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舉辦了2020年度「源愷優秀著作獎」頒獎儀式暨年度總結會。
2017年4月,上海易順公益基金會與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籤訂捐贈協議,由上海易順公益基金會向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進行捐贈,設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源愷優秀著作獎」。近日,雙方又續籤了2020年至2022年的捐贈協議,上海易順公益基金會將繼續資助復旦哲學學院學術著作和學術輯刊的出版。
2020年度,「源愷優秀著作獎」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優秀譯著獎」和「優秀學術輯刊獎」。
《潘福恩自選集》《孔子與杜威:跨時空的鏡鑑》《現代外國哲學》《基督教學術》《倫理學術》《法國哲學研究》《實用主義研究》《現代儒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等十餘種著作、譯著和學術輯刊獲得2020年度「源愷優秀著作獎」。
2020年度「源愷優秀著作獎」獲獎著作、譯著和學術輯刊(於明志 圖)在總結會上,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莫偉民表示,目前學術期刊的運營需要支出相當數量的稿費,在經濟上壓力很大。專項的捐贈款項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學術期刊的持續發展。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鄒詩鵬也表示,「這些資助對於我們同人輯刊的創辦非常重要。業界都知道,同人輯刊創辦因素單純,質量一般也較高,但面臨的困難也很多。」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鄧安慶補充道:「同人輯刊約稿比較困難,不如核心期刊,所以更需要稿費的支持。」
頒獎現場(於明志 圖)上海易順公益基金的創辦人和名譽理事長、上海源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李從愷表示,有可能的話,今後還應增加捐贈額度,更好地支持學術研究。「改革開放後,中國的企業其實特別需要哲學觀來指導下一步的改革和發展,特別是數位化方面的發展,企業家需要擁抱哲學家。」上海易順公益基金會秘書長虞耀琦表示,希望繼續和老師一起挖掘哲學方面的學術寶藏。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講道,目前復旦哲學學院在本科教育中也提倡「哲學+」,將哲學專業學習同社會實踐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以增強學生的現實感和經驗感。今後也可以在科學哲學方面同企業加強溝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