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現趙公明這個名字,是在魏晉時代。
有本講鬼故事的名著《搜神記》,講了個故事:散騎侍郎王佑病重,有一客人來探望他,自稱是趙公明的參佐,邀請他加入。
王佑知道他們是鬼,苦苦哀求,客人見他可憐,就叫來幾百個鬼,就著王家祈禱的鼓聲起舞,王佑的病果然因此痊癒。
後來王佑找到一本妖書,上面赫然寫著:「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鍾士季,各督鬼下取人。」
這個記載很有意思。它告訴我們,趙公明最初的職務不是財神,而是管鬼的將軍。
這位將軍不光統率著鬼兵鬼吏,還可以派鬼去陽間拿人,把將死之人帶走,以充實自己的幕帳。
那麼他們督鬼取人,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西晉末年的道家典籍《太上洞淵神咒經》給出了答案:「又有劉元達、張元伯、趙公明、李公仲、史文業、鍾仕季、少都符,各將五傷鬼精二十五萬人,行瘟疫病。」這裡不僅列舉了趙公明其他幾位同事的名字,而且還點明了他們的正職:瘟疫之神--也就是瘟神。
其實這裡可以看出最初的瘟神不是神,而是疫鬼,也就是惡靈、惡鬼。
那麼,五瘟鬼怎麼變成神的,這是隋朝的事情了。
據說,在隋朝隋文帝在位期間,有五位身披不同顏色長袍的力士突然出現在空中,五人站在距離地面大概三至五丈的地方,他們手中各執一物。一人手裡拿著杓子和罐子,一人拿著皮袋和劍,一人手裡拿著扇子,一人手執錘子,最後一人手上則是拿了個火壺。
出現此異象後,隋文帝連忙焦急地問太史公張居仁,這是什麼神?主什麼災或者什麼福呢?張居仁答回到說:這是五方力士,在天為五鬼,在地為五瘟。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仁貴,總瘟中瘟史文業,現在天要降災疾,是無法逃避的。
後來,在這一年裡,果然出現了瘟疫,奪取了許多百姓的性命。隋文帝想起了張居仁說的話,便連忙派人為他們修建祠堂,以奉祀他們,並在六月二十七日下詔,封五方力士為將軍。
青袍力士為顯聖將軍,黃袍力士為感威將軍,紅袍力士為顯應將軍,黑袍力士為感成將軍,白袍力士為感應將軍。並規定五月初五為祭祀五瘟的節日。
之後,唐朝也承襲了隋朝祭祀供奉五瘟神的習俗。
至於五瘟怎麼變成了道教神的,據說是因為道教的匡阜真人有一天遊歷到五瘟祠,順手就把五瘟收為部將,自此道教便將其衍化為在教瘟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