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意磬
朗誦:羋兒
編輯: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羋兒朗誦
退休的年紀,你是否還有年少的激情?當年歲漸長,你是否還有勇氣去追求詩和遠方?為父母孩子而活,已然辛苦半生,是停下安享晚年迎接死亡,還是決定努力前行整裝待發?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生總有美好的期許,人生也總應該繼續向前!在行走中見風景,為生命添一抹壯麗。
——茲心
很久之前,看過這樣一部美國電影《實習生》。這部影片上映後受到觀眾一致好評。
年近70的本,曾經是一位精明能幹、事業有成的商人,退休之後,他和大多數老年人一樣,開始了平淡的生活。
養花弄草、賦閒旅遊,可依舊覺得孤獨無趣。兒女在外地奮鬥打拼,妻子早逝,面對冰冷悽清的家,覺得非常寂寞。
後來他嘗試各種老年活動,做各種新鮮的事情。但是,卻發現自己參加最多的是朋友的葬禮。
生命在這個時候開始走下坡路,誰也無能為力。但是本希望在自己退休後,依舊可以為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活。
於是,他積極參加高齡實習的退休活動計劃,去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
入職後,積極處理各項工作,與年輕的同事相處融洽,完全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老年人。他渴望社交,希望生活充滿激情;他渴望學習,希望與時俱進,被別人需要。
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讓他在退休後仍舊能夠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們一生都在努力找尋自己生命的價值,年輕時想不通透,年老時才明白價值感源自對喜歡事情的堅持。
本喜歡工作帶給他的職業認同感,所以在退休後,毫無顧慮地重新回到職場,做自己想幹的工作,並在新的職業領域幹得風生水起,令人佩服。
可見,退休並沒有讓他止步不前,反而成了他新的人生開端。
有人說,一生之中只要有一件喜歡的事情,你把它做到極致,或早或晚,都是生命最大的價值。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以為年紀大了,錯過了實現夢想的時間,一切也都為時已晚。卻不知,並不是所有人都如此認為。
有這樣一個人,94歲高齡,依舊堅持為藝術奮鬥,堅持木刻、畫畫、寫字。
《朗讀者》開播兩季以來,第一次為一個人走出演播室,來到鳳凰古城。這個人就是藝術家黃永玉。
他12歲獨自外出謀生,14歲開始發表作品,32歲功成名就,成為人人知曉又被大眾認可的藝術家。
不僅如此,他人生的後半段比前半生的努力還出彩,退休後的生活堪比傳奇。
50歲考駕照,80歲登上時尚雜誌的封面,91歲把一代女神林青霞變成「野孩子」,93歲還能開著法拉利飆車……
白巖松曾說,老了以後要活成黃永玉的樣子。
網上還有許多網友稱他為老頑童,你可以不知道周伯通,但是不能不知道黃永玉。
先不說他藝術方面的成就,單就他的年老後生活態度和性格,就足以讓你愛上他。
他的漫畫作品,很多看上去都十分有趣。不論是90歲的自畫像,還是屬相老鼠,都讓人忍不住發笑,然後久久都不能忘懷。
建立在有趣基礎之上的藝術作品裡,蘊藏著他的生活態度和處世哲學。這種歲月的沉澱,讓他老年後的藝術作品更具藝術魅力。
可以這樣說,年老並沒有阻礙他的藝術生涯,反而讓他的作品更富有含金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潛力卻是無限的。歲月的積澱在另一種程度上也為我們造了一個美夢。
說到黃永玉我想到了他的朋友齊白石。
齊白石畫蝦可謂畫壇一絕,僅僅寥寥幾筆,用墨色的深淺濃淡,突出蝦形態的變化多端,簡直傳神之至。
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尤其是在50歲以後,不再從事木匠的職業,開始潛心自己喜歡的繪畫。
輾轉走過好多個城市後,發現自己知識淺薄、畫畫造詣也並不高深,不能畫出更富藝術造詣的作品。於是他決心修身養性,潛心鑽研繪畫。
他在家為自己修了一座「寄萍堂」,開始了山居生活。然而,沒過幾天,土匪就打來了。為了躲避戰禍,53歲的他捨棄家鄉的一切,前往北京。
而正是這一次背井離鄉,讓他找到了自己的繪畫問題。
一天他看了清代畫家黃慎的畫冊,一下就讓他醍醐灌頂。驚嘆原來這才是畫,自己畫畫這麼多年,就是差在鮮活上。
痛定思痛的齊白石,廢棄自己所有的繪畫功底,從零開始學習,那一年他53歲。
他先是聽取好友的意見,潛心研究當時「海派」領袖吳昌碩的花鳥畫。這一次的研究方法全面創新,不再是像從前一樣的全面臨摹,而是仔細品味名家的筆墨、構圖、色彩濃淡等。
他要讓自己筆下的動物都活起來,才能做到看畫猶在看實景的境界。
齊白石57歲喜歡上畫蝦,62歲時背著畫板開始對蝦長期觀察和寫生,直到80歲後畫蝦技藝才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到達頂峰。
他曾說:「餘畫蝦數十年始得其神」。從57歲開始的人生,依舊取得了流傳百世的佳作,誰能說大器晚成不值得期待?
黃永玉和齊白石用他們的經歷向我們說明了這一個道理: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退休後依舊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鄰居趙阿姨是一位紡織廠的普通職工,年輕時為了養家餬口,來回奔波在家和單位之間,忙得像個陀螺,根本無閒暇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退休後,終於重拾自己的唱歌愛好。每天在公園和一幫有相同志趣愛好的老年朋友,一起練歌、跳舞、鍛鍊身體,還組建了自己民族歌舞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翻看她的朋友圈,條條都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透著積極向上的生活趣味,一點兒也看不出她是一個年近60歲的阿姨。
前些日子,趙阿姨組建的老年歌舞團還被邀請在區劇院做大型演出。舞臺上的趙阿姨像一顆璀璨的明星,一點都不怯場,相反她的舞臺表現力極強,歌聲優美動聽,如天籟之音,悠揚婉轉,贏得了臺下觀眾的一致認可,區老年藝術團還為趙阿姨頒發了最佳表演獎。
現在的趙阿姨終於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家庭圓滿,子孫孝順,愛好的事情終於得以實現,並且得到很多人的認可,可以說現在的她比上班時的她活得更快樂。
其實,我們也可以活成趙阿姨的樣子。我們雖然普普通通,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努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趁著自己還有時間,為自己活一把,哪怕辛苦一點兒,至少不要讓自己的人生留遺憾。
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學大師,2008年已是101歲的老人。他說:「我的人生是從五十歲開始的。以我的經驗來說,五六十歲是人生的折返點,由此人生可分為兩段:
50歲以前,是打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我們往往為立足社會、養家餬口而疲於奔命,基本上是為別人活著;
50歲以後,經濟基礎已經墊定,職業也已經完成,這才到了實現自我、創造自我最有價值的階段。」
如果年輕時,我們迫於生計和生活壓力,不得不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但是,如果我們有夢想,就應該讓它在餘生有成為現實的可能。
如果沒有夢想,那就努力去尋找。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最願意做什麼,然後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這一件事情上,不要受年齡的限制,拼勁全力把它做到極致,收穫不同的人生。
生活是自己的,努力改變會賦予它別樣的價值。一眼望到底的生活,舒適安逸,卻容易找不到自己。年老以後的安逸更容易看到死亡,而不是生命的意義。不論你是青春年少還是兩鬢斑白,只要你從現在開始做起,就為時不晚。
人生就是一場永不停歇的馬拉松,五十隻走到一半,另一半行程才是真正的人生。
所以,不要給自己的年齡設限,圓夢任何時候都不晚。願每個人都能在退休後,活出自己的精彩,開出不一樣的夕陽紅。
自由自在的人生,從50歲開始。
*註:配圖來自網絡
*作者:意磬,漉音樂孵化營作者,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願用文字擁抱初心,用堅持丈量腳下的路。本文首發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因書明理,以慈懷道,轉載請聯繫微信號(chenyu19950215)授權。
和名家一同致敬經典,讓閱讀成為生活本身
40本橫跨多個領域的經典圖書
體味經典中的真誠、愛、奮鬥、不屈和希望
汲取到經典的芳華,照亮未來之路
慈懷最新好課推薦
《致敬經典——治癒你焦慮的最好方式》
長按二維碼,了解更多 ↓ ↓ ↓
我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
但可以認真地老去。
歡迎關注慈懷中年公號——中年札記
走進中年人的精神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