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不好對人影響是很大的,比如聽力、記憶力、等,還有現在很多人到中年就已經長出了白頭髮,脫髮等現象,這也是腎虛的表現之一。就算說養腎就等於養命也不過分。很多日常傷腎的壞習慣,看起來都是小事情,損害微不足道。但架不住日積月累,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所以說:"傷腎,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而日有所虧。
腎氣不足的症狀表現
1、春天手腳冰涼
有很多人到了春季手腳還是冰涼的,這主要是由於人體在冬天精氣養得不足造成的。我們知道,如果冬天腎精藏得不夠的話,供給身體生發的力量就少了,精氣到不了四肢,所以就出現四肢冰冷的症狀。這時候,就需要補腎了。
2、愛吃味道濃的東西
在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吃辣一族」,很多人沒有辣椒就吃不下飯。這在中醫上怎麼解釋呢?這主要是人的脾胃功能越來越弱了,對味道的感覺也越來越弱,要用味道厚重的東西將元氣調上來幫助運化,此時說明腎氣已經不足。
3、每天17~19點發低燒
有些人認為發高燒不好,實際上發高燒反而是氣血充足的表現,小孩子動不動可以達到很高的熱度,因為小孩子的氣血特別足。人到成年之後,發高燒的可能性就不大了,甚至經常出現低燒的狀況,特別在下午17~19點的時候,很容易發低燒,這實際上是氣血水平很低的表現,表示腎氣已經大傷了。
4、坐著時總是不自覺地抖腿
有些人坐著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抖腿,你也許會認為這是個很不好的毛病,是沒有修養的表現,其實這也說明了這個人的腎精不足。
5、睡覺時總出汗
睡覺愛出汗在醫學上稱為「盜汗」。中醫認為,汗為心液,盜汗多由於氣陰兩虛,不能收斂固攝汗液引起,若盜汗日久不愈,則更加耗傷氣陰而危害身體健康。
6、老年人小便時頭部打激靈
小孩和老人小便時有一個現象,就是有時頭部會打一個激靈。但是老人的打激靈和小孩的打激靈是不一樣的。小孩子是腎氣、腎精還沒有完全調出來,所以小便時氣一往下走,下邊一用力,上邊就有點空,就會激靈一下;而老人就是腎氣不足了,氣血虛,所以下邊一使勁上邊就空了。所以,老年人小便時一定要咬住後槽牙,以收斂住自己的腎氣,不讓它外洩。
7、後腦勺白髮
後腦勺對應的反射區是膀胱經。膀胱經虛弱的患者常伴有尿頻、遺尿或尿失禁、小便不暢等症狀。因為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貯尿和排尿,所以,這類患者不易憋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腎氣的盛衰有密切關係。
益腎的飲食應男女區別對待。男人宜食用狗肉、羊肉、鹿肉、麻雀、黃鱔、泥鰍、蝦、公雞、核桃仁、黑豆等。女人適宜食用乾貝、鱸魚、慄子、枸杞、首烏。
為了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做了傷害腎臟的事情而不得知。下面為您介紹生活中最常見的大傷腎的行為
1、貪涼
中醫講:"寒傷陽"、"熱傷陰",冰凍的食物、寒涼性質的藥物、寒冷的環境,都會傷害人體的陽氣。為什麼呢?因為人體必須要保持:相對恆定的體溫,也就是有"足夠的陽氣",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古人貪涼,一般也就是夏季貪涼,因為燥熱,又沒有任何納涼設備。所以即使貪涼,頂多也就是:喝點兒井水、吹點兒涼風,也"涼"不到哪兒去。但是現代人的貪涼,早已不限於夏天,而是四季貪涼。家家有冰箱,處處賣冷飲,使貪涼極其便利,唾手可得。
嚴格地講:現在不是貪"涼",而是貪"寒"。在中醫裡,"寒"與"涼"的程度,是有很大區別的。現代的"寒", 動不動就是"零下"。早就不再是"涼水",而是"寒冰"。對於人體陽氣的殺傷力,相比古代要致命的多。
2、熬夜
熬夜真的會傷腎嗎?很多沒有中醫知識的人,可能覺得有點兒不可思議。其實,熬夜有一個重要的指徵,那就是"黑眼圈",單從這一點,就足以證明"熬夜"與"傷腎"之間,有著脫不開的因果關係。
那麼,為什麼熬夜會傷腎呢?中醫把"一年四季"的變化,概括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其實,"一日四時"的變化,也是如此。那就是:早生、午長、晚收、夜藏。冬天屬腎,需要"冬眠"封藏;黑夜屬腎,需要"夜寐"封藏。若不藏,則傷腎。
3、久坐
其實,中醫並不講"久坐傷腎",只講"久立傷骨"。因為"腎主骨",所以也說:"久立傷腎"。這句話的出處,在《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中:"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中醫養生,特別重視:"度",也就是"平衡"。任何"過度"的事情,就會導致平衡被打破,從而造成傷害,所以,中醫特別忌諱"久"。因為"久坐傷肉"," 脾主肌肉",所以本來是"久坐傷脾"的。但如果不是"久",而是"太久太久太久"呢?
脾是後天之本,脾如果"傷大勁兒了",必然會損及"先天"。就像兒子欠債還不上了,"子債父償",就只能動用"老子的棺材本兒"了。所以,中醫才說:"久病及腎"。因此,現代人的"特殊活法兒",就變成"久久久坐傷腎"了
4、不愛喝水
平時多喝水,能幫助人體將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排出,降低有毒物質在腎臟中的濃度,避免腎臟受損。不過,如果已患有腎病,且尿量較少,反而需要限制飲水。
5、吃得太鹹
攝入的鹽太多,腎臟負擔會加重,鹽中的鈉又會導致人體水分不易排出,進一步加重腎臟的負擔,從而導致腎臟功能的衰退。
6、整天喝碳酸飲料
汽水、可樂等碳酸飲料或咖啡等飲品中含有咖啡因,往往會導致血壓上升,而血壓過高,就是傷腎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這些飲料中所含的成分,也可能給腎臟帶來傷害。
7、大量喝啤酒
如果已經患了腎病,又無限制地大量喝啤酒,會使尿酸沉積,導致腎小管阻塞,造成腎臟衰竭。
8、亂服藥物、用藥過多
長期使用腎毒性藥物容易導致腎小管間質損害。這些藥物包括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草藥,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等,還有非甾體類抗炎藥、抗菌素等,如去痛片、撲熱息痛等,容易引起腎損害。
9、經常憋尿
尿液在膀胱裡時間長了會繁殖細菌,細菌經輸尿管逆行到腎,導致尿路感染和腎盂腎炎。一旦反覆發作,能引發慢性感染,不易治癒。
10、吃海鮮、喝啤酒
吃大量的高蛋白飲食,如大魚大肉等,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謝廢物,加重腎臟排洩負擔。而大量飲酒容易導致高尿酸血症,這些習慣同時可引起高血脂等代謝疾病,引發腎臟疾病。夏天到了,很多人喜歡邊吃海鮮邊喝啤酒,這種方式曾被腎內科醫生稱為「最傷腎的吃法」。
人體衰老和壽命長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腎氣強弱,生活中不注意傷腎的習慣,就是再怎麼補也無濟於事。因此除了在飲食上注意,在生活習慣上也要多注意,養生好的生活習慣,放鬆心態才是養腎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