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為什麼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021-02-19 士拓國學講壇

《關雎》是國風第一首,也是《詩經》第一首。孔子這麼評價,「《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關雎》為什麼獲得這麼高的評價?

首先,看一看《關雎》的故事內容。愛情是詩歌永恆的主題,《詩經》也不例外。《關雎》是一首情歌:從古至今,有不同的版本為人們傳唱。

版本一:在一個迷人的夏天,雎鳩鳥在沙洲中鳴唱,聲音是那麼的婉轉和諧。有一位年輕的姑娘,在水中撈著荇菜。姑娘的美貌和勤勞,打動了一旁的小夥子,回家之後,小夥兒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心想我要是能娶到她該多好啊!接下來小夥子向姑娘發起了進攻,卻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小夥子並沒有放棄,最後用自己的才華和執著贏得了姑娘的芳心。

版本二:西伯侯姬昌在渭水之濱遇到了太姒,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後來知道太姒生活儉樸,仁愛而明理,於是姬昌決定迎娶太姒。起初太姒並沒有答應。後來,姬昌的執著和德行打動了太姒,這門親事才定了下來。因渭水無橋,姬昌造舟為梁,舟舟相連,成為浮橋,親迎太姒,場面盛大。於是,百姓就把這一場景記錄了下來。

《關雎》中的愛情故事,「有情有義」,「有文有質」,所以獲得孔子的高度認同。

其次,看一看《關雎》的禮儀教化。周朝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朝代,對倫理道德非常重視:包括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等。尤其是強調「夫婦」關係。因為「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在夫婦關係中,優秀的女子,視為「淑女」,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因為,沒有好的女子,就沒有好的母親,沒有好的母親,就沒有好的後代。所以說,延續一個民族,讓它生生不息,讓它發揚光大,最為重要的責任就是教育子女。《關雎》放在《詩經》第一首,起到了一個「定調」的作用。我們知道,這首詩出自於國風《周南》,周公首先在自己的領地,從諸多歌謠中,選出這一首,絕不是簡單的事情,主要是為了「定調」(也有的人認為這首詩就是周公所作)。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有著重要的現代價值,尤其是對於青年人。「淫」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古文中「淫」字當「過度」講。譬如:「淫雨」,就是雨下得太多。《關雎》講的是愛情故事,在追求自己愛人的過程中,有歡樂、有哀怨,但並沒有「鑽牛角尖」「走極端」,這蘊含著什麼?那就是「中道」。「中庸之道」也是孔子所倡導的處事理念。《關雎》這首情歌,折射出兩個概念:一是君子、二是淑女。這就鎖定了男人、女人的目標:男人要做君子;女人要做淑女。追求愛情,要有資本。

君子的標準:溫文爾雅(動情未動口)、情趣高雅(彈琴鼓瑟)、風度翩翩(默默欣賞,暗暗喜歡)、執著專一(只為這位淑女動情)、眼光獨到(愛美好而非容貌)。

淑女的標準:文靜美好(不宣揚)、熱愛勞動(時時勞作)、勤勞善良(勤勞就是善良)、矜持自重(不驕橫,知害羞)。

    總而言之,《關雎》是一首很美的詩歌,賦比興手法的運用,讓詩歌韻味無窮,大家可以再從文學的角度細細品味!

相關焦點

  •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3.20)孔子兩次評價《關雎》,另一次見《泰伯》篇:「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吳使季札聘於魯,請觀周樂。為歌《豳》(bīn),曰『美哉,蕩蕩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又見《史記·吳太伯世家》)孔子賞《關雎》,季札評《豳》樂,同有「樂而不淫」之感。
  • 清風典歷 |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孔子說:「《關雎》這詩,快樂而不放蕩,悲哀而不痛苦。」——楊伯峻《論語譯註》《關雎》是《詩經》的開篇。因為它是一首愛情詩,所以也常常出現在今天的婚禮儀式上。現代婚禮也因此多了一份傳統色彩,多了一份浪漫色彩。  趙逵夫先生認為,從末兩章「琴瑟」「鐘鼓」等句來看,至少男子一方為貴族之家。(趙逵夫注評《詩經》)但是,詩中又以採摘荇菜為比喻,則表明這又是一首地道民歌。也許,《關雎》寫的就是貴族男子追求平民姑娘的愛情童話。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孔子說:詩經,快樂但不過分,悲哀但不傷害。】「關雎」就是詩經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於此處是代指詩經。「淫」不是指性,而是泛濫,過分的意思,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中「若夫淫雨罪罪,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牆傾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造就了成語淫雨霏霏,指的是雨水過多。「傷」是指陷入哀痛之中無法自拔,以致傷害到自己或別人。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都有一個度。無論是把快樂建立在一時開心之上,還是別人身上,都不可取。
  • 哀而不傷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近義詞有:哀感頑豔,反義詞有:亡國之音,哀而不傷是中性成語,複雜式成語;可作主語,分句;比喻做事適中,沒有過度的地方。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透過《關雎》看中國現代愛情影像:始於過去,高於未來
    《關雎》很多人了解《關雎》都是通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話來初識《關雎》的。這一首看上去是講述「男歡女愛」的情詩,卻是中國愛情觀的雛形,映射了美好愛情裡最簡單、深厚的情感。人越發變得獨立,第一時間是想到自己,卻不敢給予、不敢付出,怕自己是感情中受傷的那個人。你為愛情或許付出的是一百,最終得到的卻是零,這樣的情況其實屢見不鮮。然而在尋求愛情的道路上,給予付出是必然的,只有不把愛情帶上功利的字眼,才能夠最終得到最質樸的愛情。
  • 最好的活法:「哀而不傷」「樂而不淫」
    最好的活法:「哀而不傷」「樂而不淫」在《大宗師》裡面,莊子幾乎講述了一個不同於我們熟悉的世界觀裡面的體系他說:「我們不應該粘連在自己的角色裡。」這就像我們在上一篇講的話題一樣。你在戲裡面生氣了,難道你真的要把這種情緒帶到你的最深處嗎?你在戲裡面演了一段愛恨情愁,入戲要真,出戲要快,否則就很容易受傷。為什麼我喜歡《歡樂喜劇人》這個節目?因為我覺得在這裡面呈現出了世間的百態,這些優秀的演員其實只不過在一個更短的時間、更濃縮的劇情裡面,給我們呈現了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人生劇情。
  • 論一個痴漢的自我修養|《詩經·周南·關雎》
    《關雎》是一首耳熟能詳的詩歌,在義務教育的語文教學中重要程度不亞於魯迅先生的文章。今天我們講關雎,從他的主人公講起,講在周朝時期,男生是怎麼追求女生的。首先第一步,找到一個心儀的女孩子。這個我們暫且不提。人類的本質是害羞的,所以在尋到喜歡的女孩子之後一段時間,都會在出手與不出手之間糾結,心裡則是抓耳撓腮的想念。所以追求的第二步,將姑娘藏在心底,想辦法尋其所好,展開追求的手段。
  • 讀懂《詩經》第一篇,《關雎》不僅是千年愛情詩,更教人處事道理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不熟讀《詩經》,又怎能寫出好文章呢?提到《關雎》,想必人人都能吟上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耳熟能詳的詩歌,也是大多數人自上學以來學習的第一首兩千多年前的詩歌,朗朗上口,韻味不凡,其中真意未必能知,但那一個個搖頭晃腦的模樣,很具喜感。
  • 古人常說「萬惡淫為首」,這個「淫」啥意思?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
    問題來了,為何淫是萬惡之首呢?其實,這句話中的「淫」,在古代,是個比較籠統的意思,並非指的是淫蕩下流等事情,據史料記載,孔子曾在他的詩經關雎中有這麼一句話「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啥意思呢?而北宋範仲淹曾在他的文章中,也有「淫」字的書寫,其中一句「淫雨霏霏」,令人有些琢磨不透,其實,這句詩詞中「淫」,指的是「連綿不斷」之意,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氣陰冷,連綿不斷的小雨,一直下個不停,因此,在古代社會下,「淫」字的使用,往往並非現代人所理解的那般意思,反之時而將其融入詩中,起到了點睛之筆!言歸正傳,那麼,「萬惡淫為首」中的「淫」到底指的是什麼?
  • 宗性法師:喜而不狂,怒而不嗔,哀而不傷,樂而不縱
    不管是管理不良情緒,還是強化良善情緒,都給我們透露出一個信息,那就是要讓我們實現內心情緒的正常化。很多人對此有誤解,特別是對剃光頭的出家人。我過去上佛學院的時候,有一次騎自行車上街。旁邊的人說:「哎呦,和尚還騎自行車。」我就跟他開玩笑,我說:「和尚還吃不吃飯呀?」他說:「恐怕你們不吃飯哦!」我問他:「為什麼呢?」他說:「不是說你們不食人間煙火嘛!」
  • 《關雎》:琴瑟與鐘鼓
    在上古時代禮樂一體的體制中,「樂」配合「禮」還有一個功能,即可以提高內心修養。舜命令樂正夔「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寛而慄,剛而無虐,簡而無傲」(《尚書·舜典》),教胄子(青少年)音樂,目的是培養他們的正直、寬容、剛毅、謙虛、謹慎的品德。商代設有音樂教育機構「瞽宗」(《禮記明堂位》:「瞽宗,殷學也。」),主要功能是進行禮樂教育。
  • 《鬢邊不是海棠紅》哀而不傷 樂而不淫 悲而不怒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影片氣質,多少得益於戰爭的歷史背景,那盛極則衰的氣象,紙醉金迷的糜爛圖景也掩蓋不住的亂世幽魂。故事走下去,商細蕊也大概率會為亂世慨然殉葬。但他遇到了程鳳臺。如果沒有遇到程鳳臺,商細蕊大概無法想像除了舞臺之外的人生意趣,他坦然的說「我就不會老,到了四十歲找根繩子吊死算了!」
  • 林奕含控訴的遠不只是性侵,而是胡蘭成式「傳統文化」對她的強暴| 詩學的天人一貫與古今之變:《關雎》大義發微
    他為什麼可以背叛這個浩浩湯湯已經超過五千年的傳統?我想要問的是這個。」而你的這整個訪談最讓我痛苦的是,一個真正相信這個浩浩湯湯已經超過五千年傳統的人,你為什麼到死都不明白這個傳統究竟是什麼?我想要問的是這個。你能聽見我的問題嗎?我是多麼希望你能有機會再活一遍,重新讀一遍你那麼熱愛的真正的中文啊!在那些被李國華們鄙夷不屑的中文傳統裡面,可能有你的真實家園。
  • 樂而不執,哀而不傷。—《鎌倉物語》
    亞紀子被黃泉之國的天頭鬼設計,在靈魂出竅後不得不去到黃泉之國去,丈夫一色正和忍受不了沒有妻子的未來,以人之肉身只身前往只有往生者的國度求妻……比起世人「到了年齡就應該結婚」的想法,我甚至更傾向於不婚主義——這種話從我這種婚齡超過十年的人口裡說出來似乎有點得便宜賣乖的意思
  •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林風眠的水墨仕女
    「畫冠中西」展出作品《花樣年華林風眠似乎也在告訴我們,嫵媚不屬於錦衣華服,不屬於濃妝豔抹,而是素雅清麗的佳人自內而外氤氳出的一種神韻。
  • 思無邪|《關雎》何以為詩三百之開篇?
    朝吟風雅頌,暮唱賦比興,秋看魚蟲樂,春觀草木情。從今天起,我們開始讀《詩經》,去那些大膽浪漫的詩歌中,找尋生命的真諦。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思」是發語詞無意義,孔子在此借用為「思想」解;「無邪」是直的意思,也就是說詩經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出自真情之自然流露而有這些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