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裡面有一些反派,你恨他的同時也會可憐他。我認為譽王就是這樣一種人,說恨他是因為為了爭奪皇位,他不擇手段,不惜搭上無數人的性命,說可憐他是因為很多人都坑他,特別是親爹梁帝。譽王說過:「父皇,現在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無論我多麼努力,你卻總是對我忽近忽遠原來從我一出生起,我就已經註定永遠不可能成為儲君。因為你是絕對不會讓一個留著滑族血液的兒子去繼承皇位。你對我極大的恩典,竟只是把我當成你的一個棋子」。
縱觀譽王機關算盡的一生,我們就不難發現這個爹到底有多坑了。劇中譽王第一次出場,小奕就被譽王凜冽的氣質震懾到。一個親王到底有多大本事,竟把太子都壓得喘不過氣,以至於太子被逼得只能派殺手行刺他。的確,譽王很不簡單,生母低微早逝,年歲又在太子之後,譽王本無奪嫡的資格。只因自幼養在皇后宮中,被無子的皇后視為己出。憑藉著皇后的勢力,再加上自己又聰明倜儻,最會討梁帝開心,所以得到了百般恩寵。可以說相比太子,譽王的榮寵都是自己拼出來的。宮廷內外也都說所有的皇子中譽王最像梁帝,這點連梁帝本人都承認。譽王巡視江左後回京就被加封七珠親王,竟可以與太子日月爭輝,於是譽王更加鬥志昂揚,決心在爭奪皇位的路上一往無前。
為了搶先得到麒麟才子,不落在太子後面,他親上琅琊閣,費盡心機。借蘭園枯井案、私炮房案,成功摘掉太子錢袋子——戶部尚書樓之敬。朝堂論理,大勝太子既扳倒了禮部又成功阻擊了越妃復位。借謝卓兩家殺子之仇,內部纏鬥之際,包圍寧國侯府,扳倒太子最強的靠山——謝玉。而太子節節敗退,偏偏在太皇太后的喪期內,又耐不住清寂,縱情享樂,德行有失,結果被封禁東宮。花了十年時間,譽王終於鬥倒了太子。但是回頭來看,他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慶國公侵地案,他喪失了軍方的臂膀,楊柳心妓館殺人案、換死囚案,他又丟了吏部和刑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但是好在太子倒臺了,而自己離皇位又近了一步。可這咫尺的距離卻是他永遠跨不過去的鴻溝。他始終不解,自己哪一點都不比太子差,為什麼蕭景宣當上太子就這麼容易,而自己就這麼難。並且父皇梁帝總是對自己似近非近,似遠非遠。更讓他絕望的是,在他與太子鬥得如火如荼的時候,靖王卻悄無聲息地壯大起來。譽王對此自然感到非常惱火,而更讓他惱火的是,梅長蘇一直把自己耍得團團轉,竟然利用自己讓靖王一步一步不顯山不漏水的,在朝堂之上站穩了腳跟。
十年機關算盡,翻過了太子的大山,精疲力竭之時又要對付靖王。對皇位的執念讓他不想就此放棄。他聯手夏江借捕獲赤焰逆犯衛錚一案,有意安排靖王與梁帝發生衝突。又借靖王離京賑災之時,設計離間梅長蘇與靖王,竟逼得梅長蘇託著重病的殘軀,大雪中與靖王澄清誤會。與夏江聯手之事敗露,徹底失寵,七珠親王變為雙珠親王,幽閉在府中。他身心疲憊,意志消沉,覺得帝位從此與自己徹底無緣了。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失敗,並不是從敗給靖王才確定的,而是命中早已註定。
終於在秦般若打開璇璣公主留下的錦囊時,譽王得知自己身體裡流淌著的竟是滑族的血液。隨著身世之謎的解開,他終於明白了,不管自己多麼努力,到頭來不過是梁帝的一顆棋子。而自己窮盡一生拼命追逐的帝位,也只不過是梁帝給自己的一個彩色泡沫。他心有不甘,不想再被薄情的父親隨意擺弄。
三月春獵,他藉機鼓動皇后調整京城防衛,控制禁軍,又設法調動慶曆軍,試圖放手一搏,圍攻九安山,砸碎那條無形的束縛自己命運的鎖鏈。無奈,最後一次的努力,最終還是落敗了。在他身邊的護衛一一倒下後,他隻身面對靖王的勸降,仍然不為所動,而是拔出佩劍,做出最後的頑抗。囚籠裡面對梁帝他的怨憤、不甘達到了頂點。他問梁帝自己的生母是祥嬪,還是滑族的玲瓏公主?他想從自己父皇口中獲得最後一絲溫存。希望父皇對玲瓏公主,對自己能夠心存一絲愧疚。可讓他絕望的是,最後的一絲慰藉,梁帝也沒有給他。
此時的譽王就是一個缺愛的孩子,所有的罪名他都能接受,唯獨不能承受的是生而為棋子,一顆連親爹都隨意擺弄的棋子。面對命運無情地嘲諷,他的心態徹底崩盤,他扒著囚籠無力、絕望、憤怒地嘶吼著。掙扎一生,卻從一個七珠親王淪為一個死囚。
命運如此,給我們帶來的是壞人伏法的快感。但更多的還是對他命運悲劇的同情。他的悲劇在於,無論他怎麼努力,他始終無法掙脫那條鎖鏈,到達不了渴望的彼岸。他內心最大的衝突來源早已不是與太子、靖王,而是和梁帝。而圍攻九萬山,不再是單純的為了篡奪帝位,更是和命運做最後一次的談判。因此,即使失敗了,他也給了梁帝一記響亮的耳光。正如天牢裡他說的,圍攻九安山,是他這輩子做過的最痛快的一件事。
而更大的悲劇在於,為了保住妻兒,他最終還是得有求於自己的父皇。可是此時他已經沒有了任何談判的籌碼,唯有以自己的死來作為交換的條件。
好了,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如果你喜歡的話,歡迎點讚、轉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