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中國人一定要讀的《紅樓夢》,凝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更是流淌在江蘇文脈中的一股洪流。
曹雪芹這部曠世之作的誕生,離不開他的家族血脈。今天,我們就溯流而上,來說道說道他的祖父曹寅。
曹寅為人風雅,喜交名士,通詩詞,曉音律,主編《全唐詩》,有《楝亭詩鈔》八卷、《詩鈔別集》四卷、《詞鈔》一卷、《詞鈔別集》一卷、《文鈔》一卷傳世。
當然,除了文學上的造詣,曹寅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江寧織造。江寧織造的任務是督理織造事務,但曹家在南京所承擔的任務,實際上遠遠超出了這些。
曹家哪來這麼大的權力?曹寅父親曹璽的夫人孫氏曾經做過康熙皇帝的保姆,所以曹家跟康熙有著特殊的主僕關係。康熙南巡時,稱孫氏為「吾家老人」,可謂榮耀之極。康熙二年,皇帝任命曹璽為首任江寧織造,曹璽死後,兒子曹寅任職,後來曹寅的兒子曹顒做第三任織造,曹寅兄弟的兒子曹頫(過繼給曹寅),任第四任織造。曹家三代四任江寧織造,曹家祖孫三代四人連任江寧織造達65年之久。
康熙賦予了曹家在江南地區的密奏權,所以江寧織造實際上成了康熙的耳目。曹寅與康熙往來奏摺的原件都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內,江寧織造博物館內也有資料可尋。
曹寅奏摺的內容包羅萬象,監督漢族官員的思想行動、收集反滿抗清活動的情報;安撫、籠絡江南前朝遺老、文士名流;奏報當地的氣候、年景、水旱病蟲,以及米價行情的變化等等。像南京明孝陵的塌陷、修補,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種種傳聞,曹寅先後奏報了多次。
曹寅奏明孝陵下榻情形 網絡圖片
看這些奏摺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康熙批覆奏摺經常會說「知道了」。皇帝怎麼說起大白話來了?
比如,康熙朝發生了一次重大的江南科場弊案,曹寅將他了解的情況向康熙一一密報。看看康熙的硃批,「朕安」「再打聽再奏」「知道了,再打聽」「可笑」「……再打聽再奏」「知道了再打聽奏摺來」,除了其中一張奏摺康熙做了較長的硃批,其他都是非常簡潔的語言,兩條寫著「知道了」。
曹寅奏報科考案 網絡圖片
曹寅奏報米價,康熙硃批「知道了……」;曹寅奏報刊刻全唐詩,康熙硃批「知道了」;曹寅復奏摹刻高旻寺碑文,康熙硃批「知道了」……
曹寅奏刊刻全唐詩集
從奏摺上看得出,曹寅的奏報,因為是呈給皇帝的書面語言,所以比較文縐縐,但是皇帝寫硃批,沒有那麼多顧忌,口語化的語言隨處可見。原來,這種口語化的說法早就有了,並不是我們現代人的專利。
曹寅奏鹽課積欠情形
當然,康熙也並非所有硃批都簡潔,曹寅病重,李煦為曹寅病重請皇帝賜藥的奏摺,康熙的硃批洋洋灑灑一大段。曹頫上一個請安摺子,康熙也硃批了很多話。曹頫奏江南蝗災情形,康熙也有一段硃批。
原來,皇帝硃批奏摺是根據不同事情進行批示。如果皇帝認為沒有必要發指示另行處理,就寫「知道了」「是」等簡潔的話,但若還有其他事情要辦,他就會一一寫明,所以硃批的內容也跟奏摺內容有關。
事實上,不僅是康熙,清代皇帝奏摺中都有這種寫法,不足為奇。
記者在南京圖書館找到了《清代皇帝御批真跡選》(簡稱《真跡選》),分三冊選用了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親自批閱的硃批奏摺,除了康熙愛寫「知道了」,雍正、乾隆也都這麼寫過。
康熙、雍正、乾隆的硃批「知道了」
看過《甄嬛傳》的人都知道年羹堯的妹妹是雍正的妃子,在《真跡選》中,就收錄了年羹堯為妹封貴妃謝天恩的摺子:「……奴才妹妹蒙聖恩冊封貴妃,一家榮寵……叩頭謝恩……奴才惟有益加勉勵小心謹慎……」
看看雍正的批覆,十分不解風情:「知道了。一切總仗不得。大丈夫漢,自己掙出來的,方是真體面。勉之。」
在《真跡選》中選錄的69件雍正硃批中,雍正只有8次硃批「知道了」,其餘多是「卿所奏,朕皆知矣」「覽卿奏之矣」等話。從硃批中看得出,雍正勤於政務,批閱奏章的文字多,內容豐富,有的多達三四百字。據說他每天批閱奏摺要上萬字。
文 |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王凡
圖 |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顧煒(署名除外)
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辦公室和現代快報
聯合推出「江蘇文脈」微信公眾號
↓↓↓
長按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