然回心轉意,為友為朋,永離冤結。

據《靈寶玉鑑·九幽地獄燈》載,夫九幽者,八卦九宮,按九州分野,各有社令主守,在天為九霄,在地為九州島,九宮化形為九獄,其名有九,乃一炁所化,一念必感。一念之惡,其獄即現,其報亦隨之。故太上垂慈,振拔幽魂,共出迷津,超升仙界。九幽,即幽冥、幽陰、幽夜、幽酆、幽都、幽治、幽關、幽府、幽光。九幽拔罪天尊,煉真上景,拔罪下泉。放無礙之神光,照大千之世界。玄恩廣覆,昧爽鹹延。

酆豐大帝九幽拔罪天尊,開鐵城而拔罪;焚除黑簿,滅火翳以停酸。即使亡者,萬惡俱消,六根清淨。影脫九陰之域,魂登三炁之天,永離迷途,鹹躋生路。

奉祀

一般只是在親屬亡故後,超度亡魂時,才奉祀酆都大帝。清代以來,多有於生前為自己預修黃籙道場的,因此今亦有在生前修建延生道場時,關告酆都大帝,祈求健康長壽的。

酆都大帝也稱豐都大帝,是地獄之神。在道教信仰中,管理地獄的神有好幾位,有時把酆都大帝稱為地獄的總監。

酆都大帝居住在酆都山,就在現中國西南部重慶市附近的酆都縣。相傳中這裡是通往地獄的大門。酆都山又高又大,方圓300裡。人們認為酆都大帝生活在地底下,那裡有一系列地獄,分別有神負責。人死後,按照不同情況,要經過不同的地獄。第一個是每個人都要去的紂絕陰天宮,第二個是那些突然死亡的人去進行調查的地方,第三個是傑出或道德高尚的人去的地方。人們如果每天念這幾位神的名字,就能驅逐鬼魂。

還有的說法認為,酆都大帝管理著36個地獄。直到今天,酆都這個地方還被中國人稱為「鬼城」。

記載

《論衡·訂鬼篇》引《山海經》云:「北方有鬼國,……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裡,其枝間東北叫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鬱壘,主閱領萬鬼。」《太平經》多土府、土主召人靈魂、考人魂魄,如卷一百十二稱:「大陰法曹,計所承負,除算減年。算盡之後,召地陰神,並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卷一百十四又云:「為惡不止,與死籍相連,傳付土府,藏其形骸,何時復出乎?精魂拘閉,問生時所為,辭語不同,復見掠治,魂神苦極,是誰之過乎?」

晉葛洪《枕中書》載:「鮑靚為地下主者,帶潛山真人。蔡鬱壘為東方鬼帝(冥界區域地方官),治桃丘山。張衡、楊雲(冥界區域地方官)為北方鬼帝,治羅酆山。」這些是道教關於地獄及其主宰神較早的說法,為其后豐都大帝的濫觴。

到南朝時,道教對酆都大帝的描繪比較成系統了。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所排神仙座次的第七中位即為「酆都北陰大帝」,稱其: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豐山,三千年而一替。陶弘景《真誥》卷十五「闡幽微第一」載:「羅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裡,周回三萬裡。……其上其下並有鬼神宮室。山上有六宮,……第一宮名為紂絕陰天宮,以次東行,第二宮名為泰煞諒事宗天宮,第三宮名為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第四宮名為恬昭罪氣天宮,第五宮名為宗靈七非天宮,第六宮名為敢司連宛屢天宮。凡六天宮是為鬼神六天之治也。」

注云:此六天宮「是北豐鬼王決斷罪人住處,其神即應是經(今)呼為閻羅王所住處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凡生生之類,其死莫不隸之至於地獄。」又云:「炎慶甲者,古之炎帝也,今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真誥》卷十三也說:「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第一天宮中,總主諸六天宮。是總生殺大權的鬼官。上述說明南北朝時道教已形成酆都大帝主管地獄的信仰,當時多稱為北帝君,簡稱北帝。

道教的「酆都大帝」,住在北方的羅酆山,稱為北帝;而後世卻以今四川的酆都縣為鬼城,系酆都大帝的治所。這一轉變大約發生於宋代。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卷十六引宋範成大《吳船錄》說:「忠州酆都縣,去縣三裡有平都山。碑牒所傳,西漢王方平、後漢陰長生皆在此得道仙去,有陰君丹爐。……陰君以煉丹濟人,其法猶傳。」俞樾按:「酆都縣平都山,道書七十二福地之一,宜為神仙窟宅,而世乃傳為鬼伯所居,殊不可解。

讀《吳傳錄》,乃知因陰君傳訛,蓋相沿既久,不知為陰長生,而以為幽冥之主者,此俗說所由來也。」同卷「羅酆山」條又云:「按羅豐山為北方鬼帝所治,故有羅酆治鬼記載,而世俗乃指今四川酆都縣。《夷堅志》云:「忠州酆都縣有酆都觀,其山曰盤龍山,即道家所稱北極地獄之所。」蓋南宋已有此說。清方象瑛《使蜀日記》說:「酆都縣城倚平都山,道書七十二福地之一,素以「鬼國都城」聞名。酆都乃成陰曹地府。」酆都城的閻羅殿被誤傳為酆都大帝的宮殿,地藏菩薩訛傳為酆都大帝。

羅酆山與重慶市酆都縣。北方之癸地羅酆山原是鬼魂所在之地。大約自宋代起,就有人實指羅酆山為四川酆都縣,並且在酆都地區,累世修建各種與地獄有關的建築,成為中國有名的「鬼都」。酆都縣原有平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相傳西漢王方平、東漢陰長生等曾在此修道成仙,白日飛升。後人誤將王方平、陰長生之首字字連讀成為「陰王」,並作陰間之王解釋,於是,福地酆都縣就被視作陰曹地府之所在地。

酆都大帝寶誥

志心皈命禮。位居北府,職隸幽都。掌判生死,賞善罰惡而不漏;權司功過,懲奸褒良以無偏。鎮北陰黑暗之山川,察中洞光明之世界。巍巍功德,鬼神鹹樂於皈依;赫赫威靈,人民同沾其惠澤。司命司祿,判生判死。十宮普為傾心,六洞同為拱手。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地府北陰酆都,玄卿大帝,九幽拔罪天尊。

十殿閻王

酆都大帝是地府的主宰,酆都大帝之下為十殿閻王,分別是:第一殿,秦廣王,二月初一誕辰,司人世天壽生死,統管幽冥兇吉。善人壽終,接引超生。功過兩半者,交送第十殿發放,仍投人間,男轉為女,女轉為男。惡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臺,名曰孽鏡臺,令之一望,照見謝世之心好歹,隨即批解第二殿,發獄受苦

第二殿,楚江王,三月初一誕辰,司掌話大地獄,又名剝衣亭塞冰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在陽間傷人肢體,奸盜殺生者,推入此獄,另發應到何小獄受苦,滿期轉解第三。殿,加刑發獄

第三殿,宋帝王,二月初八誕辰,司掌黑繩大地獄,又名剝戮血池地獄,另設十六小獄。九陽世許逆尊長、教唆興訟者,推入此獄,另發應至多少重小獄受苦,受滿轉解第四殿,加刑發獄。

第四殿,五官王,二月十八日誕辰,司掌合大地獄,又名剝戮血池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世人抗糧賴租,交易狡詐者,推入此獄,另再判發小獄受苦,滿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第五殿,閻羅王,正月初八誕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憐屈死,屢放還陽伸雪,降調此殿,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地獄。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鄉臺,令之聞見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隨即推入此獄,細查曾犯何惡,再發入誅心小獄,鉤出其心,擲與蛇食。受苦滿日,另發別殿。

第六殿,卞城王,三月初八誕辰,司掌大叫喚大地獄及枉死城,另設十六小獄。凡世人怨天尤地、對北溺便涕泣者,發入此獄,查所犯事情,應發何小獄受苦。滿日轉解第七殿,再查有無別惡。

第七殿,泰山王,三月二十七誕辰,司掌熱惱地獄,又名碓磨肉醬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陽世取骸合藥、離人至戚者,發入此獄,再發何重小獄。受苦日滿,轉解第八獄,收獄查臺。

第八殿,都市王,四月初一誕辰,司掌大熱惱大地獄,又名熱惱悶鍋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謝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悶懊惱者,擲入此獄,再交各小獄加刑。受盡苦楚,解交第十殿,改頭換面,永為畜類。

第九殿,對等王,四月初八誕辰,司掌豐都城鐵網阿鼻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陽世殺人放火、斬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鋼柱煉其手足相抱,煽火燃燒,燙燼心府,隨發阿鼻地獄受刑,直到被害者個個投生,方準提出,解交第十殿發作六道。

第十殿,轉輪王,四月十七誕辰,專司各殿解到鬼魂,辨別善惡,核定等級。發四大部洲投生。男女壽天,富貴貧賤,逐名具體開載,每月匯知第一殿註冊。凡有作孽極惡之鬼,著令更變胎卵溼化,朝生暮死。罪滿之後,再復人生,投胎蠻夷之地。凡發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 忘臺下,灌飲湯,使忘前生之事。

這十殿,一般以第五殿閻羅王為代表,統稱為十殿閻羅、十殿閻君或十殿閻王。

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

東極青華大帝也稱為太乙救苦天尊,另有稱「尋聲救苦天尊」、「太一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等號,簡稱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與南極玉清真王同為玉皇上帝的左右侍者。經中有稱之為:「玉清應化身」即是雲其乃玉清元始天尊以九陽之精秘密所化的應化身。道教中治理統治地獄另還有紫微大帝在幽冥化身的北陰酆都大帝,而太乙救苦天尊主救度。各宗教中認為業果是最難消除與阻斷的,佛教中就有神通敵不過業力之說。但太乙救苦天尊卻可以將業果與地獄業力的象徵血湖化為蓮池,座下九頭獅子一聲吼,能夠打開九幽地獄的大門,也就是地獄的最深層。與大慧真人、救苦真人合稱東方三聖。

太乙救苦天尊,簡稱太乙天尊或救苦天尊,是道教尊神,又稱青玄大帝、青華大帝、尋聲救苦天尊等,太一天尊是自然天神,所以沒有生日,而是在「八月初八」人間初次降現。道教經典記太乙救苦天尊居「東方青華長樂世界」妙嚴宮(「嚴」或作「巖」),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對於積德行善、曉道明玄而功德圓滿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亦能「乘九獅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其登天成仙 《上清靈寶大法卷之十》曰:「東極青玄左府,長生保命左府,太一元生左府,太一神局。已上乃東極青玄四司,太一天尊所主,凡濟度幽明並屬之。」

太乙救苦天尊即太乙或「一」,救苦天尊,又稱「尋聲救苦天尊」。是天界專門拯救不幸墮入地獄之人的大神,受苦難者只要祈禱或呼喊天尊之名,就能得到救助。《道教靈驗記》描繪天尊的形象稱:端坐於九色蓮花座,周圍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金童玉女侍衛在其身旁。道經稱「太一總領群司,為眾神之王」,「上鎮三清,下鎮人身」、「主諸天地」。

《太一元真保命長生經》乃天尊為諸仙所說,謂修此可保命長生。《太一救苦天尊說拔渡血湖寶懺》為天尊所傳授,可使血湖中罪魂皆脫離苦趣,得見光明。又《青玄濟煉鐵鑵施自全集》稱他:身騎九頭獅子,手持楊柳灑瓊漿以救苦度亡,「東極青華妙嚴宮,紫霧霞光徹太空;千朵蓮花映寶座,九頭獅子出雲中;南極丹臺開寶笈,北都玄禁破羅豐;唯願垂光來救苦,眾等稽首禮慈窖;施食功德不思議,孤魂滯魄早超升」。另外,太乙神誓願救度一切眾生,又應化於十方,化號為濟度人鬼的十方救苦天尊。救度群生,故受到人們的廣泛信仰和崇拜。

經典記載

據《太乙救苦護身妙經》說:「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恆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群耶,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或為天師道士,或為皇人老君,或為天醫功曹,或為男子女子,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大元師,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

「此聖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為大慈仁者,在地獄呼為日耀帝君,在外道攝邪呼為獅子明王,在水府呼為洞淵帝君。」若遇到困難,只要祈禱天尊或「誦念聖號」,即可「解憂排難,化兇為吉」,亦可「功行圓滿,白日升天」。天尊在道教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其一般形象為頭戴冕旒(中國古制,天子的冕有十二旒,諸侯為九,所以天尊冕的排數不可能超過玉皇大天尊(玉皇大帝)。

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身著霞衣,「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端坐於七寶芳騫林中的九色蓮花寶座上,身下一九頭青獅口吐焰,簇擁寶座。天尊天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眾多仙真、力士、金剛、神王、金童、玉女侍衛身旁。也有手持水盂、楊枝,足躡蓮花,圓光照耀等相顯現。 由於他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尋聲赴感,救苦救難,每月三、九日降臨人間,普救眾生。人類在危難之時,只要念誦天尊聖號,天尊即隨聲赴感,前往解救。

故而在信徒心目中也有極為深厚的信仰基礎,尤其在道教的度亡齋醮科儀上,法師不論使用何種科書,無一不請天尊加持。這是由於天尊廣大久遠的大願力,發起悲心度一切不幸墮入地獄的亡魂所致。天尊久居青華長樂界(類似於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屬於天尊所獨創的東方淨土),東極妙嚴宮,統領青玄左府一切真仙,掌握三界救苦之事(仙界長生、人間救苦、冥界度亡)。

不但能普度亡者,亦能救護生者,恩澤眾生。為了普度眾生,他有很多的化身,最著名的是化為「十方救苦天尊」。元始天尊在經會中贊言:最尊最貴,最聖最靈。太乙救苦天尊九陽之精所化,出於始青之炁,是先天之靈,因為慈悲心故,哀憫一切眾生,於無始劫前便遍周救苦救難。實為身兼「道教觀音」、「道教地藏 」兩重神格的大慈尊 。與民間文學神話裡的太乙真人並非同一位尊神。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化身無數,廣救一切生靈。太乙救苦天尊卻是常示現威嚴端莊的男性外相。這和後來救苦信仰不及觀音信仰也有一定的微妙關聯。

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形象

唐朝杜光庭編《道教靈驗記》中說,太乙天尊端坐於九色蓮花座上,九色蓮花下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金童玉女、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衛護身旁。又《青玄濟煉鐵罐施食全集》描寫:「身騎九頭獅子,手持楊柳灑瓊漿以救苦度亡,」

源流

太乙救苦天尊起源甚早,又稱東極青華大帝、青玄上帝、大慈仁者,至少在魏晉南北朝或更早以前,就已經作為道教的冥界主神,有「尋聲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號,簡稱救苦天尊。

我國古代將「太一」視為天界的至尊上帝,也是宇宙一切生命的發源。如郭店道家楚簡中說「太一生水」;《漢書.郊祀志》記載「天神貴者太一。」《楚辭補註》在解釋〈九歌.東皇太一〉時,也說「太一,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曰東皇。」甚至原始道教流派之一的太平道,也奉祀「太一」為主宰神。

太一作為哲學概念廣泛應用於道教,同時也指道教的冥界主神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誓願救度一切眾生,並且具有天界考核群仙、人界尋聲救苦、冥界救拔亡魂的三重功能。在《道教靈驗記》中,記錄了不少太乙救苦天尊顯聖的事跡。

太乙救苦天尊與朱陵度命天尊、黃華蕩形天尊,合稱為「三救苦天尊」。三救苦天尊與度人無量天尊葛玄仙翁、玄風永振天尊薩守堅仙翁,則並稱為「五救苦」。每逢啟建各種黃籙科儀、冥陽兩利的場品時,都必須奉請以太乙救苦天尊為首的聖班降臨齋壇,方能正式行法,足見太乙救苦天尊的職司及尊貴。

十方救苦天尊分別是: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此即是濟度人鬼的「靈寶十方救苦天尊」。

十方救苦天尊為了遂行治理九幽泉曲冥府神鬼之事,又化生為十殿冥王:東方天尊化第一殿秦廣王,神居玄冥宮;南方天尊化第二殿楚江王,神居普明宮;西方天尊化第三殿宋帝王,神居糾絕宮;北方天尊化第四殿五官王,神居太和宮;東北方天尊化第五殿閻羅王,神居糾倫宮;東南方天尊化第六殿卞城王,神居明晨宮;西南方天尊化第七殿泰山王,神居神華宮;西北方天尊化第八殿平等王,神居七非宮;上方天尊化第九殿都市王,神居碧真宮;下方天尊化第十殿轉輪王,神居肅英宮。按太乙救苦天尊誓願濟度人鬼,其應化之十殿冥王,職屬罰惡扶善,而其罰惡之宗旨,即在糾轉世人,裨使能祛獸性、返人性、復道性也。

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寶誥

志心皈命禮。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嚴宮。七寶芳騫林,九色蓮花座。萬真環拱內,百億瑞光中。玉清靈寶尊,應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濟,大千甘露門。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隨機赴感,誓願無邊。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十方化號,普度眾生。億億劫中,度人無量。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

神職

太乙救苦天尊在地府的法身名叫「鬼王甶孑大帝」 ,其聖號全稱為「幽冥教主冥司面然鬼王甶孑大帝」。沃焦山下幽冥教主冥司面然鬼王甶孑大帝,是太乙救苦天尊在地府的法身為「鬼王甶孑大帝」。凡是建醮度亡,久困於陰司的餓鬼窮魂,因難得施食賑濟,便蜂擁搶食,秩序大亂,故而救苦天尊化身兇惡的「鬼王」震懾群鬼,維持秩序。道教做《施食科儀》時,除搭建施食法壇和靈壇外,必設一香案供奉「鬼王大帝」神位,鬼王甶孑大帝形象是頂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頭頂太乙救苦天尊聖像。

對於天尊的神職,《漂放蓮燈集·放生咒》曰:「天羅神,地羅神,慧劍出鞘斬妖精,一切災難化為塵,尋聲救苦解救羅網苦辛,太乙救苦天尊救苦救難度眾生。」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五七曰:「太一尋聲救苦天尊主煉仙魄」和「太一救苦天尊隨形赴感,尋聲救苦天尊應念垂慈。」道經還有種說法是東極青玄上帝即太乙救苦天尊,又應化十方,而為十方救苦天尊。

《十王告簡全集》中即列有十方救苦天尊的職能,稱:

一、東方玉寶皇上天尊

「位列震宮,尊居卯位,執掌風雷地獄,權衡霹靂之威,行善者作於青篇,作惡者標於黑簿,考察無私。

二、南方玄真萬福天尊

「位列離宮,尊居午位,執掌火醫地獄,威專烈焰之權,杳杳冥譴,莫破幽之燭,茫茫苦梅,難逢濟險之舟,生死殊途,輪目不免。」

三、西方太妙至極天尊

「位列兌宮,尊居酉位,執掌金鋼地獄,威司考掠之權,詮量功德,了無毫髮之私,報對冤讎,備極再三之間,善篇有記,罪積無差。

四、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位居坎宮,尊居子位,執掌冥冷地獄,權衡冰雪之威,城峙四同之鐵,欲出無門,劍生萬樹之傍,實觀有懼,眾生無賴,五苦難逃。

五、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

「位列艮宮,尊居醜位,執掌鑊揚地獄,威張煮潰之權,七情六慾,難逃業境之分明,五體四肢,最苦風月之持掠,死生判注,善惡攸分。」

六、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位列巽宮,尊居幽府,執掌銅柱地獄,威專履足之刑,辯明善惡,如日月之無私,注判姓名,若風雷之莫測。凡有眾生,難逃六道。」

七、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

「位列坤宮,尊居泉曲,執掌屠割地獄,威權刀割之刑,無偏無黨,賞刑罰於多劫千生,難理難明,辨枉直於四甸九日,死生展轉,功德定分。」

八、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

「位列乾宮,尊居陰府,執掌火車地獄,威司運轉之權,設衡石而考功過,平等無私,主夙人以判升沉,磨研有當,無私無曲,不順不逆。」

九、上方玉虛明皇天尊

「敕合乾元,德隆坤域,執掌昔掠地獄,威張熾盛之權,三百六甸之黜陟,事事難明,一十八地獄之經由,人人戰慄,凡積愆於平日,必定罪於斯時,九地輪目,三途往返。」

十、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位尊幽都,名尊十帝,執掌羅豐之府,權衡憲法之嚴,有生有死,兩分而入之機,無黨無偏,三等幽冥之持,他時所造,此際何逃。」

上述諸天尊的神性職守,已體現出地府冥王的職能。為了治理九幽冥府神鬼之事,十方救苦天尊還化十方冥王、真君。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化冥府一殿泰素妙廣真君秦廣大王,神居玄冥宮,神誕二月一日。

南方玄真萬福天尊化冥府二殿陰德定休真君楚江大王,神居普明宮,神誕三月一日。

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化冥府三殿洞明昔靜真君宋帝大王,神居紂絕宮,神誕二月八日。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化冥府四殿玄德五靈真君伍官大王,神居太和宮,神誕二月十八日。

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化冥府五殿最勝耀靈真君閻羅大王,神居糾倫宮,神誕元月八日。

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化冥府六殿寶肅昭成真君卞城大王,神居明晨宮,神誕三月八日。

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化冥府七殿等觀明理真君泰山大王,神居神華宮,神誕三月廿七日。

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化冥府八殿飛魔衍慶真君都市大王,神居碧真宮,神誕四月一日。

上方玉虛明皇天尊化冥府九殿無上正度真君平等大王,神居七非宮,神誕四月八日。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化冥府十殿五華威靈真君輪轉大王,神居肅英宮,神誕四月廿七日。

另有說法《太上靈寶淨明法序》記載「昔太陽真君孝道明王,以孝道著明,照臨下土,成無上道。於是,上清上帝降於扶桑洞神之堂,召明王,而說法證之,以為最上弟子,號靈寶大真人玉清詔命使,以救度於時。故真人發大誓願,願居東極,用救群品,是謂靈寶救苦天尊,乃赤明元年八月十五日也。」

道教四御四皇上帝

四御為道教天界尊神中輔佐「三清」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稱「四輔」。他們的全稱是: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修真十書》卷七《丹訣歌》中說:「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節。」《道法會元》稱「三清」、「四御」為「七寶」,認為三清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四御是統率天地的萬神者。此外,四御還協助玉皇執掌天道。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南極長生大帝執掌雷霆權柄眾神之力,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並主宰人間兵革、皇權推舉之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執掌山嶽社稷。

四御四皇上帝

四御四皇上帝是輔佐玉皇大帝的尊神、代天行化的四位天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南極長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后土娘娘)。統御萬天的昊天玉皇上帝、統御萬地的后土皇地祇、統御萬類的東極太乙天尊青玄上帝、統御萬雷的西極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統御萬靈的南極長生大帝、統御萬星的中天北極紫微大帝合稱為六御(六合),代表宇宙廣袤無限的空間。

但實際算從來都是說三清四御,道教少有說六御。而東極青華大帝本身應屬神霄九宸大帝之一。玉皇大帝本身是獨立在三清和四御中間的。

中界至尊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東嶽大帝)

東嶽大帝又稱泰山府君,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在漢族民間信仰中東嶽大帝主管世間一切生物(植物、動物和人) 出生大權的。泰山府君東嶽大帝作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與人間溝通的神聖使者,是歷代帝王受命於天,治理天下的保護神,成為漢族民間宗教信仰之一。

中國漢族最古老的陰陽五行學中,泰山位居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是萬物發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職能,並由此延伸出幾項具體職能:新舊相代,固國安民;延年益壽,長命成仙;福祿官職,貴賤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統。

歷代帝王對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為「天齊王」,宋代晉為「仁聖天齊王」、「天齊仁聖帝」,元代加封為「天齊大生仁聖帝」,明代又恢復為東嶽泰山神。每年的農曆三月廿八是東嶽泰山府君東嶽大帝的聖誕日,全國各地的善男信女來此焚香祭拜,以示慶賀。

東嶽泰山為五嶽之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說;「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帝之孫,神靈之府也!」秦漢之前,古人認為泰山為「峻極之地」,是人與天相通的神地所在,對之特別崇拜畏敬,謂泰山之神即東嶽大帝。

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大帝

東嶽大帝是我國民眾普遍信奉的神通廣大的一位尊神,神之來歷據東方朔撰《神異經》所言:盤古終世之時,其子名赫天氏。時有三皇代出,赫天乃人居一山,於此時代代相傳,故其山後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有子前勃氏,骨勃子玄莫氏生二子,長名金輪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彌輪仙女。彌輪仙女夜夢吞二日入腹,覺而有娠。生二子,長回金蟬氏,後稱東華帝君;次子金虹氏。後稱東嶽帝君。

金虹氏積德之初,因在長白山中佑民有功,伏費氏時即被封為太歲,掌天仙六籍,遂以歲為姓,以崇為名,先被尊稱為太華真人,彌輪夫人乃水一天尊之女。據說神農時,泰山神被賜天符都官,名號府君,後至堯、舜、禹、場周秦漢魏之世,也一直都在天都府君之位。

東嶽指的是今山東省的泰山。東嶽大帝就是泰山神。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稱,東嶽大帝是盤古氏九世苗裔金輪王少海氏與妻彌綸仙女所生之子,初名金虹氏。金虹氏有功在長白山中,至伏羲氏時封為太歲。至神農朝,賜天符都官,號名府君。漢明帝時,封為泰山元帥。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封東嶽為「神嶽天中王」。武后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又尊為「天齊君」。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加封「天齊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詔封東嶽天齊仁聖王,四年又尊為帝,稱「東嶽天齊仁聖帝」。對泰山神之祭祀和崇奉,自上古三代就有。三代民居都在黃河中下遊一帶,故天子「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其中五嶽之長就是泰山,泰山被尊稱為岱宗。

《風俗通義》引孔子語稱,「封泰山,禪梁父,可得而數,七十有二」,當指王者功成封禪,以告天地的意思。漢魏以後,道教沿襲古制,奉祀東嶽大帝。

道經《洞淵集》云:「太昊為青帝,治東岱,主萬物發生。」《枕中記》亦云:「太昊氏為青帝,治岱宗山;顓頊氏為黑帝,治太恆山;祝融氏為赤帝,治衡霍山;軒轅氏為黃帝,治嵩高山;金天氏為白帝,治華陰山。」

《神異經》稱:「昔盤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胥勃氏,胥勃氏子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輪王。金輪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彌輪仙女也。彌輪仙女夜夢吞二日,覺而有娠,生二子,長曰金蟬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即東嶽帝也。」《東嶽大帝本紀》、《歷代神仙通鑑》亦持此說。

據東方朔撰《神異經》所言:盤古終世之時,其子名赫天氏。時有三皇代出,赫天乃人居一山,於此時代代相傳,故其山後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有子前勃氏,骨勃子玄莫氏生二子,長名金輪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彌輪仙女。彌輪仙女夜夢吞二日入腹,覺而有娠。生二子,長回金蟬氏,後稱東華帝君;次子金虹氏,後稱東嶽帝君。

《孝經援神契》謂:「泰山,一曰天孫,言天帝之孫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也說,東嶽泰山「乃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帝之孫,神靈之府也。」

相關記載

根據漢族古老的陰陽五行學中,泰山位居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是萬物發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職能,並由此延伸出幾項具體職能:新舊相代,固國安民;延年益壽,長命成仙;福祿官職,貴賤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統。

秦漢以來,泰山府君東嶽大帝的影響逐漸滲透社會各階層,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於是泰山府君東嶽大帝作為陰陽交代,萬物之始的神靈,在保國安民、太平長壽的基礎上引伸為可以召人魂魄、統攝鬼魂的冥間之主。隨著泰山神影響的擴大,其信仰向四周擴散開來,在全國各地幾乎都建有規模不等的東嶽廟,反映了泰山神--東嶽大帝在中國傳統宗教中的地位以及對社會的影響。歷代帝王對泰山神尊崇有加,唐代封為「天齊王」,宋代晉為「仁聖天齊王」、「天齊仁聖帝」,元代加封為「天齊大生仁聖帝」,明代又恢復為東嶽泰山神。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是東嶽泰山神的生日,全國各地的善男信女來此焚香祭拜,以示慶賀。

岱廟,是泰山神的廟,是全國各地東嶽廟的祖廟。它是封建社會中供奉泰山神.舉行祭祀大典的地方。現岱廟天貺殿內供奉東嶽泰山之神。

東嶽大帝、又稱泰山神、泰山君、五嶽君,排於玉清元宮之第二位,冠五嶽之首。相傳為盤古王的第五代孫,它掌握人們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貴賤和官職,是萬物之始成地。自戰國至漢代,泰山始終是君主告成於天的封禪聖地。

相傳東嶽大帝為盤古第五代孫和72司掌管者。大約在商周泰山神就已是一個完整的神,到了唐宋以後因受到歷代皇帝的不斷加封和道經的竭力宣揚,廟宇遍及全國。唐明皇封之為「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規定近山10裡不準砍柴。

東方朔在《神異經》所說的為盤古王的第五代孫金虹氏,這一說法被道教承認並載入道經中。東嶽大帝主宰地曹18層地獄及世人生死貴賤,已是帝制一級。因此,道家認為它設置了72司,分別負責管理各項事務,猶如今天的「部、委、辦」。宋末年間修建的北京東嶽廟,是當時北京有名的大廟之一,廟的東西兩廊下,就修建有72司,如「速報司」、「福壽司」等,包拯包大人和嶽飛嶽元帥等是他的「司長」。

東嶽大帝在全國各地都有廟宇,其中河南、山東、陝西、甘肅、山西、湖北、湖南、河北、江蘇,以及南方沿海地帶較多,一般東嶽大帝塑像都是和帝王一樣造型,一般造型都是頭戴紫金冠(類似於玉皇大帝一樣的帽子),手拿笏板(上面描繪又七星連珠的圖案),身穿黃色龍袍服裝,上面繪製有龍騰·七彩雲·潮水等圖案,威風凜凜,居高臨下的造型一般在廟殿中央,身邊一般配有伺候人員塑像,分別為金童玉女,兩邊站班神像也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手執寶劍和銀槍。

相傳東嶽大帝為泰山爺(泰山府君),他掌管著人間所有眾生的生死吉兇禍福,是陰曹地府十殿閻君和十八層地獄的主宰者,有些地方人們死了之後還要去東嶽面點名一說(意思是去陰曹地府報名一樣)。

典故

在我們中國人的思想意識中,一直都認為泰山是管轄鬼魂的地方。《三國志·管鉻傳》記有管路和兄弟所言:「但恐至泰山治鬼, 不得治生人。」《後漢書·烏桓傳》》說:其俗謂人死,則神遊赤山, 如中國人死者魂歸岱山。」《後漢書·方技傳》則載:「許峻自雲,嘗篤病,三年不愈,乃謁泰山請命。」劉恢鵬五官中郎將詩》雲。「常恐遊岱宗,不復見故人。」應球百一詩云:「年命在桑榆,東嶽與我期。」

《古樂府》亦有詩曰:「齊度遊四方,各系泰山錄。人間樂未央,忽然歸東嶽。」《三教搜神大全》則說:「漢明帝時,封泰山神為泰山元帥,掌人間居民貴賤高下之分,祿科長短之事,十八地獄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所以《岱史》引道經言:「五嶽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屬。岱(泰山)乃天帝之孫,群靈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職、生死、貴賤等事。」《風俗通義·正失》亦載:「岱宗上有金崔玉策,能知人年壽修短。」《五嶽記》則 稱「東嶽泰山神天齊王,領他官仙女九萬人。」

泰山治鬼魂之說,漢魏間已經盛行。但《日知錄》說:「考泰山之故,仙論起於周末,鬼論起於漢末。」這種結論一定是有所據的。《茶香室叢鈔》引《封禪書》內容,終於將神仙、鬼魂統一於泰山神的管轄之下:「泰山有天主地主之詞,其義即緣封禪而起。王者於此報天放有天主打,王者於此報地,故有地主調。死者魂歸泰山,即歸於地主耳。」這使泰山神終於有了雙重的神性職能。

我國歷史上的歷代帝王,從秦始皇到清乾隆帝,都曾接撞到泰山進行過封禪祭掃活動。所謂泰山封禪,據《茶香室叢鈔》引《史記正義》云:「泰山上築上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日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神道屬天,王者即封泰山以報天,則泰山有神道矣。鬼道屬地,王者既禪泰山下小山,如云云、亭亭、梁父、蒿裡諸山以報地,則云云、亭亭、梁父、蒿裡請山有鬼道矣。」這種官拜泰山的歷史十分悠久。

始皇帝嬴政,統一六國前二年(前219),就率群臣東封泰山,在岱頂刻石頌德而歸。始皇逝世次年(前209),其少子胡亥即效法乃父再登泰山,並在始皇帝刻石之碑陰,又到其詔書,極力頌揚始皇創世立業之功德。這種隆重的封禪儀式的目的,就是告成於天,借泰山向天下誇耀自己的事業中文治武功的功業。但有唐以來的封禪泰山,給泰山加以至尊至貴的尊號,則有借泰山之威勢而求庇佑之念意。

據文獻記載,武后垂拱二年(686)七月初一日封東嶽為「『神嶽天中王」;萬歲通天元年(696)四月初一日又尊封為「天齊君」。唐開元十三年(725)玄宗皇帝加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7)十月十五日,沼封為「東嶽天齊仁聖王」。祥符四年(1011)加封尊號為「東嶽天齊仁聖帝」。元世祖、明太祖對泰山之神,也都相繼敕贈了較高的封號以榮神之威勢。

在山東泰山腳下泰安市,有專門祭把東嶽大帝的場所「岱廟」。東嶽大帝本來只是在岱泰山受祭掃,由於歷帝王推崇封禪,全國各地禮敬東嶽大帝亦蔚然成風。舊曆三月二十八日是東嶽大帝的神誕,廟觀中祭把,祝禱的活動十分隆重,其香火之旺盛,幾遍於全國各地。

炳靈公相傳是東嶽大帝的第三子,唐以前炳靈公騎從華麗,懺若峰王,「魯人畏敬,過於天齊」。後唐長興中,明宗皇帝不豫,泰山僧進藥,小康,應增之請,封泰山郎為「威雄將軍」。宋大中祥符七年,沼封為「炳靈公」。後來吳地有以炳靈公為火神之祖者。四川大足舒成巖有宋代的道教造像數龕,其中就供奉有東嶽大帝,淑明皇后和炳靈太子的神像,鐫刻十分精美。

東嶽大帝聖誕日

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是紀念東嶽大帝的誕辰。自宋朝始,每年此時立泰山廟會, 以祭東嶽大帝。地點在東嶽廟即岱廟。除祭祈活動外,增加了經濟活動,服務於八方朝拜者。東嶽大帝是漢族民間信仰中主管世間一切生物(植物、動物和人) 出生大權的。紀念他的目的是祈求他在人死後早放靈魂,投生轉世。遊行時除抬東嶽大帝塑像外,還用人裝扮成各種鬼神形象,組成宗教遊行隊伍,到大街小巷遊行。善男信女向遊行隊伍燒紙錢、點香燭、叩頭,以祈求東嶽大帝保佑冥間親屬免受折磨。泰山以外,以北京東嶽廟最為著名,是元明清朝廷舉行祭岱儀式的場所。

明田汝成《熙朝樂事》云:「三月二十八日,俗傳為東嶽齊天聖帝生辰,杭州行宮凡五處,而在吳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賽拈香,或奠獻花果,或誦經上壽,或枷鎖伏罪。鐘鼓法音,嘈振竟日。」明沈榜《宛署雜記》卷十七云:「(順天府宛平縣)城東有古廟,祀東嶽神,規模宏廣,神像華麗。國朝歲時敕修,

編有廟戶守之。三月二十八日,俗呼為(神)降生之辰,設有國醮,費幾百金。漢族民間每年各隨其地預集近鄰為香會,月斂錢若干,掌之會頭。至是盛設鼓樂幡幢,頭戴方寸紙,名甲馬,群迎以往,婦女會亦如之。是日行者塞路,呼聲振地。甚有一步一拜者,曰拜香廟。」清顧鐵卿《清嘉錄》卷三云:「(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嶽天齊仁聖帝誕辰。

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寶誥

志心皈命禮。

太一混元之炁,虛空無極之尊。稟日月之元精,初成胎息;受乾坤之正炁,乃賦真形。膺上皇榮賜,作五嶽綱維。判死書生,削災退厄。輪迴造化,天地寬厚。大悲大願,至聖至慈。掌管人道,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太靈蒼廣,司命真君,威權自在天尊。

志心稱念威權自在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寶誥

志心皈命禮

赫赫玄英之祖,金輪少海之宗。彌仙母夢日光生,紫府聖人東華弟。昔建功於長白,始受封於羲皇。初號泰華真人,漢明泰山元帥。唐會崇恩聖帝,聖朝敕字上主。位鎮坤維,功參乾造。仁以德仁,回陽手於掌上。聖心益聖,麗日月於天中。五嶽稱讚於東方,三界獨尊於中界。仰奉行於大道,俯糾察於陰司。掌人間善惡之權,握天下死生之柄。懲奸惡而獄分三十六署,司吉兇而案判七十二曹,行善者注生天堂,沉迷者尋聲救度。示慈尊垂慈之相,開眾生生化之門。福與天齊,功高無量,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中界至尊、東嶽聖帝、慈光救苦威權自在天尊。

東嶽大帝《回生寶訓》

天地無私,神明鑑察。不為享祭而降福,不為失禮而降禍。凡人有勢不可使盡,有福不可享盡,貧窮不可欺盡 。

此三者,乃天運循環,周而復始。故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損人利己,切宜戒之。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人莫做。衣食隨緣,自然快樂。算什麼命,問什麼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網恢恢,報應自速,諦聽吾言,神人監服。

泰山府君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

東嶽大帝又稱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東嶽泰山之神,是道教中的重要尊神。晉張華《博物志》:「泰山一曰天孫,言為天帝之孫也。主召人魂。

東方萬物之始,故知人生命之長短。」道教認為,泰山神「主管人間貴賤尊卑之數,生死修短之權」,「東嶽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生主死,百鬼之主帥也」。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封禪泰山,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東封泰山時,封「仁聖天齊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封「天齊仁聖帝」。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封「天齊大生仁聖帝」。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均先在岱廟禮拜泰山神,泰山神地位越來越高。清康熙帝、乾隆帝禮泰山神時,行三獻典禮。元代之後,祭祀泰山神多由皇帝遣官致祭。辛亥革命後,此制遂廢。 明清後,《神異經》中的金虹氏後說載入《道經》。

自戰國以至漢代,泰山始終是君主告成於天的封禪聖地,「峻極於天」,向來被古人視為與天相通的登仙之途。然而後來東嶽神卻被視為冥司之主,泰山成為治鬼之府。東漢墓中出土的鎮墓券中,常有「生人屬西長安,死屬太山」的說法。

相關焦點

  • 東嶽大帝,酆都大帝,后土娘娘,誰才是地府的主宰呢?
    這裡的閻羅王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職位,地府中有十殿閻羅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但是其實他們其實也就屬於那種執行經理一樣的人物,有實權可以決定人的生死,而要說地府到底是是誰的?因為中國道教體制確實混亂,現在有三種說法。
  • 酆都大帝、地藏菩薩、東嶽大帝、十殿閻王,誰才是「幽冥之主」?
    這些紛繁複雜的神明,到底誰才是幽冥之主呢?最為基層的是酆都大帝,道教體系中的冥界與地獄,先是羅酆山,再是酆都城。晉葛洪《枕邊書》亦云:「張衡楊云為北方鬼帝,治羅酆山」。酆都大帝酆都大帝之上有東嶽天齊大帝又稱為泰山府君。酆都大帝掌管地獄,東嶽天齊大帝主生死、壽夭、貴賤。
  • 道教:酆都大帝,主宰陰府地獄
    在道教的眾多神仙體系中,從古至今擁有著許多的民俗諸神文化。「民俗諸神」指的是從民間來的與民俗、民生息息相關的地方神仙、地方信仰,以及民間為其設廟祭廟的英烈或壯士等。民俗神自古在下層民間的信仰十分廣泛,百姓對民俗諸神崇拜至極,供奉民俗神的大大小小的廟宇更是香火不斷。
  • 道教中幽冥地府的主宰「北陰酆都大帝」,掌管人間的什麼禍福?
    陰曹地府是天地人三界(天庭、地府、人間)之中的地界。地府的概念大於地獄,陰間的概念又大於地府。陰間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間,因而不局限於地府,甚或可能和地上人間在空間上重合而人無法感知;地獄特指囚禁和懲罰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說是陰間地府的監獄和刑場;而一般人死後在地府仍可能含笑九泉,像在人間生活一樣,上善之人死後甚至成仙成神榮入天堂。
  • 在地府酆都大帝與十殿閻羅誰大,又各種掌管什麼
    在地府裡面,十殿閻羅是掌管人間生靈的生老病死,以及下一世的投胎,那酆都大帝呢?他和十殿閻王又有什麼關注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圖片來自網絡其實酆都大帝和十殿閻羅來自兩個不同的體系,酆都大帝是道教尊神,而閻王則是佛教中的。在古《山海經》中已有大量鬼國地府的神話傳說。
  • 閻王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才有的說法,在此之前,地府主宰到底是誰?
    但誰都會終為土灰。而古人認為,人死之後,閻王會派黑白無常來索魂,帶其魂魄到地府,審其生平善惡。善者入輪迴,再世為人;惡者墮入十八層地獄,受盡刑罰,來世淪為畜生道。中國古人是非常相信鬼神的,也是非常怕鬼神的,最怕的就是閻王。閻王並不是中國本土的地府主宰,他的原型為印度神話中的「閻摩羅王」。
  • 細數陰間的5尊大神,酆都大帝僅排第四,太乙救苦天尊排第二
    據說這與地藏王菩薩的母親有關,他母親因行邪道而入地獄,孝順的地藏王菩薩在早年曾幾次深入地獄救出自己正受苦的母親,而在這期間,他見識到地獄的苦難,故而才心生憐憫,要解救地獄的眾生;不過,想要度空地獄,似乎有點難,尤其是現在的這種環境……TOP、4 酆都大帝酆都大帝乃是東嶽大帝的部下
  • 上古的冥神,神荼鬱壘與他們的上司,酆都大帝
    當有人問起我們陰曹地府的掌管者的時候,可能大部分的人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閻王了吧,因為這是我們所熟知的地府管理者,比如說在《西遊記》當中孫大聖被黑白無常帶到地府的時候,見到的就是閻王要審問他,還有很多的小說當中也是提到閻王,其實現在的說法中確實是閻王在掌管地府,但是其實在以前的說法中,陰間的天子並非閻王
  • 道教中的「酆都大帝和甶孑大帝」是指哪兩位尊神?道教科儀破地獄
    在道教現行科儀中,常用的寶誥涉及「九幽拔罪天尊」有「九幽誥」和「酆都誥」。下附「九幽誥」和「酆都誥」。道教中的酆都大帝又稱酆都北陰大帝。地府冥界的最高神靈,主管冥司。酆都大帝信仰起源較早,《山海經》中即有鬼國的記載,稱度朔山上有大桃木,出蟠三千裡,其枝問東門叫鬼門,為萬鬼出入的地方,門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鬱壘,主閱領萬鬼。
  • 酆都大帝六宮,與地官大帝所治理的三宮九府有何不同呢?
    在道教信仰中,很多神祇都與地府救贖有關,比如后土大帝、青華大帝、地官大帝、東嶽大帝、酆都大帝、十殿冥王、甶孑大帝、文昌帝君等。那麼,酆都大帝六宮,與地官大帝所治理的三宮九府有何不同?酆都,又稱冥京,是九地樞機,由酆都大帝主理。
  • 道教尊神中界至尊東嶽大帝,「東嶽大帝」掌管人間的什麼禍福?
    東嶽大帝,道教尊為「中界至尊東嶽聖帝」、「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威權自在天尊」、「慈光救苦威權自在天尊」等,居蓬玄天宮東嶽泰岱宮。泰山古稱東嶽,自古受著人們的崇拜,泰山被尊為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地之孫、神靈之府。民間認為泰山是人死後靈魂的歸宿之地,泰山神東嶽大帝是陰間鬼魂之最高主宰。
  • 古代中國至高陰司主神東嶽大帝「中國神話...
    這種觀念促進了中國古代帝國的強盛隨著時間的演變,經過世人的流傳這種觀念也進入到了我們中國人的鬼神文化之中在中國佛教和道教都在積極的解釋人死後是由哪位神明主掌整個龐雜重要的地府的佛教認為,主掌地府的神明是那個有著「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名言的地藏王菩薩而道教則認為北羅陰酆都山的酆都大帝是執掌地獄陰間的至高神明但,在地藏王菩薩和酆都大帝之前中國人就已經有了一位強大的陰間主神
  • 地藏王和閻羅王,誰才是地府真正的掌權者?很多人都沒猜對
    表面上看,閻羅王對地藏王很恭敬,而實際上,負責地府日常工作的,又是閻羅王。那到底誰才是地府的管理者呢?咱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后土娘娘地府是中國古代神話和道教經典的產物,由於這些故事或經典並不具備唯一性,所以關係也是錯綜複雜。小編今天就根據比較傳統的說法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 陰曹地府到底是誰建立的?十殿閻王只是幹活的
    傳說中,人死後會下陰曹地府,接受閻羅王的審判,罪大惡極者將打入十八層地獄。陰間負責審判的閻羅共有十位,每一位都掌管一殿,分工明確,按部就班,共同將陰間治理的井然有序。那麼像這樣一套高效的地府班子是怎麼建立的呢?
  • 中界至尊、主掌生死的東嶽大帝到底是誰?
    本文摘自上海欽賜仰殿道觀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中國的三山五嶽都有一位神仙主宰,其中最厲害,主導地位的神就是泰山東嶽大帝。
  • 酆都大帝、四大判官、五方鬼帝、十殿閻羅究竟都是哪些人?
    酆都大帝位居冥司神靈的最高位置,主管冥司陰間天下的所有鬼魂。凡生生之類,死後均被打入到地獄,其魂魄無不隸屬於酆都大帝管轄,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殺鬼魂,處治鬼魂。在重慶酆都縣的東北,有一座平都山,後來也叫酆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六案功曹】
  • 道教神話中的陰間入口,除了「桃都山」還有個你不知道的地方
    在中國,大量的古代神話和道教典籍中都有陰曹地府的記載,中國文化千年幾千年的研究指出,萬物都有陰陽兩性,萬物負陰而抱陽,陰間,又稱陰司、陰府,或又稱幽都 、冥界等,這是中華信仰文化中的概念。泰山為天下至陽之地,也孕育了人間最旺盛的陰氣,也就是地府的入口。這是是道家思想的體現,道德經裡面說物壯則老,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物極必反。
  • 陰陽術中的泰山府君祭是什麼?與東嶽大帝有什麼關係?
    那麼泰山府君是不是東嶽大帝呢?東嶽大帝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泰山神,來歷有各種說法,但都是固定的一個人,不同於泰山府君500年一輪換,所以兩者是有區別的。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東嶽大帝主管世間一切生物(植物、動物和人) 出生大權的。泰山神作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與人間溝通的神聖使者,是歷代帝王受命於天,治理天下的保護神,成為民間宗教信仰之一。
  • 地府真正的掌控者是誰,閻羅王排不上號,地藏王只是打工仔
    地府都不是閻羅王的地盤嗎?也有人說,地獄其實還住著一位大神——地藏王菩薩,他應該才是十八層地獄的老大。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對。閻羅王原本為印度神話中的閻魔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話中閻王確實是冥界唯一的王,誰才是地府的老大?不是閻羅王和地藏王。
  • 繼道教九天尊和天庭十帝君之後,又出現了一個神霄九宸大帝
    在之前幾期裡,筆者已經為大家詳細講述了「道教九天尊」和「天庭十帝君」,今天再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道教九天尊指的就是三清和六御大帝,他們各自都有「天尊」的封號,分別是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玉皇大天尊、太乙救苦天尊、西方太極天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紫薇北極天尊、后土天尊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