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新型鹼基編輯技術開發中取得重大突破

2020-12-24 澎湃新聞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新型鹼基編輯技術開發中取得重大突破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所官網

2020-07-22 11:38

作為基因組編輯前沿技術,鹼基編輯(base editing, BE)無需產生DNA雙鏈斷裂,也無需供體DNA的參與,可實現靶位點的精準點突變,已成為基因編輯的重要研究方向。現有鹼基編輯器只能實現嘧啶間(胞嘧啶鹼基編輯器)和嘌呤間(腺嘌呤鹼基編輯器)的鹼基轉換,尚沒有鹼基編輯器實現嘧啶與嘌呤間的特異性鹼基顛換。開發新型鹼基編輯技術實現鹼基顛換甚至任意鹼基變換,在合成生物體系構建、遺傳疾病的基因治療、生物性狀修飾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張學禮研究員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團隊和畢昌昊研究員帶領的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設計構建了胞嘧啶脫氨酶-nCas9-Ung蛋白複合物,創建出新型糖基化酶鹼基編輯器(GBE),開發了可實現嘧啶和嘌呤間顛換的單鹼基基因編輯系統。基於該系統,國際上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C-G鹼基特異性顛換。

傳統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BE)在脫氨酶(AID)的作用下,將DNA單鏈上的C轉變為尿嘧啶(U),經過多次DNA複製才轉化為T。新型GBE鹼基編輯器獨闢蹊徑,利用細胞自身DNA修復系統直接修復該「非常規鹼基」,生成特定鹼基,實現鹼基編輯:將尿嘧啶糖基轉移酶(Ung)帶到由胞嘧啶脫氨酶形成的尿嘧啶鹼基位點,在該位點脫去尿嘧啶,建立無嘌呤/無嘧啶(AP)位點(圖1),DNA損傷位點誘導啟動DNA修復,從而實現鹼基的轉變。實驗結果證明,GBE鹼基編輯器在大腸桿菌中可將C特異性顛換為A(圖2),編輯特異性平均達到93.8±4.8%,並實現任意鹼基間的變化(NBE)。在哺乳動物細胞中,GBE鹼基編輯器能夠在N20序列的第6位胞嘧啶(C6)處進行高特異性的C到G顛換。30個檢測位點,23個位點的C-G編輯特異性大於50%,其中2個位點異性達到90%以上。

圖1 GBE鹼基編輯器示意圖

圖2 大腸桿菌任意鹼基編輯(NBE)

圖3 單鹼基突變疾病所需各鹼基變化比例

GBE作為新一代鹼基編輯技術,擺脫傳統鹼基編輯依賴多次DNA複製的缺點,直接將目標鹼基特異性修改成目的鹼基,該技術進一步完善鹼基編輯系統,填補了現有鹼基編輯技術的空缺,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微生物基因鹼基的任意編輯改造,極大提升了基因編輯和合成生物構建能力。GBE也是第一個可在哺乳動物細胞進行C-G特異性顛換的鹼基編輯器,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較窄的編輯窗口,將為三千多種已知CG鹼基突變引起的人類遺傳疾病治療帶來曙光(圖3)。該鹼基編輯技術的突破,進一步提高了我國生物技術的底層技術能力,將為生物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發揮重要作用。

該研究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天津市合成生物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的支持。相關成果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已申請PCT專利。天津工業生物所趙東東助理研究員、天津師範大學李菊教授和天津工業生物所李斯微助理研究員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天津工業生物所張學禮研究員和畢昌昊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原題為:《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新型鹼基編輯技術開發中取得重大突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新型鹼基編輯,中科院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新型鹼基編輯器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
    開發新型鹼基編輯技術實現鹼基顛換甚至任意鹼基變換,在合成生物體系構建、遺傳疾病的基因治療、生物性狀修飾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張學禮研究員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團隊和畢昌昊研究員帶領的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設計構建了胞嘧啶脫氨酶-nCas9-Ung蛋白複合物,創建出新型糖基化酶鹼基編輯器(GBE),開發了可實現嘧啶和嘌呤間顛換的單鹼基基因編輯系統。基於該系統,國際上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C-G鹼基特異性顛換。
  • 開創國內鹼基編輯新賽道 正序生物探索基因編輯治療新路徑
    作為一家以新型基因編輯系統,尤其是以鹼基編輯為基礎,引領科技創新,開發突破性療法的高科技創新公司,正序生物致力於為點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或癌症的免疫治療提供新的可能。  掘金鹼基編輯技術  如何精準、高效地對基因組進行修飾是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重要目標,而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編輯技術成為目前實現該目標的最強工具。
  • 英美菸草公司宣布在開發潛在的新冠病毒疫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英美菸草公司(簡稱BAT)表示,他們已經在利用菸草生產COVID-19潛在疫苗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生產Lucky Strike香菸的公司周三宣布,其位於美國肯塔基州歐文斯伯勒的生物技術部門——肯塔基生物工程公司(KBP)正在非營利性基礎上開發這種疫苗。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癌細胞  Emma Chou • 2020-11-19
  • 機器人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更逼真了!
    機器人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或能用於女性機器人! 隨著科技的發展,曾經只有在科幻電影中才能看到的機器人,在現實中已經相當普遍了。早在2019年,就有媒體報導稱,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日本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妻子」的女性機器人。
  •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5-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傳統鐵電材料中鈣鈦礦結構的鋯鈦酸鉛(簡稱PZT)系列是應用面最廣的鐵電材料,也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實現能量存儲和爆電換能的理想材料。但是,隨著新技術對高性能鐵電材料需求的增加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探索新型無鉛鐵電材料體系變得越來越迫切。
  • 當年的神七副總指有了新身份,陰和俊履新中科院黨組副書記
    中科院、科技部、北京、天津 陰和俊,男,漢族,1963年1月生,今年57歲,山西古交人。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系第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 1979年9月,16歲的陰和俊在太原工學院學習,畢業後在太原工學院、太原工業大學工作。
  • 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納米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
    文 | 陳伊凡編輯 | 謝麗容今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官網上發布了一則研究進展,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Nano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5 nm Nano gap Electrodes and Arrays by a Super-resolution Laser Lithography)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研發的新型 5 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 河北工業「萬企轉型」取得新突破
    12月15日,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龔曉峰在河北省推進萬企轉型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四個新突破據龔曉峰介紹,3年來,河北省通過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實施多項有力有效舉措,在四個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創新能力取得新突破。
  •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啟用
    為推進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中科院積極在懷柔科學城布局大科學裝置和科技研發平臺。2017年5月,北京市和中科院啟動了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的建設工作,中科院物理所和懷柔科學城公司作為建設主體。同年9月,以物理所為項目法人單位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開工建設(即「一裝置兩平臺」)。
  • 中航工業打造航空製造技術國家隊 中國航空製造技術研究院成立
    中航工業黨組副書記、總經理譚瑞松,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吳獻東、李本正,中國工程院院士關橋、中國航空製造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志強為中國航空製造技術研究院揭牌。成立大會由中航工業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本正主持。譚瑞松在講話中指出,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加快孕育,《中國製造2025》提出製造強國戰略,中央深化軍事體制改革、全面實施強軍戰略,都對國防科技工業創新轉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基因組編輯團隊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再獲新進展
    本研究通過使用tRNA連接強化sgRNA,形成高效的tRNA-esgRNA系統,開發出了基於xCas9的基因編輯系統 (CRISPR-xCas9),首次發現CRISPR-xCas9在植物中能夠有效的切割GAAPAM位點和多個GATPAM位點,同時發現其還能夠有效切割多個GAGPAM位點(動物中尚無報導),並且仍然保持編輯鬆弛型的
  • 提出問題是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解讀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
    &nbsp&nbsp&nbsp&nbsp光明日報記者 詹媛&nbsp&nbsp&nbsp&nbsp「提出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並判別其優先順序,是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動力源,是解決問題、難題,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
  • 年終盤點:2016年國內不容錯過的重磅生物研究
    組成剪接體個別蛋白的結構可以通過X射線晶體衍射手段去解析,而當要研究剪接體的整體結構時則需用到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最近,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的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再度取得重大突破。他們首次以3.5埃和3.4埃的高解析度分別解析了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act和C剪接體的整體結構。上述研究成果以兩篇論文的形式於8月28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 發布會|「十三五」期間,雲南累計突破800多項重大核心關鍵技術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我省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公民科學素質的比例從2015年的3.29%提高到2018年的5.15%;累計突破重大核心關鍵技術800餘項,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新產品540餘個。
  • 江蘇永盛生物公司利用雞骨架開發新型飼料添加劑
    中國江蘇網12月4日泰州訊 今年,江蘇永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聘請中國農業大學趙亮博士任技術總監,負責雞骨蛋白複合微生態製劑開發的關鍵技術攻克。目前,相關嘗試性實驗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這次他與永盛生物公司合作,通過3年的時間,協助公司突破了產品研發技術難點,完成項目開發,並投放到市場。預計年增銷售收入1億元,利稅500萬元。新增就業崗位可達20個,培養專業技術人才6-8人,促進當地的就業以及經濟發展。雞骨架為分割雞肉生產的主要副產物,其中雞骨佔大部分比重,並含有未剔除乾淨的肌肉、結締組織和脂肪等,是極有價值的蛋白質來源。
  • 不止華為5G領先全球,中科院也突破一項關鍵技術,躍居世界第一
    再次突破關鍵技術中國在很多項技術都是領先的,在過去十年裡,中國分別在高鐵、航空航天、5G、雷射技術等方面,處在世界領先水準。其中以華為為首,更是在5G網絡技術,取得世界第一。因為華為做出的5G技術貢獻看,讓中國的5G技術佔全球三分之一。
  • 過程工程所在基於生物分子組裝的仿生光合成和抗腫瘤治療方面取得...
    生物內源分子包括肽和蛋白質等均能通過分子間多種弱相互作用(如氫鍵、靜電力、範德華力、π效應和疏水作用等)的協同,自組裝形成各種多尺度有序結構,為生物體提供多樣化的功能。對多尺度分級有序組裝的研究,一方面有助於人們在分子水平上認識自然界中生命起源、形成和演化的過程;另一方面也為新材料的合成以及生物新技術的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 亞美能源兩大中國煤層氣區塊取得商業開發重大裡程碑和技術突破
    除此之外,其煤層氣區塊單井產能,資本支出和商業化進程都取得了重大進展。 潘莊區塊煤層氣日產量超過了150萬立方米,在同行業中居於領先地位。潘莊區塊是中國商業化開發程度較高的煤層氣區塊,是中國首個總體開發方案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並進入全面商業開發的中外合作煤層氣區塊,也是第一個在煤層氣商業化進程中達到設計產能的煤層氣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