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物語》電影劇照
古都鎌倉,是一個神秘的所在,人類與神、精靈、妖怪同在,生者與死者可以相會、靈體可以在肉體外遊蕩……總之無論在鎌倉見到什麼,都不必感到奇怪。
日本的愛情電影看不得,免不了入心入肺。
一色先生與亞紀子的愛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動人的呢?是在亞紀子去到黃泉國後,一色先生不顧能不能生還,決定去尋找她的那個瞬間——比之前抱住她不許走的片段更動人些。
這是愛真正的黃金時刻——發現離開對方之後的自己無法坦然生活下去,繼而在對結果一無所料的前提下,執著在一起的那一刻。
始終覺得,當胸中充滿這種感受的時候,才可以做「一生都在一起」的決定吧。
亞紀子被黃泉之國的天頭鬼設計,在靈魂出竅後不得不去到黃泉之國去,丈夫一色正和忍受不了沒有妻子的未來,以人之肉身只身前往只有往生者的國度求妻……
比起世人「到了年齡就應該結婚」的想法,我甚至更傾向於不婚主義——這種話從我這種婚齡超過十年的人口裡說出來似乎有點得便宜賣乖的意思,但我真的這樣想。
更貼近我真實想法的觀點是:婚姻不是必需品,而是自然而然的。可以結、也可以不結。重點是,只有在「不強迫必須」的前提下,才可能產生好的婚姻。
好的婚姻的本質是好的愛情。即使婚齡已經超過十年,我也不去暢想所謂的「天長地久」,畢竟雙方對彼此的愛不是常量,而是變量——雙重變量。好的愛情並不在是否天長地久。
至於愛情本身,它也不是必須的,因為「必須」不來——「愛」無法計劃,更不能按照時間表按部就班。
但愛是迷人的,不僅僅因為充滿偶然性,更因為另外一個生命體與自己交會時,會碰撞出不可思議的花火。那種震動不可描述,但衝擊力巨大。
愛,只有愛與不愛的區別,沒有多或少的尺度。非得丈量它的大小,那麼想必應在「一拳」之間吧——人的心臟也只有一拳而已。
它不是靜止的,而是跳動的,每跳動一下,周身血液就循環一圈,於是愛的震動便從發梢傳至腳跟一回,如此循環往復。
一色在小的時候曾經誤會母親出軌,導致從此不相信婚姻,遇到亞紀子之後才結婚。到黃泉國之後遇到父母,才發現原來是一場美麗的誤會……然而,在不相信愛情的前提下在遇到真愛後還是選擇結婚——他是會獨立思考的、不被固有思維束縛的。
最動人的愛,只能發生在兩個完全獨立的人中間。
當代人最喜歡的說法是:現在的婚姻已經從依附式變成了合作式。但問題是:到底是強強聯手的合作,還是「用你有補我無」的合作,後者還是一種變相的依附。有依附,就有妥協,有妥協就不純粹了。
所謂的完全獨立,不僅僅是經濟獨立,還有意識獨立:
如果遇不到喜歡的人,自己是不是可以強大到獨立支持自己過完一生;是不是有能力保持充實、美好的心境;是不是可以不屈從於社會時鐘與「約定俗成」,跟隨自己的內心;是不是能不困於過去的傷痛和失敗,擁有隨時重新開始的勇氣……
期待愛情是一回事,沒有愛情就無法活下去是另一回事;愛一個人是一回事,愛愛情本身是另一回事。
只有完全獨立的人,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美好的愛,因為足夠自由,才能有充沛的情感去體會愛的震動。
那樣的愛是動人的,值得期待的。它不是必須天長地久的、更不是自私的。
就像《鎌倉物語》中,不幸患癌症去世的本田,因為放不下妻女不惜變成青蛙妖默默守護著他們。而在確認妻子的追求者是真的愛她時,他選擇痛哭著成全。
比起「天長地久」,他更希望愛的人得到幸福。這才是愛的本質:全盤的接納、痛快的感受。樂而不執,哀而不傷。
為了守護妻女,本田不惜變成青蛙妖,但他不敢以此面目去見妻女,一生都暗暗地跟隨、保護著她們,哪怕妻子有了新的可能……
只有足夠自由、強大,才握有選擇權:選擇一個欣賞自己、自己也欣賞的人。不因為「到年齡了」「周圍人都找到對象了」「對我好」種種荒謬的理由就盲目在一起。
愛上他,只因他是他;在一起,只因心中充滿了他——當下,他是你「一拳」間的戀人。
這樣,就足夠了。
老奶奶死後因為放心不下癱瘓在床的老伴,向死神申請返回人間照顧老伴,之後兩個人一起回到黃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