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對食品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對於豬肉來說,大部分人都已經了解到了散養黑豬肉要比一般的飼養豬好,但是,許多人卻不知道散養黑豬肉和圈養豬肉有何區別。
散養黑豬肉顏色新鮮,更乾爽、油潤,瘦肉不發鏽、不脫水,而且有香味,無腥味,皮有彈性,油潤,略厚,瘦肉嫩,肥肉軟有波動感,脂肪層略厚,切時較容易,不用費力,烹飪時不易粘鍋,不出水,黑豬肉的肉質鮮美、不塞牙,有回味,肥肉香不膩口。
散養黑豬是在山林放養的情況下,生長了一年以上,每天食用山果蔬菜,輔以無添加的粗糧,飲用山泉水和河水,整個生長過程沒有添加劑和激素,而且山林中場地大,黑豬可以自由運動,每天都要奔跑幾十裡地,其中跨越土坡、河流,保證了足夠的運動量,在活動的過程中也保證了充足的光照,促進了黑豬的鈣的吸收,這樣生長的黑豬的豬糞又作為了山林植物的肥料,過程中不接觸添加劑、農藥等,保證了黑豬肉本來的鮮美。
這樣在山林中自由放養出來的黑豬,通常比哪些在豬圈裡飼養的豬要胖得多,看上去十分油膩,但是,這正是黑豬肉美味的秘密:背膘肥厚,高達30%以上的體脂率,這樣的黑豬的肌內脂肪也非常高,一些黑豬肉甚至可以像牛肉一樣產生「雪花紋理」。
根據牛肉的分級,肌內脂肪越高,就意味著價格越貴,這樣的牛肉入口即化,同樣,具有著類似雪花紋理的豬肉也比普通的豬肉要細膩得多,一點都不會發柴,口感特別美味。黑豬的平均肌纖維直徑為42.28微米,比白豬的平均肌纖維直徑近17%,較細的肌肉纖維將帶來更細膩的口感,易於煮爛,並且不會有大的硬的纖維塞住牙縫。
黑豬肉肉質細膩且營養價值豐富,肌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為8.87%,特別是亞麻酸能保護肝臟,能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同時還可以改善人體內SOD的活性,抑制MDA的生成,延緩機體衰老,細胞老化。
散養黑豬的肉品鮮味主要特徵胺基酸天門冬氨酸、穀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肌苷酸的總含量明顯高於白豬,烹飪調出的湯汁濃鬱,口留餘香。
現在,你知道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