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幽冥地府的主宰「北陰酆都大帝」,掌管人間的什麼禍福?

2021-01-16 玄都玉京七寶玄臺

陰曹地府是天地人三界(天庭、地府、人間)之中的地界。人類生存的空間分為天(陽)、地(陰);人分男(陽)、女(陰);時分白(陽)、晝(陰);天分日(陽)、月(陰);在中國有三界之說,就是天上、人間、地獄;認為人是有靈魂的,每個人有三魂七魄,至少在周朝以前,人們就認為人分魂魄,作為陽氣的魂和作為陰形的魄結合形成人,人死以後,神魂靈氣歸於天,精魄形骸歸於地,以魂氣形魄來解釋人前世、現世和來世的演化,並將精靈世界分為三界:地上的人間,天上神靈的天堂,地下精魄的地府。

地府的概念大於地獄,陰間的概念又大於地府。陰間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間,因而不局限於地府,甚或可能和地上人間在空間上重合而人無法感知;地獄特指囚禁和懲罰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說是陰間地府的監獄和刑場;而一般人死後在地府仍可能含笑九泉,像在人間生活一樣,上善之人死後甚至成仙成神榮入天堂。

酆都大帝(酆都北陰大帝)東極青華大帝幽冥化身甶孑大帝以及五方鬼帝中的其他四鬼帝、閻王(閻羅王)或分立的十殿閻羅等則是冥界的主宰者,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后土皇地祗)、泰山府君(東嶽大帝)、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太陰皇君、北鬥星君、南鬥星君、地藏王菩薩、城隍尊神和土地尊神(福德正神)等也是掌管人生死的神。

酆都(fēngdū)大帝,又稱北陰大帝、北太帝君、酆都北陰天子,屬於陰間最高神,也是道教尊神中的五方鬼帝和十殿閻羅的上司,他的職責是統管酆都之下的羅酆六天的六天鬼神。酆都大帝,又稱北方癸地酆都羅山五靈玄天北帝神君,著黑帔,玄冠,青圭,坐玉局座,在空玄中。左右二侍真,著青衣,玄冠,執圭,光景燁然,放白玉毫光,紫炁慶雲,照耀十方,取索罪籍,大神可乘光徑而下九幽索罪魂罪籍,聖誕在農曆九月初九。

他所管轄區域是酆都,即地獄,內分有六官,其專責處陰間事物。古語說:十惡不赦及大奸大惡的人及鬼怪魑魅等都要關進此地酆都地獄, 永不能超生天界。《太平經》中亦有陰府召人靈魂考人魂魄的說法,文曰:「大陰法曹,計所承負,除算減年。算盡之後,召地陰神,並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晉葛洪枕邊書亦云:「張衡楊云為北方鬼帝,治羅酆山(fēng)」(冥界區域地方官)。

酆都大帝,是地獄的主宰。位居冥司神靈之最高位,主管冥司,為天下鬼魂之宗。凡生生之類,死後均入地獄,其魂無不隸屬於酆都大帝管轄,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殺鬼魂,處治鬼魂。舊時奉祀酆都大帝的廟內,多設有七十五司(一說七十二司),各司分別承擔收捕、追逮鬼魂,關告鬼魂出入之職能。陽司親屬如有為陰間鬼魂超度贖罪者,亦由酆都大帝決斷赦免,發送鬼魂受煉升天。

北帝可以指北極紫微大帝,也可說是北陰酆都大帝。此二尊北陰酆都大帝為北極紫微大帝與幽冥的化身,為幽冥酆都界中最高總領。北帝領北極四聖眾部將帥及眾多陰兵安鎮酆都羅山(此即是人曰酆都。處極北而廣大茫茫又稱北羅酆)鎮守,制約幽冥。因眾生造作惡業,不修道德,至感妖魔邪鬼,枉害生人。元始天尊哀憫眾生,故大興慈悲,特遣九天延祥滌厄四聖真君,下降世間,掃除邪鬼,救護群生,彰顯大道。四聖真君永鎮玉皇大帝殿前。

酆都在北方,癸地為鬼戶,死炁之根,山高二千六百裡,周回三萬裡,其山有洞宮,皆鬼神之都,又稱酆都山、羅酆山。山內外各有十二宮,合為二十四陰宮。主考罰罪魂之所,其三宮九府二十四獄。道教地獄職司,有酆都考召院、酆都總錄院、酆都進奏院、酆都糾察司、酆都岱嶽府、考校罪魂司等。道教的酆都十將羅酆法,就是酆都考召院所轄酆都十將考鬼的法術。

酆都總錄院設判官等職,負責處理刑獄公事。酆都總錄院右判官,都轄六天宮鬼神公事;酆都總錄院左判官,參議北陰六天鬼神公事;酆都總錄院都大判官,通判北陰酆都總錄院鬼神公事。道教的符檄、札文、牒文等文書,要上呈酆都糾察司。

酆都大帝,掌《酆都黑律》,領酆都官將,司命司祿,判生判死,能開鐵城而拔罪;焚除黑簿,滅火翳以停刑。可使亡者,萬惡俱消,六根清靜。影脫九陰之域,魂登三炁之天,永離迷途,鹹躋生路,所有三生冤結,隨光攝至,亦以白玉毫光燭之,自然回心轉意,為友為朋,永離冤結。

酆都大帝,是地獄的主宰,位居冥司神靈之最高位,主管冥司,為天下鬼魂之宗。凡生生之類,死後均入地獄,其魂無不隸屬於酆都大帝管轄,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殺鬼魂,處治鬼魂。

正常情況,人死魂升而魄降。魂魄不能升降則淪滯於昏冥之中。饑渴之欲,幽暗之識,茫茫長夜,無有已時。人去世後,親屬並不知其魂魄是否升降,是否淪滯?道教的鍊度之道可以開其幽暗,拔其淪滯,升於高明,無不寬慰其父兄子弟之心。道教舉建黃籙大齋,有酆都申狀,申狀要上詣地府北陰酆都大帝,牒文要分別送達酆都三十六地獄主者、酆都三元二十四地獄主者、酆都九幽無間諸大地獄主者。

道教法官欲檢黑律條示鬼神,必須先當望北極,炷香啟奏紫微北極臺鬥、四聖三官、酆都大帝、三天法師宣白投詞及鬼神情犯,禮拜北帝,然後公檢行刑。否則去壽三年,死入大鐵圍山,再犯加一等死入酆都刀山地獄。

奉祀:一般只是在親屬亡故後,超度亡魂時,才奉祀酆都大帝。清代以來,多有於生前為自己預修黃籙道場的,因此今亦有在生前修建延生道場時,關告酆都大帝,祈求健康長壽的。

「酆都法」所用「九泉號令」

北極紫微太皇大帝及其化身北陰酆都大帝,擅長召遣酆都諸將、西臺御史、內臺八將進行驅邪治祟的「酆都法」。

紫微大帝,又稱為「中天北極紫微太皇大帝」,紫微大帝在中國民間信仰中佔有重要地位,屬於道教四御四皇上帝之一,位居玉皇上帝之下,輔佐玉帝管理星界。三界之亞君,紫微宮又叫紫宮、紫微星,位處三垣之中的中垣,是星座上屬帝王之所居,西漢未央宮、隋唐洛陽城宮城、明清故宮名曰紫禁城即是這一來歷。紫微星是位於上天的最中間永遠不動,位置最高的星,故最為尊貴,是「眾星之主,萬象宗師」,因此對他極為尊崇。紫微大帝執掌天經地緯,以率普天星鬥,節制鬼神與雷霆。

《北陰酆都太玄制魔黑律靈書》曰:「昔北極紫微玉虛帝君,居紫微垣中,為萬象宗師,眾星所拱,為萬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闕,下領酆都。」按《猶龍傳》云:「紫微北極玉虛大帝,上統諸星,中御萬法,下治酆都,乃諸天星宿之主也。北極驅邪院是其正掌也。」

統率北極四聖等眾,又有上清十一大曜星君(七政四餘)、北鬥七元、左輔右弼、三臺星君,南鬥六司,中鬥三真、擎羊陀羅二使者,十二元辰本命星君,六十甲子太歲星君、雲天二十八宿,鬥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鬥中神仙諸靈官眾、周天列曜星君、天罡大聖、魁罡星君等如此這些普天星鬥,河漢群真。

紫微大帝位高權重,參謀廣泛。從考制宇宙劫運,到天下國家興衰,再到三界仙真升降,再到群生的禍福壽夭。神通無邊而能頃刻摧傾三界群妖魔怪;威德廣大而節制雷霆之運行。

《北陰酆都太玄制魔黑律靈書》載:「起於龍漢元年,有北陰酆都六洞鬼兵,神靈魔王,遊行人世,殺害生靈,莫能制御玉帝召北帝統率神將吏兵,演大魔黑律,行酆都九泉號令符,紏察三界鬼神印,降伏魔群,驅蕩妖氛,救護黎庶,功成行滿,昇入北極中天自然總極紫微大帝之位。」

中天北極紫微太皇大帝

《洞淵集》曰:「紫微北極五靈帝君者,位居中天紫微,垣為萬象宗師,眾星拱之焉。昔龍漢元年,為北陰酆都羅山,六洞鬼神妖魔,出行人問,殺害生人,尤甚莫能制御。上帝召北帝,統神將天兵,驅蕩氛邪,救護兆庶,功成昇帝入中天,自然總極紫微之位。七真曰:我祖師北極歷劫已來,勤苦香燈,供養三清,功滿德備,而昇入紫微帝位,出入常有華蓋相隨,星光七寶燦爛。上徹諸天,下照萬國,每月二十七日下降,察世人罪福焉。」

《後漢書》卷四十八謂:「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所以紫微垣又稱紫微宮,後來皇帝居住的地方稱為紫禁城。道教認為,北辰是永久不動的星,位於上天的最中間,位置最高,最為尊貴,是「眾星之主」,「眾神之本」,因此對它極為尊崇。《晉書·天文志上》謂:「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北極,北後最尊者也;其細星,天之樞也。」並以之為「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

唐代孔穎達《書·說命中》疏:「北鬥環繞北極,猶卿士之周衛天子也,五星行於列宿,猶州牧之省察諸侯也,二十八宿布於四方,猶諸侯為天子守上也,天象皆為尊卑相正之法。」道經中稱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的職能是:執掌天經地緯,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諸神,是一切現象的宗王,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如《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集注》卷上曰:「北極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玉樞經》又曰:「鬥中復有尊帝二星,大如車輪,若人見之,留形住世,長生神仙。」

該法令牌式樣有六,以「酆都令」統稱,主要包含「酆都號令」及「酆都正令」兩者。前者「用棗木,長五寸,闊二寸四分,厚八分,以六丁日雕成」,並附「敕咒:酆都號令,萬神鹹聽。上至九天,下及幽冥。吏兵猛將,有令敢停。拒逆違命,法有常刑。急急如酆都大帝律令敕」。後者據記載由鄭知微(宋代道士)所用,需要與《黑律》(北帝派道書)配合,方能如法發揮作用。

該令具有肅殺之氣,所以需要選擇癸亥日及諸亥日(天幹地支的最末)、十惡大敗日(指甲辰、乙巳、丙申、丁亥、戊戍、己丑、庚辰、辛巳、壬申、癸亥這十日,辦事、喜慶之事皆忌)、受死日(不吉祥的日子)等具有強烈「肅殺」含義的日子雕琢。在木材選擇上以棗木、栢木、楓木、桃木、梓木為上,其他木不得用之,犯者臨事不成。該令還有明確禁忌,即不可將令傳與破傷形體髡流之人(指受刑罰、剃髮流放之人)。

「酆都法」所用令牌之九泉號令及令牌內部

欽安殿內有一令牌屬酆都九泉號令,正面刻「九泉號令符」,上下刻酆都將吏「魏伯賢」、「鄧光遠」之名,「魏伯賢」三字與「九泉號令符」之間有秘咒呈「P」字形排列。背面頂部刻有三臺、七星的星象圖,下有「帝莊」二字,「帝」代表「北極紫微大帝」,「莊」則代表「北極天蓬大元帥天蓬真君」諱,下刻神咒:「吾乃天帝所使,奉命紫微。號令九泉,法遵黑律……一切判吏,聽行指揮,速降真靈疾。」

神咒之下刻內外三層線條的矩形,中間第二層書寫「六宮都使」,中心的矩形書「六宮魔王」,下部有串聯起來的九星罡圖,再下有「敕咒」一條:「玄冥大將,四臂三頭。左輔披髮,頭戴骷髏。顏如藍靛,統領兵頭。前後犄角,似水如流。九獄主吏,各執戈矛。呼吸雲霧,鬼哭神愁。考召禍源,不得停留。酆都符命,火速擒收。吾今發用,要見蹤由。行符召將,捉鬼無休。急急如律令敕。」

在背面的上部和下部的左右兩邊,各書「天蓬都獄」、「天猷都獄」、「翊聖都獄」和「佑聖都獄」(天蓬元帥、天猷元帥、真武大帝(佑聖真君)、黑煞元帥(翊聖真君)並稱「北極四聖」,「北極」即「地獄」),儼然如酆都地獄一般森嚴羅列。此令沿中縫可打開,內含一小型可拆解的「子令牌」,子牌刻有「酆都令」以及代表日月、二十八宿的圖文。

地界大法官北極天蓬大元帥

北極天蓬大元帥,道教崇奉的尊神,北極天蓬大元帥四頭八臂,各執戈矛、戟劍、帝鍾、印、火槍、火索,紫袍,金甲,頭戴逍遙華陽巾,現於鬥中,怒容赫赫,威鎮乾坤,徧身雷火煞炁。道教護法神北極四聖之首。北極天蓬大元帥,為北鬥九宸之中的首輔。《道法會元》卷一七二說:「北鬥九宸,應化分精,而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輔、天英、天內、天柱、天心、天禽也。北極紫微大帝所屬部將,統理北鬥及酆都的神將。《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錄》亦述天蓬的形象:「三頭六臂,執鉞斧、弓箭、劍、鐸、戟、索六物,身長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領神兵三十六萬眾。」

北極天蓬大元帥,他「現三頭六臂之威容,運七政八靈之洪造,帝鍾才震,萬聖齊臨;鉞斧輕揮,群魔碎滅,神光赫赫,常救護於眾生;真性巍巍,誓永興於正道。」《道法會元》卷一七一曰:「天蓬大元帥為嗣教外臺卿,別有神局,是陰治之有司,號北極驅邪院,如世之殿師,兵府是也。其中皆是陰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以舉仙官為任,使拯治陰魔,禁御萬殺,承陽宣化,保寧山川,生育萬匯,皆荷道化。」

同書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帥三頭六臂,赤發,緋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結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鍾;又左一手執斧鉞,右一手結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劍,領兵吏三十六萬騎,雷公電母,風伯雨師,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劍,乘北方太玄煞氣、黑氣,氣中有五色氣,從空降壇。」

《道法會元》卷一七一曰:「北鬥七晨,一曰九星。泥丸九宮中有帝席,魂神魄靈,分化列位,隱名曰天蓬,亦曰太微神。事見《上道禁經》、《三匝鬥內文》及《紫庭秘旨大洞天書》也。」凡欲修持天蓬大法,「須平旦入室朝修,未出戶之時,以淨水一鍾,安神尺於水鍾之上,俱置天蓬元帥真形前。次安九天寶印,在水鐘下。然後二手結元帥印,存見五臟分明,六甲五臟分明,六甲六丁待衛。次存九晨自北方玄虛中來罩兆頂,紫氣出於泥丸後戶。蓋於泥丸中有天蓬大元帥,長九尺,存之分明良久。先叩齒九通,念淨天地神咒。

又叩齒五通,念天蓬安神咒,咽津五過。畢,再叩左齒,撞天鍾;後叩右齒,鳴天磬;次叩中間二齒,擊天鼓,各七通。然後微咒之,務以數多立限,若至萬遍,功德滿足,邪鬼魔精兇惡妖怪,聞名即去,萬病千殃,傳言即愈,能令枯木生花,竭水湧泉,破五鬼疫癘,降六天故氣,半天五酉、山魈妖狐,隨咒絕其影響矣。用印封鎖鬼洞,伐戮蛟螭,通達章詞,無截遏之侮,吞佩貼鎮,有起死之功。」由此看來,這位天蓬元帥不僅可以養護身心,亦是闢鬼驅邪的猛將,於是從北鬥星神、泥丸身神演變成為道教神系中的護法神將,影響隨之愈巨,其天蓬咒、天蓬符、天蓬印,天蓬鍾、天蓬神尺、天蓬大法遂流傳千年,威力甚大。

天蓬咒

《天蓬神咒》天蓬天蓬,九玄殺童。五丁都司,高刁北翁。七政八靈,太上皓兇。 長顱巨獸,手把帝鍾。素梟三神,嚴駕夔龍。威劍神王,斬邪滅蹤。 紫氣乘天,丹霞赫衝。吞魔食鬼,橫身飲風。蒼舌酌齒,四目老翁。 天丁力士,威南御兇。天騶激戾,威北御鋒。三十萬兵,衛我九重。 劈屍千裡,驅祛不祥。敢有小鬼,欲來現伏。鑊天大斧,斬鬼五形。 炎帝烈血,北鬥燃骨。四明破骸,天猷滅類。神刀一下,萬鬼自潰。

南朝陶弘景《真誥》卷十載天蓬咒,謂此咒屬北帝煞鬼大法,內隱豐都六宮鬼神名諱,「鬼有三被此咒者,眼精自爛而身即死矣,此上神咒,皆斬鬼之司名,北帝秘其道。若世人得此法恆能行之,便不死之道也。男女大小皆可行之,此所謂北帝之神咒,煞鬼之良法,鬼三被此法,皆自死矣。」天蓬大法自東晉以來,主要秘傳於道教上清派中,繼楊羲、鄭思遠、陶弘景、董大仙、北華仙人之後,初唐又有鄧紫陽精通此法,並創道教北帝一派,天蓬的神格與地位亦大大提高,成為威震唐宋時期的北極四聖首輔。

《道法會元》卷一七一曰:「夫天蓬神咒出自《北帝玄變真經》,古今修學上道,無不先當授行。蓋驅伏魔試之上法,不死致仙之徑路。兼元帥真君門下有董大仙者,專於此道以成高仙,驅用直月五將,奏拜鷹犬靈章,助翼威神,斬馘小丑。及紫陽鄧天師有倒持之法,七字密語,玉尺神印,流傳塵世,功驗難窮,無所不治。」

《道法會元》卷一五六說:「祖師九天尚父五方都總管北極左垣上將都統大元帥天蓬真君,姓卞名莊。三頭六手,執斧、索、弓箭、劍、戟六物,黑衣玄冠,領兵三十萬眾,即北鬥破軍星化身也,又為金眉老君後身。生於周時,孔子稱卞莊子,即其神與。元帥威猛,制伏妖魔。凡行雷法,無天蓬不可以役雷神。

獨行雷法,無天蓬不可以顯驗。元帥側有從童,或騎夔龍,部領一氣都統大將軍,直月五將軍,飛鷹走犬二使者,無義神王,威劍神王,戰伐神王,聾兵啞將,黑殺洞淵,三十萬兵,三十六大天將,無鞅天仙兵吏,並在煌煌紫雲火焰之中。」或顯四頭八臂,亦大忿怒像:「身長千尺口齒方,四頭八臂顯神光。手持金尺搖帝鍾,銅牙鐵瓜滅兇狂。手執霹靂宰鑊湯,雷震電發走天光。草木焦枯盡摧傷,崩山竭石斷橋梁。傾河倒海翻天地,收擒百鬼敕豪強。捉來寸斬滅災殃,吾使神劍誰敢當。」

文獻記載

《論衡·訂鬼篇》引《山海經》云:「北方有鬼國,……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裡,其枝間東北叫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鬱壘,主閱領萬鬼。」《太平經》多土府、土主召人靈魂、考人魂魄之說,如卷一百十二稱:「大陰法曹,計所承負,除算減年。算盡之後,召地陰神,並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卷一百十四又云:「為惡不止,與死籍相連,傳付土府,藏其形骸,何時復出乎?精魂拘閉,問生時所為,辭語不同,復見掠治,魂神苦極,是誰之過乎?」晉葛洪《枕中書》載:「蔡鬱壘為東方鬼帝(冥界區域地方官),治桃丘山。張衡、楊雲(冥界區域地方官)為北方鬼帝,治羅酆山。」

晉葛洪《枕中書》:張衡、楊云為北方鬼帝,治羅鄂山。葛洪的《元始上真眾仙記》記載的五方鬼帝說:「東方鬼帝治桃止山,南方鬼帝治羅浮山,西方鬼帝治幡家山,中央鬼帝治抱犢山;而北方鬼帝為張衡、楊雲,治羅豐山。

陶弘景《真誥》卷十五「闡幽微第一」載:「羅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裡,周回三萬裡。……其上其下並有鬼神宮室。山上有六宮,……第一宮名為紂絕陰天宮,以次東行,第二宮名為泰煞諒事宗天宮,第三宮名為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第四宮名為恬昭罪氣天宮,第五宮名為宗靈七非天宮,第六宮名為敢司連宛屢天宮。凡六天宮是為鬼神六天之治也。」

注云:此六天宮「是北豐鬼王決斷罪人住處,其神即應是經(今)呼為閻羅王所住處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凡生生之類,其死莫不隸之至於地獄。」又云:「炎慶甲者,古之炎帝也,今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相傳一般人初死後都要以第一宮受事,而聖賢之人死去是先到明晨第三官受事。可見人生在世應多做功德善事,才有好結果。《真誥》卷十三也說:「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第一天宮中,總主諸六天宮。是總生殺大權的鬼官。上述說明南北朝時道教已形成酆都大帝主管地獄的信仰,當時多稱為北帝君,簡稱北帝。

《酉陽雜俎·玉格》:有羅酆山,在北方癸地,周回三萬裡,高二千六百裡。洞天六宮,周一萬裡,高二千六百裡。洞天六宮,是為六天鬼神之宮。六天,一曰紂絕陰天宮,二曰泰煞諒事宮,三曰明辰耐犯宮,四曰怙照罪氣宮,五曰宗靈七非宮,六曰敢司連苑(一曰究)宮。人死皆至,其中,人慾常念六天宮名。空洞之小天,三陰所治也。又耐犯宮主生,紂絕天主死。禍福續命,由怙照第四天鬼官北鬥君所治,即七辰北鬥之考官也。

項梁城《酆都宮頌》曰:「紂絕標帝晨,諒事構重阿。炎如霄漢煙,勃如景耀華。武陽帶神鋒,怙照吞清河。開闔臨丹井,雲門鬱嵯峨。七非通奇靈,連苑亦敷魔。六天橫北道,此是鬼神家。」凡有二萬言,此唯天宮名耳。夜中微讀之,闢鬼魅。酆都稻名重思,其米如石榴子,粒稍大,味如菱。

夏啟為東明公,文王為西明公,邵公為南明公,季札為北明公,四時主四方鬼。至忠至孝之人,命終皆為地下主者,一百四十年乃授下仙之教,授以大道。有上聖之德,命終受三官書,為地下主者,一千年乃轉三官之五帝,復一千四百年方得遊丵行太清,為九宮之中仙。又有為善爽鬼者,三官清鬼者,或先世有功,在三官流。逮後嗣易世練化,改世更生。此七世陰德,根葉相及也。命終當道遺腳一骨,以歸三官,餘骨隨身而遷。男左女右,皆受書為地下主者,二百八十年,乃得進處地仙之道矣。   

炎帝甲為北太帝君,主天下鬼神。三元品式、明真科、九幽章,皆律也。連苑、曲泉、泰煞、九幽、雲夜、九都、三靈、萬掠、四極、九科,皆治所也。三十六獄,流沙赤等號溟氵零獄,北嶽獄也。又二十四獄,有九平、元正、女青、河北等號。人犯五千惡為五獄鬼,六千惡為二十八獄獄囚,萬惡乃墮薜荔(餓鬼別稱)也。罪簿有黑、綠、白簿,赤丹編簡。刑有搪蒙山石、副太山搪夜山石、寒河源及西津水。東海風刀、電(一曰雷)風、積夜河。鬼官有七十五品。仙位有九太帝,二十七天君,一千二百仙官,二萬四千靈司,三十二司命,三品、九品、七城(一曰域,一曰地)。九階二十七位,七十二萬之次第也。

《洞淵集》載:「酆都羅山者,在北方,癸地為鬼戶,死黑之根,山高二千六百裡,周回三萬裡,其山有洞宮,皆鬼神之都。山內外各有十二宮,合為二十四陰宮。主考罰罪魂之所。其三官、九府、二十四獄。冥官鬼神主黑簿之司,皆濁黑凝滯為地之根,陰黑之主,乃九地樞機焉。山林草木,皆稟毒惡之黑。所生為鋒刃爍空,黑煙濛勃,晝夜不停,中有執罰神兵,常考理罪魂。

皆三元八節之日,北帝冥官引出歷劫窮魂,責問罪釁端由、州縣鄉土,墳墓所在,居住年代去處。或罪法深重,天未原赦者,即流殃見世子孫,災難自此而生。乃北帝君統御鬼官鎮此山,其中皆結黃精之黑而成官闕,官吏皆是古之帝王。忠臣孝子有功者,即為冥官,皆黃衣素丹繡服。常以七月七日,校定世人善惡,黑簿罪名上奏天府,塵心不得警悟追導祖宗矣。地官品秩,各有等差焉。」

酆都大帝寶誥

至心皈命禮。位居北府,職隸幽都。掌判生死,賞善罰惡而不漏。權司功過,懲奸褒良以無偏。鎮北陰黑暗之山川,察中洞光明之世界。巍巍功德,鬼神鹹樂於皈依。赫赫威靈,人民同沾其惠澤。司命司祿,判生判死。十宮普為傾心,六洞同為拱手。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地府北陰,酆都玄卿大帝,九幽拔罪天尊。

相關焦點

  • 道教中的陰曹地府在哪裡?酆都大帝和東嶽大帝誰才是地府的主宰?
    酆都(fēngdū)大帝,又稱北陰大帝、北太帝君、酆都北陰天子,酆都大帝是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的幽冥化身,是陰間最高神(陰曹地的主宰,也是道教尊神中的五方鬼帝和十殿閻羅的上司,他的職責是統管酆都之下的羅酆六天的六天鬼神。酆都大帝的聖誕日是九月初九。他所管轄區域是酆都,即地獄,內分有六官,其專責處陰間事物。
  • 在地府酆都大帝與十殿閻羅誰大,又各種掌管什麼
    在地府裡面,十殿閻羅是掌管人間生靈的生老病死,以及下一世的投胎,那酆都大帝呢?他和十殿閻王又有什麼關注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圖片來自網絡其實酆都大帝和十殿閻羅來自兩個不同的體系,酆都大帝是道教尊神,而閻王則是佛教中的。在古《山海經》中已有大量鬼國地府的神話傳說。
  • 東嶽大帝,酆都大帝,后土娘娘,誰才是地府的主宰呢?
    這裡的閻羅王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職位,地府中有十殿閻羅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但是其實他們其實也就屬於那種執行經理一樣的人物,有實權可以決定人的生死,而要說地府到底是是誰的?因為中國道教體制確實混亂,現在有三種說法。
  • 酆都大帝、地藏菩薩、東嶽大帝、十殿閻王,誰才是「幽冥之主」?
    幽冥而各種各樣的神話中,也有對於陰司的講述,或稱之為酆都,或為地獄,其管轄者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說法,有十殿閻王、酆都大帝、地藏王、東嶽大帝、后土等等。閻王,原系梵語之譯音,又稱為閻羅大王,作為地府主宰,掌管地獄輪迴。在佛教《地藏本願經》中又有說道「釋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親者,皆得極本薦親,共登極樂世界,地藏受此重託,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願:「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 道教:酆都大帝,主宰陰府地獄
    在道教的眾多神仙體系中,從古至今擁有著許多的民俗諸神文化。「民俗諸神」指的是從民間來的與民俗、民生息息相關的地方神仙、地方信仰,以及民間為其設廟祭廟的英烈或壯士等。民俗神自古在下層民間的信仰十分廣泛,百姓對民俗諸神崇拜至極,供奉民俗神的大大小小的廟宇更是香火不斷。
  • 道教中的「酆都大帝和甶孑大帝」是指哪兩位尊神?道教科儀破地獄
    下附「九幽誥」和「酆都誥」。道教中的酆都大帝又稱酆都北陰大帝。地府冥界的最高神靈,主管冥司。酆都大帝信仰起源較早,《山海經》中即有鬼國的記載,稱度朔山上有大桃木,出蟠三千裡,其枝問東門叫鬼門,為萬鬼出入的地方,門上有二神人,一叫神荼,一叫鬱壘,主閱領萬鬼。
  • 細數陰間的5尊大神,酆都大帝僅排第四,太乙救苦天尊排第二
    ,又稱北陰大帝、北太帝君、酆都北陰天子,屬於統歸五嶽大帝管轄之下的陰間最高神,也是道教尊神中的五方鬼帝和十殿閻羅的上司,他的職責是統管酆都之下的羅酆六天的六天鬼神;據說是紫微大帝在幽冥化身。TOP、3 后土娘娘后土娘娘又稱後母,源於母系社會自然崇拜中的土地與女性崇拜。全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陰陽,育萬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相傳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後與主持天界的昊天上帝(玉皇大帝)相配合,為主宰大地山川女性神。
  • 酆都大帝、四大判官、五方鬼帝、十殿閻羅究竟都是哪些人?
    酆都大帝位居冥司神靈的最高位置,主管冥司陰間天下的所有鬼魂。凡生生之類,死後均被打入到地獄,其魂魄無不隸屬於酆都大帝管轄,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殺鬼魂,處治鬼魂。在重慶酆都縣的東北,有一座平都山,後來也叫酆都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六案功曹】
  • 閻王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才有的說法,在此之前,地府主宰到底是誰?
    而古人認為,人死之後,閻王會派黑白無常來索魂,帶其魂魄到地府,審其生平善惡。善者入輪迴,再世為人;惡者墮入十八層地獄,受盡刑罰,來世淪為畜生道。中國古人是非常相信鬼神的,也是非常怕鬼神的,最怕的就是閻王。閻王並不是中國本土的地府主宰,他的原型為印度神話中的「閻摩羅王」。
  • 道教小知識:道教中有哪些大帝?玉皇大帝並非最高序列!
    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是道教傳說中的天地主宰,同時「玉皇大天尊」、「天公」、「玉帝」、「老天爺」皆是眾生對他的稱呼。故以形象言之謂之天,以主宰言之謂之帝,故曰玉真天帝玄穹至聖玉皇大帝。」可見,玉皇大帝是三界十方、六道眾生的主宰,是眾多仙神的領袖,事實上,在道教體系中,玉皇大帝的地位次於三清,但比之三清更有實權。
  • 道教中的「靈華太歲至德帝君殷大天君」,掌管人間的什麼禍福
    但是在道教太歲信仰中,除了六十位值年太歲外,還有靈華太歲至德帝君殷大天君、歲後太陰坤德皇君、天宮太歲趙大元帥、地府太歲袁公尊神、人世太歲邶公府君、地司太歲殷大天君等。太歲以六十甲子的幹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歲神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一歲之主宰,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兇禍福。如《三命通會》中所講:「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
  • 上古的冥神,神荼鬱壘與他們的上司,酆都大帝
    當有人問起我們陰曹地府的掌管者的時候,可能大部分的人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閻王了吧,因為這是我們所熟知的地府管理者,比如說在《西遊記》當中孫大聖被黑白無常帶到地府的時候,見到的就是閻王要審問他,還有很多的小說當中也是提到閻王,其實現在的說法中確實是閻王在掌管地府,但是其實在以前的說法中,陰間的天子並非閻王
  • 道教尊神中界至尊東嶽大帝,「東嶽大帝」掌管人間的什麼禍福?
    東嶽大帝,道教尊為「中界至尊東嶽聖帝」、「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威權自在天尊」、「慈光救苦威權自在天尊」等,居蓬玄天宮東嶽泰岱宮。泰山古稱東嶽,自古受著人們的崇拜,泰山被尊為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地之孫、神靈之府。民間認為泰山是人死後靈魂的歸宿之地,泰山神東嶽大帝是陰間鬼魂之最高主宰。
  • 地藏王和閻羅王,誰才是地府真正的掌權者?很多人都沒猜對
    在小說《西遊記》中,神仙的職責劃分的很明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管轄的地盤。比如東海龍王就管轄東海那一片領域,天蓬元帥只負責天河水軍,而孫悟空的弼馬溫,就只能管轄天馬。如果越權,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但在地府中,很多讀者就有點懵了。因為地府既有閻羅王,又有地藏王。
  • 酆都大帝六宮,與地官大帝所治理的三宮九府有何不同呢?
    在道教信仰中,很多神祇都與地府救贖有關,比如后土大帝、青華大帝、地官大帝、東嶽大帝、酆都大帝、十殿冥王、甶孑大帝、文昌帝君等。那麼,酆都大帝六宮,與地官大帝所治理的三宮九府有何不同?酆都,又稱冥京,是九地樞機,由酆都大帝主理。
  • 地府老大不是地藏菩薩而是他?此神掌管十殿閻王,在三界稱帝!
    西遊記中,把整個宇宙分為三界,乃天、地、冥三界,也可以分為神、人、鬼三界,這三界都有著不同的主宰,一般情況下不能互相干擾。眾所周知,天界的最高管理權掌握在玉帝手中,同時天界又是三界最高代表,也就是說玉帝不僅能掌管仙界,而且還能掌管人界和冥界。
  • 道教中的三元三品三官大帝是指哪三位尊神?分別掌管人間什麼禍福
    水官大帝,全稱「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大帝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掌管江河水帝萬靈之事。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十月建亥,亥屬北方,北方屬水,水炁主化,天一生水,水至純而至清,水有蕩穢去災之效。十月十五,水炁圓滿。水官掌管江河水帝萬靈之事,水炁主化,水官大帝定川源之品匯,考江海之威靈。
  • 地府最高領導者,原來十殿閻王也只是他的下屬
    但其實並不是的,實際上在我們的神話體系中,地府的主宰其實另有其神,那就是今天的主咖-酆都大帝。酆都大帝在道教的神話體系中是地府的主宰,就相當於在人間帝王般的存在,地位是非常高的。酆都大帝的職責酆都大帝作為地府最高神,他的職責就是統管酆都之下的六天鬼神。
  • 佛教傳入後才有閻王的說法,那在中國文化裡,地府的主宰又是誰?
    」另外成書於東漢中晚期的《太平經》中陰府召人靈魂、考人魂魄的說辭,而現如今我們所熟知的閻王,其實是佛教傳入我國後才出現的說法,閻王的原型為印度神話中的「閻摩羅王」。在古印度神話中,閻王本是管理人間的天王,佛教沿用印度神話的說法,稱閻王是管理地獄的王,《問地獄經》裡所講,閻王從前是毗沙國國王,但與維陀始生王之戰中因兵力不足而立誓,願為地獄之主,其手下則有十八大臣,從而形成十八層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