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
這幾天,大家都在議論大陸版的《深夜食堂》有多糟糕。小編還學會了一個詞:「尬演」。為什麼大陸版是「尬演」而日版不是?大陸版的《深夜食堂》與日版的差距究竟在哪兒?且不說我大中華的「深夜食堂」該是大排檔還是山寨版的居酒屋,老壇酸菜面有多傷害廣大吃貨的心,「泡麵三姐妹」浮誇的演技有多麼ga出天際……小編以為,惡評如潮的主要原因就在於走不走心。
一家走心的「深夜食堂」該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不妨從漫畫原作作者安倍夜郎本人那裡尋找答案。安倍在隨筆《酒友·飯友》裡曾說:深夜食堂就是好店,好客人,好料理,還有不為人知的好故事。這本書講述的正是他成名以前,和故鄉的老友發小大口喝酒大碗吃肉的「吃貨」故事。
他寫故鄉的魚,故鄉的河,寫到隆冬夜晚,在渡輪甲板上唏哩呼嚕吃下的一碗清湯烏龍麵,面碗的溫度和騰騰的熱氣讓視線模糊一片;而趕上賣章魚燒的小攤沒人排隊簡直像中了彩票,趕緊打包一份又軟又黏的章魚燒回家趁熱配啤酒吃,簡直是最幸福的時刻;他寫大叔們會把炭爐擺在客廳中央,一邊烤內臟一邊大口喝酒,煙霧繚繞,油脂滴下滋滋直響;寫全家人一起挑卷螺,父親粗粗的手指最靈活,挑得最快吃得最多;寫跟著爺爺上山挖山藥,而磨山藥得父親拿杵、妹妹扶缽、母親加湯,堪稱一項大工程;還有烤豬臉、鹽醃鰹魚腸、白薯幹……樣樣都是家常菜(而小編也是從這裡知道以清淡著稱的「日料」裡也有這麼重口味的料理),但無不洋溢著最質樸的人情味。
看到了嗎?這就是「走心」的故事。書中只有一道道樸素不過的家常料理,一幕幕隨處可見的生活場景,一個個普通不過的平凡人的人生,卻能隔著千山萬水,撩動人心,喚醒我們記憶中最久遠的眷戀。
事實上,這些故事也正是讓他一舉成名的《深夜食堂》的靈感來源和故事原型。我們隨便來挑幾道看看。
by 燁伊
◆ ◆ ◆
青海苔拌飯
安倍的故鄉高知縣有一條名叫四萬十川的河,冬春兩季在河口就能採到天然的青海苔。把風乾的海苔烤過揉碎,撒在熱騰騰的白飯上,再加一點味精和醬油,就是噴香撲鼻的青海苔拌飯。
▲「一家人啜著湯,吃著青海苔拌飯,現在想來,真是最幸福的時刻。」圖/《酒友飯友》
這道菜在《深夜食堂》裡,便是那碗讓倫子小姐淚流滿面的醬油炒麵。
▲《深夜食堂》第一季第八集·醬油炒麵。果然還是電視劇裡吃得豐富一些啊!
◆ ◆ ◆
黃油飯
電視劇中還有一位每次都點黃油飯的先生,名叫「新宿五郎」。香噴噴的黃油飯和他的歌聲裡,藏著他對美好愛情的思念。
安倍夜郎說,這道菜其實是他在新宿黃金街旁花園五番街的一間酒館裡跟一位客人學的。大概「新宿五郎」這個聽起來有點隨性的人名就是從安倍常去的那間酒館得來的吧!
▲《深夜食堂》漫畫中,等待黃油融化的新宿五郎先生。圖/《酒友飯友》
▲《深夜食堂》第一季第五集中新宿五郎先生的造型,不知為何多了一頂帽子。
安倍夜郎還在詳細說明了黃油飯的做法:
「在熱騰騰的白米飯中間挖個洞,放進一塊黃油,然後把飯填上,等三十秒讓黃油融化。最後淋上醬油,輕輕攪拌著吃。儘量不要拌得太猛。」
▲《深夜食堂》中的黃油飯
◆ ◆ ◆
山藥飯
《深夜食堂》電影版裡有一個故事:身無分文的小滿來到深夜食堂,點了思念家鄉的山藥飯,慢慢地在東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深夜食堂》電影中,小滿臨行前老闆為她做的山藥飯。
安倍夜郎對故鄉的回憶中,也有這麼一碗山藥飯。山藥是爺爺帶他在後山上挖的,做山藥泥則需要動用三個人,通常是父親、妹妹和母親:「一人拿研杵、一人扶研缽、一人加湯。」山藥泥做好後,「先把魚湯咕嘟咕嘟地煮沸,味道調得比清湯重些,山藥和魚肉磨細之後,用大勺舀湯慢慢加進去。黏度合適了就立刻倒進碗裡,稀裡呼嚕地吃掉。」
▲《深夜食堂》電影中,開掛的老闆一個人就能磨好山藥泥。
安倍夜郎說,自己小時候挑食,不肯吃山藥,離開故鄉後不知怎麼的,突然愛上了這個味道——光是愛上了還不夠,他還給每個讀者和觀眾都安利了一把。
▲《深夜食堂》電影中的山藥飯
在《深夜食堂》日劇的第一集裡,小壽壽桑對阿龍說:
「小龍有關於紅腸的回憶嗎?誰都有沉睡在內心深處的重要回憶……改天我把厚蛋燒的回憶說給你聽。」
想來,這便是安倍夜郎借劇中人物表露的心聲吧。他將自己飽含著眷戀與深情的記憶灌注到「深夜食堂」的故事之中,那一道道樸素的家常料理,才會有如此撫慰人心的味道。
而中國版看似照搬了原版的殼,卻沒有搬來原版的「心」。「走心」的美食故事,會與日常相連,與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味道相連。縱然一萬個觀眾心中會有一萬個「深夜食堂」,也一定不會有一個會是劇中這樣——黃小廚端上來的那一道道「日式家常菜」中,可有半點專屬我們的記憶和體驗?
所以,與其對著一部沒有靈魂的尬劇痛心疾首吐槽無力,不如看看這本安倍夜郎的隨筆《酒友飯友》。它真實、有人情味,有好店、好客人、好故事,還有你的酒友和飯友。透過這一段段洋溢質樸情味的人間悲歡,你也會找到內心最深處的那個「深夜食堂」。
文 | 安倍夜郎
我一直獨身,這並不是自命清高。我不是同性戀,也沒離過婚,從念大學起,一直在東京待了三十幾年,從沒跟別人一起住過,是徹徹底底的獨居者、「了不起的黃金單身漢」(雖然並沒什麼好了不起的)。所以獨居者會做的事我都會做。
常有人問我:「您會做菜嗎?」
我都回答:「正宗的料理不敢說,小菜還是會的。」
而且我還一度迷上過做菜。
大概是大三時,我在舊書店買了一本《檀流Cooking》,大致了解了做菜是怎麼一回事。無事可做的大學生經常只有三分鐘熱度,我的熱度只持續了一個月。花將近一小時做的菜,不到十分鐘就吃完,我覺得這也太傻了。
現在,我偶爾會用小魚乾高湯為底做味噌湯,還做簡單的炒菜、咖喱和關東煮,或者煮麵、沙拉、納豆、烤魚等省事的料理。此外,為了畫《深夜食堂》,有時會做做書裡的菜。
獨居者要做咖喱,就要做好連吃好幾天的心理準備。即便如此,我還是樂此不疲,因為太喜歡吃「隔夜咖喱」了。
隔夜的咖喱與味噌蜆湯冷飯
我總是把在冰箱放了一晚的咖喱澆在冷飯上吃。這道菜可是哪家咖喱專賣店都沒的賣,只能自己做。
幼稚園到中學我都自帶便當,所以喜歡冷飯。除了咖喱,還有幾樣菜我也一定要配著冷飯吃。
有時,我會毫無來由地想吃明星泡麵配冷飯。我上學的時候星期六還要上半天課,中午放學回家就自己做來吃,那味道至今難忘。
我還很喜歡把早餐剩下的冷味噌蜆湯澆在冷飯上吃。所以在家煮完米飯,會故意放涼了再吃。夏天在一大碗冷飯裡澆足冰鎮的味噌蜆湯,就著飯呼拉拉地扒進肚子。小塊的蜆肉當配菜正好,我最後的晚餐一定得是這一道。
冬天,我會用最大的鍋做關東煮。我的關東煮只有牛筋、白蘿蔔和水煮蛋。這也是拙作《深夜食堂》裡「反彈女王」真由美的最愛。
只放牛筋、白蘿蔔、水煮蛋的關東煮
關東煮的做法非常簡單。
買一塊五六百克的牛筋。牛筋煮後會縮小,因此稍微切大一點。在滾水裡煮個五分鐘,用清水衝乾淨。將家裡最大的一口鍋盛滿水,放進白蘿蔔(中等大小,削皮切塊)、水煮蛋和牛筋,水燒開後加入一包半現成的關東煮調味料,燉上三個小時。就這麼簡單。
燉牛筋的湯味道很好,所以調味可以清淡一點。燉的時候撇掉浮沫,如果味道淡了,就加些醬油和酒。
願意多費點工夫的話,就燉兩小時後關火,靜置幾個小時,撇掉表面凝固的白油,味道會更清爽。油不用撈得太乾淨,留一點更好吃,接著再燉一小時就行了。牛筋軟爛、白蘿蔔入味、水煮蛋顏色又那麼漂亮,哪有不好吃的道理?
另一道美味是最後放的豆腐。關東煮吃得差不多了,把豆腐放進去,稍微上色就撈起來放在熱米飯上,加湯一起吃,真是無可挑剔,各位一定要試試這種吃法。
我的中年單身生活自由自在,非常愜意,只有生重病時才覺得難過。
幾年前的一個凌晨,我身上突然痛得要命,幾乎以為自己要死了。身邊沒人幫忙,我只好忍著劇痛翻電話簿,又自己叫來計程車,總算是到了醫院(結果是尿道結石,領了止痛藥,把結石排出來就好了)。
全家人經常一起吃早餐
父親在家總是只穿一條內褲
二十五六歲時還得過一次重感冒。一個人在四疊半的房間裡裹著被子,望著天花板上搖搖晃晃的燈泡,我悲觀地想:「唉,要是就這樣死了,也不會有人知道啊……」
臥床期間一直咳個不停,我突然想起初中還是高中課本裡的一句話:「連咳嗽都是孤身一人」。這是不用時令語作詩的自由律俳句詩人尾崎放哉的句子,那一刻,我對這句話感同身受。當時我想,等感冒好了,一定要好好讀讀放哉的詩。
鎮日無言蝶影過
一無所有兩手承受
撒鹽漬物枉娘所生
腳底洗過青白如舊
墳後且徘徊
尾崎放哉的好句子還有很多。我反覆讀著他的詩句,腦中漸漸浮現出一句話:「生來即愚頓。」
我完全被這句話擊中了,也許是它剛好契合了當時的心境:那時我在廣告公司的工作走入瓶頸;我還是不善於與人打交道的性格。
「生來即愚頓」,我反覆咂摸著這句話,想起另外一個適合這句話的男人—我的父親。他在我十七歲時去世,年僅四十九歲。
我當時想以這句話為題目,把我跟父親的故事畫成漫畫。於是,停筆五年,大學畢業就沒再畫過漫畫的我重新拿起了畫筆。
其實這一輯裡寫了很多我父親的故事:山藥、石伏魚清湯、內臟烤肉……這一篇提到的味噌蜆湯泡飯也是父親喜歡的。
他是個喜歡招呼朋友一起大口喝酒的男人,生前曾經說過:「我生在這個世上就是為了過節的。」
他喝酒很豪爽,幾年必會有一次喝個爛醉。我們老家把醉酒叫「撒狂」。撒狂之後,他會消沉好幾天,連家人都不願意見,消沉的身影幾乎要跟「生來即愚鈍」這個句子疊映在一起了。
我打算把以前練筆的漫畫全部重畫發表,名字就叫「生來即愚鈍」。現在的我……已經比父親的年紀還大了。
——文章選自《酒友 飯友》
相關贈書活動
■ 哪個飯店(食堂)有屬於你的故事?
● 請寫一段你在某個飯店(食堂)發生的故事,說清飯店所在城市,並附上相關照片,發送至後臺。我們將選出 5 位書友,各贈送新經典出品的《酒友 飯友》一本。
● 也可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將綜合留言熱度和質量選出一位書友,贈送新經典出品的《酒友 飯友》一本。
《酒友 飯友》
安倍夜郎 編著
收錄十篇回憶故鄉的散文和九篇精彩的人物故事,滿載作者對故鄉的回憶和對家人的思念。一道道家鄉美味中注入了點滴溫情、點滴鄉愁,於一粥一飯、一食一味間喚醒人們心頭最久遠的眷戀。每一個故事都洋溢著溫暖的人情,質樸動人,並有撫慰人心的力量。
﹍
文章版權歸新經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圖片來自《酒友 飯友》
歡迎轉發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 本期編輯:蘭川、煥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