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路名 中國「密碼」丨上海瑞金路:「紅色道路」上探訪「紅色...

2020-12-25 新華社新媒體

編者按:翻開上海地圖,你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這座城市的大量路名,是用中國眾多省區市縣的名稱來命名的。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上海路名,對應著中國革命的紅色地標,記錄和紀念著偉大的革命歷程。上海的這些路名是怎麼來的?它們與上海開埠一百多年的歷史、與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城市發展史、與改革開放以來的上海新徵程,有怎樣的奇妙關聯?「上海路名 中國『密碼』」為您一一揭秘和解碼。

新華社上海12月20日電(記者吳霞、袁全)「樹背後的房子,以及房子裡的人,發生的事,讓馬路上的每一片落葉,都不同尋常。」1984年出生的顧博凱是上海市大同中學的歷史老師,為了把課上得生動形象,他喜歡穿行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瑞金路是他來得最多的馬路。

在上海以「瑞金」命名的路一共有三條:瑞金一路、瑞金二路和瑞金南路。瑞金一路和瑞金二路始建於20世紀初,最初瑞金一路被命名為聖母院路,瑞金二路被命名為金神父路,後來經歷了多次改名。1950年,為了紀念革命聖地瑞金,這兩條路更名為瑞金一路、瑞金二路。瑞金路上有不少著名建築。淮海路瑞金路口的瑞金公寓,原名愛司公寓,是匈牙利建築大師鄔達克的作品,法國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瑞金二路118號,曾經是英國冒險家馬立斯的住宅,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瑞金賓館」。

「除了這些頗具異域風情的建築,瑞金路最吸引我的還是建築背後也曾有過驚心動魄的故事。」顧博凱說。

瑞金二路148號,現在的黃浦區第二牙防所,曾經是秦鴻鈞烈士在上海設立的秘密電臺舊址。「講到秦鴻鈞烈士,可能許多人不熟悉,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主人公李俠的原型是李白烈士,李俠這個人物事實上結合了李白烈士在內的多位紅色電波守護者的事跡,秦鴻鈞烈士就是其中之一。」顧博凱說。

史料記載,秦鴻鈞烈士比李白小一歲,十多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山東沂南地區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36年,他被派往蘇聯學習無線電技術,從此與紅色電波結下了不解之緣。抗戰全面爆發,秦鴻鈞受命在上海設立秘密電臺,他在上海設立的第一個秘密電臺就在現在的瑞金二路,當時法租界金神父路上的這幢建築。在此後的兩年多時間裡,他主要與共產國際遠東局聯繫,傳達共產國際的指示,確保黨與共產國際的聯繫。後來他被派往哈爾濱開展地下工作,完成任務後,他於1940年前後回到了上海,在另一處設立秘密電臺。

「1949年,秦鴻鈞秘密電臺終因使用過久被特務發覺。3月17日深夜,秦鴻鈞正在工作時,突然聽到妻子的報警信號,當即停止發報,拆毀機器,燒毀文件。十多個特務破門而入,將他們夫婦逮捕關進監獄。秦鴻鈞受盡種種酷刑,雙腿折斷,肺部受重傷,始終堅貞不屈。5月7日,秦鴻鈞在浦東戚家廟從容就義。20天後,上海解放。」

對這一段歷史如數家珍的還有一個人,同樣1984年出生,他是上海歌舞團的首席演員王佳俊。在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裡,王佳俊飾演第一男主角——李俠。王佳俊說,這是個不小的挑戰。

「我需要不停轉換身份去表演,報館工作的職員,一個溫情的丈夫,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老練敏感的地下工作者……每重身份都需要表演的轉換,需要真正走進這個角色,特別是在描繪地下工作者身份的時候,沒有語言沒有旁白,只能靠肢體和眼神以及微表情來體現。」王佳俊說。

在給學生講這段歷史時,顧博凱建議孩子們來瑞金二路看一看,「我會從秦鴻鈞、李白烈士的一些小事入手,告訴孩子們,他們自己是兒子,是丈夫,也是父親,他們很愛自己的親人,但他們也愛自己的國家,他們有更崇高的理想和信仰。如今我們擁有的安定生活,離不開這些烈士的付出和犧牲,他們值得被銘記。」顧博凱說。

百年前那間發報的小閣樓如今仍然承擔著發送信息的功能,成了一家牙防所的信息中心,雖然沒有了秘密電臺的「滴滴」聲,但依然在發送著無聲「電波」。

「上海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漫步其中,或許就在梧桐掩映下的一棟老洋房裡,就發生過『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故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紅色電波永不消逝。」王佳俊說。

相關焦點

  • 上海路名 中國「密碼」丨金沙江路上的「新長徵」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記者吳振東 趙逸赫)居委會、業委會……你可知還有個「樓委會」?記者近日在上海基層走訪看到,一項在商務樓宇內建立「樓委會」的制度受到白領們普遍歡迎。「樓委會」既抓治理,也抓黨建,在助力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更把許多年輕人聚在了黨組織周圍。
  • 傳承紅色基因|武定路曾藏中共最為隱秘的機構-特科,周恩來,上海...
    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武定路曾藏中共最為隱秘的機構  今天的武定路依然是一條僻靜的馬路,梧桐成蔭,紅牆依依。80年前,這條路上的修德坊6號,如今的武定路930弄14號,曾經藏著中共中央最為隱秘的機構、周恩來一手創辦的中共中央特科。這是一支活躍在白色恐怖下的傳奇部隊,是黨在隱蔽戰線上的戰鬥堡壘。
  • 百年紅色 藝路前行丨坐著叮叮噹噹的有軌電車,在上海影視樂園踏點...
    的確,在影片拍攝期間,為還原最真實的場景保駕護航,力爭在大銀幕上再現上世紀20年代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地的城市文化風貌,主創團隊勘景足跡遍布上海、全國乃至海外,特別是在上海實地測繪了30餘處相關歷史舊址,最終用了3個月夜以繼日,最終才完成了這批實景的搭建。
  • 電影《紅色往事》公益放映在瑞金正式展開
    11月12日,紅色革命教育題材電影《紅色往事》重走長徵路公益放映在江西瑞金正式展開,公益放映走進學校、養老福利院和紅色景區,讓老區人民重溫紅色故事,共舒愛國情懷,增強愛國熱情,豐富廣大學生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受到了老師、學生和老區人民的熱烈歡迎,為老區人民獻上一份豐盛的紅色文化大餐。
  • 紅色故事緣何成為紀錄片《大上海》主線
    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出版、中國共產黨誕生……這些黨史上的大事件為何都發生在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的成果之一,被譽為上海紀錄片領域「一號工程」的《大上海》給出了系統梳理。
  • 人民之選丨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 ——28個中國熱門紅色旅遊...
    在踏上新的徵程之際,一起回望來時路,走進中國紅色旅遊景區,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回顧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與成就,閱讀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不容否定的壯麗篇章,感知改革開放的時代進取精神。
目前全國已形成12個「重點紅色旅遊景區」、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3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以及434個重點愛國教育基地的全國紅色旅遊發展大格局。
  • 中福會少年宮「十一」邀您 回望來時路 說出心中愛
    9月28日電(陳靜 徐明睿)「興業路、南昌路、瑞金路、遵義路、延安路、建國路……」  今年十一,中福會少年宮邀請全市親子家庭,拿起《尋訪手帳》,走出家門,來一次特別的家庭尋訪之旅。一起去看一看,訪一訪這些蘊含紅色基因的路名,通過繪製個性地圖,回望新中國的開創之路、發展之路,用這特殊的方式,表達心中對祖國最誠摯的愛!  打卡城市路名,追溯紅色記憶  上海城市路名中體現著百年的紅色基因,十一前夕,中福會少年宮帶領少先隊員打卡紅色路名,回望歷史事件,感悟精神傳承,品讀這些印記鉤織而成的歷史長卷。
  • 餘江法院赴「紅都」瑞金開展紅色革命傳統教育活動
    餘江法院赴「紅都」瑞金開展紅色革命傳統教育活動 2020-08-03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訪紅色印跡 謀綠色發展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路
    01中共中央軍委在上海(1925-1933)史料陳列展新閘路613弄12號(原新閘路經遠裡1015號),這座建造於1919年9月的舊式石庫門裡弄居民住宅,曾是中共中央軍委機關所在地。這裡是周恩來、彭湃、楊殷等革命領袖和人民英雄曾經戰鬥過的地方。
  • 上海路名為什麼多以省市命名?
    凡是對上海的城區交通有所了解的朋友,應該都會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上海的道路很多都以全國其他省市的名字命名,比如南京路、北京路等,好像大上海成了縮小版的中國地圖。 夜燈下的南京路 ﹀
  • 【發現最美鐵路】環球網系列評論一:紅色昌贛憶初心,踏上徵程擔使命
    在這塊紅土地上,興國是一個讓歷史無法繞開的地方。現在,昌贛高鐵的通車標誌著江西紅色勝地進入高鐵時代,也為興國經濟社會發展插上了騰飛翅膀。  昌贛高鐵助發展,紅色基因奏響鏗鏘鐵韻。作為黨和人民軍隊的根,革命老區曾在革命戰爭時期做出重大犧牲。蘇區時期,興國全縣23萬人口中參軍參戰的就達8萬多人。飲水思源,我們要永遠銘記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更要全力支持老區蘇區加快發展。
  • 王家沙邊上吳江路的前世今生與老弄堂裡的紅色傳奇故事
    清光緒八年(1882年),公共租界向區境擴張前,在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南面闢築一條小型碎石子道路,開始填浜築路,石家浜亦被公共租界以市政建設之需,填築馬路,但附近前面的地產已被人購買並造了房子,於是原準備與平行的,後改為東北~南西走向。後來就以橋名路,從此稱之為斜橋路(又稱斜橋弄),這就是今天吳江路的雛形。
  • 回憶紅色上海 上海老戰士合唱團演出《上海灘的紅色記憶》
    東方網5月27日消息:在紀念上海解放69周年之際,5月25日下午第17屆上海市科學普及活動周開幕。一臺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主辦、上海老戰士合唱團主演的《上海灘的紅色記憶》演出,在靜安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禮堂拉開了「普及社會科學,創造美好生活」的帷幕,以故事配歌舞的形式為演繹上海這座城市的紅色記憶。
  • 臺灣的路名很中國,港澳的路名很西化,那我們的路名呢?
    01臺灣的路名很中國臺灣並不遠,一個多小時的飛行,但感覺上這個形似芭蕉葉的海島,卻比到最北的黑龍江還遠。「忠孝路」和「中山路」將臺北劃分成了4個區塊,每個區塊裡面的道路都以中國各個省和市的名字來命名,也以各省的方位來定。東北向的區塊,你可以看到長春路、遼寧路、敦化路、松江路、龍江路、永吉路,還有延吉街、錦州街、四平街、撫順街等等。
  • 天津路、香港路、上海街……鄭州首次以城市名字命名道路,位於這個區
    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南京路、西藏路、香港路......走在上海、武漢、成都等城市,以城市名字命名的道路讓人眼前一亮,有種穿梭於各大城市的感覺。1月8日,鄭州航空港區公布一批新命名道路名稱,香港路、天津路、上海街、臺北街等上榜,這也是鄭州第一次以城市名字命名道路。
  • ...黨的誕生地」挖掘宣傳工程擦亮上海「紅色文化」金字招牌 讓...
    央廣網上海1月18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今天,「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正式啟動。自2016年起,上海全面啟動實施「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包括發掘保護、理論研究、新聞宣傳、文藝創作、社會宣傳、教育培訓、紅色旅遊7方面任務。
  • 點綴老上海的老路名
    南京路、北京路、西藏路……,初來上海的遊客想要找尋上海路名的命名規律,卻不能如願。愛多亞路、福煦路、貝當路、馬斯內路……,接觸上海歷史的朋友碰到這些奇特的上海路名,也想打聽些來由。上海中心城區的道路,除開在南市老城廂的部分,多數形成於近代開埠以後,由租界當局命名,因此普遍烙上了異國文化痕跡。
  • 「虹色記憶」探訪之旅第五季「四史」教育專題 「追尋紅色足跡 探秘中共四大」------四大紀念館探訪活動
    我們努力認真地學習、準備、拍攝,正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紅色文化,用鏡頭帶領大家領略上海之美。上海之美,不僅在於今天的繁榮興盛,還在過去的紅色歷史之中,這是我們應該永遠銘記傳承的精神財富。-彩虹小記者民辦迅行中學賀天愛 在此次「虹色記憶」探訪活動中,我們小組探訪的是中共四大紀念館,主要圍繞四史中的黨史進行探訪活動。
  • 上海,不只是黨的誕生地,「紅色起點」揭示更多第一次的秘密
    希望『紅色起點』是一個起點,未來誕生更多有感染力、影響力的作品。」作為中國作協「建黨百年」系列首場大型線下研討會,11月22日下午,京滬評論家、作家相聚在上海作協,圍繞「紅色起點」主題紀實文學創作項目各抒己見。
  • ...多維保護開發紅色作品創作蓬勃發展 上海立體式打響紅色文化品牌
    「上海不僅是黨的誕生地,也是黨創建過程的中心、黨成立後中國革命的早期指揮中心,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上海市政協委員厲震林一直關注的「老漁陽裡2號」——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已修繕布展完畢,於7月1日開放。  這是近三年來上海保護修繕的15處重要革命史跡之一。同樣被保護修繕的還有陳望道舊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