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秋:「音配像」配念白要比配唱難

2021-02-23 梨園雜志

今日推送之《「音配像」配念白要比配唱難》錄自《中國京劇音配像紀念文集》。吳素秋(1922-2016),京劇旦角演員,山東省蓬萊縣人。1932年考入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因嗓啞退學,在家繼續學戲,先後師從李凌楓、何佩華、趙桐珊、魏蓮芳等。後拜尚小雲、荀慧生為師。

 音配像是一個新鮮事物,它一經推出,就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歡迎。因為大家通過音配像既能欣賞到過去的老藝術家精湛的演唱藝術,又能觀看到當今優秀中青年演員的表演,實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而音配像工程最大的功績在於,它的實施,使得一大批傳統劇目不致失傳,為今後的劇目排演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鑑的範本。這對京劇和其他地方劇種的振興都是十分有利的。

吳素秋便裝照

 

 音配像工程已歷時17個年頭了,圓滿地完成了355個劇目的錄製工作,除京劇音配像外,還有曲藝音配像124個段子和22出評劇音配像。在音配像工程即將勝利竣工之時,我們要特別感謝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這不僅因為音配像緣於他的提議,而且在整個拍攝錄製過程中他都親自過問,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支持,這麼龐大的工程竟沒有向國家要一分錢,這是多麼不容易啊!另外音配像的成功還得益於各級領導的支持以及參與音配像工作的全體同志忘我的工作精神,無論是健在的,抑或去世的同志,他們都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音配像大多選用本門本派的弟子或老藝術家的子女為其配像,一般來說,所要配的戲還是比較熟悉的,所以我覺得相對來講,配念白要比配唱難,而配京白比配韻白還要難。因為京白念得速度較快,臺詞要脫口而出,幾乎沒有思考的時間,一個字念慢了,後面的口型就對不準了。

 

 就拿《櫃中緣》來說吧,它是一出小喜劇,在出場的人物中,只有小生嶽雷念韻白,其他如劉玉蓮、劉母、淘氣兒、二公差全是京白。我的學生、天津市青年京劇團的劉淑雲被指定為這齣戲配像。我曾經給她說過不少戲,《櫃中緣》這齣戲也給她說過,而且她也演過很多次,應該說這是一出非常熟的戲了。

 

 但當她要為該戲配像的時候,為了能把口型對準,她仍然要反反覆覆地聽錄音,力求做到準確無誤。畢竟錄像與舞臺演出不同,臺上演完就過去了,而錄像可以反覆播放,何況音配像還要求音像必須同步,所以在錄製的時候,導演和演員都十分謹慎,導演要求得非常嚴格,決不容半點失誤,因此導演的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

吳素秋之《紅娘》

 電視臺播放了很多音配像的劇目,我覺得都很好。如今,中央電視臺又開播了十一頻道——戲曲頻道,極大地滿足了戲曲愛好者的願望。有不少老年觀眾反映,過去看了很多好戲,後來沒有了,現在從音配像中又看到了他們昔日喜歡的戲。同時,音配像的劇目中還都配了完整的字幕,可以幫助觀眾了解劇情,有的聽不清楚的唱詞、念白,通過字幕也弄明白了。而且還可以不出家門,坐在家裡就看了這麼多的好戲。他們高興地說:「先繼承後發展是對的!」

 

 另外,我覺得在今後的工作中,還可以更多地發揮老藝術家的餘熱。京劇以及其他地方劇種的老藝術家、戲校的老師們,應該多給青年演員排演一些已經絕跡舞臺的傳統劇日,成熟後給他們錄製下來,保存下來以便一代一代往下傳。因為青年演員形象好,而且精力充沛,他們是完全可以擔此重任的。這不僅對戲曲的發展、振興有利,而且對青年演員的成長、進步也是大有幫助的。

 

(《中國京劇音配像紀念文集》)

- 閱讀連結 -

和馬連良談改良平劇的幾點

吳素秋初次來申的回憶

朱家溍:對崑劇搶救保存的一些意見

在香港看京戲

梅蘭芳的急智

微信號: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相關焦點

  • 親歷音配像工程——遲金聲:「有生之年多做點事吧」
    從1994年到2006年底,這十幾年裡,「音配像」基本把四大名旦、幾大老生的戲,凡是能找到錄音的, 我們都錄了像。錄音找來後,我先是聽錄音,然後是做錄音。最難的就是梅蘭芳先生的《西施》。這是30年代的鋼絲帶,鋼絲很細,拿來的時候已經亂成一團麻了。我們只好現擇,再找放鋼絲錄音的機器,最後轉成「開盤帶」。這些工作都是我與老錄音師劉懷萱一起做的。
  • 葉厚榮《音配像紀事》(六)澄清流言
    《音配像紀事》由曾直接參與這項工程的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統戰部部長葉厚榮撰著,共收入文章68篇,其中反映李瑞環同志決策指揮的26篇,記敘音配像重要活動的6篇,抓工作落實的26篇,其他具體工作的10篇,因所記事件多為作者親歷,因而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 李瑞環談京劇藝術:音配像工程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一)
    藉此機會,我作為一個倡導者和參與者,向音配像工程的勝利完成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音配像工程傾盡心血但今天卻不能和我們一起分享勝利喜悅的老朋友、老藝術家表示深切的懷念,向為音配像工程作出貢獻及一切關心、支持這項工程的人士表示真誠的感謝!一       音配像工程從一九八五年試錄到去年年底基本完成,前後共用了二十一年。二十一年對於一個工程來說是個什麼概念?
  • 配大媽音的亞米 | 玩家
    不需要什麼專業設備,幾個人幾副耳麥,隔空傳音,就能搭起一個小舞臺,像是演戲。亞米覺得很神奇。那種代入感,比玩遊戲還要強。玩了一陣,接觸到廣播劇,這才發現,以前玩的那些全是小兒科。網絡廣播劇,不像電臺裡的廣播劇那麼專業,參與的都是業餘愛好者。正因為業餘,不指著這個吃飯,也撈不著什麼好處,大家的心態都很正,套用時下流行的一句話,都是在「用愛發電」。
  • warframe音媽BANSHEE之配卡推薦
    音媽是萌新前期可以直接在氏族的TENNO實驗室裡面直接複製藍圖的一個戰甲。音媽因為這版本更新的大潮中退出了大眾的視野,不過音媽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戰甲,她的技能都是範圍技能,所以配卡方面基本都需要範圍。獲取方式:氏族TENNO實驗室【以下配卡就第二 三套配卡萌新適用】一:範圍集團四技能配卡核心技能:四技能 音波衝擊核心mod:震動共鳴配卡思路:核心mod 必須要有
  • 演員配唱電視劇歌曲成風,跑調了也沒事
    比如在製作前分別跟要配唱的演員深聊,從劇本聊到個人對歌曲的偏好,「演員們的聲線不一樣。有的聲調比較高,有的是偏中音區,那我必須在他們的音區裡,給他們創作不同的能駕馭的歌曲。」  去年電視劇《胭脂》熱播,趙麗穎的聲線是有些許局限的,但最後她演唱的《心念》,就是找到她音區中最舒服的點,以及她認為唱歌最舒服的速度、語境量身定製的,粉絲也認為這歌很適合她。
  • 我認識的吳素秋先生
    回憶起來這可是87年前的事兒了,我7歲學戲,教我唱青衣的開蒙老師是當時很有名氣的陳盛蓀先生。陳先生可是富連成畢業的高材生,嗓子好,戲路也寬,就是扮相稍微吃點虧。他教了我不少戲,像《賀後罵殿》、《二進宮》、《南天門》、《宇宙鋒》、《彩樓配》、《祭塔》、《探窯》等戲,最初都是陳先生給我說的。
  • 京劇念白的訣竅
    戲曲念白在刻畫人物、表達劇情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兩則戲諺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念白的重要地位。唱曲難而易,說白易而難;知其難者易,視為易者難。李漁在《閒情偶寄》中指出:「吾觀梨園之中,擅唱曲者十中必有二三;工說白者,百中僅可一二。」這足以說明「念白」之不易,比「唱」更難。  萬般買賣好作,惟有話白難習。願唱十句戲,不說一句白。[肉拌乾柴],毫無擔待,演唱有伴奏烘託,這就有了擔待。
  • 京劇念白:京劇念白的要點以及注意事項
    賈先生告訴我,老生這行嘴裡要有功夫,「文戲聽嘴裡,武戲看手裡」。尤其是做工老生,白口更重要,「千斤話白四兩唱」,「唱腔容易,說話難」。賈先生還告訴我,「字有頭、腹、尾,音分發、放、收」和「喉舌齒口唇,咬字發音準「等一些有關吐字發音的竅門和方法。幾十年來,我一直牢牢記著先生的這些話,從不放鬆自己,通過我多年的鍛鍊和舞臺實踐,我把我念話白的點滴經驗,歸納為這樣十句。
  • 【京劇人物】菊壇秋葉紅——京劇名宿吳素秋訪談錄
    我扮演的賀後在唱完「你叔王不讓位,我再去罵他」之後,應當坐到座位上,可由於我身材矮小,只得背靠椅背一點一點地往高椅子上縱身。可在接尚方寶劍時,我又得從椅子上跳下來,唱[散板]後領著比我高許多的二皇兒下場。這兩個地方,觀眾都報以善意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記得那天還發生了一件趣事。
  • 京劇念白
    戲曲表演中藝術的、誇張的、節奏性、音樂性極強的特點決定了戲曲念白的風格,戲曲語言是經過了提煉的、修飾的、美化的戲曲舞臺上的藝術語言,因而不是一種純自然形態的生活語言,更追求語言的歌唱性和節奏感,這樣演員念起來更順暢,不彆扭,朗朗上口。念白也像唱段那樣有上下句、有平仄聲、尤其在音韻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能和音樂、鑼鼓、唱腔等戲曲中的其他音樂形式相協調。
  • 京劇的念白
    前幾句,平鋪直敘,娓娓道來,念到後幾句時,速度要逐漸加快,念到"庵堂"後叫起一鑼。再把"寺院"用力念出,結束。可謂有理有力有節,這樣就表現出一個訴訟師的鐵嘴鋼牙。念白的程式套路很多,關鍵是念的要美,要活。我在談到唱腔時,引用了餘叔巖先生一句話,說:"唱的最高境界就是念"。
  • 配唱《敢問路在何方》人選的折騰
    可是寫完了歌曲,劇組的音樂編輯告訴他,主題歌他們找了王立平寫,歌名叫《百曲千折顯精誠》,比較有氣勢,擔任配唱的是吳雁澤。片頭片尾的歌曲都讓男高音唱恐怕過於陽剛。為了與片頭「有氣勢」的歌曲區分,許鏡清只好考慮用其他音色,首先他排除了民族女高音聲部,他覺得太甜美的聲音不合適,而純粹的美聲女高音他也覺得不太好,他想到了張暴默。張暴默的音色有女中音的厚度,是介於通俗唱法和美聲唱法之間的風格。
  • 正在現場|實力動漫配唱樂隊告訴我們「被臉徵服並不可恥」
    如果有人覺得給日本動畫配唱的歌手可能是這樣的⬇️
  • 我們熟悉的花澤香菜竟然給這幾部動漫配了音
    《戀愛循環》就是出於《化物語》的角色主題曲中,而花澤香菜也給其中的一個配角配了音的哦。言葉之庭它的製作真的很漂亮,至少本居認為是這樣的哦,不光是製作,它的角色也讓本居想想就很激動,因為女主竟然是花澤香菜配的音。
  • 一代名旦吳素秋的花樣人生
    當唱到「你叔王不讓位,我再去罵他」時,按照劇情,小吳素秋所扮的賀後應該坐在椅子上。但對7歲的小姑娘來說,椅子猶如龐然大物,完全夠不著。小吳素秋腦瓜一轉便有了主意,只見她背靠椅子,一點一點往上縱身,幾經努力竟然坐了上去。這時,掌聲轟然而起,並夾雜著觀眾善意的笑聲。接近尾聲,趙光義將尚方寶劍遞給賀後,小吳素秋必須起身來接,可當時的她正雙腳懸空坐在椅子上。
  • 【吉他教學】給一首歌配和弦的基本方法
    當然,如果你已經會唱這首歌曲了,那可就省事多了。看看歌曲是什麼調,是不是在你的音域範圍之內,如果不是,將它調整到適合你自己的調,從而確定歌曲的調性,即是C調呢還是G調呢或者其它什麼調,這是最基本的工作;然後,看看歌曲是大調式的還是小調式的,全曲的情緒是溫柔委婉的,還是高亢激烈的。這樣,你對全曲就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
  • 為中文版《獅子王》配唱,這個「小辛巴」是杭州人!
    暑假一到,各大院線都被兒童們喜愛的電影「包圍」,迪士尼出品的《獅子王》就是最近最受熱捧的電影之一,而作為迪士尼電影的特色元素,影片中的歌曲往往會打動不少觀眾的心,但你知道麼,目前正在上映的《獅子王》中文版中,為小辛巴配唱的小歌手
  • 中國京劇音配像——尚小雲全集
    1914年冬,尚小雲與孫菊仙配《三娘教子》、《戰蒲關》,聲名漸起,被評為「第一童伶」。世人稱尚小雲、白牡丹(荀慧生)、芙蓉草(趙桐珊)為「正樂三傑」。16歲出科後,他先後與孫菊仙合演《三娘教子》、《戰蒲關》,與王瑤卿合演《乾坤福壽鏡》,與楊小樓合演《湘江會》、《楚漢爭》等戲,與餘叔巖、譚小培、王又宸、馬連良等多人合作演出。
  • 重生女配文,本是仙人的爐鼎女配,卻獲空間收神獸,成最強女配!
    重生女配文,本是仙人的爐鼎女配,卻獲空間收神獸,成最強女配!女頻小說分享給大家,小編分享的小說保管大家看得過癮,女主都是不小白、不聖母,無論什麼樣的女主都是強大,新時代的代表,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安利重生女配文,本是仙人的爐鼎女配,卻獲空間收神獸,成最強女配!