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文化玉C形龍鑑定常識

2021-01-10 博覽藝訊

紅山玉龍呈勾曲形,口閉吻長,鼻端前突,上翹起稜,端面截平,有並排兩個鼻孔,頸上有長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體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玉龍墨綠色,體捲曲,平面形狀如一「C」字,龍體橫截面為橢圓形,直徑2.3~2.9釐米。龍首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緊閉,鼻端截平,端面近橢圓形,以對稱的兩個圓洞作為鼻孔。龍眼突起呈稜形,前面圓而起稜,眼尾細長上翹。頸背有一長鬣,彎曲上卷,長21釐米,佔龍體三分之一以上。鬣扁薄,並磨出不顯著的淺凹槽,邊緣打磨銳利。龍身大部光素無紋,只在額及鄂底刻以細密的方格網狀紋,網格突起作規整的小菱形。[1]

中國是龍的國度,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是中國古代人們心目中的神。因此,紅山文化玉龍的發現立即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紅山文化玉龍已在多處發現,其中尤以內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龍刻劃的最為栩栩如生。這條玉龍墨綠色,有4種動物的特徵:鹿眼、蛇身、豬鼻、馬鬃。高26釐米,完整無缺,體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彎曲,嘴緊閉,有對稱的雙鼻孔,雙眼突起呈稜形,有鬣,身體呈墨綠色。龍背有對稱的單孔,經試驗此孔用於懸掛,龍的頭尾恰好處於同一水平線上。紅山玉龍呈勾曲形,口閉吻長,鼻端前突,上翹起稜,端面截平,有並排兩個鼻孔,頸上有長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體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

介紹

紅山玉龍呈勾曲形,口閉吻長,鼻端前突,上翹起稜,端面截平,有並排兩個鼻孔,頸上有長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體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玉龍墨綠色,體捲曲,平面形狀如一「C」字,龍體橫截面為橢圓形,直徑2.3~2.9釐米。龍首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緊閉,鼻端截平,端面近橢圓形,以對稱的兩

工作人員在展示「中華第一龍」

個圓洞作為鼻孔。龍眼突起呈稜形,前面圓而起稜,眼尾細長上翹。頸背有一長鬣,彎曲上卷,長21釐米,佔龍體三分之一以上。鬣扁薄,並磨出不顯著的淺凹槽,邊緣打磨銳利。龍身大部光素無紋,只在額及鄂底刻以細密的方格網狀紋,網格突起作規整的小菱形。玉龍以一整塊玉料圓雕而成,細部還運用了浮雕、淺浮雕等手法,通體琢磨,較為光潔,玉龍的重心位置有一孔,用繩吊起首尾水平,這都表明了當時琢玉工藝的發展水平。紅山玉龍造型獨特,工藝精湛,圓潤流利,生氣勃勃。玉龍身上負載的神秘意味,更為它平添一層美感。值得注意的是,玉龍形象帶有濃重的幻想色彩,已經顯示出成熟龍形的諸多因素。

紅山玉龍的具體用途尚有待進一步探討,可能是祭祀用的禮器。龍體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經試驗,若穿繩懸起,龍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線上,顯然,孔的位置是經過精密計算的。考慮到玉龍形體碩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飾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國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關的禮制用具。

意義

紅山玉龍的發現,不僅讓中國人找到了龍的源頭,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玉文化的源遠流長。紅山文化玉龍曾有「中華第一龍」的稱譽,雖然此後我們又發現了更早的龍形的蹤跡,但紅山玉龍的典型意義仍不容置疑。中華民族向以「龍的傳人」自居,龍的起源同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時代的肇始緊密相關。紅山玉龍對於研究我國遠古的原始宗教,總結龍形發展的序列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從這一點上來看,怎樣估價紅山玉龍的文化價值均不為過。

發現

在紅山文化重大考古發現以前,人們所知的只有夏商周以來近四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一直以來,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故鄉、中華民族搖籃的觀念,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紅山文化重大考古發現,開始促使人們重新審視中國史前的歷史,尋找中華文明的源頭。專家們發現:兩千年來,中國的歷史學家們上了秦始皇的一個大當,是秦始皇修建的長城遮住了他們的視野。他們要

打破以長城自封的中國文化觀,到長城以北去尋找中國古代史的資料,那裡有中華民族更老的老家。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農民張鳳祥在村子後面的果林裡修梯田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好像是人工砌成的石洞。在石洞的底部,他摸出一塊像鉤子一樣的東西,質地堅硬,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張鳳祥以為是一塊廢鐵,收工時順便把它拿回了家。他的弟弟張鳳良當時才六七歲,看到哥哥扔在地下的像「鐵鉤子」一樣的東西,就找了一根繩子把它綁緊,開始拖著「鐵鉤子」和小夥伴們在村子裡玩耍起來,過了七八天,竟然拖出光澤來了,太陽再一曬,就能看出這是玉。當張鳳祥發現這是一件玉器以後,就帶著它來到翁牛特旗文化館。文化館裡一位叫王志富的幹部用30元錢徵集了這件文物,但他並沒有在意,辦完入庫登記手續之後,把它當成一件普通的文物鎖到了箱子裡。

1984年,紅山文化的發現有了重大突破。在遼寧省凌源市和建平縣交界處的牛河梁,考古隊員挖開了一座5000年以前的、陪葬有玉器的古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古墓主人的胸部,擺放著兩個精美的玉器。考古人員經過仔細辨認和研究後,認為它們是屬於紅山文化時期的玉豬龍。牛河梁發現5000年前的玉豬龍的消息傳到翁牛特旗,文化館負責人賈鴻恩突然想起1971年徵集的三星他拉出土的那件玉器。他意識到,那件被他們鎖在箱子裡的玉器,極有可能是與牛河梁玉豬龍一樣珍貴的文物。他立即把三星他拉的玉器裝進挎包,坐火車趕到北京,請蘇秉琦先生鑑定。蘇秉琦是中國著名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對紅山的考古發現曾經給予特別關注。根據賈鴻恩回憶,當時蘇秉琦先生用手輕輕地撫摸著這件玉器,他一面仔細鑑定,一面向他了解這件玉器的出土地點和徵集的過程。蘇秉琦告訴賈鴻恩:這也是一件珍貴的玉龍,是一件重要的紅山文化遺物。1971年在三星他拉發現的玉龍,終於在被忽視了十多年以後得到正式確認: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當時的紅山人精心製作的、是國內首次發現的「中華第一玉雕龍」。

從上個世紀初開始,就有一些紅山玉器流傳到了國外,赤峰地區的文化館裡,也有徵集到的紅山玉器。但是,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有的人把它們鑑定為商周時期的文物,有的人則把它們說成戰國或漢代的裝飾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王時麒介紹說,我們現在考古挖掘的許多東西,都可以測定年代,但是玉器不行,因為還沒有測定玉器年代的手段。三星他拉發現的玉龍在被忽視了十多年以後得到確認: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紅山人精心製作的、國內首次發現的「中華第一玉雕龍」。

出土地

引起關注

2010年11月2日,被專家學者苦苦尋找20餘年的中國國寶「中華第一龍」出土地,經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考古隊和翁牛特旗博物館田野考古工作者歷經兩年考察被確定。  翁牛特旗博物館於1987年在民間徵集到玦型黃玉龍形器被中國文物部門定為一級文物而加入國寶行列。考古學界普遍認定此件玉龍為「中華第一龍」,並被國內外紅山文化研究領域所關注。

由於這件玦型黃玉龍形器是民間徵集而無具體出土地點,其文化類型所屬在學術圈內引起爭議和討論。部分專家認定這件龍形玉器屬距今6500年至5000年的紅山文化典型器物,而一些學者則認為玉龍屬距今4000餘年夏家店下層文化類型。玉器交,易15,7,75.6 9O。1 93)

考證

紛爭之中,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考古隊聯合翁牛特旗博物館於2008年初立項併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調查活動之中,開始田野考察和民間訪問,採訪相關人士上百人次,在翁牛特旗紅山文化遺址群採集實物標本上千件,於2010年10月下旬最終確認此件國寶玦型黃玉龍形器的出土地點為翁牛特旗烏丹鎮新地村東拐棒溝紅山文化遺址群中。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考古隊隊長劉國祥認為,兩年來的細緻調查表明,玦型黃玉龍形器選料上乘,雕工精細,神態飄逸,具有明顯紅山文化玉器形制及工藝特徵,應為紅山文化玉器精品,堪稱國寶。

確定

國寶「中華第一龍」出土地點被確定,證明玦型黃玉龍形器代表紅山文化高等級類型器物,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的重要發現,同時也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

線上平臺:全新的古玩交易方式,線下移動到線上,公平公正公開透明交易,買賣雙方自行交易(買家你可以約到你當地 或者其它地方,藏品價格 藏品把關 交易地點時間均有你們自己協商),解決了線下拍賣 展覽 鑑定陷阱太多等相關問題,並且平臺被人民網,新華網報導。想出手藏品的你還在等什麼?藏品出手交易加:1577-569-0193

相關焦點

  • 紅山文化典型器——玉豬龍
    紅山文化地域遼闊、持續時間較長,玉器數量也比較大。紅山文化玉器是迄今為止公認的中國最古老的玉器,標誌性的器型主要有玉豬龍、C形龍、太陽神、勾雲器、箍形器、丫形器、玉鴞、玉鳳、玉人、玉鱉、玉璧、玉玦、玉管等等,有些器型又可以分成多種樣式。
  • 海昏侯墓「熊形玉飾」的文化解讀
    將其與之前出土的玉熊造型及風格比較可以確定其為熊形,玉飾可以稱為「熊形玉飾」。海昏侯墓出現熊形玉飾與劉賀的思想觀念、漢代的黃老之學、熊圖騰信仰等密不可分。從民俗文化意義上講,這件熊形玉飾具有驅邪避惡、保護墓主人靈魂不受侵擾、肉體不受侵害的作用,最終目的是幫助墓主人完成鍊形,升入仙界。這既是對熊圖騰文化的繼承,又是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新發展。
  • 玉出紅山那裡有「中華第一龍」
    博覽  玉出紅山那裡有「中華第一龍」  早在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晚期,社會形態就已經發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國階段。  -  紅山文化是距今約6500~5000年前,中國東北地區西遼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
  • 紅山文化玉豬龍與山海經中神秘生物有關
    紅山文化墓葬中的玉豬龍,既像豬又像龍,考古學家無法從現有物種中辨別出這是何種生物。而玉C型龍比較玉豬龍顯然更加纖細苗條,更像是龍的雛形。玉豬龍和玉C型龍多放置於紅山文化墓葬中死者的胸口部位,雖然不知道是何種動物,但可以肯定它與死亡有關。
  • 「玉豬龍」應改名叫「玉熊龍」
    本報記者 朱忠鶴 核心提示 玉豬龍是紅山文化時期一類十分典型的玉器,也是學者和民眾十分關注的玉器。40年前,資深紅山文化研究專家郭大順和同事為玉豬龍定名,時隔幾十年後,隨著研究不斷深入,郭大順提出變更當初的名字,「玉豬龍」應改為「玉熊龍」,也就是說,這類玉器造型的原型並不是豬而是熊。
  • 「紅山文化第一人」郭大順:玉豬龍應該改稱玉熊龍
    玉豬龍——遼寧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1984年,在遼寧省凌源縣和建平縣交界處的牛河梁,考古人員發現了一處距今5000年的紅山文化墓葬,而在墓主人的胸部,擺放著兩件精美玉器,這種形狀的玉器,被後人稱為「玉豬龍」,它代表著紅山玉器文化和墓葬文化。而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的發現,也將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 紅山文化古玉,我心中摯愛,學會鑑定新老,是收藏的基本功!
    一直喜歡紅山,大概跟我五行喜火、土有關吧,「紅」為火,「山」為土。「赤」為火,「峰」為土。紅山文化,十二年來一直縈繞我心,但它距離山東太遠了,確實難以時刻感受到紅山的沐浴。山東龍山文化遺址豐富,然而玉器出土一般,黑陶最出名。於是,我便對遠方的紅山文化,著迷起來。
  • 【大象視界】碩大黃玉紅山玉豬龍領銜一線古玉盛宴
    201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 「雲中玉筵」專場紅山文化 玉豬龍  11.8cm成交價:612.5萬港元而佳士得【雲中玉筵-重要亞洲私人古玉珍藏】專場上,一件青玉質、大面積已白化的紅山大體量玉豬龍拍出紅山文化 玉豬龍 陝西韓城梁帶村芮國墓葬M26出土關於這種最經典的紅山文化玉豬龍究竟是什麼動物,學術界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大多數學者認為,玉豬龍的原型應該是豬,豬曾經是「六畜」之首,紅山遺址豬骨的化石佔到三分之一左右
  • 和田玉:新玉與舊玉鑑定要區分
    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一直以來都影響和滋養著國人。
  • 「玉出紅山」:你當我不知道,古時候「豬」就是「龍」的意思
    玉玦形龍突然聯想到電視劇《漢武大帝》裡一個情節。玉玦形龍當然,現在的「玉豬龍」統一改成了學名叫「玉玦形龍」。同樣改名字的還有「馬蹄形玉箍」,在這裡統一稱作「玉斜口筒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當然,這個展覽的C位,當仁不讓就是著名的「中華第一龍」紅山玉龍,這是紅山文化獨有的龍形玉,學名「碧玉C型龍」。慢慢會在接下來的文章裡細說。
  • 王紅旗:古玉鈣化的鑑定要點(二)
    盤玩時,鈣化部分會慢慢還原回玉性,少則數月,多則數年,會慢慢通透、潤澤。玉器的鈣化過程,是一個物理的變化過程。變化的過程中,僅僅是玉質內部的分子晶狀結構排列和微量元素發生了變化,其化學性質沒有發生本質的改變。所以,在盤玩時,玉器會慢慢恢復其分子結構的穩定性,它的物理特徵會慢慢發生變化,逐步恢復到趨向於原來的面貌。這就是古玉的奧妙所在,也是眾多玩玉人對古玉趨之若鶩的原因之一。
  • 「玉豬龍」命名爭端背後的思考
    我一個普通的紅山文化玉器民間業餘愛好者,哪敢對郭老先生妄加評論。著名紅山文化、遼金文化研究學者王嘉勳老師也表態,牛河梁遺址尚有很多不明確的地方,郭大順對於牛河梁考古做出的很多結論值得重新探討和商榷。紅山文化玉豬龍改名引發的爭論,正在形成一個紅山文化領域標誌性事件。紅山文化資深學者北京薛老師給我來信,鼓勵我寫一點東西供大家多角度了解紅山,我就勉為其難表達一下我的看法吧。
  • 情侶訂婚買玉當定情信物,專家鑑定後,表示多買了兩個零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明顯的提高,現在這個社會什麼都需要一種儀式感而結婚更需要儀式感,而在中國文化中,很多地方的夫妻不僅要交換戒指,還要贈送對方定情信物,而定情信物一般都是在訂婚之前就會準備好了,然後在相互交換,而這一次小編要說的是這兩位小情侶在一個節目上拿出了他們的定情信物,是一塊造型非常好看的龍
  • 最看不懂的博物館館藏「玉豬龍」:豬是如何成為龍的?
    參觀北京、遼寧等歷史博物館時,在關於新石器時期文物的展區內,我們會看到一個很重要的藏品——玉豬龍,它是距今6700~4900年左右的紅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是遠比夏商更古老的年代。遼寧博物館 玉豬龍但博物館寥寥幾語的簡介並不能說清這件藏品的重要性,奇特的命名也給觀眾留下了諸多困惑,為什麼要把作為家畜的豬和高貴的龍放在一起給玉器命名呢?豬和龍能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它會是遠古文化中權威和身份的象徵呢?
  • 高古玉行家的鑑定方法,很實用(收藏貼)
    一、史前文化的紅山古玉鑑別要點;1、一定給你一種古拙的美感,很神秘,朦朧的,抽象的,因為人們把它當做與天溝通的神物,及其的崇拜。7、皮色;在紅山文化做玉者眼中,原玉料的皮色是一種毛病,瑕疵在制玉前,把它幾乎全部去掉。原有的玉料的皮色與入土受沁的沁色一定要區別開來,兩者識別的根本之處是其上的包漿或熟舊感的有無。凡留有於玉料的原皮色者幾乎可以斷定為偽品。8、鑑別中如能注意紋圖底部及切口處與表面的新舊包漿情況的變化及其形體神韻和工藝細微處是否有紅山文化的玉器特點。往往會得出正確結論。
  • 高古玉這篇就夠了:龍山、卑南、大溪、凌家灘文化玉器的鑑定特徵
    卑南文化玉器主要用作裝飾、塊形飾出土時均在人頭耳部兩側,應為四三祭玉之當南次祀石耳飾;玉墜作頭飾;棒形和管形玉作頸飾和胸飾。繁雜的玉器種類反映了卑南先民豐富的精神生活。 (三) 大溪文化玉器
  • 鐵隕石紅山文化玉豬龍罕見藝術瑰寶收藏潛力巨大
    紅山隕石文化藝術品多採用石鐵隕石製作,偶爾可見鐵隕石材質。由於年代久遠,石鐵隕石中各種礦物質風化殆盡,在這些藝術品的表面呈現不規則分布的坑窪。失去石質的部分鐵質開始氧化,局部呈現三氧化二鐵特徵。而鐵隕石藝術品則沒有石鐵隕石的上述問題,表面光潔,完整。包漿厚重,品相極佳。
  • 珍貴的羊脂玉,該如何鑑定?
    我們都知道和田玉羊脂玉是和田玉中品質最好的,那麼珍貴的羊脂玉該如何鑑定呢?今天小編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羊脂玉第一步:不看鑑定證書,我們都知道羊脂玉還有證書,所以我們鑑定的第一步就是不看證書,證書只能證明它是白玉,而且我國並沒有專門的規定羊脂玉的鑑定標準,而羊脂玉的鑑定證書在現在的市場都十分泛濫了
  • 仿古玉的歷史演變:玩玉的你知道夠多嗎?
    文人學者對文化的反思,對研究古物的探索,尤其對古圖追捧,給文化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也給仿古玉和假古玉的製造發展提供了條件。二是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推動了當時古玩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收藏古器之風的興起。因為收藏古器之風的興起,推動了仿古玉的發展。三是宋代流行的古玉中,漢玉佔有一定的數量,因此市場出現仿漢玉的作品就有很多,是市場推動了仿漢玉的發展。在典型的宋代仿漢玉的作品中,有仿古普面紋玉仿古螭紋玉、仿古蟬紋玉,仿古鉤雲紋玉等多種類似的作品。
  • 鞍山書畫岫巖玉雕在滬展出:講述鋼鐵、岫巖玉和民俗文化
    12月7日,「『活力鞍山·玉美岫巖』——中國·鞍山書畫岫巖玉雕精品展」在上海中華藝術宮展出,展覽選取了鞍山知名書畫和玉雕作品200餘件,試圖把鞍山的鋼鐵文化、岫巖玉文化、民俗文化等傳統特色文化,以及自然景觀、發展進程等以書畫和玉雕形式呈現給上海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