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襄陽博物館作為我在襄陽遊覽的收官之處。雖然襄陽作為千年古都,但是在這片土地上,我所看到的古蹟,實在寥寥無幾。
去過古隆中,但更多的是仿古建築,去過夫人城,但經過歷代維修,早已不是當年韓夫人修建的城牆,至於城牆上的漢白玉雕像則是1982年新雕刻了。
對於襄陽博物館的瀏覽其實並沒有抱多大的期望,因為曾經去過一些市級博物館,感覺對於文物的保護和展覽,明顯有點敷衍。
所以當經過安檢,看見展廳裡立了一座銅馬,我壓根兒沒把這當回事兒,心想這大咧咧地放在展廳裡,連個玻璃罩也沒有放,會不會是個複製品?
因此我沒有看明文介紹,也沒有拍照,就順著保安的指引上樓找展廳了。
但當我遊覽完襄陽博物館後,才恍然大悟,這家博物館居然把自家的鎮館之寶,就這樣明晃晃地放在了大廳。
這座青銅馬高163釐米,長163釐米,是中國目前出土的時代最早(三國)且體型最大的青銅馬,堪稱「華夏第一銅馬」。
在我得知真相後,想折回一樓卻發現博物館的線路設計是單向的。走出展館後,重新到入口大廳,和保安小哥說:我以為那是個複製品,沒想到是真的,想進去拍照。
保安小哥不懈地眯了眯眼,擺擺手讓我進去,心裡肯定暗念「咳……不識貨。」
博物館裡展出的文物有限,只能把最有代表性的給大家看,可襄陽的歷史太悠久,應該從哪裡說起呢?
那就從新石器時代說起吧。
新石器時代出土最多的就是陶碗、陶罐,但襄陽博物館裡卻有品相完好的陶鼎。
還有這三小隻,看出來了嗎?是三隻陶塑小鳥,出土於2005年襄城區王樹崗遺址。
此外,襄陽還出土了很多青銅器,除了一樓的鎮館之寶青銅馬之外,還有戰國「大司馬」銅鼎,商晚期「冄父戊」銅爵,春秋早期「錘鱗紋銅壺」等等。
除了這些,襄陽博物館的裡寶貝還真不少。比如這件戰國晚期的錯金嵌玉鱉形銅帶鉤。
帶鉤是古人衣著上一件重要的配飾,束縛腰身的同時也能起到裝點的作用。如果細看這件文物,會發現上面的紋路清晰,一隻生動的鱉的樣子,不僅如此還能同時把金和玉兩種材料相融合。即使歷經千年也依舊能夠使用。
在2006年襄陽東津陳坡大墓被發掘,同期出土了超多戰國時期的文物。光這一個墓就能開一個特展,但低調的襄陽博物館只是開了幾個展面,展示了其中最精美的文物。
來到三樓,又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對,這裡又發掘出幾個大墓,三國時期的「劉表」墓1994年被發掘,2008年樊城菜越社區也發現一個三國時期的大墓,出土了做工精美的釉陶樓,這座陶樓一層的門,穿越千年,至今依舊能夠開合。
這間博物館裡的好東西太多,因此在布展上重點都放在了唐朝以前的文物,至於明清只是用兩個展廳稍稍帶過。
參觀完博物館後,還可以登臨昭明臺。昭明臺原是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而建。不過歷經千年早已毀壞,如今的昭明臺是考證昭明臺1000多年的歷史基礎上,於1990年重新修建的,2008年襄陽市博物館搬遷至此。
襄陽市博物館遊覽攻略:
地址: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北街1號
開放時間:每周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
門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