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詩經》第一篇,《關雎》不僅是千年愛情詩,更教人處事道理

2021-01-07 思辨云云

《詩經》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集結了三百多篇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約五百年之間或民間愛情、或社會風情、或君主與諸侯交誼之情的各類詩歌,自古以來被文人墨客奉為經典,人人學而誦之,同時也作為文學「教科書」,古代文人的啟蒙書籍。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不熟讀《詩經》,又怎能寫出好文章呢?

提到《關雎》,想必人人都能吟上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耳熟能詳的詩歌,也是大多數人自上學以來學習的第一首兩千多年前的詩歌,朗朗上口,韻味不凡,其中真意未必能知,但那一個個搖頭晃腦的模樣,很具喜感。

詩歌《關雎》

《關雎》為「《風》之始也」,也是整卷《詩經》中的第一篇。朱熹《詩集傳》序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裡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

由於其出自《國風》,所以歷來被稱為愛情詩的典範,男女追求愛情的楷模。「關雎」也是孔子在《論語》中多次提到《詩》中唯一具體評價過的作品,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根據整首詩意與當時推崇愛與自由的社會風情來說,「關雎」確實為一部愛情詩,並且可以列為戀愛的典範,以正國風。

《關雎》水墨畫

如此優美的詩歌當然要細細品味,當閱讀數遍之後,我們可以發現,其中意義深刻且層次各一。不僅樹立出一種愛情的價值觀,還能體現出「中庸」之基礎與家庭婚姻的道德典範,更能教會我們為人做事的道理,《關雎》一詩值得我們去深入學習。

依偎而立的雎鳥

《關雎》小品

成雙成對的雎鳥在小河中間的高地上,相互依偎,咕咕而喝。那美麗賢惠的女子,正是優秀卓越的男人要追求的好配偶。

這河邊正有這樣一名女子,正在順著河流採摘參差不齊的荇菜,路過的一位官人被她深深迷住,如此美麗的人正是他所要追求的對象啊。

詩歌《關雎》配圖

想要向那美麗的女子表白,卻不知道用什麼辦法,無論白天黑夜,或睜眼閉眼都在想她,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仍然深深地思念她。

那鮮嫩的荇菜可以隨手採摘,並不需要擔憂什麼,而那美麗動人的女子啊,我是否能彈琴鼓瑟像她示好呢?

那鮮嫩的荇菜採摘之後需要衝洗,然後進行擇取與挑選,那美麗動人的女子啊,我要敲鐘打鼓向她表白,從此追尋她左右,使她永遠歡快。

《關雎》

追逐理想,持之以恆,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在我們為人處事當中,《關雎》也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規整的思路,我們無論是求學還是做事業,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就像追求美麗的女子一樣,唯有持之以恆,不怕困難,才能有所收穫,實現最終的勝利。

那「關關雎鳩」正是我們見到的一些成功人士,他們備受矚目,立在河之洲頭。而我們要追尋的,正是「窈窕淑女」,一個有志之士的人生理想。實現理想的方法有很多,就像水中「荇菜」一樣「左右流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付諸行動,或採之,或芼之,最終才能友之,樂之。

飛翔的雎鳥

美麗而獨特的《關雎》所蘊含的豐富意義,大家還有哪些體會呢?歡迎在留言區評論交流。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周南·關雎》是《詩經》中第一首詩,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
    《關睢》這首詩,選自《詩經.周南》,是《詩經》中的第一篇作品,被冠以300篇之首,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戀歌,無關國家大事。全詩如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關雎》通過描寫一個青年男子對一位姑娘的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現了當時青年男女對美滿婚姻的美好期望。全詩運用了比喻、起興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將主人公追求愛情的炙熱,專一的情感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 詩經第一首詩是什麼 《詩經》的第一篇是什麼
    說起《詩經》,大家第一反應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麼大家知不知道這句詩出自哪首詩呢?《詩經》中的第一首詩又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帶著疑問去文中尋找答案吧。  《詩經》第一首詩是什麼  《詩經》的第一首詩是《國風·周南·關雎》,詩中通過描繪一個男子對一位姑娘一往深情的追求,充分表現了古人們內心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追求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關雎》你以為只是愛情詩嗎?大錯特錯!
    《關雎》 先秦:佚名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關雎》是《風》之始也,是《詩經》開頭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零五篇《詩經》之首,足以說明對它評價很高。整首詩的內容單純,寫一個「君子」對一個「淑女」的追求,追求不到時候的輾轉反側睡不好覺,得到時很開心,彈琴讓對方也跟著快樂。
  • 思無邪|《關雎》何以為詩三百之開篇?
    打開《詩經》,開篇便是《關雎》,那麼它何以成為300餘首的開篇之作呢?我們先說《詩經》,它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 電影《關關雎鳩》 著名學者周非新解《詩經》裡的愛情
    六經的順序,按孔子的說法,是《詩經》排第一。   孔子生前教導弟子,主要是「五經」,即詩、書、禮、樂、易。那時,孔子還沒有完成《春秋》的寫作。   詩、書、禮、樂、易,都是上古傳下來、經過周公審定、孔子編定的經典。
  • 《關雎》為什麼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關雎》是國風第一首,也是《詩經》第一首。孔子這麼評價,「《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關雎》為什麼獲得這麼高的評價?
  • 《詩經》中最純粹的一首愛情詩:我愛你,只是因為愛你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一共311篇詩歌,因此又被稱為《詩三百》,《詩經》的內容極為豐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反映了勞動與愛情、壓迫與反抗、戰爭與徭役、風俗與婚姻,甚至天象地貌、動植物等各方各面,成為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第一篇究竟寫的是一種什麼鳥
    我們都知道,要讀懂《詩經》,就一定要了解其中使用的賦、比、興三種藝術手法。而這首《關雎》的開篇是以雎鳩起興的。起興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當你看到某個特定的人、物、事的時候,突然勾起了心中的一份情。這種觀點長盛不衰,直到清代,邵晉涵、焦循和馬瑞辰等第一流的考據學家仍然循著這個思路,試圖去坐實雎鳩是魚鷹的這回事。可問題是魚鷹那副兇巴巴的模樣怎能可能讓人聯想到窈窕淑女?聯想到殺氣騰騰、不怒自威的秦始皇還差不多。司馬遷筆下的秦始皇不就是這副尊榮嗎?
  • 論一個痴漢的自我修養|《詩經·周南·關雎》
    《關雎》是一首耳熟能詳的詩歌,在義務教育的語文教學中重要程度不亞於魯迅先生的文章。今天我們講關雎,從他的主人公講起,講在周朝時期,男生是怎麼追求女生的。首先第一步,找到一個心儀的女孩子。很明顯,水中的花草要更難摘取一點。男生不論醒著還是睡著了,腦子都在想著怎麼追求姑娘,每每追求不到,就連覺也睡不好,輾轉反側。從這幾句其實可以看出,主人公估計是一個毛頭小子,心思仍舊是赤誠的,大膽的,沒有被歲月磨平稜角,還會因為心心念念一個姑娘睡不著覺。哎呀!
  • 林奕含控訴的遠不只是性侵,而是胡蘭成式「傳統文化」對她的強暴| 詩學的天人一貫與古今之變:《關雎》大義發微
    故詩人之於天理人慾,貴得其情實。故後世有所謂道情歌。不解人情,豈得道情? 即令禮學之中,種種人倫大防,若非有情之人,亦自不曉因何而設,只當教條去守,則全無道理了。原來這道理卻只在人情之常,不是自詡無情的假道學會得的。正如《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所云:「看官聽說:從來說的書不過談些風月,述些異聞,圖個好聽。最有益的,論些世情,說些因果,等聽了的觸著心裡,把平日邪路念頭化將轉來。
  • 【博雅播報】《關雎》何以為詩三百之首
    古裝劇中才子遇佳人,必引《詩經》首篇《關雎》第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示求愛之心。觀眾似乎可從中一窺古人的愛情觀,並將「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現代化,演繹成彈著吉他在宿舍樓下表白的場景。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談《詩經》中的脈脈含情~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愛情詩那是怎樣的一部書籍呢?基於文學特徵的一種思考,我們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逐步體會詩經中的含情脈脈。進一步界定為中國樂歌總集,基於對他的進一步認識,也就是說在中國的詩歌史上,他和音樂的關係相當密切,詩經時代正是有這種特點。
  • 透過《關雎》看中國現代愛情影像:始於過去,高於未來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作為中國漢代韻詩(不同於一般詩,尤指感情深度較低者)的起點為後人留下了無限的珍寶,而這珍貴詩史的開篇之作,就是《關雎》這樣一篇看上去「通俗易懂」的愛情詩。《關雎》很多人了解《關雎》都是通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話來初識《關雎》的。這一首看上去是講述「男歡女愛」的情詩,卻是中國愛情觀的雛形,映射了美好愛情裡最簡單、深厚的情感。
  • 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詩無邪」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云:「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著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於它所表現的是什麼樣的婚姻。
  • 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史第四講 最美《詩經》:詩三百,思無邪(上)
    《詩經》原名《詩》,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文學的源頭,更是中國詩歌的老祖宗,李白、杜甫、蘇軾、柳永,在《詩經》面前,都只能算小孩子。有人說,2500多年過去了,它依然是中國人的精神源頭和美學家底。《詩》輾轉流傳,到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故稱《詩經》,總共有三百十一篇,其中有六篇有目無詩,就是只有題目沒有內容,另外剩下三百零五篇,取其整數,稱為「詩三百」。
  • 風之始肇,詩之鼻祖
    各位詩友,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詩經,第一篇,國風、周南、關雎,先來看一下原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故毛詩序有雲,《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這段話說的有些過了,但是也無可厚非。因為詩經畢竟是周王室的正版書籍。作者是想要提高詩經的地位而大加褒獎。我們站在今人的角度上來看,這不就是一篇情書嘛!而且還是單相思!你說是不是。
  • |跟著詩詞去旅行NO.162《關雎》
    這個「詩」指的是《詩經》,大意是說:不學《詩經》,怎麼敢開口說話!今天,夏萌姐姐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詩經》中的第一篇詩歌《關雎》!關雎佚名(先秦)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 詩經第六篇——《桃夭》:祝新人宜室宜家宜人
    本篇也是詩經的名篇,知道幾首詩經的人,都會曉得該篇。附上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嚴:桃之夭夭前四句,就給人以「春暖花開,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感覺,讓人印象深刻。再加上千年以來的文化薰陶,桃花的寓意早已經深入人心。成了男女之間情愫的代名詞,比如單身男女夢寐以求的「桃花運」等。
  • 我們認為《關雎》是一首情詩,但實際上還有一層更深的隱藏含義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相信大家都知道,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幾千年前的古詩詞,由於時間久遠,關於它們的意思也是眾說紛紜,各有各的看法,像接下來要說的《詩經》中分量頗重的第一首詩《關雎》,就是一首有著多種含義的詩,在一般人眼中看來,這是一首男追女的情詩,不過在聖人孔子看來,則是另有一番深意,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詩三百,思無邪,詩經裡令人神往的愛情
    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詩經中的愛情,純真,美好,堅貞不渝,令人神往,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詩經中那些令人窒息的美好愛情。⒈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國風·周南·關雎》釋義:關關和鳴的雎鳩,棲息在河中的小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