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意城市指南(creativeguide)
好像是一瞬間,長沙就這樣莫名其妙地出道了。
但好像又在情理之中,長沙這座城市自帶著網紅氣質。湖南衛視的節目雖然又俗又吵,但是用來當背景音樂還是可以讓冷清的加班變得好過一些。
伴隨著一句句「塑料普通話」的插科打諢,讓再正規的普通話也改了調;南門口小龍蝦、冬瓜山大香腸、太平老街公廁旁邊的炸貨攤……雖然地理位置令人掩鼻,但也擋不住老饕一嘗的衝動。
僅在長沙有售(很快外地的朋友們也能喝到啦)的茶顏悅色在外界的人設是一個「鐵憨憨」,大把鈔票不賺,留在長沙不出來,卻讓微博上出現了「血書求茶顏悅色開分店」的怪相。
娛樂與餐飲的口碑隨著渠道流出,讓長沙被動出道。長沙人想出道嗎?不一定,至少我更想的是打打「轉轉麻將」和「跑鬍子」,逛逛太平老街或者以前的「墮落街」,生活是一場遊戲,何必太過認真。
©️ionlywannabesisy
只要沒有工作催促,長沙人肯定要睡到這個點的,這喊「八九不離十」。
街上已經支起早餐攤了。當然是嗦米粉!哪個長沙本地人早上起來不嗦米粉的?叫一碗二兩米粉蓋香菇菜心的碼子,再「過橋」燉豬腳。拿著手寫的木牌,等著大媽叫號。米粉如美人的髮髻一般臥在骨頭湯中,上面蓋著燉煮好的「碼子」,紅色的剁椒與青色的蔥蒜如粉黛,點綴在碗沿。
先把米粉吃了一半,再把菜心給挑著吃了,然後喝半碗湯,微微出汗,再把「過橋」的燉豬腳連湯帶料倒進去,一碗米粉,兩種味道。「老口子」都這麼嗦。
雖然長沙以米粉出名,但麵條也不錯,以鹼面出名。長沙順口溜這樣說道:「楊裕興的面,徐長興的鴨,德園的包子真好呷!」楊裕興、徐長興與德園都是長沙的老字號。
但不需要太顧及品牌,無名、周記、劉聾子、楊裕興……四處開花的米粉店,去哪家都不會錯。但你還是想找到最正宗的那家,於是決定問問街邊的長沙姑娘——長沙姑娘多半會白你一眼,再用著一口麻辣鮮香的塑料普通話回你:「哪家近克哪個噻,小哈氣。」(哪家比較近就去哪家,小傻瓜。)
不是欺負外地朋友,長沙「妹坨」喊你「小哈氣」,往往是覺得你還蠻可愛的。
還時不時地在社交媒體上更新「因排隊人數太多,建議您去其它門店點餐,距離最近的門店距離IFS 1號店只有80米遠」?
罷了罷了,耐著煩點一杯聲聲烏龍,再來一杯幽蘭拿鐵,再在旁邊的糯米酒攤上買一壺米酒——以前是「檳榔配煙,法力無邊。」但這兩個都不健康,雖然奶茶和酒精也沒好到哪裡去,但「茶顏兌酒,越喝越有。」 還是能夠安慰一下自己的佛系養生。冇辦法,隨緣隨緣。
來,走一個。©️傅悉汀嘬著茶顏悅色,去看看頂樓的KAWS雕塑,它已經成為了外地朋友前來必打卡的地標。站在樓頂,四周是綠的,但喧鬧的聲音提醒著你,你依舊在市中心。不用久待,打完卡就去三樓的湘春酒家品嘗老長沙的味道。
湘春酒家的燒麥、肉餅蒸蛋和臘排骨。大圓桌放著一壺茶,手寫的菜單貼在牆上,雖然桌子上有著支付二維碼,但門口的大紅燈籠卻又將你帶回90年代。
大叔大媽們拿著粉的、黃的點單薄四處穿梭,服務上當然比不上星級餐廳,最多稱一句和善,但為了入味三分的臘排骨,融合新鮮豬油、香菇丁以及油渣揉出來的燒麥、爽口彈牙的豆芽韭菜,還是想隔三差五回到長沙。
IFS國金中心📍 解放西路188號
🕙 周一至周日 10:00-22:00,
湘春酒家📍 解放西路188號九龍倉長沙國金中心3樓L317A
🕙 11:00-14:30,17:00-21:30
©️silencer
地鐵在湘江底下穿行。過了橘子洲頭,下一站是濚灣鎮。從地鐵站走出後,只幾句話的功夫就到了嶽麓山。因南朝宋時《南嶽記》中「南嶽周圍八百裡,回雁為首,嶽麓為足」而得名。但山不高,海拔僅僅300米,路也不陡,和朋友散散步就差不多走完了。
走過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可以稍作停留,聽聽流傳千年的朗朗書聲;越過山腰的麓山寺和山頂的雲麓宮時,也可駐足一下。如果是秋天,那麼重點就是在愛晚亭,看看讓長沙人等候了冬春夏的楓葉是什麼樣。
謝子龍影像藝術館。下山之後,可以去謝子龍影像藝術館瞧瞧。白色的幾何形館身,確實很容易拍出好看的照片。但外殼之下,是著重於影像藝術的收藏,值得一看。
喜歡傳統藝術的,恐怕還要再過一次河,去磯崎新工作室和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聯合設計的湖南省博物館看看。晚點,也可以去扎哈·哈迪德的遺作——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看一齣劇。
©️Virgile Simon Bertrand你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可能有些地方還沒開門,但別著急啊,慢慢來。雖然說,長沙人脾氣急,性子快,等不得,等久了要「霸蠻」(霸道蠻橫、不講道理),但是在國家大事面前,再蠻也只怕是霸不起來了,只能等一個出太陽的好日子,再去那裡看看。
謝子龍影像藝術館
📍 洋湖街道瀟湘南路一段387號
🕙 周二至周日 10:00-18:00
湖南省博物館
📍 開福區東風路50號
*現處於閉館狀態,建議收藏
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
📍 梅溪湖路與節慶路交叉口西南200米
*現處於閉館狀態,建議收藏
©️Zhang Zheming
目田書店開在花炮大樓的頂樓。小小一方天地,卻讓長沙的文藝青年們趨之若鶩。說是書店,其實不止書店。目田書店、悲傷省小酒館以及棉花廠民宿,三個空間由兩位合伙人——鄒容老師和熊叔帶領著。就像繁雜城市中的烏託邦一樣。
©️目田書店
問到來拜訪書店時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店員回答:不會啊,都是公共開放的空間。有點大度,我在很多地方拆書封一瞥內容都要受到多看兩眼或者輕咳一聲的「照顧」。閱讀風格偏人文和社科,詩歌也挺多。但這也是意料當中的——熊叔就是寫詩的。
周二下午小電影和每月一次的通宵電影是不容錯過的。通常情況下,周二電影一般會有一個主題,這段時間,以義大利電影居多。但我根據店內書的品味,總是會猜,下次會不會在這裡看到維姆·文德斯的《裡斯本物語》或者是小津安二郎的《宗方姊妹》?
📍 芙蓉區芙蓉中路一段605號花炮大樓1703
🕙 周二至周日10:00-22:00
©️gaiii_gaiii
不過是一個家常菜館子,卻因為門口那一盞取代了招牌的燈而得名。
空氣中彌散的辣椒味讓你輕鬆地迷醉,如果不吃辣,建議跳過這家飯店。怕廚師扔炒勺,讓你親自來炒;如果你親力親為,只為一份沒有辣椒的小菜,恐怕也得失望,辣椒炒多了,鍋也是辣的。
📍 芙蓉區東牌樓街111號東港名苑201
🕙 周一至周五11:00-14:00,17:00-21:00;
周六日11:00-15:00,16:30-21:00
©️謝小炮
若趕上周末的飯後,還可以看長達15分鐘的漫天煙火,點亮長沙。平日也可以去去洗腳按摩。畢竟長沙「腳都」的名號真不是浪得虛名。
但長沙也有靜的那一面。你可以STUDIO 11城市客廳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
客廳主人說:「城市客廳是一個既有形也無形的場所,我們嘗試在設計之外做更多的跨界,用以滋養我們自己,也分享給更多相似的人。」難怪平日是空間設計工作室,設計之外是城市的一間客廳。
©️謝小炮在這裡,有講座、有舞會、更多的是閒聊聚會;有衣服、有家具、更多的是美好物件的欣賞;可以聽歌,可以讀書,更可以發發呆,做個小遊戲。
在STUDIO 11的城市客廳裡,你可以當跳著搖擺舞(swing dance)的名士派和摩登女(flapper girls);也可以聽著民謠與詩歌,上演長達五分鐘的個人默劇;更可以和身邊的人聊天——內容從義大利手工銅鍋的優劣品鑑到懷素書法與服裝設計的關係——不要怕露怯,賞味期限是今夜,遊戲人間而已。
©️謝小炮看上了喜歡的物件,從衣服鞋包,到家私古物,可以嘗試和「廳長」打個商量,奪人所好之事雖說不應為,但遇見心頭所好之物,也只能自欺欺人一下了!
📍 天心區鐵道學校圖書館旁攀登南路「元平方」
🕙 因疫情緣故,開放時間暫調整為周六日 10:00-18:00
©️imigin_s
長沙人的生活不會像灰姑娘的故事一樣,在12點戛然而止。
©️gavin_sheng
似乎長沙人骨子裡有種「叛逆」,什麼四XX的臭豆腐,XX的蝦尾,都是騙外地朋友的,越是牌子越不信。喜歡帶著你鑽巷子,去找夜宵。
所以,即便外地朋友再吵,再鬧想去文XX打卡也會被長沙本地人給拽走。去什麼文XX看老長沙,我現在就可以帶你去。
豬油拌粉還是要趁熱吃。
不遠,穿過黃興路就到了。來到了文廟坪,可以去試試豬油拌粉。簡單的米粉上澆上熱豬油,油脂的高溫燙卷了蔥花和香菜,氤氳的香氣飄灑開來。再加點老長沙的龍牌醬油調味,就像去上海吃炸豬排要澆辣醬油一樣合情合理。
街邊還有賣泡菜和滷味的小攤販,隨手喊過來,買點小菜。慢慢地,這個晚上也就過去了。
但別忘了要早點回家,不是因為別的,而是解放西路,凌晨三點還會堵車。
*文廟坪很多都是無牌小店。
味道大同小異,吃的僅僅是氣氛。
*文中無特別標註的圖片,均來自浩瀚的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