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新政!允許在職醫生辦醫院診所

2020-12-24 健康界

鼓勵醫生創辦醫療機構又有了新政策支持!石家莊市人民政府近日印發《石家莊市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提出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允許在職或停薪留職醫務人員申請設置醫療機構。

鼓勵醫生創辦醫療機構又有了新政策支持!近日,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印發《石家莊市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提出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允許在職或停薪留職醫務人員申請設置醫療機構。 石家莊新出臺的文件指出,要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具體包括:簡化社會辦醫用地、環評、消防等審批事項;社會辦醫區域總量和空間布局不作規劃限制;社會辦醫在醫保定點、科研立項、職稱評定等方面與公立醫院享受同等待遇;允許在職或停薪留職醫務人員申請設置醫療機構等。據《看醫界》了解,事實上,近年來,有關鼓勵在職醫生創業的政策一直不斷:2017年3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關於修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把1994年老版本《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醫療機構在職、因病退職或者停薪留職的醫務人員,不得申請設置醫療機構「的規定刪除,被認為是取消在職醫生辦醫限制的開端。2018年6月,國家衛健委又發布《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再次降低社會辦醫門檻,取消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環節,直接將審批與執業登記環節合併。2019年5月,國家衛健委繼續發布《關於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的意見》,在北京、上海、瀋陽等10座城市放開新辦診所的審批,改為備案制管理,被認為是醫生辦醫的「春天」。但是,政策一步步放開,究竟會對醫生創業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能不能真正釋放優質醫生生產力?《看醫界》為您帶來幾位業內專家的解讀。  

NO.1 放魚入水 鼓勵優質醫生「走出去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副會長、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會長閆東方告訴《看醫界》,社會辦醫近幾年雖然蓬勃發展,但依然存在很大困難,其中關鍵在於人才的缺乏,閆東方認為,石家莊放開在職醫生舉辦醫療機構的政策,無疑會起到「放魚入水」的效應。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醫生也認為,這條政策最大的意義是釋放優質醫生資源,鼓勵優質醫生「走出去」。但目前的尷尬在於:醫生想走,醫院不一定願意放。張強醫生對《看醫界》表示,醫院管理者對醫生兼職創業的顧慮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擔心醫生把公家資源轉為私用;二是兼職創業會增加醫院對員工的管理難度;第三,如果醫生把過多精力放在外面,難免會影響在原單位的工作熱情和學科發展。儘管如此,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兼職醫生的出現是必然的。張強認為,醫院與其去」堵「,不如正視這個形勢,對醫院和醫生之間的契約進行梳理,在法律層面對權責進行界定。「如果醫生真想創業,院長也很難管的住「,張強醫生認為,與其」偷偷摸摸「創業滋生一堆問題,不如先在合同上做好約定,大家放心出來幹,這樣或許更容易達到政府預期的效果。 NO.2 政策持續開放 實際操作依然障礙重重雖然鼓勵醫生開診所的政策文件不斷,但不見得有多少醫生真正走出來。閆東方坦言:我們看到了過往的許多社會辦醫的政策都很「重磅」,但落實起來又有「打折扣」之嫌。只有具有可操作的實施細則的落地,才能評判地方政策是否真正有意義。博德嘉聯醫生集團創始人林鋒教授向《看醫界》表示,政策「遇冷」的原因是缺乏統一的可操作性細節,難以落實。林鋒表示,儘管這兩年政策一直在試圖簡化開診所的流程,但操作起來並沒有實現真正的簡化,亦或是前松後緊,其實還是一樣的。林鋒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醫生有沒有動力出來創業。目前,公與私處於一種不公平的競爭狀態,包括社會接受度、甚至是醫生自己的觀念等,這些都是阻礙醫生走出去的原因,並且不是出臺鼓勵政策可以解決的。此外,林鋒認為在職醫生開設醫療機構的另一個阻礙是「第一執業點」的限制。在職也好、停薪留職也罷,醫生第一執業點依然是原單位,但醫生開辦醫療機構在審核時卻往往要求第一執業點「遷移」,兩者本身就是矛盾的。「第一執業點」的問題不解決,兼職創業還是走不通。而在後疫情時代,除了鼓勵醫生創業,究竟還有哪些辦法有效解放醫生生產力?原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巡視員廖新波向《看醫界》表示,允許醫生辦個人診所當然是一個醫療下沉好辦法,也是政府鼓勵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落實。但在後疫情時代,或許應該思考更徹底的解放醫生,讓醫生在任何地方行醫都成為合法(除了必須的專業要求,如:手術、人流等),目前國家開始允許和鼓勵醫生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看病」,並予以網上行醫付費的認可,這或許是疫情過後醫改的一個發展方向。

相關焦點

  • 北京鼓勵開辦社區私人診所 醫生患者都不買帳
    近日,北京市衛計委在工作會議上表態,鼓勵有條件的醫生在社區開辦私人診所。從「允許」到「鼓勵」,這項政策在近兩年內多次被提出,且放行力度不斷加大。但在社區中,這樣的診所卻鮮有耳聞。 患者對在職醫生開診所是否買帳?他們在社區究竟需要怎樣的醫療服務?醫生又有哪些顧慮?看似惠醫惠民的政策,為何難以落地?
  •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夏術階:醫生開診所沒那麼容易
    01鼓勵政策接連出臺自2013年開始,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發文,提出支持和鼓勵非公立醫療發展,允許在職醫生多點行醫的政策因為周圍居民知道王醫生是從大醫院出來的,技術好、經驗豐富,再加上去醫院流程繁瑣、效率低,紛紛慕名而來,王醫生的診所開得很紅火,收入也很可觀。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夏術階表示,鼓勵公立醫院醫生開診所能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調動醫生利用更多時間為大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 四個醫生辦的小診所,成了世界頂級醫院!
    一百年前,坐落在大湖畔的克利夫蘭(下圖為當時的一個街景),是當時全美第五大城市。人口劇增,生機盎然,雲集了工業巨頭和富豪商賈,充滿了創新和發展的機遇。如今聞名遐邇的交響樂團,藝術館,城市公園和會所等都是在那個年代,由富庶而慷慨的居民們捐款興建。
  • 社會資本辦醫扎推口腔、醫美,上海要力推診所「賽道多元化」
    具體到上海市閔行區,截至2018年底,各類社會辦醫機構312家,其中醫院20家、門診部113家、診所66家、其他113家。在閔行區現有的診所中,口腔、中醫、內科的數量位列前三。而婦科、外科、兒科診所2019年減少為0。在門診部這一類別中,口腔、綜合、中醫的數量位列前三。
  • 目前只有兩類人員允許在職經商辦企業
    事業單位幹部可以開公司,但只限於兩類人,一是專業技術人員,二是科研人員,其他人員一律不能在職兼職或經商為什麼這兩類人可以開公司,是因為人社部專門兩次發過文在政策上予以明確。一、第一次是2017年3月,明確允許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兼職或在職辦企業當時,為了配合國務院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人社部印發《關於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人社部規〔2017〕4號),明確允許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開展雙創活動,文件有三個重點內容
  • 國內首家美式直營全科診所來了!名醫匯康攜手美國FastMed打造
    差異化是醫生集團運營實體機構的首要考慮,一定要區別於傳統民營醫療及公立體系下的社康中心。部分醫生集團選擇有技術優勢、易形成高壁壘的專科醫院,如冬雷腦科、哈特瑞心臟醫生集團等;部分選擇輕資產連鎖診所落地,如張強醫生集團、小蘋果兒科醫生集團等。
  • 農村醫院的人很少,但是私人診所醫院的人很多,為什麼?
    醫院越鬱悶,人才流失越嚴重,生意不好,獎金少,醫生和護士收入得不到保障。一個有水平的醫生應該儘量跑到縣醫院去,這樣,鎮醫院剩餘人員的水平可想而知。第二,私人診所的親民優勢為了能在鎮上駕駛私人診所,有兩個刷子。
  • 【特寫】公立醫院兒科醫生出走之後,他們創業了
    醫生難求要開設一家民營診所,準入門檻並不是最難的那部分。國務院對鼓勵社會辦醫的利好政策不斷,廣東的政策也更為開放。2016年6月份,《廣東省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實施方案》落地,除了簡化行政審批、放寬機構準入等「常規動作」外,還鼓勵醫師多點執業,允許醫師在藥店開診所,鼓勵兼職執業醫師辦診所,以及鼓勵護士開辦護理機構等都被明確下來,突破力度頗大。
  • 公立醫院兒科看病難?這類新型診所也許能幫你!
    從2010年到2017年,深圳社會辦醫醫療機構的床位數量和醫師數量也在逐增加,其中床位由2010年的5000張增至2017年的7650張,執業醫師由6000多名增至10000多名。  然而,具體到兒科方面,目前深圳只有深圳市兒童醫院一家公立的三甲醫院,床位約1000張,加上社會辦醫,兒童床位共計約5000張,兒科醫生共計約2000名。
  • 廣州以後醫院名中醫可以開私人診所,你會去嗎?
    看病難,並不是真正給醫生診斷病情的時候難,而是掛號難。為了能掛一個專家號,有些患者都是提前排隊在醫院門口等待,但這並不是最離譜。記得前幾年,心軒帶一位朋友去中山眼科醫院看眼睛,為了能掛到一個號,已經是半夜趕過去了。
  • 醫院兼職醫師可自己開診所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蔣雋 通訊員 粵衛信三甲醫院醫生可以不幹「全職」丟掉「鐵飯碗」,跟醫院籤「兼職」合同,成為醫院的「臨時工」,而且可以開自己的私人診所,每個月只在醫院工作幾天,其他時間可以在自己診所或其他醫院工作;護士也將實行多點執業……廣東的醫生多點執業管理辦法「進化」到第三版,昨天,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對即將於10
  • 衛健委發文: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可兼職開診所!
    來源:基層血糖 近日,杭州市衛生健康委發布《關於做好杭州市診所備案試點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在職醫師可以兼職開診所。
  • 小診所跨入備案時代
    而診所備案制的新政剛剛出臺,北京市朝陽區衛生健康委就已經收到5份診所開辦申請材料。可以預見,在政府層面主動鬆綁後,診所數量的爆發式增長周期已在眼前。備案制無疑吸引更多醫生進入市場,但同時更考驗醫生「真本事」。《意見》明確,鼓勵在醫療機構執業滿5年,取得中級及以上職稱資格的醫師,全職或兼職開辦專科診所。
  • 15座城市,200家診所,數萬條數據 ——2018中國新型診所經營報告
    從頂層設計開始,醫生開辦診所的政策約束已被逐步解除,未來診所也會以每年6000~7000家的速度增長。診所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建一個診所難不難?運營一個診所難不難?連鎖化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應該做高端還是低端?選擇居民區還是商業區?相信診所的運營者在進入這個行業之前,都會提出很多相關的問題。
  • 診所寒冬期,提前來了?|寒冬期|診所|提前|醫師|基層|公社|疫情|...
    用一句話惹毛診所老闆——最近生意好嗎?雖然只是個笑話,但對於一部分診所經營者來說真的扎心了。疫情蔓延這段時間,實體經濟整體受到影響。在社會辦醫療領域尤其體現在基層,就是不少診所老闆反映的患者少、資金少現象。據基層醫師公社了解,目前部分地區的診所仍處於停診狀態。
  • 小診所的大時代——連鎖化品牌診所
    「在非公醫療投資領域,建立醫院的的話,醫院的投資較重,一家醫院需要數以億計的資金,而且培育期較長,而診所的投資則小很多,市場需求也大。」深圳市上醫惠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汝石告訴一師。當下,除了一眾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布局線下醫療的主要方式是診所,企鵝杏仁、微醫、丁香園等均在此列,大V醫生、外資醫療機構、上市公司乃至央企等都在近兩年紛紛投入診所領域。
  • 從小診所到世界頂級醫院 - 創始人
    一個非盈利性的,多學科醫生合作的診所就此誕生了。這是一家從開始就是年薪制的醫生集團,這個與生俱來的標誌性模式,在當時不僅小眾,而且飽受非議甚至在某些州裡被禁止。這是一家帶著戰地醫院風格的診所,一個在世界大戰的戰火中錘鍊的理念,改變了整個醫療模式。一個世紀的歲月, 1921-2021年,從四個醫生的小診所,到世界頂級醫院。
  • 連鎖社區診所品牌再迎數億元融資!社區全科醫療,會是一個辦醫好...
    國家政策支持,開辦社區全科診所是一個好賽道嗎?強森醫療「不差錢」的融資擴張,可謂再一次讓我們見識到了社會辦醫發展社區全科連鎖診所的無限可能性。此外,今年7月,國家衛健委還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進社區醫院建設工作的通知》,引導社區加強防治結合,提高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護理、康復能力,加強住院病房建設,強化醫療質量管理。再結合近幾年國家鼓勵全科醫生、社會力量開辦全科診所的措施來看,創辦「社區全科連鎖診所」其實已經擁有了最硬核的國家政策支持。
  • 從4個人的小診所到世界頂級醫院
    一個非盈利性的,多學科醫生合作的診所就此誕生了。這是一家從開始就是年薪制的醫生集團,這個與生俱來的標誌性模式,在當時不僅小眾,而且飽受非議甚至在某些州裡被禁止。這是一家帶著戰地醫院風格的診所,一個在世界大戰的戰火中錘鍊的理念,改變了整個醫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