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勵開辦社區私人診所 醫生患者都不買帳

2021-01-10 健康界

近日,北京市衛計委在工作會議上表態,鼓勵有條件的醫生在社區開辦私人診所。從「允許」到「鼓勵」,這項政策在近兩年內多次被提出,且放行力度不斷加大。但在社區中,這樣的診所卻鮮有耳聞。

患者對在職醫生開診所是否買帳?他們在社區究竟需要怎樣的醫療服務?醫生又有哪些顧慮?看似惠醫惠民的政策,為何難以落地?

患者:「真想辦實事,不如多請大醫院醫生到社區醫院坐診」

下午三點,位於東四環內一條無名小巷中的朝陽區八裡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陸續有人進進出出。這裡的門診雖不像大醫院那般人頭攢動,卻也算得上絡繹不絕。

82歲的張老太太把塞滿藥盒的帆布包挎在肩上,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走出來。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她幾乎每周都要來一次,「多了不給開,老得過來。」

聽說政策上鼓勵大醫院的在職醫生到社區開私人診所,張老太太眉頭一緊,搖了搖頭,「趁早別開。說是大醫院的醫生開,可誰知道會不會開著開著就從外面僱些沒資歷的人來,賣些烏七八糟不合格的藥。萬一出了事,連個討公道的地兒都不好找,最後遭殃的還是老百姓。要我說,現在醫院已經不少了,抓好了就行。」

在她看來,「公家」辦的社區醫院更讓人放心,「要真想辦實事兒,不如多請大醫院的醫生到社區醫院坐診,就像一樓牌子上介紹的那些,知根知底,看著踏實,既能提高社區醫院的水平,又省得我們去大醫院排隊掛號。」

張老太太所說的「牌子」,正是大廳兩側依次排開的近十塊展板,上面逐一列出了出診專家的信息。其中,既有從朝陽醫院、安貞醫院退休的兒科、皮膚科、內科專家,也有來自中日友好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參加「中醫藥專家下基層暨學術經驗繼承工程」項目的在職醫生。

同樣是定期來開藥的林女士也對私人診所心存疑慮,「關鍵還是醫生的真假。來社區醫院坐診的專家我相信是真的,可要是外面私人開的,沒準兒是打著專家旗號開黑診所呢!」平日裡看病,林女士從未考慮過「私人」性質的醫療機構,「連私立醫院都不去,更別說診所了。」

「社區醫院的藥都不全,診所豈不是更難解決?」

家住馬路對面的夏老爺子很少來社區醫院看病,「感覺今兒腰有點不舒服,臨時過來開點膏藥,再不行還得去大醫院。」

儘管來回折騰不容易,但夏老爺子也不贊成在職醫生到社區開診所,「頂不了事兒。像我這樣歲數大了的,渾身都是病,去趟大醫院都得同時掛內分泌科、腎內科、心內科、骨科和泌尿外科。大醫院裡基本都是專科醫生,一科管一樣,這要是開起診所來,得多少個才夠看的!更何況,專科醫生往往要配合檢查結果下診斷,診所哪兒來那麼多設備?」

讓夏老爺子頭疼的還有開藥的事兒。「我這30年的高血壓,之前在小醫院看了好多年非但沒看好,還弄成了腎損傷,好在後來去了北京醫院,對症下藥給穩定住了。可這藥在社區醫院根本開不出來,不然我何苦跑那麼大老遠過去?」夏老爺子琢磨著,「社區醫院的藥都不全,診所豈不是更難解決?就算看了病,拿不到藥也是白費功夫。好些個進口處方藥,在藥店都買不到,難不成再去大醫院開?」

醫生:「精力上完全不可能應付得過來」

早在兩年前,中日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王晏美就在自己的微博上轉發過「鼓勵醫師開辦個人診所」的消息,面對網友在評論中的「慫恿」,他並未表態。如今,王晏美更加明確地知道,「開診所實現起來還很遙遠,就算真要開,也得是等退休以後。」

擺在王晏美眼前最大的難關是精力。作為外科醫生,他每周要做將近30臺手術,相當於每個工作日都有五六臺。同時,還要兼顧出門診、教學任務和科研項目,「一天到晚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

每周五上午,王晏美還要到醫聯體成員單位之一——亞運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出診。「鼓勵大醫院的醫生到社區多點執業,從大方向上來說肯定是對的。現在老百姓之所以都到大醫院,主要還是因為對社區醫療水平不夠信任。如果能讓大醫院的醫生真正流動起來,下沉到基層,一定程度上的確能夠起到帶動作用。」

不過,對於在本單位工作量常常已經超負荷的他來說,哪怕是擠出半天時間,已然相當吃力。「如果是去社區開私人診所,就不僅僅是技術上的付出,還要考慮審批手續、房屋租賃和經營管理,精力上完全不可能應付得過來。」王晏美相信,自己並非個例,「我在醫院還從來沒有聽過哪個醫生說要開診所,即便之前有牙醫出去開,也是辭職以後單幹。從醫院的角度來看,恐怕也不會鼓勵醫生在職的情況下這麼做,畢竟難免會影響在本單位的工作。」

相比之下,王晏美覺得還是「跟現有的社區醫院合作」來得更現實一些。「社區醫院在北京已經分布得非常廣泛,並且在醫保報銷、藥品管理上有著相對成熟的基礎,過去出診的醫生不需要牽扯太多精力,有其他方面的顧慮。」王晏美也表示,鼓勵大醫生到基層多點執業固然是好政策,但也要有更多配套措施跟上,比如,如何給大醫院醫生支持,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何破解社區醫院收支兩條線造成其引進專家動力不足的問題?

(摘自北京晚報)

(原文標題:北京鼓勵開辦社區私人診所 醫生患者都不買帳)


相關焦點

  •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夏術階:醫生開診所沒那麼容易
    ,允許在職醫生多點行醫的政策;2015年,國務院提出醫保、土地和稅收等政策要向非公立醫療機構傾斜;2017年,國務院又發布了確保社會辦醫、非公立醫療機構穩定發展的政策;2019年4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五部門聯合發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漢等10個城市開展診所備案管理試點,鼓勵在醫療機構執業滿5年、取得中級或以上職稱的醫師,全職或兼職開辦專科或全科診所,同時也鼓勵不同專科醫師組成合夥制醫生集團
  • 廣州以後醫院名中醫可以開私人診所,你會去嗎?
    看病難,並不是真正給醫生診斷病情的時候難,而是掛號難。為了能掛一個專家號,有些患者都是提前排隊在醫院門口等待,但這並不是最離譜。記得前幾年,心軒帶一位朋友去中山眼科醫院看眼睛,為了能掛到一個號,已經是半夜趕過去了。
  • 小診所跨入備案時代
    在中國開一家診所有多難?恐怕要「搶」得到地盤,交得起房租,「說」得通政府,做得了運營,看得好患者。即便如此,北京及河北地區四家兒童專科服務機構的掌舵人賈會波,依然看好診所的發展前景。在他看來,診所的發展,是在跟著分級診療的軌跡走,政策只會越來越鼓勵。就在5月13日,一項最新鼓勵政策,在行業內掀起波瀾。
  • 15座城市,200家診所,數萬條數據 ——2018中國新型診所經營報告
    而診所的投資則小很多,市場容量大,不少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布局線下醫療的主要方式也是診所。除此之外,大V醫生、外資醫療機構、上市公司等都在近兩年紛紛投資布局診所。診所投資者的多元化,也帶來了診所形態和類型的升級。大量在社區附近新出現的診所,已經逐步從我們印象中的小而差,升級為小而美。
  • 長沙「地王」樓盤內的兒科診所被罰款200萬,私人診所靠不靠譜?
    如此高昂的地價想必鋪面的租金也不會便宜,一個兒科診所要想生存下來,要麼就有治病救人的獨門絕技,要麼就是歪門邪道坑害患者的利益。對於這個兒科診所的投訴和舉報其實早在2018年網上就開始啦,有患兒家屬投訴診所醫生服務態度較差,2020年5月開始,開福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更是陸續收到多起消費者投訴舉報,稱當事人診所通過診療向患者推薦銷售「倍氨敏」固體飲料,過程中宣稱該款固體飲料為特殊醫學配方奶粉。
  • 亞洲首家胸痛專科診所落地新加坡!新加坡的「小診所」有多強?
    在新加坡,每年有3.5萬名患者因胸痛去醫院就醫,但只有不到1成病患需要住院緊急治療,9成以上只需到心臟專科門診就診和進行檢測即可。2019年4月,新加坡「黃廷方綜合醫院」開設了亞洲首個治療胸痛的專科診所,並計劃與更多的公立綜合診所與基層全科醫生開展合作。這家亞洲首個胸痛專科診所,能讓疑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加快約看專科醫生,把近1個月的候診時間縮短至1天,並幫助患者剩下醫藥費用。
  • 連鎖社區診所品牌再迎數億元融資!社區全科醫療,會是一個辦醫好...
    國家政策支持,開辦社區全科診所是一個好賽道嗎?強森醫療「不差錢」的融資擴張,可謂再一次讓我們見識到了社會辦醫發展社區全科連鎖診所的無限可能性。此外,今年7月,國家衛健委還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進社區醫院建設工作的通知》,引導社區加強防治結合,提高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護理、康復能力,加強住院病房建設,強化醫療質量管理。再結合近幾年國家鼓勵全科醫生、社會力量開辦全科診所的措施來看,創辦「社區全科連鎖診所」其實已經擁有了最硬核的國家政策支持。
  • 實地探訪國內首家網際網路線下診所解碼敗因:春雨診所「漁翁」構想或...
    談話間,有零星附近居民掛號取藥,或是諮詢協和的專家哪天來出診,導診員便指著牆側醫生宣傳詳細告知。記者順勢注意到,北京東方博大醫院診療團隊較為平淡。其中,自聘低年資醫生約佔80%,配合退休返聘醫生及三甲醫院專家定期坐診。根據大廳宣傳資料展示,醫院業務方面,主要靠社區取藥、婦科、男科手術和中醫專家坐堂運營。
  • 2020年開辦診所有哪些福利?這些新規你可能不知道!
    政策放開後,開辦中醫診所越來越簡單。但是在2020年開辦中醫診所,還有一些新規必須了解。 1 政策徹底放開,開辦診所更便利 1.開辦中醫診所流程更簡單 舉辦中醫診所的,將診所的名稱、地址、診療範圍、人員配備情況等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藥主管部門備案後即可開展執業活動
  • 實地探訪國內第一家網際網路線下診所敗因:春雨診所「漁翁」構想或是...
    記者順勢注意到,北京東方博大醫院診療團隊較為平淡。其中,自聘低年資醫生約佔80%,配合退休返聘醫生及三甲醫院專家定期坐診。根據大廳宣傳資料展示,醫院業務方面,主要靠社區取藥、婦科、男科手術和中醫專家坐堂運營。隨後,記者說明採訪來意,希望了解博大醫院剝離春雨的原因,及合作期運營情況。上述導診表示:「2018年我入職的時候醫院就是『國家隊』醫聯體成員了,沒聽說過春雨診所。」
  • 這家「私人診所」憑什麼這麼火?
    他開始在羅切斯特建立自己的私人診所——Mayo Clinic 。後來他的兩個兒子William James Mayo和Charles Horace Mayo從醫學院畢業也加入到診所行醫。Mayo兄弟倆陸續又聚集了很多醫生、護士,大家實行團隊合作、優勢互補、知識技能及經驗共享的行醫方法。很快,診所名聲大噪,很多人慕名而來,有的人甚至從很遠的地方坐火車來就診。
  • 又一塊改變命運的屏幕:這家診所讓2000萬燒燙傷患者病有所醫
    ▲燒燙傷行業市場現狀與痛點02契機:當執業醫師可開辦私人診所謝爾凡那位好友蔚笑,其實也算醫療領域的業內資深人士當時,國家衛健委等5部門發布了《關於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的意見》,鼓勵符合條件的醫師,全職或兼職開辦專科或全科診所。《意見》顯示,北京、上海、瀋陽等10個城市將在2020年內開展診所備案管理試點。此外,《意見》還在醫保方面向民營醫院做了調整。其表示,對社會辦醫在基本醫保定點、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上與公立醫院一視同仁。
  • 小診所的大時代——連鎖化品牌診所
    自2018年11月,她成立2年的公司北京水岸祐鄰診所被企鵝杏仁診所收購後,於鶯加入了企鵝杏仁集團的執行團隊,正忙於升級成都企鵝醫生診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南街岸邊的診所是她最初計劃建造的第一個診所。它定位為小型急診加全科醫療居家護理。業界沒有想到的是,它能如此迅速地融入企業鵝杏仁。
  • 衛健委發文: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可兼職開診所!
    來源:基層血糖 近日,杭州市衛生健康委發布《關於做好杭州市診所備案試點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在職醫師可以兼職開診所。
  • 村醫這樣開診所,屬於違法行為
    村醫證只能村裡用開辦診所「兩證」須齊近期,義烏市衛生監督所接到舉報,稱在北苑街道有家無證行醫的私人診所。執法人員迅速前往舉報地,檢查過程中,診所「醫生」崔某僅拿出了《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據調查,崔某原本在老家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內工作,因收入不高,聽說在義烏開診所賺錢,覺得自己有證,便來義烏開起了診所,結果才開張沒幾天,便被執法人員查處了。根據《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規定,鄉村醫生經註冊取得執業證書(《鄉村醫生執業證書》)後,方可在聘用其執業的村醫療衛生機構從事預防、保健和一般醫療服務,但也只能在村衛生所(室)執業。
  • 私人診所行醫者李躍華和他的新冠肺炎患者
    李躍華沒有醫師執業證,但多數來電必稱這位武漢私人診所負責人「李醫生」。他們中有來幫忙支招推廣他新冠肺炎獨家療法的,也有因為感染病毒,慕名來求醫問藥的。李躍華選擇在入住隔離酒店當天設置攔截陌生電話,理由也很簡單:一旦有患者需要自己出診,眼下也出不去了,索性不要聽到訴求。不過實際上,他還是在為這些天交道過的病人焦慮。
  • 廣東:家庭醫生服務全面鋪開 私人診所也可開展籤約
    此外,今後家庭醫生的籤約服務將不再局限於公辦醫療機構,醫師個人、退休醫師以及醫師合伙人等都可以設置家庭醫生(全科),這也意味著,「民營」身份的家庭醫生也即將「登場」。私人診所也可開展家庭醫生籤約2013年,廣東啟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試點,優先服務人群是老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以及慢性病患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
  • 私人診所裡醫生致人身體損害的,可以提起醫療事故訴訟嗎?
    某天,其與同村的人聊天,同村人告訴楊某鄰村的一家私人診所裡的醫 生醫術高明,費用還低,建議楊某可以去那裡看腰傷。楊某聽信了同村人的話, 便去該私人診所看病,私人診所醫生告知楊某,可以用拔罐的方式治療楊某的病 但由於私人醫生操作不當,導致楊某腰部被大範圍燙傷。在這種情況下,楊某可 以提起醫療事故訴訟請求賠償嗎?學法用法在本案中,楊某不能提起醫療事故訴訟請求賠償。
  • 幹了11年的村醫後離開體制,只用40天開了自己的中醫診所!
    村醫創業的真實感受 目前,李醫生的診所已經開業一個月了,他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很滿意「首先覺得一下子減負了,之前開會、隨訪 、登記、錄入......每天要做的事情自己都記不住,現在一下都釋放出來了,能把精力都投入到患者上。」李同強說,「作為一個醫生,我能有診療上的獲得感,重心一下子倒過來了,突然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正常的醫生,這是我最興奮的。」
  • 基層私人診所微信公眾號到底該怎麼做?
    多數企業在運營微信時,都只是簡單地註冊了一個公眾帳號,更談不上運營了,即便是那些通過認證的微信公眾號,也都停留在路邊發放雜誌的思維狀態,沒有真正弄懂到底如何運營好微信。做品牌營銷,就是要廣而告知,說簡單一點就是讓天下人都知道。拿微信來說,診所都是在做一個地區的服務,所以說潛在患者都在這個地區裡,診所所要做的就是把這一群人都請到自已診所的公眾號當中來,慢慢的培養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