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發布的一份調研顯示,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在亞洲經濟體中成為行善冠軍。
亞洲慈善與社會中心(CAPS)總部位於中國香港。該機構發布的「行善指數」(Doing Good Index)研究監管機制、稅收激勵、採購程序、社會文化條件等因素。
中心主席陳啟宗(Ronnie Chan)說:「(譯自英文報導,下同)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衝擊經濟發展,帶來廣泛影響,對於我們最脆弱的社區成員帶來的影響最為嚴重。我們必須重建社會。」 陳啟宗還是中國香港房地產企業恒隆集團的董事會主席。根據福布斯實時億萬富豪榜,陳啟宗的母親陳潭慶芬截至今日的財富為17億美元。
該中心發現了六大趨勢
*官方參與很重要。亞洲機構更青睞與官方合作。當前,調研經濟體中,有一半出現了來自海外的社會發展資金降低的問題。此刻,官方的作用尤為顯著。
*社會領域監管加強。
*稅收和財政政策成為慈善捐助的主要激勵因素。不過,不少人認為相關政策存在不清晰之處,所以經常對捐助帶來障礙。
*官方採購可以成為社會領域的重要發展點。但是,多數經濟體在本領域表現不佳。
*官方日益就政策事務諮詢社會發展組織的意見。
*企業社會責任和公共-私營部門的合作在亞洲正在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調研覆蓋了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以及孟加拉、柬埔寨、印度、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斯裡蘭卡、泰國和越南。
中心表示,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在「表現較好」一類經濟體中名列前茅,部分是因為監管規定清晰易懂,通過稅收鼓勵社會投資。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巴基斯坦、菲律賓、越南緊隨其後,被評為「有所改善」。柬埔寨和尼泊爾被評為「做得不夠」;其他經濟體則被評為「表現尚可」。
中心從2,189個社會發展組織獲得原始數據,並且訪談所有18個經濟體的145名專家。
譯 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