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卻釣出一頭千年老鱉,身上插著4根箭,如今成了國博鎮館之寶

2020-12-23 史料橫生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追狐狸都能發現藏寶洞,鋤地能挖出3000年古墓,這樣的稀奇事件確實是太多了,只能說咱們中國的土地下確實是充滿著無數的神秘世界,這些都等著我們的考古隊去探索和挖掘。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要來介紹的這件事情同樣非常的有趣,這次不是在陸地上挖出來文物,而是釣魚釣出的,而且這件文物居然是一頭老鱉,當然了肯定不是真的老鱉類動物,而是一個造型酷似憋的文物。

這件文物就是如今中國國家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商作冊般青銅黿」,長21.4釐米、寬16釐米、重量達1.6056千克,通高10釐米。

什麼是黿?估計大部分人絕對是不知道,先簡單的介紹下吧!黿其實是一種鱉科類的動物,也別稱為是藍團魚、銀魚、綠團魚、癩頭黿鄧,生活在亞洲,而且也是最大的鱉科類動物之一。

一般黿都生活在水流較慢的河流或者小溪當中,當然了沿海地區也有,而且喜歡成群結隊的生活在一起,壽命還非常的長。

那是在2003年的洹河岸邊,當時有個喜歡釣魚的老頭來到這裡進行垂釣,結果釣到中途,卻釣出一件很大的老鱉,老頭看到之後十分的詫異,確實重量還很重,而且為什麼這隻老鱉不動的,難道是死的嗎?

結果拉到岸上一看,原來不是什麼活的老鱉,而是一頭造型和老鱉差不多的器物,而且更加令老頭感到驚奇的是這老鱉背上和頭部插著4根箭,確實這樣的別樣造型很令他驚訝,而且背部還刻著許多的「天書」,完全看不懂寫的是什麼。

好在釣魚老頭知道可能是文物,為此就急忙帶著這頭老鱉去了當地文物局,其實專家看到這隻插著4根箭的老鱉也是眼前一亮,確實是極其罕見的,關鍵上面還刻著4行33字的銘文。

經過古文字專家的破譯,才知道上面記載了一段關於商紂王的故事,原來這「商作冊般青銅黿」上面的4根箭是紂王射上去的,而後才工匠製作出了「商作冊般青銅黿」,「作冊般」是這件器物的製作者名字。

而「商作冊般青銅黿」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它為我們後代學者專家們提供了研究商周射禮的歷史資料,如今「商作冊般青銅黿」類的器具確實是獨一份了,為此這也更加的突顯了它的歷史價值,被評為國寶也是理所當然的。

相關焦點

  • 河南老農釣魚竟釣到只「大鱉」,鱉背插著4支箭,專家:價值18億
    文物額度背面還刻著一些古代的文字,這些文字對當時的研究有很大的意義,很平常的一天一位老漢勞作了一天去河邊釣魚解悶,釣了幾條小魚之後天色已經很晚了老漢準備收工回家,在老漢準備收線的時候魚竿一沉老漢心中異常欣喜,已經很久沒有釣到大魚了,老漢立即開始收緊魚線廢了好大的勁才把魚拉上來,老漢不由得失望,這隻魚是一頭青銅的烏龜,背上還插著四支箭,布滿了銅鏽。
  • 河南老頭釣到一個「青銅龜」,背上插著4支箭,專家:這一竿值18億
    在不久之前,河南老頭釣到一個"青銅龜",它背上插著4支箭,專家稱:你這一竿值18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1.河邊垂釣,釣起"烏龜"這個老頭是河南的一個普通百姓,祖輩上下都在務農,自己也幹了一輩子的農活。老頭不像同齡人一樣喜歡打牌閒聊,他這輩子只有一個愛好,那就是釣魚。像許多垂釣者一樣,在農閒時,只要一有時間便會在周邊池塘尋一處好地方,然後一個人靜靜的釣魚消磨時光。
  • 鄉土散文 II 老鱉鍋臺:如今,能知道老鱉鍋臺的人不太多
    這是小時候在農村老家經常猜的一個謎語,它的謎底是「老鱉鍋臺」。從樸素而又直白的謎面上可以看出,這個鍋臺的形狀、材質以及使用方法和重要作用。淳樸的農家就是用一把把泥,去做成一個酷似老鱉樣子的土灶,用來日常燒柴做飯,由此成就了一家家人的生活保障。嫋嫋炊煙,在飄渺的村莊裡升騰,便是農村人每天生活節奏的開始,也是點燃希望之火的開端。如今,能知道老鱉鍋臺的人不太多。
  • 老農釣到一隻龜,背上插4支箭,網友:龜心四箭?專家:無價之寶
    如今古董市場上隨便一件青銅器,價格都秒殺同等價位的瓷器。譬如前兩年一個小小的西周虎鎣,便拍出了360多萬的成交價。如此貴重的文物,倘若要是撿到一件,運氣和中500萬彩票是一樣的。而在上個世紀的河南,就有這樣一個老農,在釣魚時釣上來一件十分罕見的青銅器。本來這個老農準備釣魚來吃的,而沒多久,魚竿便感受到一股沉重的拉力。他深知是大魚上鉤了,便猛地往回收線。
  • 魔獸世界7.0釣魚全攻略:眾老鹹魚合力打造!
    早知7.0有釣魚神器加入,滿級後忙於所謂的「滿級正事」,沒有第一時間去昨天腳跑5H,路過甩竿,出了稀有魚魚餌,於是一路做出來了,附上心得體會。神器:幽光魚竿不是背在身後,是插在腰間,魚骨兩條手臂有重力動畫,會隨著擺動等等。神器熔爐在達拉然噴泉掉硬幣那個地方
  • 老鱉成精?男子邕江釣起罕見「金鱉」,全身金燦燦,有人出價2千
    近日,一位廣西南寧的釣魚愛好者(羅師傅)在邕江夜釣,竟意外釣起來這樣一隻「身披黃金甲」的老鱉,令人目瞪口呆.....(因為外來物種入侵,邕江垂釣漁獲多以羅非魚、紅眼(泰鯪)等為主,本土鯉魚、鯽魚都不多見,更別說烏龜、甲魚等水族。)
  • 山東發現5000年「蛋殼陶」,其技藝令人稱奇,如今是國博鎮館之寶
    或許真相很打臉,許多古代的文明產物,我們至今都無法去複製,就算複製的出來,其神韻完全達不到,如今考古工作非常的盛行,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而這些文物都是代表古代的科技文明,可是無數次的證明,我們現代的科學技術其實很難複製出來古代的文物。
  • 長沙梅溪湖現「幾十斤巨鱉」,多人目擊,可惜已死去多時
    然而近日湖南長沙市內的梅溪湖中,卻有人發現一頭罕見的「幾十斤巨鱉」......「劉姐」親眼看到了這頭巨鱉,稱「趴在水面有小桌子大」梅溪湖位於長沙湘江新區,水質不錯,湖中野生魚很多,湖邊景色也很美,因此常常有許多人在此釣魚遊玩。
  • 老鱉一(小小說)
    例如宋老大,別人都叫他「老鱉一」。宋老大濃眉大眼,一臉憨厚,身材魁梧,怎麼看怎麼不像個小氣人。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他做過的事情,特別是和錢有關的,真的是匪夷所思。一次,因孩子的事情,他託親戚辦事,送去了一箱奶和一箱香腸。那人也盡力了,誰知道陰差陽錯,沒有辦成。
  • 民間故事:漁夫得到一個老鱉,老鱉體內竟然有異寶
    李念帶著老鱉回家了,同村的人哪裡見過這麼大的老鱉,紛紛來李念家裡圍觀。李念計上心頭,既然大家都是來看新鮮的自己何不收點錢來補貼家用,說幹就幹,李念這消息放出來後,來看的人不但減少而且還多了起來,大家都想知道為何李念會收這麼多的錢,那東西到底是怎麼神奇。李念樂開了花,李家的日子也就不那麼困難了。
  • 一鋤頭挖出3000年炊器,差點被日本鬼子搶走,如今是國博鎮館之寶
    這件文物就是來自3000年前的西周大盂鼎,其實西周大盂鼎就是西周的一種炊器,高101.9釐米,口徑77.8釐米,重153.5千克,而且關鍵上面還有令專家們瘋狂的291字銘文,為此西周大盂鼎那絕對是國寶中的國寶,如今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哦!可是西周大盂鼎的經歷也是非常的坎坷,一度流落到了許多人的手中。
  • 民間故事:老虎、老鱉和枯老松
    山上住著老虎,水裡住著老鱉,老虎渴了,經常到水裡喝水。老鱉常到岸上曬太陽,一來二去老虎和老鱉交上了朋友。老虎邀請老鱉到山洞裡做客,老鱉也常請老虎到水裡玩耍,它們兩個就像親兄弟一樣。這事被岸上一棵乾枯的老松樹看在眼裡,心裡嫉妒,苦思冥想地想了一條毒計,要害死老虎和老鱉。有一天,老虎又到水邊喝水,枯老松搖頭晃腦地說:「虎大哥、虎大哥,老鱉想要淹死你。」
  • 戳鵝、老鱉、黴黴、杏菜?盤點粉絲給外國明星起的那些爆笑綽號
    而不是經常混歐美圈的人看到這些就會一頭霧水:他們是誰?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名字?為什麼我什麼都不知道?Lady Gaga:老鱉,鱉女士Lady Gaga的綽號是「老鱉」或者是「鱉」,後面逐漸演化成「鱉女士」等綽號。
  • 出去釣魚你帶幾根魚竿?為什麼?
    釣魚需要帶幾根魚竿,我想每個釣友都有不同的答案。對於一個釣魚人來說3.6-7.2米每個尺寸一根是必要的,其中4.5~5.4七八根也是大有人在。因為正常情況下用4.5~5.4米的魚竿,長時間釣魚不會覺得很累。
  • 老人釣到一隻龜,背上插有4支箭,網友:龜心四箭?專家:這是國寶
    說到烏龜相信大家都知道,俗語有句話「千年王八萬年龜」也是用來形容烏龜的他的意思就是烏龜可以活很多年,在古代,佔卜的工具中就有烏龜。2003年,中國的國家博物館向人們徵集自己有的各種寶貝,同時,很多人都拿出自己手裡的寶貝貢獻給國家,這其中就有一件寶貝獲得人們的青睞,他就是一隻鏽跡斑斑的烏龜,是一位老農在河裡釣魚時,意外釣上來的。
  • 為什麼把鎮館之寶放在入口大廳?因為這家博物館的寶貝忒多啦
    雖然襄陽作為千年古都,但是在這片土地上,我所看到的古蹟,實在寥寥無幾。去過古隆中,但更多的是仿古建築,去過夫人城,但經過歷代維修,早已不是當年韓夫人修建的城牆,至於城牆上的漢白玉雕像則是1982年新雕刻了。對於襄陽博物館的瀏覽其實並沒有抱多大的期望,因為曾經去過一些市級博物館,感覺對於文物的保護和展覽,明顯有點敷衍。
  • 灰燼使者不會被遺忘 釣魚可獲藍色品質灰塵使者
    [導讀]當然,我們現在都知道這是個玩笑——灰燼使者作為一把傳說中的神器,現在被老弗丁拿著,作為對抗巫妖王的最終武器,玩家們只能跟在老弗丁之後流口水~在魔獸世界中,曾經有過一個傳說:一個戰士在東瘟疫之地釣魚釣出了灰燼使者
  • 號稱「水下人參」的水老鱉,你敢吃嗎?
    前兩天,老於在農貿市場看到有商販在賣水老鱉,了解了一下價格。老闆回答說,金邊老鱉40元一斤,黑的30元一斤。今年受疫情影響,好多飯店生意做不下去,所以價格較去年低了一些。前幾年,最貴的時候,能夠賣120元一斤。
  • 農村俗語:「公牛性慾竭,去找水龜鱉」,是啥意思?
    經過「高人」指點,李大哥決定養殖一頭公牛,靠公牛繁殖生育賺錢。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李大哥從集市上買回來了一頭公牛,雖然這頭公牛看上去還是蠻有精神的,但這頭公牛居然是一頭「窩囊廢」,不但不願意與母牛待在一起,而且,只要看到母牛就會跑開,在這種情況下,李大哥靠養殖公牛賺錢的希望也就落空了。今年三月份的一天,李大哥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聊到了自家公牛的身上。
  • 從釣魚臺到「長春垂釣」,老北京釣魚閒情不減,妙處更多
    北京人中愛好釣魚的佔多大比例,誰也說不清。隨便問一個北京人「您知道誰釣魚麼」,他準能扳著手指數出親友同事熟人中幾個愛釣魚的人來。釣魚,有人為口腹,有人為過癮。作者 宗春啟《巖畔垂綸圖》軸,(清)王愫繪古往今來釣魚臺自古便有人釣魚。最早被記載的垂釣者,要數三千年前的姜太公。他是姜姓部族長,名尚,在神話故事中又被稱為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