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想中的愛情是什麼模樣?
是「今夕何夕,見此良人」,是「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還是「谷則異室,死則同穴」,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詩經》裡,藏著你理想中愛情的所有模樣:
是面對愛情時的熱烈浪漫、坦率真摯,是堅守愛情時的忠貞不渝、生死相守,是遭到背叛時的堅定放手、決絕離開!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305首詩歌,分為風、雅、頌三章。如同一面鏡子,照見了周代社會生態的各個方面。
而其中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詩歌,共77首,佔據總數的四分之一還多。但無論是反映男女熱戀的歡樂、失戀的痛苦、婚後的和諧,還是棄婦的泣訴,均情感真摯、清新純淨,反映出對人生命本體和個體價值的尊崇。
《詩經》所處的時代,禮教初設,但當時的禮教主要是對上層王公貴族的約束,而在普通民眾間,卻是古風猶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戀愛少有禁忌。
如《周禮》中有:「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鄭風 溱洧》更是詳細描述了陽春時節青年男女相會踏青的場面。
當時民間有許多名目的節日集會,如鄭國的上巳節、陳國的巫風舞、衛國的桑林祭等,都是男女青年歡聚的時機。他們可以自由相會,大膽地和意中人對話,許多人便是通過這種方式覓得良配。
野有蔓草,零露漙(tuan)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ang)。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zang)。
聽《野有蔓草》課程講解(吟唱版),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鄭風 野有蔓草》裡,是最古老的「一見鍾情」。一對青年男女偶然邂逅,在浩蕩的田野間,無聲對視,便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緣。
這種結合,純粹、直率而神聖,沒有任何外在的條件,靠的僅是心靈的顫動。
愛情,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態度。
摽biào有梅, 其實七兮。
求我庶shù士 ,迨dài其吉兮。
摽有梅 ,其實三兮。
求我庶士, 迨其今兮。
摽有梅 ,頃筐塈jì之。
求我庶士 迨其謂(表白)之。
《召南 摽有梅》是少女在採梅子時的動情歌唱。她看著梅樹的果實黃熟脫落,漸漸變得稀少,聯想到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也正悄悄飛逝。於是,唱出了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愛、並娶她為妻的心音。
詩篇連用三個求字,寫出了女子心情的急切和對愛的渴求,委婉細膩而又直率大膽。
在上古時代,無論男女,對待愛情都懷有一種遵從自然的態度。歲月拋人,青春易逝,當愛情到來時,就去積極熱烈地追求吧。
彼澤之陂(bei),有蒲與荷。
有美一人,傷如之何?
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有蒲與蕑(lian蓮)。
有美一人,碩大且卷(quan鬈)。
寤寐無為,中心悁悁(yuan)。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碩大且儼。
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陳風 澤陂》裡,則是描寫女子思念意中人的情懷。她看到池塘邊的香蒲、蘭草、蓮花,便想到自己戀慕的男子,不禁心煩意亂、輾轉無眠。一腔愁悶,遂發而為歌。
在她的心中,男子「碩大且卷」、「碩大且儼」,字裡行間既表現了對意中人的讚美,也大膽地表達出了對愛情的渴望。
《衛風 木瓜》裡,「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寫青年男女互贈定情信物,《王風 君子於役》裡,「君子於役,不知其期」,寫妻子思念遠徵的丈夫,《鄴風 綠衣》裡,「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為其己」,寫男子睹物思人、懷念亡妻。
《詩經》裡,沒有虛偽,沒有矯飾,沒有世俗的種種偏見,有的只是坦率的情感流露,真摯的情感表達,有的只是最動人的愛情。
《詩經》中的愛情不僅僅追求自由戀愛,更強調愛情的忠貞專一,生死相守。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mao)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周南 關雎》的首句就以雎鳩和鳴起興。關於雎鳩,聞一多在《詩經通義》中說:「相傳此鳥雌雄情志專一,其一或死,其一也就憂思不食,憔悴而死,極篤於伉儷之情。」
這也說明,在上古時代,人們便推崇那種情志專一的愛情,「一生只愛一個人,一世只懷一種愁」。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i)。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秦風 蒹葭》裡,是一曲優美深情的戀歌,有著撲朔迷離如夢幻般的詩境。秋水、蒹葭、伊人都籠罩在一片茫茫的霧中。
在一個深秋清冷的早晨,「我」立在靜寂的河畔,久久佇立,望著遠方那道迷離的身影。「我」時而逆流而上,時而順流而下,哪怕道路險峻難攀登,哪怕道路崎嶇而漫長,我也絕不會放棄追尋。
大車檻kǎn檻,毳cuì衣如菼tǎn。
豈不爾思,畏子不敢。
大車啍tūn啍,毳衣如璊mén。
豈不爾思,畏子不奔。
穀gǔ(谷,活著)則異室,死則同穴。
謂予不信,有如皦jiǎo日。
《王風 大車》裡,則是女子對愛情發出的決絕誓語:
今生活著的時候,如果不能結為夫妻同居一室;那麼死後,我也希望能和你同葬在一個墓穴中。日後你若不信我的話,請抬頭看看天上的太陽,它將為我作證。
就仿佛漢樂府《上邪》裡那位指天為誓,高吟著「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的女子,那單薄的身影裡流露出的堅定與決絕,讓人無比動容且嘆服!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孔雀東南飛》)」,《詩經》裡,那一個個堅守愛的姿態,讓我們看到愛情本該有的莊嚴與神聖。
愛情雖美好,卻未必總是美好。有時傾心相許,卻未必都能迎來美滿的結局。中國古代社會裡,男子負心、二三其德的事也並不少見。因此,《詩經》中也便有了許多「棄婦詩」。
遵大路兮
摻shǎn執子之袪qū兮
無我惡wù兮
不寁zǎn故也
遵大路兮
摻執子之手兮
無我魗chǒu兮
不寁好也
《鄭風 遵大路》裡,一位痴情女子拉著男子的衣袖,哭泣著不要被拋棄,內心充滿了無助。
在這些詩篇中,即便她們美麗、善良、勤勞,對愛情忠貞不二,可是仍然逃脫不了被拋棄的命運。但是,她們固然柔弱,有時也會發出強烈的反抗意識,努力擺脫不幸的命運,捍衛人格的尊嚴和愛情的神聖。
厭yè浥yì行háng(道路)露 ,豈不夙夜。
謂(畏)行多露。
誰謂雀無角 ,何以穿我屋。
誰謂女rǔ(汝,你)無家, 何以速我獄。
雖速我獄 ,室家不足。
誰謂鼠無牙 ,何以穿我墉yōng(牆)。
誰謂女無家, 何以速我訟。
雖速我訟 ,亦不女rǔ從。
《召南 行露》裡,講述了一個貞潔女子堅決抗拒一個已有家室的無賴糾纏的過程。即使男子無中生有、造謠誹謗,用訴訟來脅迫自己,她也決不屈服。讚頌了女子不畏強暴、誓死捍衛人格尊嚴和愛情神聖。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兄弟不知,咥(xi)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xi)則有泮(pan)。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衛風 氓》是《詩經》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棄婦詩。它以民歌體的形式,敘述了女子從戀愛到結婚,再到最終被拋棄的過程。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女子並沒有什麼過錯,卻招致男子的變心背棄。她滿腔悲憤,指責男子「你當初信誓旦旦,如今卻又把我拋棄,還不自己悔過。既然不悔過就算了吧!那就這樣吧!」
女子最終選擇決然離開,既是為了維護自我人格的尊嚴,也是為了捍衛愛情的神聖。一段被汙濁的感情,已不再值得留戀。
這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出現的一個完整的女性人物形象,面對被拋棄的命運,她不是選擇忍氣吞聲地順從、屈服,而是敢於表達自己的不滿,大膽控訴丈夫的暴行,控訴社會的不公,體現了一種人格的獨立。
《詩經》中的愛情詩作為中國古代愛情詩的濫觴,其所提出的忠貞不二、生死相守和捍衛自我尊嚴和愛情神聖性的愛情觀,也對後世影響深遠。
無論是兩漢樂府詩《有所思》裡,「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講述了一個女子面對戀人背叛後,決然和他斷絕關係;
還是卓文君《白頭吟》裡「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的堅定姿態,和「願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的美好願景;
無論是漢魏時期哀怨纏綿的「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
還是李商隱諸多格調悽美的無題詩,「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乃至後來《牡丹亭》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詩經》中愛情詩,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之戀的詩意美感。在這個繾綣的愛情愈加渺茫、人人都腳步匆匆的時代,它讓我們看到了愛情最神聖、純粹的姿態。
參考文獻
徐凱.詩經愛情觀解析
田園春.《詩經》中的愛情觀芻議
張彩雲.《詩經》愛情詩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