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你爸,你打我媽媽?!」 家暴,正在悄悄改變你的孩子......

2021-01-21 大衛美術教育

2019年8月13日下午,在河南商丘柘城縣,劉女士遭丈夫竇某某連續暴打。她從正門逃離未遂後,丈夫將暴力升級,劉女士從二樓跳下逃離,全身9處骨折,腰部脊髓損傷至雙下肢截癱。


這樁暴力事件發生在一家衣服專賣店,主要過程都被監控攝像拍下。劉女士的丈夫竇某某先是將她打倒在地,而後將其挾持到店鋪裡面,翻找劉女士手機防止她報警。劉女士趁竇某某不備衝向門口,但在逃出前再被竇某某控制。

門外監控拍下了劉女士從樓上墜落的畫面,她當時失去知覺,在路人呼救下,竇某某慢慢推開門走出來。


劉女士說,在她住院期間,竇某某父親還曾以她的家人性命,來威脅她的母親。劉女士稱,丈夫竇某某此前對她也有過家暴行為,但她在丈夫道歉後選擇了原諒。第一次是在小孩4個月的時候,丈夫竇某某因為賭博輸了50多萬,劉女士與丈夫發生了爭吵,在爭吵的情況下竇某某把劉女士打了一頓,劉女士想要跟他離婚,於是她收拾好了所有東西。過了一個月,對方一家卻不讓劉女士見自己的小孩,但是竇某某認錯態度非常誠懇,保證了再也不動手,並且決定改掉賭博的惡習,於是劉女士與竇某某和好了。到了第三次,就是視頻中的事件。在這次家暴的一個星期前,竇某某又去打牌,竇某某的母親非常生氣,來到牌場辱罵他,並且辱罵了和他一起打牌的人,竇某某覺得非常丟臉,就把氣撒在了劉女士身上,於是發生了視頻中被打的一幕。劉女士提供的一份時間為2019年11月25日,柘城縣公安局出具的《鑑定意見通知書》顯示,經過對面部、左眼部鑑定,劉女士的左眼部骨折損傷程度構成輕傷一級。劉女士提供的另一份醫院手術記錄顯示,經診斷,劉女士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狹窄並雙下肢截癱、左側眼光內側壁骨折等身體多處骨折。目前,劉女士正在二次上訴,加快離婚進程,積極爭取孩子的撫養權。若孩子歸為竇某某,後果不堪設想。

一個關係和諧,父母性格溫和的家庭,常常會培養出身心健全的孩子;反之,如果一個家庭裡,父母不和諧,教育不正確,孩子則通常有性格缺陷。


正如蒙臺梭利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和缺乏教育造成的。


而倘若仔細地去追尋每一個罪犯童年的生活軌跡,會發現暴力、孤獨、打擊、侮辱等是他們童年生活的主旋律。


然而可怕的是,童年的創傷帶來的身體上的傷害是可見,並且可治癒的,但對內心的傷害則是看不見,並且很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被治癒的。


比如陽光女王小S。在外人眼中,小S是個諧星。諧星如同馬戲團的小丑,每天都展現出活力、陽光、搞笑的一面,沒人想到,小S如同小丑一般,只是一個外向孤獨患者。


外表看起來活潑奔放,內心其實敏感自卑。



原因,或許就可以從她的童年裡找答案。


還記得大S爆料,小S總是在父親喝酒後家暴母親的時候偷偷躲起來嗎?或許在那時候,對男人的絕望,已經深深印刻在了小S的心中。


而大S的俠女性格,也或許與此有關。在父親家暴母親的時候,總是大S在旁邊勸架,甚至幫忙「打」父親和保護母親、妹妹。



後來作為一個妻子的小s甘願忍受婚姻裡的種種問題,但是作為一個母親,她可能不知道,這樣的家庭關係給孩子造成了什麼樣的壓力。

 

有一次她直播扮裝的時候,小S的女兒出境了,她一邊直播一邊問女兒,自己美嗎?


結果女兒卻摸著小S的臉問:疼不疼,被爸爸打壞了吧!

 

小女兒許曦恩,更是在自己6歲生日的時候許下願望:「永遠永遠永遠不要結婚」。

 


如果把自卑、封閉、極端、冷漠等性格定義為性格缺陷,那麼很現實的事情是:這些因父母的暴戾和缺乏教育而產生的性格缺陷,並不會隨著我們長大而遠離,甚至還會變本加厲。


而當我們成了父母之後,又會不自覺地延續上一輩的教育方式,繼續「暴戾」地對待孩子,讓孩子也生活在無盡的苦痛之中。


家庭暴力有多普遍?


在當今社會,家暴已經不是小概率事件,全國婦聯發布的大數據顯示,在我國2.7億個家庭中:


有25%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


其中90%受害者是女性;



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受丈夫毆打。


有15%的夫妻因為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訴解除婚姻關係;


其中90%以上的原因涉及家庭暴力。



可想而知,家庭暴力在現在的社會是多麼普遍?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對老人的施暴,對孩子的施暴,女性對男性的施暴等等......


可大家都深陷進這個泥潭中無法自拔,一方面扮演著「施暴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扮演者「受虐者」的角色,卻渾然不知。


那麼,你有沒有思考過?自己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孩子來說是健康的嗎?


你是否嘗試過要去改變這樣的家庭環境呢?


從小生長在這樣環境中的孩子,有無數現實告訴我們,他們可能的未來:


12歲少年弒母;

13歲少年錘殺父母后潛逃;

14歲少年捅死同學;

15歲少年捅死熟睡中的室友……



無數電影也企圖向我們說明這一切。


《告白》、《狩獵》、《伊甸湖》中的孩子讓人毛骨悚然,一群在畸形環境中成長的十二三歲的孩子將一對情侶折磨致死,並且,這部影片改編自真實案件。


真的,別再忽視一個孩子的家庭教育環境了。



相關焦點

  • 對家暴男不離不棄,你打我都是我不好
    他經常是喝醉了才打人,有一次他打她,她留了一鼻子血,兒子看到嚇壞了,大喊著,你不要打我媽,拼命去拉他,結果他手一掀,孩子腦袋磕在門上,鮮血直流,他耍完酒瘋,就去床上睡了,她獨自帶著孩子去醫院縫針,眼淚灑了一路。從那以後,兒子只要看到爸爸喝酒,就嚇得發抖。
  • 《愛上你治癒我》熱播:比家暴更讓人傷心的,是周圍人的不理解
    長大以後,我才知道爸爸對媽媽做的這種行為,叫家暴。家暴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影響國人的暴力行為。據全國婦聯一項調查表明,在中國2.7億個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每年有10萬個家庭因此而解體。而這項調查還未涉及冷暴力的問題。
  • 孩子,我不是你親爸
    說自私點,沒有星河他會活不下去,但是,他不能耽誤孩子一輩子的前途。就是因為愛她,所以,才要放她走。星河收拾完出來,就看到爸爸坐在那發呆,衝好茶,端到爸爸跟前兒,「爸,你怎麼了?想什麼呢,叫你兩聲都不理我?」沈爸爸抬眼看看女兒,拉著她坐在自己跟前,一臉慈愛。
  • 繼父的性:「我不想當你爸了,叫媽媽吧!」
    我以為我會跟母親生活,但事實並沒有,母親用灰色蛇皮袋裝好我跟父親的行李,緩緩打開鏽跡斑斑的防盜門,用眼神示意我跟父親,你兩可以離開了。我恨母親,更恨父親,怨恨的種子在我心裡從一個點漸漸擴散成一支軍隊,一部分一部分將我攻陷。我在簡陋出租屋裡哭得天昏地暗:「我沒家了,我沒家了,媽媽竟然不要我了,她有房子還把我趕走!」
  • 媽媽我愛你,我來安慰你
    雖然四月爸沒時間搭理我,可是細心的四月發現了這個問題,然後信心滿滿的給我說:「媽媽,爸爸沒空和你聊,我來跟你聊,我來安慰你。」於是,晚上睡覺前,我們躺在了床上,開始去聊這個事情。四月問我:「媽媽,你和爸爸吵架了,可是他之後一直都沒空和你聊,你心裡會覺得怎麼樣啊?」
  • 你的孩子叫你「媽媽」還是「媽」
    閨蜜卻道:「最近幾天我兒子都直接叫『媽』了,我突然覺得他長大了,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雖然我的女兒目前仍然還是叫我「媽媽」,但閨蜜的那種心情我是能理解的——從「媽媽」到「媽」,不僅意味著孩子長大了,也意味著孩子和母親的距離又遠了一些,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隨著孩子漸漸的長大,開始改了稱呼!叫「媽」了!
  • 「出生之前,我在天上挑媽媽」,孩子比你想像中更愛你!
    加上前一天晚上加班補材料,嚴重睡眠不足,導致我起床精神狀態不佳,情緒也很糟糕。碰巧兒子把我剛煎好的雞蛋弄到地上去了,瞬間我腦子裡的一根弦就沒繃住,喊著兒子大名,拍桌子對他大吼:「你怎麼回事?早上起床喊了多少遍,吃個早飯也不老實,你還想不想上學?」孩子立刻開始嚎啕大哭。我很少叫他大名,叫出口立馬就後悔了。
  • 你的孩子叫你「媽媽」還是「媽」?
    閨蜜最近問我,「你家孩子怎麼稱呼你啊?」我答,「當然是叫媽媽了,要不然怎麼稱呼?」閨蜜卻道:「最近幾天我兒子都直接叫『媽』了,我突然覺得他長大了,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雖然我的女兒目前仍然還是叫我「媽媽」,但閨蜜的那種心情我是能理解的——從「媽媽」到「媽」,不僅意味著孩子長大了,也意味著孩子和母親的距離又遠了一些,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
  • 女子凌晨被家暴稱自己不夠強大,用武力改變你的伴侶是徒勞的
    一、女子被家暴後認為是自己不夠強大 11月12日,浙江紹興一女子稱遭到了丈夫家暴,在凌晨兩點因孩子哭著找奶奶,兩人發生口角,丈夫踹了她一腳結果把嘴角踹破,嘴巴被打出血。
  • 影視推薦|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媽媽,你還要我死多少次?
    這部劇的名字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最早是出自紀伯倫的詩: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們藉助你來到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短短10集劇情,就清楚地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式家庭特有的一種悲劇——在愛的名義下,孩子壓抑,窒息,甚至失去自我。每一集都有一個病態的媽媽,明明愛孩子,卻脫口而出深深傷害孩子的話。看看你有沒有說過?今天,先分享我最喜歡的3個故事(有部分劇透。)
  • 「我是你爸,為什麼不能拆你快遞?」
    前不久,一個網友被氣哭了,原因竟然是:爸媽未經他的同意,拆了他的快遞……他在網上買了些小物品,當時他不在家,就讓他爸幫他收一下,沒想到,爸爸擅自做主,拆了孩子的快遞。或許他買的東西,爸爸覺得不可思議,便打電話質問兒子:「你買這些東西幹嘛?」兒子火冒三丈,怒問老爸:「為什麼要拆我的快遞?」
  • 「賈靜雯女兒」七年不見媽媽: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撈錢的棋子!
    早在3歲時她的父母就離婚了,當時雙方同意喬爸擁有孩子的撫養權,喬媽每個月給一萬臺幣的撫養費,直到喬喬年滿20周歲。可是這一切,因為喬喬的突然走紅而被打亂。喬媽去世前在網上寫了很多對女兒的告白,可是喬喬一句都沒有回過;喬媽去世後,喬喬還自顧自地分享起了生活,隻字未提媽媽。就連最後寫給媽媽的公開信,開頭也是「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媽媽的親友們要這樣對待我們」,公開力挺爸爸……其實呢這也並不算喬喬的錯,畢竟她只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跟著誰長大自然跟誰親近。
  • 從叫「媽媽」到「媽」,孩子對你稱呼的改變,其實是場母愛的分離
    她說有一次去娘家吃飯,聽見妹妹4歲孩子奶聲奶氣地叫「媽媽」,她突然感慨萬千,記不清自家孩子這樣親切的喊「媽媽」是什麼時候了。現在孩子長大了不願多說話,叫的稱呼也從「媽媽」轉變為了「媽」。其實從「媽媽」到「媽」的過程,感覺像是一場母愛分離的過程。有人覺得這說明孩子長大了,也有人覺得這是孩子和母親有了隔閡,那孩子對媽媽稱呼的改變到底意味著什麼?
  • 媽媽,你不用當超人,我也愛你
    我允許你們做自己,允許你們犯錯,給你們最大的自由去探索自己和這個世界。——德芬寫給孩子的信前幾天我坐公交車,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跟媽媽坐在一起,一會兒人多起來,孩子媽媽就站起來給一個抱小孩的媽媽讓座。這時候小女孩很不願意,嘴裡連連說「我要跟媽媽一起坐,我要跟媽媽一起坐,我不要別人坐我旁邊。」
  • 「我想把你變回精子還給你爸」集合版+留言版!
    我:啥? 我媽:就那啥,我自己去吧,家裡啥也指不上你! 我:????? @甜少女漫圖:剛學會化妝那會,手法拙劣,用色大膽,一日塗了金色的眼影,還美美地打了腮紅。我爸瞅了瞅,伸手把門後我小侄子的塑料金箍棒拿過來: 「給!」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難道是我的孩子?
    在媽媽被爸爸家暴以後,鍾國衍關切地問媽媽:「我陪你去申請家暴令好不好?」上一秒還笑眯眯的媽媽立馬變臉:「有空管那麼多,不如去學習啊。」他虐貓的行為也被校方發現,在去往警察局的路上,他遇見了媽媽。他終於忍不住吶喊:「你愛我嗎?你考慮過我的感受嗎?」他看見媽媽的辛苦,心疼媽媽,也瞧不起不爭氣的自己。他拼盡全力,得不到絲毫理解。
  • 10歲萌娃報警:我爸家暴我哥!老爸更怒:一年十幾萬,2.8÷0.7都不會!
    「我現在不想活了,你把我抓到監獄裡去吧」「我爸在家暴,打我哥我看不下去了」「我感覺我活的沒啥意義了」2月17日下午15時41分,杭州濱江公安分局接到一個10歲男孩的報警稱:爸爸在打哥哥,自己實在看不下去了,也不想活了。電話裡的男孩子,已經哭得泣不成聲。
  • 家暴中,她舉起菜刀,一雙兒女哭著說:「媽媽,我們愛你.」
    從我記事起,他經常無緣無故地打我媽。很多時候,一家人正在有說有笑地吃飯,或者正在商量什麼事兒,有時甚至正準備關燈休息,他突然「嗷」一嗓子上來,就對著我媽劈頭蓋臉一陣打。我恨我爸,心疼我媽,但我是個小女孩,我能怎麼辦?
  • 「媽媽別哭,我抱不到你.」
    說是給我和他爸爸留的!兒子,你真的從小就特別懂事。我不是好媽媽,總是對你河東獅吼!最近你被我大聲斥責後,一邊悄悄流淚,一邊把床和沙發整理得整整齊齊的。還說,媽媽你辛苦了!淚奔!對不起啊!兒子,我一定得改掉我的壞脾氣!對不起!
  • 我爸把汽油澆到了我媽頭上
    因多次參與性別暴力案件的報導,我對家暴案件「當事人」的家庭成員——子女,有著深刻的同情,也深知每天生活在家暴語境中的孩子,會遭遇怎樣的身心傷害。但從包頭採訪完回到呼市的當晚,我還是陷入了難以入眠的絕望:為被家暴拖垮的這三個家庭,也為身處「深淵」而無力自救的男孩,更為漠視這個群體而鮮有作為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