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紅色革命歷史舞臺劇《景仰》——「演繹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城區舉行。
貴港,是一片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黃花崗起義中,平南五勇士驍勇殺敵、取義成仁;這裡是廣西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行區、中共廣西地方組織創建發展的聚集點、中共廣西地方組織重要活動的策源地,中共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中共廣西省代表大會在這裡召開;中秋起義、五月起義、勞五暴動的槍聲曾劃破沉沉黑夜;這裡走出了譚壽林、黃日葵、陳岸、廖聯原等優秀共產黨員,他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衝鋒陷陣、拋灑熱血,樹立起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黃日葵,廣西桂平人,五四愛國運動的骨幹,五四時期的共產主義知識分子,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的黨員,廣西最早的共產主義戰士。本劇以黃日葵生平為原型,通過旁白,黃日葵、黃日葵妻子、兒子隔空對話等形式,回顧了革命英烈黃日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紅色人生。
平南東華鄉韋統淮、韋統鈴、韋統模、韋初榮、林盛初五位農民兄弟,於1911年4月,決然拋下家庭,隨同廣西先鋒隊南下參加廣州第三次起義,最後全部壯烈犧牲,為最終推翻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吹響了嘹亮的衝鋒號,把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及中國的民主革命推到了一個歷史的高潮。
1930年冬天,陳岸(原名楊善安),組織橋圩示威遊行和玉貴兩縣遊擊隊反攻戰,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瘋狂鎮壓,陳岸的二哥楊德雲等3名共產黨員和9名遊擊隊員殘遭殺害。1932年春,鬱江特委書記張恆祥被捕叛變導致黨組織遭受慘重破壞,委員中只剩陳岸一人長期在玉林、貴縣、陸川活動,且與上級組織失去聯繫長達五年之久。1935年,為了堅定貫徹執行黨中央關於抗日救國運動。陳岸與貴縣地下黨負責人黃彰研究,決定重建鬱江特委。「五四」運動後,譚壽林組織成立了貴縣學生聯合會,並被選為縣學聯會會長和出席廣西省學生聯合代表大會的代表。為了抵制日貨,譚壽林組織縣城中小學生舉行示威遊行,開展對日經濟絕交,抵制日貨,深入虎穴勇闖鴻門宴與劣紳鬥爭。
1946年6月,廖聯原受中央派遣,回到家鄉貴縣達開鄉秘密建立黨組織,組織遊擊隊開展反「三徵」和反「清鄉」鬥爭,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達開縱隊,廖聯原任司令員兼政委,韋志龍任副司令,於1947年9月29日廖聯原領導武裝群眾3500多人在達開鄉福田村舉行起義,時值中秋,故稱「中秋起義」。
▲合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內容來源 ▍原創
圖片來源 ▍楊喆
採 編 ▍楊喆
值班編輯 ▍何美凡
值班主任 ▍謝靜翔
法律顧問 ▍廣西君望律師事務所 0775—4251733
報料電話 ▍0775-4523503、4521951、45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