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一直是我國消費量最大的肉類食品,幾乎所有人都吃過豬肉。民間經常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即使沒吃過豬肉,但也見過豬跑」,說明了豬肉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是一種必不可少而又十分常見的普通肉類。儘管去年全國豬價猛漲,仍然阻止不了人們吃豬肉的習慣和熱情,豬肉市場一樣是人聲鼎沸,火爆如常。
我也同樣是一位豬肉的忠實消費者,一年四季天天吃豬肉,都感覺吃不膩。雖然嘴裡也在嘮叨:「現在豬肉價格又貴,味道比小時候自家養的豬差遠了」,可是每次到菜市場或者超市買菜,首先想到的還是豬肉。
不過,就在前幾天,我上一家大型超市買肉,一問價格把我嚇了一大跳,2斤五花肉要112元。我連續問老闆三遍,老闆都說沒錯,就是這個價錢。我以為是自己走錯地方了,走到牛肉攤位了。但是沒有錯,是賣豬肉的。後來老闆才說:「他賣的是正宗黑豬肉,不是普通的白豬肉,價格要高一倍」,黑豬肉我並不陌生,記得小時候自家曾經養過黑豬,但後來就很少見到了。
那天,帶著滿腦子的疑問和好奇心,仔細向那位肉攤老闆諮詢了有關黑豬肉與白豬肉有什麼區別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為什麼黑豬肉價格那麼高,原因出在哪裡?下面就把我知道的答案分享給大家。
黑豬與白豬的生長周期不同
大家都知道,幾十年前,也就是我們小時候自家養豬,一頭豬的餵養時間都是一年時間左右,故有「殺年豬」一說,有的家庭甚至要超過一年。而現在的黑豬生長周期就跟以前自家養豬一樣,要養一年左右,這時候豬的各種生理機能基本上已經完全成熟。而白豬的生長周期一般在4~5個月,基本上還處於半成熟狀態。
所以,黑豬的飼養時間長,更成熟,肉質口感更好,但是飼養成本增加了。
黑豬與白豬的食物結構和飼養環境不同
黑豬一般是在偏遠的大山區養殖,很多都是採用散養的方式,而且黑豬吃的一般都是自己種的玉米,蔬菜或者是大米糠、野菜之類的天然食品,營養均衡,沒有添加任何添加劑和催肥劑,即使是餵飼料,飼料的成分也是由原生態的天然食物混合而成。所以黑豬的生長周期長,屬於自然生長。
另外,既然黑豬屬於散養,所以,黑豬活動面積大,管理難度加大,必須增加人工管理·,人工成本高;再說,成熟的黑豬肉主要的消費市場在城市,從偏僻的山區運往城市,運輸成本無形增加。
對於白豬,現在已經形成規模化養殖,機械化飼養和屠宰,所以,人工成本很低。再說,白豬一般都是吃專門的人工合成飼料,生長周期很短,不到半年都出欄宰殺了。
所以,黑豬無論是飼養管理成本還是運輸成本都要大大高於白豬,價格不高能行嗎?
黑豬肉與白豬肉的營養價值和口感不同
上面就說了,黑豬與白豬的生長周期不同、飼養環境不同、吃的食物不同。那麼花如此大的成本去飼養黑豬,肯定要有它的優越之處,才有價值,不然賣那麼貴,消費者誰願意購買?
從口感上來講:黑豬吃的是天然綠色食品,沒有添加劑,自然生長,自然成熟,黑豬運動量大。所以,黑豬肉肌纖維十分豐富,吃起來味道鮮美,肉香味十足,還有一定的嚼勁,油油的、滑滑的又不失一定的韌性,記得小時候吃家裡的黑豬瘦肉,紅紅的瘦肉絲看起來非常誘人,肉香味十分濃鬱!
而白豬肉口感上就要差一些,現在的白豬肉吃起來感覺乾癟發柴,不是油油的,而是糯糯的感覺,幾乎沒有肉香味,就連肥肉放在鍋裡炒有時還粘鍋,需要另外放油才能解決。最關鍵的就是沒有黑豬肉那種特有的香氣。
從營養成分來講,最重要的區別就是,黑豬肉的膽固醇含量幾乎才白豬肉的一半左右。大家都知道,膽固醇過高的食品吃多了對人體是很不利的,既然黑豬肉的膽固醇含量比白豬肉要高,那麼這也是黑豬肉的又一大優勢,其他過多的營養問題,在這裡就不去深入探討了。
----總結----
綜上所述,從飼養環境、食物構成、管理和運輸、生長周期、口感和營養成分這5各方面,簡單地向大家說明了黑豬肉和白豬肉的區別。不知大家看了之後,是否明白了黑豬肉為何價格比白豬肉要高很多的道理?
總之,雖說黑豬肉很好吃,但是價格還是太高,畢竟豬肉是我們長期消費的肉食,價廉物美才能真正贏得市場。所以,現在的豬肉市場還是白豬肉的市場,即使口感差一點,畢竟吃的還是肉,只要條件允許,吃黑豬肉是不錯的選擇喲!
我是彪哥愛美食,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如果大家覺得有不正確的地方,歡迎留言指導,我每天在這裡為大家分享美食知識和技巧,您的收藏+評論+轉發,關注+點讚,將是我繼續奉獻優質美食內容的強大動力,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