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以前的婚姻都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都更願意尊崇自己的內心,講究自由婚嫁。
其實我們也知道,結婚絕對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這不僅是兩個人對彼此的承諾,還需要兩個家庭的氣場契合。
現實中,有多少情侶在戀愛時都認為對方是正確的人,但當真正接觸到對方的家庭時,便不得不重新審視兩人的關係。
嫁一個人,其實是嫁給他的家庭
對於女生來說,婚姻對她們的意義更重大。因為都說女孩子長大後沒有家,因為對於娘家來說是客人,而對於婆家來說是外人。
古話說,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所以,女生對婚姻是極度恐懼的,她們害怕與婆家相處不好,更害怕自己的丈夫不會給予自己幫助。
這時,得到雙方父母的認同就顯得尤其重要,對雙方關係的認同,也是對子女及其眼光的讚賞。
雖然很多人會說,又不是嫁給他的父母,但在婚姻關係上,的確脫離不了兩個家庭之間的影響。父母走過的路比孩子更多,見識也比孩子更廣。
所以,他們為了孩子好,便更加重視婚姻。作為這一輩,內心還是希望得到父母認可的,畢竟被祝福的婚姻,更容易獲得幸福。
很多地方在婚前都有對男方收彩禮的習俗,但其實有很多男性是不太喜歡這一做法的,因為他們認為這就像一場買賣,但愛情是無價的。
在女方父母看來,彩禮其實是一塊試金石,男方能否支付起相應的彩禮錢,代表著對女方是否重視,也能體現出男方家庭的經濟實力,能否在未來的日子裡給予女方幸福。
畢竟,貧賤夫妻百事哀,戀愛時可以不顧及經濟需求,但婚姻都是細小的瑣碎,柴米油鹽醬醋茶,每一樣都需要精打細算。又有多少人的婚姻敗給了現實,被各種小事所打敗。
親密關係中的自我實現預言
如果你們足夠相愛,即使父母再反對,你們依舊會走向婚姻的殿堂。但你們心裡總會有隔閡——不被看好,這也意味著你們需要更加強大的自我意識與毅力,以免著了自我實現預言的道。
父母通常希望我們能找一個與自己相匹配之人,即常說的門當戶對。可能很多人認為這是門第觀念,不符合如今開明的社會文化。
其實,心理學對門當戶對是有講究的,如果門不當戶不對,那麼意味著雙方從小生活的社會環境是很不同的,見識的事物也就不一,所形成的三觀就不會相同。
這便會讓你們在今後的共同生活中,因為看問題的不同而引起爭執。
兩個人的三觀不一定要完全相同,但即使是互補的性格,也建立在彼此相知的前提下,並能夠尊重對方的思想,這樣的生活才能更長久。
婚姻不比愛情,既沒有愛情的浪漫,也沒有愛情的質樸,很多人在結婚之後會發現伴侶的各種缺點,因此對婚姻感到失望,認為遭受了欺騙。
但這又何嘗不是你內心的自我實現預言在作祟?當父母不看好你們這段關係時,雖然你表面不悅,但為了嚮往的愛情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
父母的話同時也在你的內心埋藏下一顆種子,步入婚姻後,這顆種子是發展壯大還是消亡全靠你自己的意志是否堅定,畢竟夫妻之間難免有摩擦。
當你們產生爭吵時,是否會回想父母的話語來處理彼此的關係?很多不被看好的婚姻之所以走向破滅,是因為他們在心裡的自我暗示太過強烈。
每次爭吵,他們便會在內心想起父母的話,漸漸地,便對伴侶有了疏離感,關係也無法再進行。
一段婚姻得到父母的支持和認可固然重要,但很多時候更重要的還是真正進行婚姻關係的兩個人,夫妻雙方需要一起扛起婚姻的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